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

专访舞剧《刘三姐》总导演丁伟

作家网2018-09-17 19:45:10

专访舞剧《刘三姐》总导演丁伟
 
 
总导演:丁伟  
 
        国家一级导演、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舞台剧代表作品:舞剧《妈勒访天边》《仓央嘉措》《玉鸟》,大型杂技晚会《依依山水情》,大型歌舞晚会《好花红》等三十余台;舞蹈作品代表作:《猎,鬣,趔》《小河淌水》《牧歌》《哟嗬》《烟雨断桥》等一百余个;曾导演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水立方文艺演出、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会开闭幕式、北京奥运艺术节人民大会堂专场演出等六十余台电视歌舞晚会及国家级大型歌舞晚会;曾多次担任国内各政府类专业舞蹈大赛评委,多次荣获国际国内舞蹈大赛各类奖项五十余次,创作的200余部舞蹈作品被国家级艺术表演团体及教学单位列为保留剧目和教学剧目。
 
 
 
  当秋风换走了烈日,悄然熨贴在九月,一同徐徐而至的还有舞剧《刘三姐》。
 
  从第一场沙龙活动到小演员选拔赛,再到开票仪式等等一系列的活动,舞剧《刘三姐》业已将一直以来默默存在于每一个华人心中的刘三姐,再一次推到历史的大舞台上,令人翘首以待。
   
  也许您看过形式各异的“刘三姐”,那么即将以全新艺术表现走向舞台的舞剧《刘三姐》,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一个全新视觉感受呢?
   
  带着和大家同样的疑问和期待,记者专程拜访了舞剧《刘三姐》的总导演丁伟老师,畅谈了我们所不知道的舞剧故事:
 
  记者:刘三姐这个形象之所以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唱的山歌如此动人,山歌是这个故事已成立的根基。跳舞的刘三姐那意味着会把这些山歌摒弃吗?
   
  丁导:大家对刘三姐这个电影都是很熟悉的,这些山歌影响了中国人很多代,一直到现在,它应该是广西的一个名片,那么对于全中国,或者全世界的华人来说,它又是中国的名片。从最早的彩调剧到歌舞剧再到电影,刘三姐渐渐的搬到了大荧幕上来。其实很多的中国人是通过电影来认识刘三姐的,电影中的歌曲就已经进行了改编,而且有了新的创造。一些歌到现在世世代代都会传唱,她既然是因为山歌而出名成为人人口中流传的刘三姐,那在我们舞剧里面所有那些熟悉的歌我们都会保留,但是我们没有把这些歌变成舞来跳,只是留下了歌的最核心的某一句或者某一段,并不是完全把歌作为背景音乐来“跳歌”,歌是为舞剧而服务的。
 
  记者:刘三姐在广西一直是以“歌仙”的形象存在,而您这次大胆的把她改编成为舞剧,在您眼中的这个舞剧《刘三姐》的定位是什么?
   
  丁导:第一点,我没有把她做成一个“仙”,我不希望她是一个“仙”。刘三姐因歌唱得好被称为“歌仙”,杨丽萍因舞跳得好而被称为“舞仙”,像“歌仙”“舞仙”这种只是一个特别的一个赞赏,或者是强调她这一方面的这种技能,并不代表她就是一个神仙,所以我们舞剧《刘三姐》的定位就是一个普通人。我们编导在创作期间,就已经把她定位为一个很会唱歌的广西妇女。在五六十年代对她的一些神话是人民美好的愿望,但在现在这个舞剧里面,她是一个踏踏实实的,脚踩在稻田里面的一个广西的普通妇女,其实她在生活中是一个能说会道、而且敢于打抱不平的这种形象。她和我们身边的每个广西普通女孩子都一样,很会唱歌,说话说的很流利,这就是我对她的定位。
 
  记者:电影《刘三姐》中的戏剧冲突主要集中在对歌上面,那舞剧《刘三姐》的冲突在什么地方呢?
  
  丁导:我们把电影《刘三姐》中一些不可避免的冲突保留了下来,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爱情是在剧中特别强调的,这种朴实、憨憨厚厚的爱情,是我希望在剧中体现出来的。阿牛哥和刘三姐都是普通的壮族劳动人民,而不是说刘三姐是“仙”,阿牛哥是人。地主莫怀仁和刘三姐之间的冲突我们有提及,但阿牛哥与刘三姐之间这种美丽永恒的爱情、令我们难忘的旋律是放在第一位的。
 
  记者:这些年刘三姐反复的被演绎着,舞剧《刘三姐》除了在形式上有所改变,还有哪些其他的创新之处?
   
  丁导:我不想重复六十年前我们所看到的电影,也不想重复其他表演形式。之所以用舞剧,是因为我一定要寻求到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就是用舞蹈,我认为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舞蹈是可以表现一切的。
 
  记者:一听到舞剧《刘三姐》,我们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刘三姐是最不可能成为一个舞剧的题材的,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吧?
   
  丁导:当时我做《妈勒访天边》的时候,也没有人觉得这个神话故事能成为一个舞剧。刘三姐也是这样,大家都会觉得一个歌仙怎么可能会做成舞剧呢?我们可能有个先入为主的歌剧,但艺术可以创新,可以重新演绎,让它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观,符合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让刘三姐的感情离我们这个时代的观众更近。我们现在是一个网络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很好的资源,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表达方式,所以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记者:《妈勒访天边》也是广西题材改编成的舞剧,舞剧《刘三姐》也是由广西题材而来的,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哪?
   
  丁导:《妈勒访天边》是根据广西的传统长诗改编的,刘三姐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让所有华人都不能忘却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故事。《妈勒访天边》是广西人民的传统故事,而刘三姐虽然是广西的故事,但是通过电影《刘三姐》的传播,已经成为全中国人都知道的一个故事,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会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所以它的起点应该是一个世界性的作品。正因为它的高深,所以我们想超越它,就需要非常努力的去做。
 
  记者:在您看来壮族是一个很不一样的民族,这部舞剧《刘三姐》跟你以往导过的藏族舞剧《仓央嘉措》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吗?
 
  丁导:风格是不一样的,我希望自己能做出很多不一样的艺术作品。《仓央嘉措》我给他的定位是普通人,他也是母亲肚子里生下来的,他没有学佛之前,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孩,经历过学习,有过母爱,他希望有自己的爱情。而刘三姐和这个完全不一样,刘三姐是人们口中的神,是歌仙,在人们的心中无所不能。但我还是希望让她做回一个普通人,拥有我们现代审美范畴里面的爱情,现代人的情感。
 
  “这是2018年的刘三姐,不是1960年的刘三姐”。舞剧《刘三姐》旨在致敬经典,但绝不是重复经典,而是要超越经典,在原作的基础上赋予现代的审美和表达方式。漂亮的舞蹈,好看的服装,好听的音乐,这是一个现代审美中最基本的需求,全新的刘三姐也是在这样一种环境里出现。但无论怎么改编,刘三姐一定还是广西的女儿,还是那个干干净净的壮家妹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