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

地坛文化大讲堂之我与故乡在小说中重逢

元文社2025-09-20 10:04:32

 图片1.png


地坛文化大讲堂之我与故乡在小说中重逢

——记作家文澜珊《山河故人》分享会

 

九月的北京,地坛公园内人山人海,书香四溢,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发行集团承办,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东城区人民政府协办的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正在如火如荼地举办。作为书市的文化品牌活动——“地坛文化大讲堂”也在地坛公园同期火热举办。

 

9月17日,地坛文化大讲堂之我与故乡在小说中重逢——文澜珊《山河故人》分享会在地坛书市活动二区顺利举办。本场活动得到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文联、北京青年文学协会创作研究部、作家网、北京新启蒙书店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木兰书院读书会、纪实访谈《她们之声》节目组、女人花读书会、元宇宙文学社的协力支持。

2

文澜珊《山河故人》分享会现场

 

出席本次的活动嘉宾有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武、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曾金胜、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青州市作协主席张雯、知名作家陈开平、北京市西城区作协理事李宪臣、甘肃省天水市作协理事温小牛、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太极工委会副秘书长李丽、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刘红敏、北京作协会员忆笔生花、河北省作协会员冀金雨、北京市东城区作协会员王一牛、北京市西城区作协会员李爱社、北京市丰台区作协会员籍利平、某单位党建负责人赵军、《班门》编辑于春晓、女人花读书会北京分会会长陈凌青等,还有来自北京的文友朱爱春、杨凤宝、王莉、葛静怡等四五十人参加了现场分享活动,还有350人通过她们之声视频号观看了线上直播。

3

文澜珊《山河故人》分享会现场

4

文澜珊《山河故人》分享会现场

 

活动由原央视导演、记者陈慧担任主持,她说,看到文澜珊的《山河故人》,让她想起很多小时候在故乡的场景,也想到了梁晓声的《人世间》,还有萧红的《呼兰河传》,也激发起她想写一本自己家乡的山河故人。

5

主持人陈慧发言

6

我与故乡在小说中重逢分享会现场

 

中国小说学会、北京青年文学协会会员文澜珊说,活动主题之所以定为“我与故乡在小说中重逢”,是因为北漂来京,距离故乡远了,因此对故乡产生了深深的思念,于是,从2009年默默起笔,要为生养自己的故乡树碑立传,也为自己的母亲。也是在写这本小说的过程中,在一种无形的精神世界中,再次与故乡重逢,既感觉亲切也让自己重新认识了故乡。

7

作家文澜珊发言

8

文澜珊地坛书市分享会

 

嘉宾发言环节,北下关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武说,《山河故人》不仅是一部关于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交织的叙事作品,更是一次对人类共同情感与记忆的探索。以时间为轴,空间为幕深刻还原80年代的山、河、故人,贯穿整个故事之中,作品彰显着作者无与伦比的叙事才华与深厚的文学底蕴,细腻入微的笔触,精心雕琢了一位个体在历史长河中跌宕起伏的成长轨迹,不仅生动地刻画出了时代的鲜明烙印,更深刻地揭示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微妙而复杂的联系,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史诗画卷。展现了时代的风貌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另外文澜珊的文字极具魅力,她的措辞克制而内敛,情感真挚且深沉,宛如一坛封存已久的陈年老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需要读者细细地品鉴。在语言风格上,她既吸收了张爱玲的细腻与优雅,又巧妙地融入了地域文化的元素,使得故事更加立体饱满。

 

《山河故人》这部作品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阅读,小说的文本深度挖掘,鲜为人知的社会映像,以及产生的社会群体和个体的情感共鸣。

9

王永武发言

 

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曾金胜说,马尔克斯有句话叫“活着就是为了讲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机会书写,但到最后,有多少人能够写出来?文澜珊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她通过自己的感受,书写了所经历的历史,本身就有一些历史史诗性。另外,《山河故人》也是一本乡土中国的时代变迁历史记忆。莫言、贾平凹等都有书写故乡,文澜珊关于故乡的书写,值得我们去同时对照、关照我们自己的故乡,第三,这是一个关于时代悲欢的赞歌,也是壮歌,波澜壮阔的“壮”。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其实还有一些是关于人生的、人性的、人心的交织。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所以引用文澜珊在《山河故人》中的一段话收尾,“世人都渴望人生能有璀璨夺目的时候,哪怕像烟花一样,拼尽一生的努力,也能一飞冲天,绽放所有光辉。哪怕只有一时半刻,照亮夜空,释放它所有的美,也能温暖每一个看到它的人。”

10

曾金胜发言

 

北京市西城区作协理事、老舍文学院学员李宪臣说,文澜珊是我们这批的学员中特别优秀的。我也生活在农村十几年,我一直想写我们那的故事,像《山河故人》类似的故事。还得向她好好学习,将来也写出类似文澜珊的长篇大作。

11

李宪臣发言

 

河北省作协会员、北京市丰台区作协会员冀金雨说,这部凝结文澜珊15年青春热血的作品,是对时代的深情致敬,是对山河故人的真情、真挚的抒怀,更见证着80后经历的成长轨迹。从自序中,我们能读到她创作路上的孤勇与坚守,读到文字里的温度与力量,更愿文澜珊在文学路上继续披荆斩棘,为我们带来更多震撼心灵的佳作。

12

冀金雨发言

 

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太极工委会副秘书长李丽说,文澜珊是一位非常有内核、非常坚定的作家,从文澜珊的文字里也能感受到她的作品的力量,这也源于文澜珊有一个坚定的内核。从叙事上、情节上都没有任何的妥协与动摇,我觉得也是源于文老师这种坚韧的创作历程。文老师虽然外表是非常坚韧的,但她的内心也是非常细腻,非常的感性。祝愿文老师的作品越来越好。

13

李丽发言

 

北京市东城区作协会员、心理学博士王一牛说,为了了解文澜珊笔下的《山河故人》,我曾经绕道去了一次陕西,虽然回程时间拉长了,但是我想我可能跟这本书里面的那些主人公,那些80后、90后靠得更近,虽然我是60后。

 

水,留给我们的是悲欢的记忆;汗水,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故事;墨水,留在纸面上的是不朽的作品。我读的《山河故人》是一部巨作、佳作,是一部优美的精神食粮,不只是在八九十年代这样一个局限的时间范围,它实际上可以代表更多,几百年来,中国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也不仅限于关中,它可能是更广大的土地上的,黄河流域、江淮流域、珠江流域,甚至松江、嫩江流域,可能都有这样的故事在上演,所以,文澜珊的作品,能够给我们更深的启迪,也希望外星人能够看到这部作品。

14

王一牛发言

 

北京市西城区作协会员李爱社说,众所周知,路遥先生写《平凡的世界》翻阅了大量的文献,做了一个改革开放之初的编年史的全景回顾。文澜珊的这部作品我现在还没有看,但是我相信刚才主持陈老师对她的介绍。我想可能文澜珊也能秉承路遥老师的《平凡的世界》的这种风格,又把我们当代的改革开放史用个人的经历再现一下,所以我也比较期待,预祝文澜珊《山河故人》第二部、第三部早日问世,让我们的期待早日实现。

15

李爱社发言

 

北京市丰台区作协会员籍利平说,写一部长篇小说很不容易,中间会遇到很多困难,希望文澜珊能一个一个地克服,顺利完成第二部、第三部。早在九十年代,就有文学陕军东征的说法,不仅出现了三个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文学大家,还有不少实力雄厚的作家。作为八〇后的代表,文澜珊不仅为八〇后、九〇后做出了榜样,也是我这个六〇后学习的榜样。祝愿文澜珊作为东征陕军的代表,超越前人,多出新作品。

16

籍利平发言

 

互动环节,有几位书友踊跃发言。其中一位男士,提前一个多小时抵达现场,他说,偶尔看到这个活动,因为是陕西人,所以来听。在故乡的场域里面,很多东西会自自然然地流露出来,会找到小时候的生命力和源泉。期待我的老乡文澜珊老师能在文学道路上,留下像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那样的作品,继承文学陕军的精神,写出不朽的作品。

17

读者发言

 

文学爱好者赵军问,像《山河故人》这样具有宏大叙事的作品,素材是从哪里来的。作家文澜珊回答,自己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写日记,写了很多年,这是素材的一手资料来源,还有查阅地方志、实地走访,采访故乡的人等。

18

读者提问

 

剑桥大学的00后硕士葛静怡说: 自己在海外生活了六年,那边是偏向现代乃至后现代的一种文学潮流,读到《山河故人》这样的乡土题材的长篇小说,在她看来是非常怀念的,感觉是重温了关中平原、华北平原这种独特的文化,还有它背后带来的那种雄浑壮阔的风景。

19

读者发言

 

互动结束后,文澜珊表达了对主办方、地坛书市、地坛、支持单位和所有到场嘉宾、文友、书友们的感谢。

20

作家文澜珊

 

现场的书友们热情地排队找作家文澜珊签字、合影,其中,有不少六〇后、七〇后,还有一对年老的夫妇和几位八〇后文学爱好者。活动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拉上帷幕。

21

排队签名

22

排队签名

23

签字拍照

24

文澜珊和老舍文学院的同学们合影

25

文澜珊和读者合影

26

文澜珊和嘉宾们合影

27

文澜珊和60后读者合影

28

地坛文化大讲堂之文澜珊《山河故人》分享会合影

 

来源:元文社

https://m.sohu.com/a/936663090_121612812/?pvid=000115_3w_a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