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澎湃激昂的建设者战歌
绽放感人至深的奉献者光彩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
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首映礼、微电影微短剧
《情系长岗坡》、纪录片《长岗坡 广东红旗渠》、
广播剧《长岗坡的故事》关机仪式暨影视作品访谈会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隆重举行
(上图为系列影视作品《情系长岗坡》关机仪式主题背景)
(上图为当年参加长岗坡渡槽的建设者张松彬、梁坤元、何荣南、肖碧梅和牺牲民工家庭代表陈荣开、陈雄开应邀参加关机仪式活动,并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走上主席台)
“情系泷州一团火,爱在罗定爱天河”,近日,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举行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之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首映礼、微短剧《情系长岗坡》、广播剧《罗定的故事》、纪录片《长岗坡 广东红旗渠》关机仪式暨影视作品访谈会上发生了感人至深的一幕故事:当年参加长岗坡渡槽的建设者张松彬、梁坤元、何荣南、肖碧梅和牺牲民工家庭代表陈荣开、陈雄开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走上舞台,接受主办单位领导和全体演职人员的崇高礼赞。会场上,人们对促进罗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建设者、贡献者和奉献者的尊崇之情汇聚到了一阵阵的掌声中,台上台下相互交流,演职员和群众互致感谢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祝福祖国,礼赞时代,向人民致敬的声音始终回响在活动现场的领导致辞讲话与演职员的发言互动及各个环节中。
(上图为系列影视作品《情系长岗坡》关机活动会场)
出席系列影视作品《情系长岗坡》关机仪式和作品访谈会的领导与主办单位负责人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中共广东省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梁伟发,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经理、中国电影家协会纪录电影委员会秘书长朱勤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专委会工作处副处长裴月华和活动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负责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亚洲微电影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文艺家影视中心执行主任郑子,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邢瑛瑛,罗定市政协主席张娟,中共罗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媛程、罗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成家、罗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傅振宇、罗定市委原副书记、云浮市委原副秘书长谭政勋、中共云浮市委宣传部相关科室负责同志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著名导演、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电视剧《大宋提刑官》《黄土高天》导演阚卫平、曾在《归心似箭》《康熙王朝》《国家公诉》中饰演主角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亚洲微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斯琴高娃、曾在《大宅门》《觉醒年代》《庆余年》中饰演主角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毕彦君、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原团长、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智深饰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臧金生、电影《喜盈门》中水莲饰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温玉娟、曾荣获中加电视节最佳女配角奖,曾在电视剧《西北岁月》《天下同心》中饰演宋美龄、《黄土高天》中饰演金银花的著名演员王一珺、曾在电视剧《井冈山儿女》《仁者无敌》《王良将军》中饰演主角的著名演员阚宇、曾在《警察不休假》《护国青年朱德》《上将洪学智》中饰演重要角色的知名演员柯金、曾在《一夜星辰》《地火》《前赴后继》中饰演重要角色的知名演员于家骅、曾在《鹊刀门传奇》《火力拳开》《走马上任》中饰演重要角色的优秀青年演员屈恬伊、曾在《时光正好》《下辈子不再爱你》《王妃日记》中饰演重要角色的优秀青年演员许启越、曾在《新疆人在广东》《我被淘汰了》《青蛇》等作品中饰演主要角色的优秀青年演员刘则行、曾参演《康都恋歌》等作品的青年演员周钲洋和小演员鸥艺雅、《中国长岗坡》编委会成员代表曾沛才、黄活汉、谭智良、叶来标、苏汉荣,罗定市泷州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钟雪芳、广东稳固建设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邓锦尚、广州市倩采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泉、广州东江渔村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炳钊、广东鼎湖山泉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木生、广东新泰隆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辛永光,以及参加拍摄的联合摄制单位负责人、新闻媒体记者和罗平镇、牛路村、水溪村的乡亲们等一百多人参加关机仪式活动。著名演员、曾在电视剧《三大队》《方志敏》《西北岁月》等作品中饰演主角的著名主持人王欢主持了相关活动。
(上图为系列影视作品《情系长岗坡》演职员和专家学者、企业家、建设者与罗定市演员合影)
该系列影视作品由中共罗定市委、罗定市人民政府荣誉出品,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专业委员会、中央新影集团、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共罗定市委宣传部、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中国文艺家影视中心、中国职工微电影短视频协会、吉林动画学院、青岛广播电视台、北京微电影产业协会等单位联合摄制出品。
(上图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讲话)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在讲话中高度评价系列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他指出,作品通过音乐微电影、纪录片等多元形式,创新展现了罗定人民的奋斗风貌。他强调,影视创作要聚焦时代主题,凝聚团队力量,打造精品工程,让丰富多彩的地方故事成为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赵化勇在讲话中说,非常高兴来到文化历史内涵丰盛的广东,来到美丽的云浮,来到英雄的罗定,参加系列影视作品《情系长岗坡》的关机仪式。在罗定参观调研的几天里,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是,我们主办单位为什么精心组织了众多艺术家和影视知名演员来到罗定采风调研和创作?二是,编剧导演和艺术家的目光为什么聚焦在了罗定的长岗坡渡槽工程上?由此,我想起了连续多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的“读懂中国”大会。如何读懂中国?怎么才能读懂中国?首先要讲好中国的故事。这次摄制组来到罗定,拍摄长岗坡系列影视作品:包括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微短剧《情系长岗坡》、广播剧《罗定的故事》、纪录片《长岗坡 广东红旗渠》四部作品,就是为了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读懂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指示精神,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广东、了解云浮、了解罗定,让世界了解长岗坡渡槽伟大工程的建设故事和长岗坡建设者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持续奋斗,一心为民,一心为公的精神品质,这是我们主办单位负责同志和云浮市领导、罗定市领导联合举办系列活动的目的和宗旨。三是,这么多的艺术大家,他们演绎的影视作品已经在全国人民的心目当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为了拍摄这次的微短剧微电影,为了拍摄纪录片,为了创作广播剧,艺术家从四面八方云集罗定,参加“艺术进万家”活动,举行送文化下乡演出,为基层单位和群众赠送学习书籍,我们这支文艺影视队伍深入基层、深入乡村,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家和百姓家庭,与人民心连心,与时代同频共振,我们精心组织的艺术家团队完全相当于一部大电影和一个长篇电视剧的制作阵容,在总制片人郑子和总导演阚卫平的带领下,深入罗定采风调研,深入生活和拍摄创作一个月的时间,这在其他影视创作领域,尤其是短小精悍的微短剧微电影创作过程中是不多见的,我们投入这么大的艺术创作力量,主要是传承和弘扬罗定长岗坡精神,策划制作精品影视工程,创立微短剧微电影的艺术创作标杆,为年轻演员树立好的榜样。其实,创作一部优秀作品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什么我们的艺术家来了之后,首先是深入生活,虚心向人民请教,因为在参观采风和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接受再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创作思想不断提高的过程。
赵化勇在讲话中表示,我看到长岗坡渡槽工程之后,又听了广东省老领导梁书记、云浮市委卢书记、云浮市委谢部长、罗定市罗书记向我介绍的相关情况,非常震憾,非常感动。五十年前,罗定人民和罗定县委、县政府领导利用自己的力量,充满信心,上下同心,团结奋斗,敢于创先,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自发地改变环境,想方设法地改变生活,让生活好起来。当年还不富裕,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如何改造自然,要战天斗地,非常不容易。当年的财政收入不多,一年几百万元,而要上马这么大的工程,难度很大。当上级单位奖励几台推土机后,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大家非常兴奋,非常激动。还有一条让人感叹,县委县政府规定,县领导在现场工作干活一百天,公社领导要在现场干二百天,大队干部在现场要干三百天,这是了不起的精神品格和实际行动。实践证明,罗定县的领导和人民秉持科学精神,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攻关,设计多种方案进行多次筛选,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干,最终建成了系列水利工程,从水库到渡槽之间,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尽管工程难度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罗定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罗定人民的全力支持下,经过四年多的奋斗,建成了不起的工程。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和全国的主流媒体集中力量宣传了林县的红旗渠,过去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要宣传红旗渠精神?我们国家需要提倡实干苦干的精神,需要继续艰苦奋斗。奋斗是需要一代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样,影视艺术创作也需要这种精神。我们这次围绕长岗坡渡槽策划创作了四个作品,不仅有纪录片、有广播剧,有音乐微电影,还有最为重要的系列微电影微短剧,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创作出来了,这也是一个不简单的事情,这是向罗定人民学习,为国家,为人民,特别是为罗定人民做出的影视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贡献。
赵化勇指出,大家知道,罗定,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闻名遐迩。罗定人民勤劳智慧,长岗坡,作为罗定的骄傲,不仅是红色历史的见证,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地。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罗定人民的坚韧不拔和敢为人先的精神。罗定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故事,每一道风景都蕴含着文化,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系列影视作品以罗定和长岗坡为背景,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讲述了那段感人至深的历史,传递了长岗坡人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宝贵财富。其主要特点有: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这些作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长岗坡精神融入其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实践。它们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迪,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二是创新艺术表达,提升文化品质。在创作过程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委员会三次组织20多位编剧、导演、演员和主创团队的艺术家、青年演员深入生活,向人民学习,这是文艺精品创作的一个好传统,非常难得可贵的一种学习与实践。同时,进行艺术创新,将音乐、微电影、微短剧、广播剧、纪录片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这种创新精神,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品质,也为影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聚焦时代主题,讲好中国故事。这些作品紧紧围绕新时代的主题,以小见大,讲述了罗定故事、云浮故事,广东故事,同时也讲好了中国故事在广东大地的生动实践与精彩绽放,传播了中国声音。它们是时代的镜子,反映了人民大众的真实生活和精神风貌,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的广东成果。四是凝聚团队力量,打造精品工程。每一部作品的背后,都离不开团队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此次创作,我们组织了4位编剧创作了四部微电影微短剧作品,进行了十多次的修改完善,最终经过导演阚卫平连续多日的修改,形成了创作拍摄台本;青岛广播电视台负责的广播剧的台本也修改了多稿,进行录制;中央新影集团负责的纪录片的撰稿和编导精心打磨,精心修改,完成拍摄,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让我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打造出一部部优秀作品。为此,我要特别感谢所有参与这些作品创作的同仁们,是你们的智慧和汗水,让这些作品产生了艺术之光。同时,我也要感谢各位领导和罗定人民、新闻媒体朋友们的关心支持,正是你们的支持,让艺术工作者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期待着优秀作品在传播美好罗定,英雄长岗坡精神的同时,也能有效的宣传罗定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市人民的精神传承,在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祝福罗定、祝福云浮、祝福广东的影视文化艺术取得更大的成绩。
(上图为中共广东省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梁伟发讲话)
中共广东省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梁伟发在讲话中,首先感谢全体主创人员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创作态度,用镜头生动展现罗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他强调要铭记长岗坡工程建设者们战天斗地的奋斗历程,这是罗定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辉煌成就,要从这段奋斗历史中汲取力量,把“为民、担当、实干”的优良作风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传承发扬这种奋斗精神,为建设现代化美丽罗定作出新贡献。
梁伟发在讲话中指出,罗定市政协主席张娟代表罗定市委、罗定市人大、罗定市政府和罗定市政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艺术家深入生活,创作精品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和真诚的感谢。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经理朱勤效的致辞有思想高度,对如何弘扬和宣传长岗坡精神进行了艺术阐述;广东电视艺术家协会邢瑛瑛副主席的致辞充满激情,充满诗意;总制片人郑子主任的致辞非常好,有主题,有内容,有故事,尤其是邀请了6位当年的建设者和民工家属代表,请他们走上主席台,50年后的建设者再度受到大家的热烈掌声,这一幕让人感动。
梁伟发用三句话六个字表达感谢和祝愿。第一句话是感谢。一是感谢中央电视台老台长赵化勇亲临罗定,深入拍摄现场,指导艺术创作,从更高层面组织引领文艺家深入生活,深入基层,践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感谢系列活动的总策划、总指挥郑子主任。此前,我和郑子先生素不相识,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我和广州车站张站长一起代表云浮、代表罗定人民的心情,来到车站站台上迎接郑主任,没想到,郑子主任为了给剧组省钱,是乘坐二等座来的,衷心感谢郑子主任周密统筹,多方协调,组织如此重大的活动是需要广泛的人脉和强大的影响力的,嘉宾领导、专家学者和艺术家都来了,可见大家对郑子主任的充分信任。三是感谢各位艺术家、特别是感谢斯琴高娃老师、毕彦君老师、臧金生老师、温玉娟老师、王欢老师,总导演阚卫平导演,这么多的艺术名家,齐聚我的家乡罗定,历史上这是第一次,艺术光彩,闪耀罗定。为了拍摄一部微电影,艺术家深入罗定,走基层到乡村,深入生活,创作精品,艺术家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四是感谢《罗定一家人》剧组的所有演职员,特别感谢新闻媒体的各位记者的辛苦奉献。五是感谢家乡罗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市委宣传部领导,参与活动的罗定各个方面的同志,特别是当年与我们一起战斗在工地上的建设者和民工家属代表,为此,我表达真诚的感谢。六是感谢默默无闻的创作者和幕后英雄,为了反映长岗坡精神传承,我们策划创作了《中国长岗坡》这本书,前后花了两年时间,许多同志都做义工,都要衷心感谢。七是感谢给予大力支持的各位企业家。罗定的企业家有担当,有作为,有情义,为宣传家乡,出力出资出智,给予支持。我本人七十多岁了,依然高兴地为大家服务,为家乡宣传服务,当好义工。
第二句话是学习。刚才郑导演讲艺术家深入罗定,主要是学习长岗坡精神,做好弘扬红色文化、宣传英雄精神的传播者。其实,我们都要学习长岗坡精神。一是学习赵台长不辞辛苦,亲自带领团队,深入罗定为人民服务的文艺精神。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艺为基层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长岗坡精神和建设者的奉献情怀,就是中国好故事。二是学习郑导和艺术家团队敏锐的眼光,抓得准,抓得实,做得好,而且做得非常好。渡槽建成五十年了,艺术家的眼光不一样,有敏锐的眼光,创作出了好看的故事。三是学习艺术家团队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学习艺术家夜以继日,连续作战的良好作风。四是学习艺术家团队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出精品的工作品质。五是学习摄制团队协调各方的能力。把握大局,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概况起来就是,学习艺术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艺术家讲好中国故事的敏锐眼光;学习艺术家不畏艰辛,不辞劳苦,深入基层,深入现场的良好作风;学习艺术家精益求精的精品精神;学习摄制团队周密安排,统一指挥的良好能力。
第三句话是祝愿。我真诚地为大家送上六个祝愿。首先祝愿系列影视作品《情系长岗坡》拍得好,走得远,走得深,让罗定人、云浮人、广东人,中国人,以及境内外、海内外热爱中华文化的人们,都知道有一个中国长岗坡,知道有一部反映中国长岗坡精神的微电影微短剧。二是祝愿大家持续弘扬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善于担当,一心为民的精神,我们学习长岗坡精神,不是请大家再次修水利,不是再一次建渡口,而是弘扬这种精神,激发大家的活力和积极性、创造性、创新性搞好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才是最终的目的,才能达到微电影微短剧的宣传效果。三是祝愿大家持续做好宣传传播工作。千万不要墙内开花墙外香,艺术家和名演员花了那么多的功夫,用了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打造出那么好的精品,一定要有好的传播效果。四是祝愿我们的罗定、我们的云浮,我们的广东,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广东省委、省政府、云浮市委、市政府、罗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方面各条战线都有好的成就,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祝愿并期待着赵台长、郑导演和各位艺术家,全体同志,新闻单位的各位同志,把活动的成果不断的扩大宣传出去,形成一波接着一波的宣传声势,宣传好我们的美丽广东、美丽云浮、美丽罗定。
(上图为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经理朱勤效致辞)
中央新影集团副总经理朱勤效在致辞中说,罗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尤其是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年代,罗定人民凭借着一双手、一锤一锄,硬是在崇山峻岭之间开凿出了被誉为“广东红旗渠”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不仅解决了当地的水资源问题,更成为了罗定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象征。长岗坡精神,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是一种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勇气,更是一种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的体现。关于纪录片《长岗坡 广东红旗渠》的拍摄制作,这是一部承载着历史记忆、传承着红色基因的作品。我们拍摄的纪录片旨在通过真实的镜头,讲述罗定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修建起这座水利工程的伟大壮举。在过去的十多天里,我们中央新影集团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委员会、广东视协、罗定市委宣传部等组建的拍摄团队深入罗定,来到长岗坡采风创作和拍摄,亲身感受到了罗定人民的坚韧品质和乐观精神。我们用镜头记录下了长岗坡的变迁,记录下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记录下了新时代罗定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让更多的人了解罗定,了解长岗坡,了解这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从而激发我们和我们的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同时,今天在这里举行首映的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以及微电影微短剧《情系长岗坡》和广播剧《长岗坡的故事》,都是对长岗坡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这些作品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罗定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们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所有参与这些作品创作的同仁们。是你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才使得这些作品能够如期完成,并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同时,我们感谢广东省领导、省委宣传部领导、谢谢云浮市领导、感谢罗定市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拍摄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影视作品是时代生活的反映,是文化的载体。中央新影集团作为国家影像的记录者与典藏者,深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更多具有时代价值、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题材,用镜头记录时代,传播正能量,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我们的力量。
(上图为罗定市政协主席张娟致辞)
罗定市政协主席张娟在致辞中说,我们怀着喜悦与期待,共同见证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的首映礼,以及微电影微短剧《情系长岗坡》、纪录片《长岗坡 广东红旗渠》的圆满收官。这是罗定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件盛事、喜事,更是向新时代献上的一份深情厚礼!在此,我谨代表罗定市委、市政府,向莅临现场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为作品倾注心血的导演、编剧、演员和全体工作人员致以诚挚问候!向长期支持罗定文化建设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一部作品,就是一座城市的精神丰碑;一段光影,就是一方水土的时代记忆。此次“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系列影视作品,以罗定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特色元素为创作源泉,通过音乐微电影、微短剧、纪录片等多元艺术形式刻画罗定的“过去”与“现在”,生动诠释了罗定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新时代精神,它们让我们看到,历史从不曾远去,精神永远在传承!《罗定一家人》以“小家庭”折射“大时代”,用音乐微电影形式讲述一家三代与长岗坡的故事,展现罗定的人文魅力与奋斗精神;《情系长岗坡》和《长岗坡 广东红旗渠》则聚焦长岗坡渡槽,深入挖掘背后的动人故事与伟大精神,再现了罗定人民肩挑手扛建设“人工天河”的壮丽史诗,让“为民、担当、实干”工作作风跨越时空,焕发新的光芒。
这些作品的成功创作,离不开各位主创及演艺人员的辛勤付出,也凝聚着众多专家学者、文艺家的智慧与心血。在此,我要向所有参与作品创作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用镜头捕捉罗定之美,感谢你们用故事传递罗定之情,感谢你们让罗定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罗定是一座镌刻着红色基因的城市,也是一片涌动着创新活力的热土。当前,罗定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生态建设。我们期待以系列影视作品《情系长岗坡》的上映为契机,吸引更多人走进罗定,感受长岗坡的红色力量、品味泷州大地的人文之美;同时激励新一代罗定人传承精神、接续奋斗,在新时代书写更加壮丽的篇章!我们也诚挚邀请更多的文艺家来罗定采风创作,共同挖掘这片土地上的鲜活案例,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精品力作,让罗定故事、罗定声音传得更远、更响!
(上图为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邢瑛瑛致辞)
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邢瑛瑛在致辞中说,这几部承载着深厚地域文化与伟大时代精神的影视作品,正式宣告胜利关机,这次罗定活动,不仅是影视制作进程中的一个节点,更是一次对地域精神传承与弘扬的全新启程。从筹备到拍摄完成,离不开多位领导的关心与厚爱。领导们高瞻远瞩,深刻认识到长岗坡精神对于当代社会的激励价值,在政策引导、资源协调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为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同时,多家单位也纷纷伸出援手,在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提供坚实保障,成为这几部影视作品得以诞生的强大后盾。在拍摄现场,演职人员全身心投入。烈日下,他们的汗水湿透衣衫,却从未停下拍摄的脚步;风雨中,他们坚守岗位,只为捕捉最真实、最动人的画面。从导演对每个镜头的精雕细琢,到演员对角色的深度诠释;从摄影师对光影的巧妙运用,到剧务人员对后勤的全力保障,每个人都将心血倾注其中。如今,这部剧成功关机,它拍出了岭南味道,岭南风光、风土人情在每一帧画面中流淌;拍出了罗定精神,更拍出了人们奋发向上的力量与实干担当。它的诞生,就像一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相信这部作品,一定会让罗定故事走出广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罗定精神,成为新时代拼搏奋进的强大动力!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上图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子致辞)
总制片人、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子在致辞中说,文化罗定,大美云浮。世上万物皆有缘,万千气象皆有度。此次与罗定结缘,与云浮同行,与广东影视界的良师益友共享盛世繁华的文化影视创作成果,源于一个美丽的故事,源于著名作家远山老师的介绍,缘于广东省老领导梁伟发书记的邀请,源于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长岗坡》一书的文化精神的启迪与引领。其实,拂去历史的尘烟,我们看见和发现了五十年前罗定人民团结奋斗、战天斗地的英雄群体的壮歌,我们看见和发现了更加久远的历史中的罗定人民的英雄浩歌,更源于今日之新时代更多罗定人民的情义与大爱的壮丽辉煌的史诗。一次善举,一次德行,一次品格之远的文化之旅,总能让我们感受到罗定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博大情怀,由此,也开启了我们对学习长岗坡精神和传播云浮魅力、传播罗定精神之光的一个文化影视巡礼活动。
最初的策划是拍摄一部纪录片,制作一部广播剧,创作一部微电影微短剧作品。后来,我们又创作完成了一部音乐微电影作品《罗定一家人》,今天举行首映礼。这是名导邵树彬执导完成的一个优秀作品。一个月以来,在主办单位领导下,在赵台长、梁书记悉心指导下,在广东、在云浮、在罗定各级领导和罗定人民的全力支持下,我们和我们的主创团队进行了深入采访,深度调研,深刻研讨,从最初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感人故事和统一思想凝聚出来的火花,从广大人民群众在艰苦条件下的意志品质形成、到科学技术钻研态度和精神力量汇聚都进行了多方解读和全面诠释,我们的创作主旨就是希望运用一次和多次的影视文化的宣传行动,有效助力地方的文旅产业和经济建设发展,为助推文化影视繁荣贡献绵薄之力,这也是《中国长岗坡》一书所带来的力量与愿望,而这种愿望与希望也代表了广大罗定人民的一种期望。
于是,我们和我们邀请的艺术家一起来了。义无反顾又无怨无悔,任劳任怨而全心全意,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历史经纬下的新罗定,先后组织三批艺术家深入生活活动,举行一次诗歌朗诵演出活动,其主题是向时代高歌,向英雄致敬。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老师、毕彦君老师、臧金生老师,温玉娟老师、王欢老师、王一珺老师、阚宇老师等艺术家和影视工作者,著名导演阚卫平和一批作家编剧、制片人等,多数都是第二次来到美丽的罗定,尽管路途遥远,但大家依然激情洋溢。在我们过往的十多年微电影创作记忆中,为了一个微电影题材,为了一个微短剧故事,组织浩浩荡荡的创作队伍,进行采风创作是过去没有过的先例。
前天晚上,在罗定,与剧组的演职员和罗定的作家企业家朋友一起宵夜的时候。有人突然问我,谢谢您们对罗定榜样和文化精神的关心支持。我们不明白,一支国家级影视创作团队,为什么选择了罗定?选择了罗定来干什么?艺术家又图得是什么?当时,这位朋友的问题抛出后,没等我回答,他又自言自语地进行了自我解读。他说,你们的思想境界比我们高,你们的艺术造诣比我们深,你们的观念比我们新,你们的目光比我们远,实际上,你们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是的,长岗坡的故事凝聚了“不怕吃苦,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于向前,勇敢面对,敢于拼搏,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精神内涵,它所凝聚的“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干”的传承伟力,正是新时代干事创业的行为典范,也契合了党中央的指示要求,其实,一个领导班子同为一个目标接续奋斗,同为一个方向团结一心,一直到如今的新罗定,包括历届的领导班子,都有团结协作,群策群力,勇于胜利的精神品质。
学习长岗坡精神,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长岗坡精神,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首先是一种“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文化理念,而传播先进文化是我们艺术工作者、表演艺术家的职责,在赵台长的率领下,我们组织艺术工作者来到了长岗坡深入生活,认真参观,认真采访,认真调研,与当年的建设者、与民工家人交朋友。学习长岗坡精神,做文化强国理念的践行者,这是我们的初衷。这一次,我们邀请了十多位著名演员、著名导演,为了宣传长岗坡精神,大家兢兢业业地爱岗敬业,认认真真地切实学习,任劳任怨的努力工作,这种任劳任怨还体现在今天的罗定人民的身上,此次与我们合作的罗定市宣传文化影视部门,无论是常委陈部长,还是常务副部长李江,还有宣传部的谭主任,包括进入摄制组的宣传部干部,融媒体中心的创作骨干,还有与剧组一块儿打拼的父老乡亲和各位幕后默默无闻工作的老师,他们身上的优良的品质,优秀的品德也在感染着我们,这也是一种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实践。
学习长岗坡精神,除了作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作先进思想的践行者之外,我们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落实云浮市委、市政府、罗定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来反映文化的罗定,美丽的云浮,歌颂英雄的罗定,英雄的人民,最终为促进地方的文旅发展和经济文化繁荣做点努力。
我们为什么选择了罗定?我们来罗定作什么?我们宣传罗定图得是什么?我们图得是,以影视艺术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为罗定,为云浮,为广东奉献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在拍摄现场,在导演的指挥下,斯琴高娃老师、毕彦君老师一遍遍复读台词,演绎角色,一丝不苟地进入特定的情绪中;现场的优秀青年演员认真做功课,每位演职员都尽心尽力,每一个镜头、每一帧画面,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进行精心设计,保持精益求精的状态。
我们图得是什么呢?我们图得是宣传的效果,传播的影响,文旅的发展,人心的团结向上。我们图得是影视艺术工作者用心血智慧创作的精品力作的光荣绽放。我们图得是讴歌赞美时代的建设者,贡献者。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当年参加长岗坡渡槽的建设者代表和牺牲民工家庭的家属代表,他们是时代的建设者,也是时代的歌者,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质朴的光彩,那些闪烁于生活中的优秀的思想品德值得我们学习,也是我们希望所图的力量所在。现在,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有请我们的建设者和民工家属代表,有请张松彬老师、梁坤元老师、何荣南老师、肖碧梅老师4位当年的建设者,他们是全市水利战线的优秀代表,他们的身上凝聚了数万人民的精神力量,同时我们还要把掌声,献给为了长岗坡渡槽建设而牺牲的民工家属代表陈荣开老师、陈雄开老师,有请他们上台。
看到建设者们乐观的的形象,听到牺牲者家属平和的声音,我们心生敬重。他们以青春的力量,以国家为重的大爱,以奉献家乡、建设家乡的行为,同时也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选择罗定,我们来罗定作什么,我们图什么的问题。向建设者学习,向人民致敬。我们是为传播先进的文化思想,践行先进文化,赞美罗定,歌颂云浮,宣传广东的红色文化、英雄精神和世纪工程而来。
总制片人郑子邀请建设者代表登台的场景,令人铭记而难忘。现场的这个环节赢得了阵阵掌声,建设者与艺术工作者一同回顾了长岗坡渡槽的建设历程,感受到了建设者的家国情怀和赤子初心,现场响起的阵阵掌声,表达了对建设者的礼赞之情。
(上图为总制片人郑子邀请参加长岗坡渡槽的建设者张松彬、梁坤元、何荣南、肖碧梅和牺牲民工家庭代表陈荣开、陈雄开上台)
(上图为著名演员王欢在主持)
在全场观众的期盼中,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举行了观摩首映礼。为了能更真实地展现罗定的风土人情,导演邵树彬和制片人率领创作团队多次深入罗定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野,与当地居民交流,收集那些平凡生活中的动人故事,就是为了将最原汁原味、充满温情的罗定呈现在大家眼前。跟随影片一同走进那个充满温情与力量的罗定世界,感受独特的人文魅力,探寻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温暖故事。
(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邵树彬)
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由知名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邵树彬执导,他在发言中为观众分享了创作经历。仿佛看到了创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部作品背后的创作艰辛与真情诚意。
本片故事线主要讲述学成归来的游子陪同父母重返罗定老家受到触动的动人故事。阔别数十年后,一家人重走故土,目睹新时代下的家乡巨变,父母青年时代肩挑手扛参与修建的渡槽,如今依然充满生机,家乡的肉桂等产业远销重洋,变化虽然天翻地覆,乡亲们还是那么亲切热情。深切感受到父辈们为改变家乡面貌付出的血汗,家乡的腾飞既需要老一辈的艰苦奋斗,更离不开新一代的接续传承。面对焕然一新的泷州新城,游子毅然决定投身家乡建设,恢弘大气的主题曲唱响“建设家乡不是怀旧,而是创造新记忆”的信念,致敬所有为罗定发展奉献力量的平凡建设者,呼唤更多青年以智慧与热情续写家乡振兴篇章。
知名导演邵树彬阐述了创作过程,他说,非常荣幸能成为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的作曲和导演,也非常感谢剧组给了我和斯琴高娃老师,毕彦君老师,王欢老师等艺术家们和罗定中学的廖老师,潘老师,还有泷州小学梁老师带领的同学们合作拍摄的机会,这是来罗定的意外收获与惊喜!写这首歌还是源自郑子主任发在朋友圈的一首歌词《千年泷州英雄歌》,最初看到这首词的时候就被流畅的文字和情绪所感染,当时就萌发了把歌词唱出来的心情,后来在郑子主任的鼓励下,当晚完成了第一稿的创作,第二天郑子主任听后表示,向领导报告,拍摄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千年泷州英雄歌》是激情迸发出来的作品,更是一首慷慨激昂的罗定英雄赞歌,后来在给这首歌编曲的时候,总是觉得音乐的力量不够,直到有天,我偶然听到今年央视春晚的一首歌《玉盘》,这首被网友称作少年版战歌的歌曲震撼了我,我被曲子里擂响的中国鼓启发,在泷州英雄歌的副歌部分加入了中国鼓的节奏,我想《泷州英雄歌》不仅是一首罗定风情的歌曲,更是擂响战鼓的英雄赞歌。
首映礼上,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受到大家的好评。尤其是片中演员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为影片注入了纯正的罗定味道。让影片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富有感染力,让罗定的故事走进了每个人的心中。
(上图为罗定市政协主席张娟为赵化勇颁发文化顾问聘书)
(上图为中共罗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媛程为文化发展咨询专家颁发聘书)
(上图为罗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成家为文化发展咨询专家颁发证书)
(上图为罗定市副市长傅振宇为演员颁发旅游形象大使证书)
在关机仪式活动现场,罗定市领导为文化顾问、文化发展咨询专家和旅游形象大使颁发证书。摄制组负责人和艺术家为合作单位、支持单位颁发了拍摄基地铜牌并赠送了锦旗,表示感谢。
(上图为赵化勇、梁伟发代表主办单位为罗定市委、市政府赠送锦旗)
(上图为裴月华、阚卫平代表主办单位为罗定市委宣传部赠送锦旗)
(上图为斯琴高娃、郑子代表剧组为合作单位赠送锦旗)
(上图为毕彦君、张卫国代表剧组为合作单位赠送锦旗)
(上图为臧金生、胡永平代表剧组为合作单位赠送锦旗)
(上图为温玉娟、周光盛代表剧组为合作单位赠送锦旗)
(上图为郑子、阚卫平代表剧组为合作单位赠送锦旗)
(上图为王一珺代表剧组为合作单位赠送锦旗)
(上图为阚宇代表剧组为合作单位赠送锦旗)
(上图为陈宇湘、陈敬武代表剧组为合作单位赠送锦旗)
在活动现场,广东省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梁伟发为导演阚卫平、演员斯琴高娃、毕彦君、臧金生、温玉娟、王欢、王一珺、阚宇赠送了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
(上图为广东省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梁伟发为导演阚卫平、演员斯琴高娃、毕彦君、臧金生、温玉娟、王欢、王一珺、阚宇赠送书法作品)
(上图为赵化勇、梁伟发、张娟、陈媛程、斯琴高娃、郑子为关机仪式鸣锣。裴月华、阚卫平、邢瑛瑛、毕彦君、温玉娟、臧金生、王一珺、阚宇共同见证)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中共广东省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梁伟发,云浮市罗定市政协主席张娟、中共罗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媛程、著名艺术家斯琴高娃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子为关机仪式鸣锣。总导演阚卫平、监制邢瑛瑛、裴月华、演员毕彦君、温玉娟、臧金生、王一珺、阚宇共同见证了荣耀时刻。
(上图为演员斯琴高娃、毕彦君、臧金生、温玉娟和总监制邢瑛瑛、原罗定市委副书记谭政勋接受主持人郑子访谈)
关机仪式后,进行了影视作品座谈交流会。主持人郑子访谈了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毕彦君、臧金生、温玉娟、邢瑛瑛、谭政勋和与会人员,就“如何在生活中向人民学习、汲取影视创作中的灵感与途径”、“演员在饰演角色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塑造、传承英雄精神”、“如何进一步向英雄学习、向英雄精神学习”等主题进行了充分探讨交流。
(上图为文化企业家钟雪芳、邓锦尚、陈启泉、吴炳钊、吴木生、辛永光接受主持人郑子访谈)
主持人郑子访谈了罗定市泷州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钟雪芳、广东稳固建设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邓锦尚、广州市倩采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启泉、广州东江渔村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炳钊、广东鼎湖山泉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木生、广东新泰隆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辛永光,文化企业家在座谈中畅谈了发展企业,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助力家乡建设的话题。
长岗坡渡槽,素有“北有红旗渠、南有长岗坡”之美誉,被称为“人工天河”。长岗坡,它不仅是罗定的骄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为了能更真实地展现罗定的风土人情,在3月8日的开机仪式后,中国视协微视频(微电影)专业委员会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宗旨,先后组织主创团队和影视艺术工作者赴长岗坡渡槽教育基地、罗定文塔、罗定学宫等地调研学习,多次深入罗定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野,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收集那些平凡生活中的动人故事,旨在将最原汁原味、充满温情的罗定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为罗定的文化旅游发展添砖加瓦,为宣传长岗坡渡槽建设过程中的“为民、担当、实干”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助力。
(上图为演职员和嘉宾合影)
中国潜水救捞协会常务理事、水下安防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潜水救捞协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周光盛、广州火车站副站长张卫国、广东省久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董事长曾玖玖、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国新文化市场协同部总监陈丽丽、摄制组负责同志和支持单位负责人、总制片人胡永平、音乐总监王国欢、执行导演林红光、联合导演邵树彬、朱华,制片人杨伟、李思祥、影视项目负责人邵丽、刘力铭、李萍、周新利、刘建蓉、杨鸿、张冠中、葛新超、朱宜峰。支持单位负责人陈宇湘、陈敬武、周换珍,影视艺术工作者郭婵、曹明珠、苏乐怡和罗定演员麦涺镛、韦摄恩、李文彤、王玄霞、潘素红,廖国灿参加了关机活动。
(上图为会场)
(上图为艺术家斯琴高娃与剧组同仁和企业家辛永光合影)
当年的建设者、今年70多岁的张松彬代表建设者给摄制组发来了感谢信,他说:我有缘认识剧组的艺术老师真是三生有幸。您们无论是赵台长,郑子主任,总导演阚总等每一位,都抱着对我们长岗坡的爱!对我们罗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工作的大力支持!对我们罗定全市人民的关心和爱护!为了我们祖国繁荣昌盛而共同努力!我们中国长岗坡的精神是敢为人先、为民、担当、实干!您们团队老艺术家经验丰富,中年艺术家热情能干、青年艺术家朝气蓬勃,这是敢于创新的三代艺术家合拍出来的、最有特色的微电影《情系长岗坡》,演绎出一幕幕真实、宏伟的画面,罗定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省、地、市党委政府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想为民想,担当使命,带领党员青年,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干好。您们为国、为民、担当、精干。把真实的内容场景刻录绽放精彩在电视上!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我们美丽的罗定,美丽的中国!我们和世界上其他爰好和平的人都是朋友,都有一种热情、感情、亲情、友情、爱情从《情系长岗坡》表达出来!您们团队多么光荣!值得致敬,值得我们学习!我代表罗定人民感谢您们!感恩您们。
在活动中,执行总制片人胡永平、李江、著名导演江平、阚卫平、著名主持人赵保乐和知名导演杨伟、邵树彬、李思祥等表示,这次在罗定的采风调研,既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是一次受教育的机会,我们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有泥土芳香的作品。著名艺术家斯琴高娃、毕彦君、臧金生、温玉娟和著名演员王欢、王一珺、阚宇、优秀青年演员屈恬伊、许启越、刘则行在拍摄现场表示,通过拍摄系列作品《情系长岗坡》,我们受到了深刻教育,一定向英雄的罗定人民学习,学习长岗坡精神,演好自己的角色,希望能够让长岗坡的红色基因成为推进罗定加快发展的底色,有机会,我们还会常来长岗坡渡槽党员基地学习参观的,增长学识,增进见识,与人民一起歌唱时代之歌。(图片摄影:苏汉荣 朱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