综合报道

草原黑骏 一骑绝尘

李奇2025-09-29 11:00:15

草原黑骏 一骑绝尘

——著名作家伊德尔夫5部新书在京研讨纪实

作者:李  奇

 

        2025年9月26日,作家网为著名作家伊德尔夫先生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及文学、书法作品研讨会,褒嘉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步入八十高龄依然笔耕不辍,一年之内出版五部新书的佳绩。

        研讨会那天,记者看到著名作家伊德尔夫老师时,只见他满面红光,步履稳健,笑声朗朗,精神矍铄,仿佛还是人生的壮年,谁能想到,他已然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者。老作家勤奋笔耕,煌煌巨著,令人惊叹。

在会议室背景墙上,悬挂着艺术家萧宽先生为伊德尔夫写就的一幅墨宝:“策马文山步步高,临池墨海意逍遥”,对面墙上还有一幅书画作品:“草原黑骏——伊德尔夫”。

        伊德尔夫,原名于富,蒙古族。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名家。

        他原任包头市文联主席,包头市作家协会主席,《鹿鸣》杂志社社长、主编,内蒙古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副秘书长,现为世界侨联书画院顾问,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新华书画院特聘高级书画师,北京齐白石书画院终身名誉院长,。

        他从1972年开始文学和书法创作,已创作发表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伊德尔夫在小说创作上勇于探索、独辟蹊径,在内蒙古文坛培植出了具有建树性内涵的“新荒诞派小说”这一文学流派,其作品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他的书法作品章法工致,高古洒脱,雄浑苍劲,气势磅礴,卓尔不群,自成一 体,多次参加海内外书展。

        伊德尔夫已经创作出版发行了文学著作、书画作品集、中国邮册等出版物 21部,另有8卷本的《伊德尔夫文集》待出版。 伊德尔夫及其文学作品载入《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蒙古学百科全书·文学卷》。伊德尔夫(于富)作为辞条,载入近百部辞典。

        伊德尔夫作为著名作家、书法家,应邀到美国、韩国、蒙古国、奥地利等近 20 个国家和地区访问。

        进入高龄的伊德尔夫老师,2025年一年之内出版5部书册,

        令人震惊。2025年6月,《笔韵墨境》——伊德尔夫书法作品选,由中国书画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书法家胡建雄先生作序,他在序言中说:“伊德尔夫先生的书法作品,展现‘三人’艺术家天然禀赋的个性,所以,他的书法作品卓尔不群,出类拔萃,其行草作品的豪迈、宏放、豁达气韵尤为出色。他的真草隶篆作品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化元素”。

        2025年6月,《草原黑骏》——伊德尔夫写意马作品,由华夏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书画名家李坚先生在序言中说:“伊德尔夫笔下的草原黑骏,个个威风凛凛、英姿勃发、神采飞扬,令人惊喜而景仰。这本画册收入的作品,使用厚重的笔墨、色块,描绘形态各异、风神超迈的黑骏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观念,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使得每一幅写意马都独具特色。

        2025年6月,《中国当代大家大作-伊德尔夫·大型文献类珍藏册·中国邮册》,由中国邮政和中国澳门邮政以伊德尔夫的书法作品、肖像和简介为载体的、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中国邮册出版发行。这部文献类珍藏邮册内含有“国家名片”之美誉的邮票、电话卡、纪念张、纪念币、纪念封、明信片、收藏证等具有收藏、鉴赏价值的邮品。

        2025年7月,伊德尔夫的文学著作《恒言隽语》,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发行。著名作家、诗人李发模先生为本书作序,他在序言中说:“伊德尔夫笔下的文词千言万语,坚守人之为人之理,润之以情,则千里万里皆通。他这本书,既可见他灵魂的足迹,还可见他处世的‘朝花夕拾’。他以心池养珠,以真学结果。平视,作家是感性的心田栽种理性的世界,句式简约,给人启迪无边。他的这部著作,有着时空的本质,心性的灵动,养人的智慧。该书纵横古今,是一册灵性百科,我有一比喻,书中1200条恒言隽语,是作家“心中有数术”,似乎在替宇宙吐露”。

       2025年9月,伊德尔夫的文学著作《履痕影迹》,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中华艺术家》杂志社总编胡建军先生为本书作序,他在序言中说:《履痕影迹》,乃先生几十年来奋楫笃行、躬耕不辍的人生历程之自传史、备忘录、感恩录、旅行记。书中篇章,皆为人生旅途之深刻印记,对生活、世界之独特洞察与思索。这部20多万字的大作,或赞桑梓故园,或言人生征程,或述戎马生涯,或发历史幽思,或忆友朋往来,或记旅途见闻,每一篇皆以真情为基,以才思为笔,勾勒出一幅幅生动而深刻的画面。

        2025年,除创作、出版五部图书之外,伊德尔夫的八幅书法作品及其个人肖像和简介,载入由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近现代卷大型系列文献典籍《中国书画通史》。

        2025年9月26日,在作家网研讨会上,伊德尔夫首先发言:先说两个感谢。首先感谢作家网总编赵智策划、举办这次高规格的作品研讨会;再感谢文学艺术界和新闻界的各位领军人物、名家在百忙之中拨冗参加研讨会。已经进入80后的我,一不小心,今年一下子出了五部书册,这是一次自我挑战的尝试,也是兑现25年前对朋友的承诺。2001年,我到北京出席全国第六次作家代表大会期间,与战友冯凯文老弟有个约定:我们还要奋斗30年!凯文要完成“文学艺术三大工程”,我要完成8卷本的《伊德尔夫文集》。25年过去了,我们都提前五年超额完成了预定计划。我去年心血来潮,将一路走过来的几十年峥嵘岁月总结了一下,写了21万字的《履痕影迹》,今年就出版了,把过去出版的《覃思集》500言增补到1200句,改名为《恒言隽语》,也在今年出版了。此外,今年还出版了书画册《笔韵墨境》、《草原黑骏》和《中国邮册》,希望大家对我的文学和书法作品批评指正。

        《作家网》总编辑、美国世界文化艺术学院荣誉博士赵智:今天是伊德尔夫先生在文学艺术道路上奋斗半个世纪的人生阶段总结,他80高龄还在辛勤创作,诗文书画,兼容并蓄,别开生面。他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刻的社会洞察,独特的艺术风采,彰显灵魂内涵,弘扬民族精神,与世界文明融会贯通,是时代的楷模。

        共和国武警少将、中国当代著名摄影家、‌原全国公安摄影家协会主席,全国公安系统文化之星冯凯文:与老朋友伊德尔夫又在北京见面,非常高兴。他一年出版了5本书册,很了不起。在我的战友中,伊德尔夫兄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书法家,我很敬佩他,在文学艺术事业上,他是我们的楷模,他那不懈追求、勤奋笔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伊德尔夫兄是包头军分区有史以来第一个出版文学著作的军旅作家。无不令人敬佩。年轻时,我不大懂,年过半百我才明白,人,应该要有奉献精神。人类社会中,有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国度,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域,在不同的职位上,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为人类历史的进步、发展和辉煌贡献着一份光和热,使人类走过壮丽的朝朝代代,不断攀缘文明高峰。伊德尔夫就是这千百万人中,有所贡献的一位。他是奋斗者,也是成功者,更是奉献者。

        我今年77岁,要向伊德尔夫老哥学习。我们2001年约定,要奋斗三十年,今年是2025年,我们再约定,在文学艺术事业上,再干30年,再奋斗30年!

       《人民文学》原副主编、《诗刊》常务副主编、著名诗人商震:伊德尔夫是我的老兄,也是我认识他近三十年来,心里一直很尊重的前辈作家。伊德尔夫为人坦诚,率真,有包容心;他做事诚恳,有责任心。重要的是他对人对事都心怀善意,不与苟且之徒苟合。他在做包头文联主席期间,不仅把《鹿鸣》杂志办得很有影响,还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作者。他把冰峰这样的青年才俊、优秀编辑输送给《人民文学》杂志社,应该感谢老兄。伊德尔夫是一位勤奋的作家,他本人的创作也是成就斐然。如今他已八十一岁高龄,依然笔耕不辍,而且是文学、书画齐头并进,且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今天来参加他几部书出版的分享,不仅是高兴,还让我对这位老兄更加肃然起敬。因为这几天忙一些,今天来到会场,才看到五部大作,对作品的深入评论,以后再说。这里我由衷地希望伊德尔夫老兄能永远保持这种年轻态,继续创作,不要放下手中的笔,无论是文学写作的笔,还是书画创作的笔,诗文书法两开弓,多给后辈们留下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最后,祝伊德尔夫老兄,笔健寿长。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解放军出版社原政治部主任梁梁说:伊德尔夫是我的兄长,也是我的首长。看着80多岁的他依然孜孜不倦地书写、思考,惊喜、感动得令我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能对得起他的辛勤劳作。

        先讲两个小细节。40多年前,我们同在包头军分区工作,一次,我到他的办公室讨教,当他放下手中的笔抬头面对我时,只见他脸上挂着泪痕,像是刚刚哭过的样子,我不知如何是好,他语带哽咽地告诉我,他正在写篇回忆亲人的散文。他真的是哭着写文章的人哪。我感慨万分。有一年春节过后,我到包头拜访他,我故意挑了个不在饭点的时间,为的是免得他张罗饭菜。我想避免的事情没有“避免”,我一落座儿,桌子上变魔术似的排开几碟菜、一壶老酒、两个酒盅,几杯下肚,我们不禁酒酣心热,无拘无束地聊开了。这就是伊德尔夫,在朋友面前,他的心怀永远是敞开的!

        这好像和他著作没啥关系。但是,在我看来,却大有关系。因为他常怀感恩之心,注重友情,所以写出了《履痕影迹》;因为能敞开心扉,所以就有了《恒言隽语》。这两部书当作一部书来读,能读出一个那么深情、那么睿智、那么敞亮的伊德尔夫来。伊德尔夫是一位非常感恩的人,他书中记录下自己人生历程中的点点滴滴,记下在他生命中留下印记的人,记下亲人的疼爱、记下前辈的提携、记下朋友的友情。他说:“感恩,是人与人之间在冬天里温暖彼此心灵的一盆炭火;感恩,是人与人之间滋润彼此生命的健康因子。”他把自己个人的历史,上升到人类进步阶梯进程的高度和深度来认识,来表达。这样一来,个人史就可以看成一代人历史的一个侧面。私家事变成了公共财富。

        在《履痕影迹》中,自己的人生履痕和明晰可见的心路历程互为表里,已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到《恒言隽语》,更是直接将所思所想格言化,是和盘托出的“干货”,是内蒙人心目中的“硬菜”。开始读这本书时,我有个担心:老兄啊,你可别倚老卖老,给出一些不咸不淡的心灵鸡汤来。读罢全卷,才知道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恰恰相反,他明显是针对那些心灵鸡汤反其道而行之的。说的是,一杯清茶品日月,半壶老酒醉人生。他是品了,但没有醉。要我说,把他的隽语比作酒和茶不一定准确,而是清泉里的泉水,是血管里的热血。是大道至简那种不加修饰的“道”。表面看似平和、平静,骨子里有股子不甘甚至“拧巴”,加上时不时透出的诙谐、幽默,更增加了言说的情趣,入脑入心。他说,史书是前人留给后人的一部真真假假的典籍,一面残缺不全的哈哈镜。没有深入历史骨髓的作家,说不出这样的话来。他说,记忆中的“老歌”,未必都是荡涤心灵、十分动听悦耳且能传唱久远的天籁。背后的厚重甚至荒诞过来人都能读出来,也值得后人深思。珠玉满堂,目不暇接,还是静下心来细读伊德尔夫的《恒言隽语》吧!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新华社书画院高级画师,世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顾问萧宽:草原黑骏——伊德尔夫,京都为你五部大作召开研讨会,可圈可点。你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马蹄踏落繁星,铸印汉字拓疆。你宝刀不老写春秋,笔挂彩虹志弥坚。可喜可贺!

        伊德尔夫的书法艺术造诣很深,他的书法让我看到草原民族骏马奔驰的曲线,马蹄落地的力道。在《笔韵墨境》中,看到古代书法大家的印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看到他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责任感,他要让我们的民族有是非,让人们知道生活明白后的从容,这种作家的情怀、人生境界,令人赞叹!让伊德尔夫的人生再来一个30年,还有精彩大作可写!他80高龄还在著书立说,这便是一种黑骏马精神!墨迹是黑色的,文字是黑色的,草原骏马是黑色的。黑骏马驰骋,一个不屈的灵魂坐在黑骏马上,对墨迹、对文字、对思想的引领,是人生的楷模。

        我与伊德尔夫相识30年了,他提出再奋斗30年,我赞成。我想,人生最宝贵的是健康,我们相聚,看到80岁的文学艺术家,依然满面红光,精神抖擞,激情洋溢,一年之中出版5本书册,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文学艺术奋斗者的榜样,他厚道、实在、心态好,所以长寿。他的心态、精神和气质非常平和,是上善若水。他80岁高龄依然在创作,可称之为国宝级的作家、艺术家、探索家,他是少数民族,把民族文化做地那么好,这里有他的一个点位:一匹草原的黑骏马。黑骏马有其象征意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心灵的,越是人类的,他把心灵的东西提炼出来,他在追求艺术的凤凰涅槃。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空军大校,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书画院院长赵勇:伊德尔夫今年出版5本书,了不起,他的《履痕影迹》是文学艺术道路上奋斗半个世纪的人生阶段总结,很有意义。我今天重点说说伊德尔夫的书法作品,我为什么聘任他为世界侨联书画院的顾问,就因为他的书法作品在北京的同道中是看好的,这不容易呀,他的书法作品尊法度、有个性,自成一体,卓尔不群,在中国书法家队伍中,已经达到让人赞叹的位置,难能可贵!今天这个研讨会开得好,应该向伊德尔夫学习,我们还要再奋斗30年!这种心态让人敬佩。我也不能老气横秋,还要努力奋斗,要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要有了这个劲头,我们就能老当益壮,为祖国的文学艺术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某部大校师政治委员,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常务理事胡健雄:伊德尔夫的文学作品有真情,写文章没有真情是写不出来。他是一位在朋友面前,永远敞开胸怀的人,他是一位有感恩之心,深情睿智的人。古人谈书道,大都是人品书品兼论,因为任何作品都是心灵的表达,人品是书品的精神内核,书品则是人品的自然流露。德艺双馨是贤达之士的最高境界。伊德尔夫先生是有修为的作家、书法家,作为包头市的文联主席、作协主席,要当好众多作家、艺术家的领军人物,人品、作品服众是第一位的。伊德尔夫先生以正直厚道,包容谦和,虚怀若谷的品格,在圆满完成职责担当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学与书法作品创作,成就斐然,难能可贵。书法艺术受人的性格、阅历、学识、修为等影响。伊德尔夫先生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这片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在解放军部队从戎磨砺24年,又是著作颇丰的著名作家。概括起来,可称之为“三人”作家、艺术家。因为他身上有着蒙古族人的那种豪爽豁达、真诚坦率的潜质,军人的那种坚韧不拔、刚毅果敢的气质,文人的那种正直担当、风骨强硬的本质,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在先生的书法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如作品"悟"、"艺术",用纸虽是4尺斗方和条幅,但下笔迅猛大胆,行笔痛快淋漓,似有江河奔泻、万夫莫挡之势,给人一种震撼之感。

        伊德尔夫先生的书法作品,总的感觉是钻进去临碑帖、尊法度,走出来展现“三人”艺术家天然禀赋的个性。所以,他的书法作品卓尔不群,出类拔萃,其行草作品的豪迈、宏放、豁达气韵尤为出色,正如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先生对伊德尔夫书法作品评价的那样:“淋漓大写情方快,挥毫直扫九天云”。他的真草隶篆作品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化元素。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中国国际收藏艺术家协会主席刘明星:翻开伊德尔夫先生的《笔韵墨境》,一股浓郁的草原气息扑面而来。这位从包头走出的文艺家,用他特有的艺术语言,构建了一个辽阔而深邃的精神世界。近期再读先生著作,愈加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独特美学价值与生命哲学。

        伊德尔夫的笔墨,首先是扎根于土地的。他的文字与画作从不悬浮于空中,而是深深植根于内蒙古高原的沃土。读他的作品,仿佛能看见广袤的草原、听见骏马的嘶鸣、感受北国风沙的粗粝。这种地域性不是简单的背景铺陈,而是已经内化为他艺术创作的基因。在他的笔下,草原不再是地理概念,而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韧劲。

        尤为难得的是,伊德尔夫先生的艺术探索超越了地域局限,达到了普遍的人类情感高度。他的笔墨意境中,既有蒙古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融合了中华文化的博深。这种融合不是生硬的拼接,而是自然而然的艺术流露。在他的近期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个艺术家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对民族艺术的现代化表达。他的笔墨既保留了游牧文化的豪迈与奔放,又注入了现代艺术的精致与深邃。

        伊德尔夫先生的“意境”创造,展现出独特的时空感。他的作品常常在有限的画面或文字中,营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一幅草原牧歌图,不仅描绘了眼前的风景,更牵引出历史的纵深与未来的遐想;一段对故乡的追忆,不仅是个体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一个时代、一种生活方式的深刻记录。这种意境的营造,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更为动人的是,伊德尔夫先生的作品中流淌着温暖的人文关怀。无论是描绘草原上的普通牧民,还是记录城市中的平凡生活,他的笔墨始终饱含着对人民的深情。这种关怀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而是源自内心的共情与理解。正是这种深沉的情感基础,使他的艺术作品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艺术形式日新月异的时代,伊德尔夫先生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用笔墨构建起一个纯净而崇高的精神家园。他的作品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创新不是盲目追逐潮流,而是扎根生活、深挖传统后的自然生长;真正的艺术境界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生命体验与人文关怀的升华。

        伊德尔夫先生的笔墨意境,恰如草原上的敖包,既扎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又指向普遍的人类精神高度。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他的艺术创作犹如一股清泉,洗涤心灵,启迪思考。当我们沉浸在他营造的艺术世界中,不仅获得了审美享受,更收获了对生活、对文化的重新认识与深刻思考。这或许正是伊德尔夫先生艺术创作的永恒价值所在。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剧本评价中心副主任、文艺评论家、《作家报》总编张富英:恒言恒祥,隽语隽永。伊德尔夫先生的五卷本,我主要拜读了《恒言隽语》,就此谈一下读后感吧。

        我想谈一下总的感受。先生的恒言隽语,读来像学者的娓娓道来,长者的语重心长,智者的良苦用心;有的像夜晚的灯光,有的像夜路中的星辰,有的像航海时的灯塔;有的是心得体会,读来深入人心,有的是人生感悟成为观点,启人心智,有的如有神助堪称思想,能教化人且能历久弥新。 格言警句可谓俯首即是。“墙倒众人推”中的“众人”中很难找到有胆有识、坚持真理、敢于反潮流的硬汉子(370)。真正的作家,他首先应该用金子般的真诚去铸造自己的心灵,然后再去担当人类灵魂工程师(434)。语丝絮语通常会分为几大类,如人生、事业、修身......没有归类,读来就不拘类。时有教益,有惊喜、有启迪。

        先生的恒言隽语,更多的是劝慰、劝谏的警句,形式上也有对仗、递进、比拟等手法。有的几句递进,是将一个道理多层面说透,如关于士兵与将军、关于勇敢、关于真理、关于伯乐、关于友谊、关于爱情、关于家教、关于舍得.....以及对“我”的解读和对“德才兼备、仁者爱人”的期许、“中庸之道”的领悟、“难得糊涂”的引申。先生的恒言隽语,大都或许是老生常谈,然而正是这老生常谈,成为了“指路明灯”。正如先生第1200句恒言隽语“”让我们守住自己身上的’喜神’”,祝愿先生的恒言隽语在时间的长河中越发光辉!

        空军原大校、北京著名书法家王建勋:2025年于伊德尔夫先生而言,既是他创作生涯的丰收之年,也是他人生一个阶段性的小结。五部跨越书法、绘画、文学与文献珍藏的新书联袂问世,辅以书法入典、海外参展的殊荣,既彰显了这位蒙古族艺术家为人、为艺、为文相融一体的创作特质,更构建起了一幅贯通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艺术与人生的精神长卷。

        《笔韵墨境·伊德尔夫书法作品选》堪称其书艺成就的集中凝练。30幅精品佳作中,真草隶行皆见个人风骨,尤以行草的豪迈、宏放、豁达气韵最为动人,其作品在书坛极具个性、卓尔不群。而作品能载入《中国书画通史》并亮相首尔美术馆,更印证了其书法艺术跨越地域的认可。

        《草原黑骏·伊德尔夫写意马作品》则以笔墨为鞍,驰骋出独特的艺术疆域。画册中形态各异的黑骏马,借厚重的笔墨、色块跃然纸上,威风凛凛间尽显草原儿女的精神底色。他将个人情感与民族气质注入笔端,让每一匹骏马都成为精神的载体,在写意间完成了对生命力量的礼赞。

        《中国当代大家大作·伊德尔夫大型文献类珍藏册》以“国家名片”为媒介,实现了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的共振。这部融合邮票、纪念币等藏品的邮册,以抗战胜利80周年为主题,将书法艺术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其作品超越了个人创作的范畴,成为了承载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兼具鉴赏价值与历史重量。

文学领域的《恒言隽语》则是其思想的结晶。1200条警言警句,既有个人的坚守,又有人生的感悟,也是灵魂足迹的记录,更是处世智慧的传承,在感性心田与理性世界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收官之作《履痕影迹》以20多万字的笔墨铺展了人生长卷,堪称一部立体的个人精神史。从戎马生涯到桑梓情怀,从友朋往来到旅途见闻,质朴文字里藏着岁月沉淀的洞见,这部兼具自传与旅行记录特质的作品读来如饮美酒佳酿,在个人履痕中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侧影,让真情与才思在岁月中愈发醇厚。

        通览五部新书,可见伊德尔夫先生的创作始终扎根在双重土壤:一是草原民族的血性与豪迈,二是数十年“路虽远行则将至,愿虽艰持则可圆”的人生积淀。书法见风骨,绘画显精神,文学藏哲思,文献传记忆,五者互为印证,共同勾勒出了一位艺术家的完美形象。当笔墨跨越书、画、文的界限,当作品联结个人、民族与时代,这些新作便不仅是2025年的创作成果,更是一位老艺术家献给文化长河的汩汩清泉。

        内蒙古纳米金钻公司总经理,《中诗网》签约作家、诗人庞贞强:18年前有缘结识于富主席,良师益友,终身导师。

        2025年老师81岁,一年内出版五部新书《笔韵墨境》《恒言隽语》《履痕影迹》《草原黑骏》《中国当代大家大作—伊德尔夫.大型文献类珍藏册.中国邮册》!

        翻开《笔韵墨境》书法集,眼前一亮,草原骏马奔驰的曲线,黑骏马蹄落地的力道,一个军人的坚定,凿壁之功里看到历代书法大家的韵味展现在面前!老师的书法作品字字铿锵,得一副挂在中堂,已经超越书法墨迹,而是一种做人的启迪和提醒!

        翻开《恒言隽语》1200句,思考、看到的是价值观——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而不是随波逐流!看到的是初心,看到的是一种责任,作为时代人的责任!

        翻开《履痕影迹》,全书跳荡着真挚,真情、热情、热爱,感恩,感德的音符,感人至深。

        翻开《中国大家大作—伊德尔夫.大型文献类珍藏册.中国邮册》,看到了用于富老师独具一格的书法作品制作的精美邮品,看到了字字有根有据的书法大家风范,从他的书法作品里看到了卓尔不群的风骨。

        翻开《草原黑骏》,一个草原儿女,一个蒙古族汉子,一个真正的军人的精神跃然蓬勃而出,书法墨迹是黑色的,文字是黑色的,文字里的思想是一匹奔腾不息的光,不都是如黑骏马一般吗?于富老师,我终身学习的榜样,把黑骏马的精神专注在他的艺术里,把黑骏马的活力专注在他的处世之道里,把黑骏马的明确专注在他的方向里!我不禁思考,我81岁时会这样吗?我想有老师的感召,我一定会的!

        军旅作家、高级检察官王军:人生的天空是多彩的,灿烂如星光一样,在深深的心底,低吟着草原的马鸣,飘荡着幸福的歌声。

        这是一位叫伊德尔夫的蒙古汉子《履痕影迹》般地徜徉在美妙的生活里,他用心中的文字书写自己的人生足迹,抒情着生命沿途的豪情壮志。

        今年他81岁了,在始于包头城里那个有鹿的地方,一首敕勒川的文化熏陶中。他从军后,在内蒙古军区骑兵连队的一个军营里,他不忘学习,也不忘读书。于是,他试着从连队生活开始,写写心中的故事。 他说:“没想到一篇骑兵团冬季大练兵的报道在军区《内蒙古战士报》上发表了。”他激动不已,这也给他在文学的道路上那个遥远的星空中挂上一盏灯光。

        风吹绿了草地,他潜心地在心灵的思绪中撰写着一篇篇让人沉思的细语。他所著的《恒言隽语》是那么的深邃,又富于生活中的哲理。这本书共记录了1200条心灵里的语言,每一条都是人生的教诲,每一条都是他的心血凝炼成的文字。他说:“走人生之路,有的时候,要如履薄冰一样小心谨慎;有的时候,就得像初生牛犊一样天不怕地不怕,无所畏惧地大步流星朝前走。”

        在今天作家网的研讨会上。见到伊德尔夫先生他那烁人的目光显得与年岁不符,得知这个岁数还坐在主宾位置上侃侃而谈,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一股股从心中涌来。他81岁了,他和他的冯将军战友由约定,再写30年,多么豪迈的生活姿态,有这份心境,我想太阳也会多给他一份温暖的阳光。

        他转业后,任过包头市文联主席,作家协会主席,《鹿鸣》杂志社社长、主编。他在文学的天空中像草原上的雄鹰,守护大青山的根茎叶茂,根植文学爱好者的青春梦想。《履痕影迹》中有这么一段:“我遇到了热情支持文学艺术事业的官员、朋友,我在担任包头市文联主席、作家协会主席的期间,为了培养文学人才,让文学爱好者早日走进文学殿堂,多次举办过文学笔会。”我想在那种环境那样的物质生活条件,他还想着文学的未来,应是授之以渔的师者吧。

        正是这片土地,走出了像伊德尔夫一样的文学艺术家,如冯凯文、冰峰、梁梁同志。他们的厚道与自身天才般的修养,无不润物于心,泽被于人。

        《秦皇岛日报》记者、作家李奇:值此蒙古族作家伊德尔夫先生的自传体文集《履痕影迹》出版,可喜可贺。这是他对自己从事文学创作几十年的总结,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记录。

        这是一部满怀赤诚之作,在书中他感喟人生,感喟时代,感喟生活,感喟友人,感喟亲人,让我想起著名作家巴金说的话:朋友的友谊是照亮我人生的明灯。确实,在他的这部书中,人生的每一个机遇,每一个节点,他都充满感激之情。最早地离开家乡寻找生活出路,他首先感谢母亲,是母亲毅然决然地提醒,给他指引了一条光明之路。

        人生几十年,谁人没有坎坷,谁没有低谷?但是在他心里,只有友情,只有阳光,他始终感谢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位朋友。这就是这位蒙古族作家的人格魅力,他有一颗坚强的,昂扬向上,不屈不挠的充满大爱的心,他用心写作,成绩斐然。

        他的思想有根,爱有源。我大学毕业后,在内蒙古兴安盟日报社工作,有一年,阔别家乡多年的伊德尔夫回到故乡走亲访友,单位安排我采访他。几天的奔波,后来我写成了一篇通讯《32年圆一梦》发表在《兴安日报》。他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爱,魂牵梦萦。他为家乡“花道宝”村子题写了村碑,他提醒自己也是告诉村民,人不能忘了根,不能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不忘本,热爱家人亲人,热爱朋友、同事、战友,热爱人生际遇中每一个人,这就是大爱、博爱,在他的书中,绵延着这种大爱。

        回顾作家这些年的写作,我记得自己少年时代,读过他写的部队题材的短篇小说《一发跳弹》。那是他的第一部军旅小说。此后不断看到他有各种题材的作品问世: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剧本,书法、绘画等等,这些作品都带有民族特点,地域特点,思想特点,艺术特点,成为内蒙古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独具魅力的一朵奇葩。其中他的短篇小说看似荒诞,却充满哲理。1988年我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记得有一次上大学写作课的时候,写作老师讲到当代小说,除了介绍日本超短篇小说星新一作品,还说到了国内荒诞派小说家伊德尔夫,举例子的小说是《酵母滞销》,当时我想,这位作家很了不起,一个短故事却充满深刻哲理。

        世界文联主席也为伊德尔夫五部新书研讨会发来贺电。

        著名作家伊德尔夫5部新书北京作家网研讨会开得热情洋溢、生动活泼,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