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

用情怀书写乡村教育

向传清2025-03-24 10:35:16

用情怀书写乡村教育

——记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崔荣德

 

重庆《进展》杂志社记者/向传清

 

在重庆市酉阳县后坪乡的青山绿水间,有这样一位乡村教师,他用三十七载的坚守,将青春与热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他用爱与智慧,为乡村孩子点亮了希望的灯塔。他,就是扎根后坪乡中心校的重庆教书育人楷模崔荣德老师。他的故事,如同一首悠扬的山歌,回荡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之上,奏响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华章。


1 

一、扎根乡村,守望初心

 

崔荣德出生于酉阳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童年在山林间奔跑,也在田野里成长。那些质朴的乡亲、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1987年,他高中毕业,本可以走出大山,去追逐城市的繁华,但他却选择回到乡村,和同学一道创办小河乡中学,开启了他的教育生涯。从那时起,他便将自己的一生,交付给了这片土地,交付给了乡村教育。

 

岁月流转,他辗转于酉阳多个乡镇,从最初的小河乡中学到现在的后坪乡中心小学校,他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37年的时光,足以让一个人从青丝到白发,但他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即使面对家庭的变故、经济的窘迫,他依然选择站在三尺讲台前,用粉笔书写希望,用汗水浇灌未来。他常说:“乡村的孩子,就像山间的幼苗,需要有人为他们遮风挡雨,也需要有人为他们指引方向。”于是,他成了那片土地上最坚实的守护者,用一生的坚守,为乡村孩子点亮了希望的曙光。

 6


二、无私奉献,用爱浇灌

 

乡村教育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崔荣德深知,乡村孩子求学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于是,他将自己化作一座桥梁,连接起孩子们与知识的彼岸。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工资为学生垫付学费,用自己创作的稿费为他们购买学习用品,甚至在学生遇到生活困难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在聚宝小学任教时,他独自承担起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每天进行复式教学,还要为孩子们准备午餐,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他用无私的奉献,诠释着乡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他的爱,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他不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更关心他们的成长与未来。他用耐心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用鼓励点燃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在他的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呵护、被尊重。他的付出,也收获了孩子们深深的爱。多年后,那些曾经的学生,无论身在何方,都会在心底珍藏着崔老师的身影,那是他们成长路上最温暖的回忆。


312 

三、创办文学社,点燃精神火种

 

崔荣德深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火种。他希望孩子们能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用文字表达内心的世界,用创作点亮人生的道路。于是,他创办了“红土地校园文学社”,为乡村孩子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红土地文学社的成立,如同在乡村校园中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崔荣德亲自担任指导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讲解写作技巧,分享文学经典。他鼓励孩子们用笔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无论是田野野里的花,还是山间的小溪,都可以成为他们笔下的诗篇。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被点燃,一篇篇充满童真与质朴的文章从他们笔下流淌出来。

文学社的活动丰富多样,定期举办写作比赛、诗歌朗诵会,还创办了自己的文学刊物《红土地》。这本小小的刊物,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与希望,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崔荣德说:“红土地文学社不仅是孩子们的文学天地,更是他们心灵的港湾。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通过文学社,他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更让他们在文学的滋养中,学会了观察生活、思考人生,拥有了追求梦想的勇气。

崔荣德老师业余组织成立的红土地文学社于2020年1月被中国文联主管的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正式接管,会员遍布全国各地。如今,该文学社立足酉阳,与酉阳地方政府和部分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采风活动和文学座谈研讨会,成为了酉阳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助推了酉阳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仅如此,文学社还成功举办了两届红土地文学奖的评选,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众多文学青年,使他们成功加入了各省市作家协会,成长为小有名气的作家和诗人。


4QQ20250324-100702 

四、创新教学,铸就辉煌

 

崔荣德不仅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更是一位勇于创新的教育者。他深知,乡村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坚守,还需要变革与创新。于是,他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尝试“龙门阵语言教学法”,用生动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还参与编写《初中作文教程》等教材,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给更多的教师。

他的教学成果丰硕,在《未来教育家》《科学咨询》《进展》等全国多家教育杂志公开发表50余篇教育论文,公开出版《六瓣文德书(我的作文秘籍)》《杏坛漫步》等8部教育专著,其中《六瓣文德书》在《中华儿女》报刊社等单位主办的全国教育专著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教育类“金奖”。《杏坛漫步》荣获2024年度《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杂志社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语文教育学术展评活动"教育类优秀奖。此外,他还独立完成5个国家“十二五”规划教研课题,为乡村教育改革贡献智慧,中国教育学会把他吸收为会员,同时把他授予了"全国先进教研个人"荣誉称号。他的课堂,如同一片神奇的花园,充满了知识的芬芳与智慧的光芒。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的思维如同破土的春笋,蓬勃生长,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好奇。


11.png8 

五、文学创作,点亮精神

 

崔荣德不仅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始于1987年,至今在《中国校园文学》《星星诗刊》《诗选刊》《北方文学》等全国数十家省以上已发表诗作800余首,公开出版《低处的树说》《逆光行走》《把春天让给桃花》等5部诗集,被重庆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分別吸收为会员。他的作品,如同山间清泉,清新而质朴,充满了对乡村教育的深情与思考。他的诗中,有孩子们的欢笑,有乡村的四季,更有教师的坚守与奉献。2017年,中国诗歌网在北京为为他举行诗歌研讨朗诵会,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等单位把他评选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诗人”。

他的文学创作,不仅是对乡村生活的记录,更是对乡村教育精神的升华。他用文字,为乡村教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诗,如同一盏盏灯,照亮了乡村教师的心灵,也照亮了乡村教育的未来。他用自己的笔,书写着乡村教师的坚守与执着,也书写着乡村教育的希望与梦想。

 2

3

5


六、荣誉加身,初心不改

 

崔荣德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入围“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前100名,荣获“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最美乡村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光明日报》《重庆日报(农村版)》《今日教育》《中华儿女》《酉阳报》、光明网、人民网、中国教育网、华龙网、酉阳广播电视台等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对他扎根乡村教育做出的贡献进行专题报道。然而,面对诸多荣誉,他依然保持着低调朴实的作风,继续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默默耕耘。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这些荣誉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所有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的教师们。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他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乡村教师的初心与使命。他的故事,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乡村教育的夜空。他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之上。他用爱与责任,为乡村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他;用坚守与奉献,为乡村教育书写了一曲华章。

 

结语

 

崔荣德,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乡村教师,用他的情怀与执着,在乡村教育的舞台上奏响了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他的坚守,如同山间的松柏,坚韧不拔;他的奉献,如同春日的暖阳,温暖人心;他的创新,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未来。他用一生的执着,为乡村孩子点亮了希望的灯塔,也为乡村教育事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崔荣德老师的故事,如同一首永恒的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乡村教师,继续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他们的华章。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