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评奖揭晓
由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与美国微型小说分会联手主办的首届“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从2025年2月4日在美国西雅图启动,历时五个月,到7月6日截稿,共收到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瑞士、挪威、匈牙利、葡萄牙、西班牙、阿联酋、南非、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越南、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25个国家与地区的来稿3000多篇,中国内地的来稿遍及所有的省市,像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河南、河北、广东、四川等微型小说大省不说,连西藏、新疆、内蒙古、海南岛、东三省等边远省份也有不少来稿。
为了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终评稿是删去作者名字与地址评选的,只看作品不看人。而组委会成员与所有评委的作品都不参赛,不评奖。
经过初评、复评、终评,最后每篇作品根据得分确定名次。
本次征文大赛设奖特等奖1篇,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10篇,总共28篇,而来稿有3000多篇,获奖真的是百里挑一。特别是这次征文海外来稿就有150多篇,这在其他征文中是不多见的。各国各地的作家、作者投稿参赛的积极性这么高,其中多位是各国华文文坛的名家大咖,而奖项有限,考虑再三,最后决定增加荣誉奖名额,起到奖励、推动的作用。
因为获奖名额有限,为了减少遗珠之憾,主办方主编了《爱的碑石——首届“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作品选》,这本集子全部是海外作家的作品,在美国南方出版社出版,全球发行。考虑到好作品较多,埋没了可惜,又编了一本《两块石头的完美对接——首届“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作品选》,全部是内地作家的作品,在纽约商务出版社出版电子版。为征文大赛留下一个有意义的记录。(史薇雯)
首届“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获奖名单
特等奖1篇
《不再留白》李岘(美国)
一等奖2篇
《褪色的护身符》丁永才(内蒙古)
《逃不掉的婚姻》汤群(澳大利亚)
二等奖5篇
《两块石头的完美对接》田玉莲(山东日照)
《夜钟白瀑寺》刘斌立(北京)
《守护》申平(广东惠州)
《灯骨》门婧(德国)
《遗落战场的一张照片》孙白梅(加拿大)
三等奖10篇
《济世堂》邢庆杰(山东德州)
《草原青青》张中杰(河南渑池)
《茶神》郑玉超(江苏宿迁)
《打剑》程建华(安徽安庆)
《照片的分量》刘公(陕西咸阳)
《野狼碑》邴元秋(北京)
《背叛之后》周建新(浙江江山)
《燕归巢》黄任彣(中国台湾)
《六婶》解英(日本)
《二月传奇》梦凌(泰国)
优秀奖10篇
《定局》马多宇(葡萄牙)
《守巢之翼》亭瞳(美国)
《不速之客》杭松(美国)
《狩猎证》蒙庄(德国)
《官照无我》经年鲤(澳大利亚)
《康熙与洪广营》刘占林(宁夏贺兰县)
《藏珠在衣》揭方晓(江西南城县)
《藏影破局》李艳霞(黑龙江伊春)
《猎貂》高春阳(广东珠海)
《最后的勋章》夏纪舟(山东曲阜)
荣誉奖29篇
《西子湖畔的遗憾》北奥(美国)
《光影,与你擦肩而过》吕红(美国)
《爱的石碑》夏婳(美国)
《将军之妻》张凤(美国)
《ABC的中华年》陈小青(美国)
《圈套》融融(美国)
《Go 天使》文华(美国)
《圆满》钟梅(美国)
《雪落无声》吴友明(美国)
《英雄机王》孙博(加拿大)
《澳洲洋妞会碰瓷》吕顺(澳大利亚)
《遥远的北极光》西贝(澳大利亚)
《望远石》修祥明(新加坡)
《永恒的昙花》刘育龙(马来西亚)
《形意》迷途醉客(瑞士)
《和尚》戚红香(阿联酋)
《赵乡长之死》陈盛(南非)
《疯狂的动物城》张琴(西班牙)
《纯净供应链 》东方卫京(挪威)
《爸啊!》曾原健(越南)
《投票》许钧铨(中国澳门)
《静心寺的灯》闵凡利(山东枣庄)
《甜美的梦》王培静(北京)
《怀揣石头的人》包作军(宁夏青铜峡)
《守护》王平中(四川安岳)
《红飘带羚羊》杨从彪(西藏拉萨)
《五彩缤纷的赛场》江野(云南昆明)
《赢家》夏雪勤(浙江杭州萧山)
《红包》钱杭根 (浙江杭州临平)
《世界华人周刊》(综合文学版)第346期综合专版
原创 世界华人 2025年09月30日
2025首届“华燕杯”微型小说颁奖大会暨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11月1日在杭州召开。“华燕杯”微型小说颁奖,以“让好故事抵达世界”为主轴,集中呈现赛事亮点与文学风貌:五个月征稿吸引来自25个国家与地区的三千余篇来稿(海外逾150篇),印证微型小说在全球“遍地开花”。
本届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实行匿名评审与回避机制,唯质取胜,力塑清朗的文学生态。终评阵容由凌鼎年、张越、赵智、练建安等组成,兼具创作、学术、出版与跨媒介实践,为专业度与公信力护航。
专辑收录评选综述、论坛议题摘编与入围佳作,尤荐李岘《不再留白》:以父女误解与和解的回望,展现微型体裁以“一瞬之痛”照亮“一生之爱”的叙事张力。
我们以“华燕”为名,搭建华语叙事的国际桥梁,也邀请读者共同见证短小精悍的文本如何抵达人心、抵达远方。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敬请品读、分享、转发,谢谢!
主办单位:世界华人周刊、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欧美影视协会、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
社长:张辉 主审:陈瑞琳
主编:黄宗之 副主编:张奥列
编审:杨际岚
综合文学专版 微型小说颁奖专辑
顾问:张炯、公仲、白舒荣、白杨、朱文斌、江启光、石钟山、苏炜、周励、薛海翔、张翎、陈瑞琳、刘荒田、陈河、朵拉、倪立秋、蔡维忠
刊头设计、版面编辑:闫利芳 郭丹丹
微信公众号编辑:褚丽君
商务合作和投稿:
张辉,微信号(手机号):13910272918,电话:604-368-5548(温哥华)、13501006041(中国)
电邮:13910272918@qq.com
浙江传媒学院杭州钱塘校区
首届“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组委会:
肖正雄:美国西北华文笔会顾问、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美国分会会长、湖南大学商学院、海南三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客座教授。
万莹华: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美国分会副会长、杭州师范大学原副教授,曾任浙江省外国文学研究会秘书长、浙江省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
首届“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部分终评委:
凌鼎年,中国作协会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会长、亚洲微电影学院客座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过7000多篇作品,出版过英译、日译、韩译等个人集子69本,主编246本,作品译成17种文字,16篇收入日、韩、美、加拿大、土耳其、新加坡、中国香港的大学、中学教材,另有作品收入海内外600多种集子,写代序390多个,在中国,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日本、韩国、泰国等获过大小380多项奖。
太仓建有凌鼎年文学馆(贾平凹题写馆名),凌鼎年作文指导馆(曹文轩教授题写馆名)。
张越,男,1968年生于江西宜黄,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微型小说选刊》杂志社长、主编,《百花洲》杂志主编,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会长。
赵智,笔名冰峰,系作家网总编辑、北京微电影产业协会会长、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活动中,曾获“十佳制片人”“优秀编剧”等奖项。曾担任2010维也纳(金色大厅)新春音乐会、2011维也纳(皇宫)中国书法音乐会、2012伦敦奥运中国书法音乐会等大型演出活动的总策划、总撰稿兼总导演。主编图书《中国高校文学作品排行榜》《中国年度微型小说》等数十部。2014年,获美国世界文化艺术学院荣誉博士学位(在秘鲁颁发)。
练建安,闽西客家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创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台港文学选刊》主编,五十集国家重大理论文献电视片《八闽开国将军》总编导兼总撰稿,出版有《千里汀江》《鸿雁客栈》《鄞江谣》《腊月龙灯》等作品集,曾获中国新闻奖副刊编辑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优秀作品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编辑奖、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等奖项。
首届“华燕杯”颁奖大会将闪亮登场
2025首届“华燕杯”微型小说颁奖大会暨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在杭州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作家将云集浙江传媒学院杭州钱塘校区,参加这一万众瞩目的纯文学推优和学术交流盛会。
一、“华燕杯”的独特主题
与企业冠名不同,“华燕杯”专为海外华人量身定制,寓意遍布世界的华人如同燕子般飞回故乡。自征文活动推出以来,短短五个月便收到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篇来稿,其中海外来稿超过150篇。美国西北华文笔会、美国中文作家协会、澳大利亚作家踊跃投稿并多有斩获。事实证明,“华燕杯”的诞生不仅驳斥了“纯文学衰落”的论调,也让“海外文学不如国内”的偏见不攻自破。
二、海内外群策群力
“华燕杯”倾注了众多作家、学者和文学热心人的心血。凌鼎年会长促成美国分会成立,并决定由美国分会筹集资金办赛。副会长万莹华迅速发动校友和学生捐助,解决了奖金问题。今年2月,西雅图举行启动仪式,美西北华文笔会会员积极参与,甚至有八旬文友捐款一万元支持。
众多文学前辈鼎力支持。公仲老师在90多岁高龄时,仍坚持接见远道而来的分会代表,言传身教分享经验。卢新华、陈瑞琳、刘荒田、桑宜川、曾慧燕、张慈、阎真、黄宗之、张奥列、李岘、朱文斌等担任顾问,积极宣传、动员、解困。张奥列、李岘推动会员参赛并在刊物转载消息;黄宗之协助筹备,并在《世界华人周刊》综合版上主编专辑刊登赛事信息;陈瑞琳准备专题演讲,还为论坛出谋划策。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朱文斌院长更是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解决审批难题并提升学术高度。
来稿作者层次丰富,既有著作等身的名家,也有年仅15岁的投稿者,体现了微型小说的广泛吸引力与代际传承。
三、搭建世界文学交流桥梁
自9月预通知发出以来,已有近百人确认参会,收到数十篇论文梗概。论文主题广泛:吕红《微型小说跨文化叙事价值与传播潜能》、周励《参加印尼与文莱微型小说大会的感想》、黄宗之《“世界华人周刊”搭建微型小说海内外交流与传播的桥梁》、张奥列《在地书写的文学》等。
此外,还有阎真、桑宜川、张琴等中外作家学者参与讨论,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纯文学的清流
“华燕杯”自始至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赛事经费全部来自热心人士无偿奉献,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并为符合条件的作家提供“海外作家看杭州”活动的食宿支持。评奖唯一标准是作品质量,杜绝关系和后门。赛事组织者与终评委均未参赛,真正做到自律透明。
“华燕杯”不仅是一次文学竞赛,更是一股弘扬中华文化的清流。参与者无私奉献,凭借对文学的热爱,为推动华文文学的交流与发展贡献力量。
首届“华燕杯”微型小说颁奖大会不仅让文学的火种在海内外再次点燃,也为华文文学搭建了一座跨越国界的桥梁。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2025年2月4日,“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启动仪式于美国西雅图。自左至右:万莹华、凌鼎年、肖正雄。
首届“华燕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征文大赛参选作品选登
不再留白(微型小说)
李岘(美国)
她清楚地记得,那天新书发布会上的所有细节。当时,她25岁。
25岁就出版了自己的魔幻小说集,晋升为女性作家,她踌躇满志地坐到书店门前开始签名售书。很快,她坐不住了,起身希望进出的人能看到《落地星光》的新书海报。然而,对于她首次自费出版的书,行人视若无睹,眼看一个小时过去,她只卖出了3本书。
“我买10本。”一位身穿黄色马甲的快递小哥,把10本书的钱潇洒地往她面前一放。
“10本?”她愣住了。
“怎么,不卖啊?”快递小哥也愣住了。
“卖卖卖。要签名吗?”她赶紧讨好地说。
“签名?我还真没问。”快递小哥尴尬地答道。
“没关系,不需要姓名。您稍等一下。”她唯恐快递小哥改变了主意,急忙拿出10本书开始签字。
写什么呢?人家买这么多书,一定是想送人的,我可不能让人家丢了面子。她恭敬地在书的扉页上写下:愿你在故事中找到归属。作家繁星 。
其实她的名字叫孟凡星,是父亲给她起的。自从有了当作家的梦想之后,她觉得做建筑工人的爸爸实在没有创意,便把“凡”改成了“繁”,一字之差就使她有了当作家的笔名。然而,自费出版的书无人问津,那10本书就是首发式的最高销量。
这对她打击很大,耳边再度响起她和父亲的对话:
“写这些东西能当饭吃?你不如安心工作,别老搞些不着调的事情。”父亲在电话的一端说。
“我就是不想像您一样,一辈子都只做人下人!”她在电话的另一端以牙还牙。
“做工人就是人下人啦?就你这句话,别说当作家,当个普通百姓都不受待见。”父亲开始恼怒。
“我用不着你的肯定。”她也恼羞成怒地说。
从那以后,她一边在深圳做文秘工作一边写作,而最终让她放弃了写第二本书的勇气,不是父亲的阻挠,而是现实的无情。她开始安心于朝九晚五的文秘工作。
正当她欲与父亲和解,从小就失去母亲的她,收到伯父的通知:她父亲从工地20层的脚手架上摔下来,当场死亡。
她不顾一切地回到老家料理父亲的后事。在整理遗物时,她发现父亲的枕头下压着她的书,上面有她的签名:愿你在故事中找到归属。作家繁星。
书,是用厚厚的画报纸做成封皮包裹着,虽然有翻过的痕迹,但可以看出是小心翼翼地压在枕头底下的。在书页与烟草味中,她发现了一封揉皱的信纸,上面是她父亲用蓝色的圆珠笔歪歪斜斜写下的字句:
星星:
你也许一直记恨着我不支持你当作家,其实……你是我闺女,走哪条路,我心里都是认的。只是你离开了老家就不再跟我联系,我总不能在电话里向你低头吧?你出书的那天我知道,是老邻居的小女儿告诉我的。能在书店里买到我闺女的书,那是咱老孟家的骄傲。你在书店卖书的那天,我让快递小哥帮我买了十本,送给工地上的兄弟们了。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看不看,但那是你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老爸为你骄傲!我想好了,等咱们见面的那天,我就把这封信交给你,你能看到上面的日期——是我读完你的书的日子。
你的爸爸——一个整天跟钢筋水泥打交道的
2025年1月1日
一个不善言谈、不喜欢读书的父亲,居然在每天繁重的体力工作之余,竟一页一页地读完了女儿的书……。想到这儿,她感到万箭穿心般地悔恨交加。
“我本可以亲自给父亲寄一本书,上面写上父亲的名字,然而我没有。我本可以在探亲时不经意地说,爸,你看过我写的书吗?可是我没有。现在,一切都来不及了。”她带着遗憾,枕在父亲用过的枕头上痛哭了一夜之后,决定继续完成那本搁浅了快一年的书。
半年后,她完成了第二本书的写作,书名是《归属》。
这次,她没办新书发布会,而是把10本新书打包,寄到父亲曾工作过的建设公司,请公司领导代她把书交到父亲的工友手中。
她在每一本书上都工整地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一个说我不务正业,却默默支持我写作的人。——凡星”
作者简介:李岘(英文名Maria Lixian Gee-Schweiger):文学博士、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世界微短剧研究会会长、《世华文学》总编。任教于美国多所大学20年至退休。在美期间著有长篇小说《无处安放》《微时代VS青春祭》《跨过半敞开的国门》,文集《李岘视点》《感受真美国》《飘在美国》《美国律师说汉语》和多部理论专述,编导制作出品了12集电视纪录片《飘在美国》和编剧20集电视剧《律师楼的故事》。荣获过17个文学奖项。其中多次获得世界微型小说大赛二等、三等和优秀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