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

杨黎请问:你喜欢中性美吗?

作家网2017-07-24 23:48:25

杨黎请问:你喜欢中性美吗?

 
 
杨黎请问:你喜欢中性美吗?
 
男人有男人的样子,女人有女人的风情。整个世界,仿佛都按男女在排列、分配和发展。谁要是有所偏离,即使她牛逼如李宇春,也承担不起“春哥”的义务和责任。而另一方面,中国现代舞大师金星,她越来越像一个婆婆妈妈的脱口秀女演员。也就是说,无论什么人,TA都必须有性别归宿?那么,审美呢?
 
上一期关于反基因的提问,我们开展了读者点评设计。到今天,王旻斐为关注第一。而我们上期总共收到97元,现全部转发给她。本期依然开展读者点评,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当然更希望有金主打赏。谢谢谢鞋了。
 
————————————————————
 
        杨黎必须严肃认真的批评你一下:你的问题越来越像一个山东老干部了。批评结束。
 
        金星是谁?不知道。李宇春有点印象,但她在时尚和审美系统里的历史地位接近于杀马特,跟中性基本上没关系。中性的意思是,性解放运动结束了,男人没必要再继续展示肌肉,女人自己也烦了那套甜美可口的公式,反正我们都不做爱了······60年代安迪沃霍尔的工厂宝贝之类就是对中性的模模糊糊的应激反应(但其实沃霍尔本人才是),但现在这个概念已经被扫进历史垃圾堆了。现在是性别和审美的彻底不确定性时代,是从后性解放时代的同质空间终于进入了平滑空间,审美不可能再跟性别这种无足轻重的事物扯上什么关系(东京原宿的潮男穿裙子打腮红,无非是以夸大的方式宣告它们在平滑空间里移动与变化的能力),而只可能跟一种纯粹自我的密码式的装饰细节有关(一个不认识的女人,曾经跟我骄傲的展示过她系鞋带的方式)。第三世界总是慢不止一拍,那些俄罗斯模特大妞在欧美不都快失业了吗?在上海的夜店,长得越像范冰冰的,越可能被我怀疑是东北口音的变性人······
        ——小虚
 
 
小虚,写作者,偶尔在上海和东京出现。
 
 
        中性是一种观念。就人来说,上帝并没有创造中性的身体,中性不是性,是观念。这是一个观念遮敞着身体的时代,越来越不性感。诗也一样,越来越不性感,只有修辞,修辞是中性的。金星是我朋友,93年我们在北京牟森的戏剧车间搞残酷戏剧,他是男身。我永远记得有一个黄昏,所有人都走了,大舞台只有我们俩个,他在黑暗里为我跳舞,他的身体美极。她后来选择女身,做了手术,非常勇敢。我尊敬她,她是有身体的人,不是观念。她自己为自己献身。中性是观念,修辞手段,没有身体。这是一个未来趋势,原人正在消失,观念之人的时代正在到来。性别明确的人乃是原始人,最后之人。世界不需要生殖了,道法自然,生生之谓易这些古老的真理正在没入黑暗。可男可女,亦男亦女的中性人是未来之人。
 
        美就是为世界文身。身在文中会敞开自身,文如果到位,它就率性。如果不到位,只是装修式的修辞空转,它就无性,我不喜欢无性的东西。你去读李白,那种阳刚之气!但是今天,无性的,遮遮掩掩,玩修辞的东西泛滥。这是一个言不由衷的时代,中性是一种对生命的逃避,苟且。不男不女在我,是一句骂。
        ——于坚
 
 
摄影:荒木经惟
于坚,1970年开始写作,摄影。著有书三十几本。住在昆明,祖籍四川资阳。
 
 
        我的审美: 雌雄同体。
        ——宇向
 
 
宇向,诗人。
 
 
        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就是美 是否突出男性女性特征并不重要 从个人口味上来讲 我喜欢男性气息的男性和女性。
        ——朱珍桃之11
 
 
朱珍,曾经80后美女作家,现淘宝店主,上海人,81年11月生,现居上海,已婚。
 
 
        在性别归宿上,男人就应该是男人,女人就应该是女人,这简单的就应该像是爱情,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凡是利用中间地带的爱就是让人困惑,让爱困惑。当然在性别取向上那另当别论,那么审美呢,在审美上,我倾向于中性,这种中性中包括万物之爱,脱离于痛苦和快乐,爱和恨,我和你坐在一起,和许许多多的自己喜欢的人坐在一起,一起玩,一起嗨,一起相爱。可是这只是在审美上欣赏一幅画,远远地看着那个艺术中的人。
        ——渔网花
 
 
渔网花:一个一生都在寻找最接近自己的人。
 
 
        男性女性中性,我觉得中性欲望太多,什么都想占有一点,什么都不想放掉,哪个属性都想据为己有,但又勇气不够。我认为审美本来就是中性的,审美一定有更宽的包容性。
        ——也毛
 
 
也毛,我三四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有一天看到一头驴,不小心学会了驴叫,这使我一鸣惊人,每天早晨爷爷都带着我在村子里转,给各种乡亲们表演驴叫,后来我还学会了牛叫猪叫狗叫等,直到成为一个诗人,一个导演,我至今都热衷于取悦这个世界。
 
 
        喜欢中性美,也喜欢非中性美。把美和性连接起来想必出自大脑条件反射的把戏,而具体条件反射的建立因人而异,因民族、时代、文化、阶级、政治等等因素的不同而异。看似必然的东西其实并没有不易的根据。美已经是一种主观了,性根植于本能,二者的纠缠于是便牢不可破,互相说明。但原则上也只是一次性有效,或者在特殊的情况下有效。去除性欲的美是另一种美,似乎它本身就是目的。但我越来越相信,在纯粹的审美中人的欲望是被隐藏起来了或者分散了,并非完全不存在。即使和性欲无关,和生存的欲望以及趋利避害的本能还是有关的。当然和性欲挂钩的美是最狭隘的,也最直接,最直指人心。阻断欲求展示其美是一种超拔,例如星空永恒,例如昙花一现,例如爱慕一生而无法触及的爱人。这里美和欲求的连接是完全虚无的,因此它更加宁静和深沉了。
        ——韩东
 
 
韩东:作家、诗人、编剧、导演。著有诗集、小说、随笔、影视剧作四十余种。现居南京。
 
 
        什么样的美应该都是美的,有人买账就是美。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道理吧,美学原理?不过,梦露美,凤姐不美,这似乎又是一个“共识”或“普世价值”。说到底,美到底有没有标准?如果有其标准或经典模版,那么是不是正确的或对的?或者我们可能更容易被“共识”裹挟,我们太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因为我们很难说一棵树比另一棵树更漂亮。如果是,那是抒情,不涉及到树,也作用不了树。中性美我并不认为它对“共识”有颠覆意义,它已经是一种共识,一种时尚,没有赞赏的必要,跟着起哄就行。最后,在性意识上,我对中性美毫无兴趣。
         ——曹寇
 
 
曹寇,南京人,写点什么。
 
 
        不喜欢。做为一个直男,对于性别模糊、性迹可疑的东西都会有一种天然的不适感。首先声明我尊重一切人对于自己性别的再选择和不选择,人民有自由迁徙居住的权利,也应该有自由迁徙性别的权利。但世界上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真正的“中性美”,当今所谓“中性”不过是媒介的一种消费性话术虚构而已,世界上只有一种转基因的性别迁徙,要么男性转女性或要么从女性转男性,要么在性别迁徙或置换的路上,而不存在一种半男半女的中转站。退一万步即使看上去真有不男不女之人也只能说他们正艰难走在性别迁徙的半道上,属于性别半成品。比如春哥就是向着男性之崖努力不懈攀爬的几近成功的半成品,金星姐则用粗犷的嗓音为自己早已按下不容置疑的女性默认键,国荣哥哥从愚人节当天轻盈跃入喧嚣尘埃的那一刻起更已彻底升华为人神共奉的转基因传奇,至于那位唤醒了林志玲(这个时代已屈指可数的纯女性审美的执着践行者)之母爱并被紧紧搂在怀里呵护着的郭小四则是永远没机会长大的被时光不小心凝固了的小小小小的性别无公害亦无母害的误错品。
        ——江小鱼
 
 
江小鱼,电影导演、影评人、文化评论人、诗人。现居北京。
 
 
        我早上刚发了条微信:其实,回首往事,那些曾经苦心的爱,终是一无所获。留下的还是淡淡的喜欢的数枚。爱肯定是一种绝对的选择,喜欢却是宽容的乐视,比如女的有个性,豪爽,直率,抽烟喝酒,短发,甚至假小子。至于说到金星,那是另一个层次,身份复杂。如果我们尊重她的自觉,认同她的性别,那她婆婆妈妈是再正常无过。二椅子,双性人,太监,人妖,变性人,同性恋应不在此探讨范围,这些都是不一样的。
        ——高星
 
 
高星出版《向着西北走》、《香格里拉文化地图》、《向着东南飞》等书。[1-3]  曾在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有大型摄影纪实画册《京华名人踪迹录 》
 
 
        我是重度审美病患,但凡美的无论什么性我都爱。是否爱中性美更多一点?并没有。中性是否美的更佳载体?或许是。
 
        李宇春,金星是中性(变性)的典范,但并不是中性美的典范,《男神女神罗曼史》《天堂陌影》《御法度》里有,现实生活中张国荣有这种美。
 
        不可否认的是在新一代中,中性美越来越受追捧,前提是他们区别于那种故意扮酷,是内在生发,是自然演化。我惟愿性别归宿的重要性能持续得更久更久,又觉得未来性别之分将越发淡化模糊。这对女性来说是好的,我对新女性有所期待,并希望未来“女权主义者”这一名词消失。
        ——沉语
 
 
沉语,无定义,无定所,无梦想
 
 
        美无所不在,好坏自知,随心所欲,愿意怎样,完全取决于自己,美丑已经混淆,我从不为某一类人某一类型的美丑操心。这是一个自由的世界。
        ——李成恩
 
 
李成恩,80后作家,纪录片导演。现居北京。著有诗集《汴河,汴河》《春风中有良知》《池塘》《高楼镇》《狐狸偷意象》《酥油灯》等,以及随笔集《文明的孩子》《写作是我灵魂的照相馆》等10多部,另有《李成恩文集》(多媒体12卷)出版。
 
        审美是学习来的,我们学习了审男人的美,也学习了审女人的美,现在学习审中性的美,或者变性人的美也没什么损失吧,可能让自己的心更大更宽更舒服。
 
        当年我也是被春哥迷住了,她就是长得特别普通,但特别自信,所以能够表现得特别普通的那种人,她的美和中不中性没关系,放松自信,在一干用力过猛的妹子里显得特别突出。
        ——韩梅

 
 

        一觉醒来,变成一只甲虫也有可能。人是什么?是创造出不可能的事物。金星有这样干的权利,我不看她与李宇春。我相信有更好的中性或变性的人。
        ——周瑟瑟
 
 
周瑟瑟,男,生于湖南,现居北京。小说家,诗人,文化评论人。曾任多家媒体主编。现为电视制作人,纪录片导演。
 
 
        美就是美 没有中性美 绝对的事物没有定语。

      
于一爽:作家
 
 
        只要是美的都喜欢。管他男女中。话说所谓的中性美就是个好听的词儿,中性美打扮的女人心里其实都是男人。也就是说差不多都是蕾丝边
        ——赵竹子
 
 
赵竹子,画家,打酱油诗人。居于上海。
 
 
        我不喜欢中性美。我们传统说的中性,就是不男不女,阴阳怪气。还有很多形容词,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形容词如此恶心,你会去喜欢用这些形容词打扮的人吗?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
        ——王敏
 
 
王敏,60后诗人作家,出版诗集《贫血的月亮》,《一块白色橡皮》,剧本《天下第一宴》,《时空密码》,《扶桑岛》等。创办十诗人电影公司。
 
 
        不喜欢,我只喜欢正宗美女
        ——李放
 
 
名字:李放
性别: 男 ,肯定不是女 。
职业:闲人。
收入:不确定。
爱好:美女。
 
 
        还行吧,雄的、中的、雌的(双的,如果仅仅指性别)都有好看的,看情况,看什么样的人。好看的人不多,绝大多数歪瓜裂枣普普通通,没什么特色,所以去赶个时髦能理解。你比如说现在男的流行穿什么紧身裤,我就接受不了,太丑。特别是穿在不好看的腿上,我会怀疑他是不是个环保主义,为了节省那点布料。但我无法拒绝Jim morrison穿紧身皮裤,漂亮。他是皮裤之王。至于审美,说起来太麻烦、专业,不懂。审美是一切。
        ——张羞
 
 
张羞,诗人。
 
 
        一说到中性美,就想起我这个月写的两首诗。《无题》:“没想到/文科班的男生/不只是娘/和闷骚/逼急了/也是一群/善斗的狮子。”还有一个《无题》:“半睡半醒状态/一个晚上/好像都是/一个晚上的梦里/我都在/和一个男人婆/比赛爬坡/爬上一个/我回头拉她/爬上一个/她转身拉我/我们就这样爬着/然后下坡。”怎么这么巧,我就写了这么两个中性美的诗(笑)。
 
        实际上,一说到中性美,我想起的是两个人。一个是老德:留长发,穿粉红短袖T恤短袖衬衫。标准的中性美打扮,恰到好处。另一个是疯狂崇拜我、为我制作手工诗集、自己绘上插图的我的一个女学生,留短发,穿白色或偏白色的衬衫,牛仔裤,个子不高不矮,身材骨感,人干练。其实老德也是个子不高不矮,身材骨感,人干练。(大笑)我欣赏老德,不排斥我的这个女学生。
 
        我经常陪我太太去买衣服,运动服、户外服买得多,原因可能与我夫妻俩经常锻炼有关(说明一下,我俩是中文系毕业的,不是体育专业的哦)。也帮她挑衣服,像美轮美奂这种品牌风格的服装。这些品牌颜色偏中性。
 
        我的一个朋友,对女性特别有研究,他握一握女孩的手,就说这个很女人,那个偏不女人。我问他奥秘,他说,手冷冷的,女性味十足。卧槽,我一把年纪才明白有这么个秘密。

        看来,我对特别柔的、发嗲的不太关注。干练、帅气、利索的中性美,反倒是我的钟爱。

        审美无性别才好。
        ——温永琪
 
 
温永琪,1964年生,江西石城人,现居赣州。有"嘻哈诗人"之称。出版有诗集《婴儿心》(该书为刘川主编的中国当选诗歌流向考察书系之一)《温永琪诗集》《皮皮书》等。崇尚随性、随心、自然的写作,随主义发起人。
 
 
        我写诗一直只用物的它,去性别是其中一个原因。在汉语里,第三人称代词在声音上都是ta,但日常说ta们,往往是指他们。但我往往写的对象性别并不具体,对方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或者别的性别,却没有这样的人称代词。我认为这是一种低级的世界观导致的语言现实。另外,我怀疑目前这种性别区分依然在生殖的权力体系,意味着生殖资源的界定,肯定和否定都在这个基础上,这可能是“春哥”的深层原因。金星在这个方面比较典型,她更像一个老派中国权力婆婆的形象,作为一个艺术家她并没有给予所热爱的性别不一样的形态。
        ——而戈
 
 
而戈,诗人,编剧、影视策划人,现居北京。已出版诗集《这是尾巴》《LIKE WHAT》。主要作品有《性压抑之诗》《大象》《别动:献给此刻的你》《我发光的朋友们》《麻木》等。
 
 
        某个传说中,人之初就是雌雄同体的。这算不算中性?另一个传说中,雌雄同体被雷劈开了。于是人类开始雌雄互求,此之谓爱情。前一阵子有人发视频给我,两个雌雄同体的人在做爱,令我震惊不已。但我想,雌雄同体并非中性,中性可能比雌雄同体更低级些。中性也并非中庸。因为爱,我理解同性恋。但我反对男不男女不女。从现实到审美,我喜欢男与女各自的极致之美。身为男性,尤其喜欢女性的极致之美,流年似水般的,以柔克刚。女性更高的权威,肯定来自对女权的遗忘。
        ——俞心樵
 
 
俞心樵,祖籍浙江绍兴,中国当代艺术家和诗人,美国罗耀拉大学驻校艺术家,美国SROO国际文化艺术委员会文学主席,2013年获得《新周刊》年度艺术家大奖,2015年荣获意大利Liberate国际文学大奖,2017年初正式移居美国。
 
 
        有中性美吗?这几天我住在桂林,楼下就是炎炎夏日的街头闹市,男人穿得都很少,女人穿得则更少,一眼望去满大街尽是“男人的样子”、“女人的风情”,事实上穿得越少越能显示出男女本质的东西,本质的就是接近美的。至于中性美,跟是男是女、不男不女的关系有那么大么?我看李宇春看的还是她身上女性的部分,看金星还是看的她身上男性的部分。无论是中性还是变性,都跟美有着鸡巴卵子毛的关系,性别归属的意义首先在性,其次在“别”,那么多人觉得的中性美,骨子里或许是做在睡一个男人的同时也睡到了一个女人的白日梦,也或许是在做被一个男人睡的同时也被一个女人睡的白日梦,潜意识里的意淫。我唯一同意的中性美只有一种,就是在人老了之后的无性别的美,男人身上会冒出女人,女人身上也会冒出男人,它们调和出一种超越男女的、“人”本身的部分,那个东西是美的,因为它卸去了男女,而它自身也正在被时间卸去。
        ——林东林
 
 
林东林,作家、诗人,著书多种,现居武汉,自由写作、旅行及摄影。
 
        中性美?男不男女不女,还是女中偏男或男中偏女?如果女性中有男人性格的,比如传闻中鉴湖女侠那样的,我还是蛮喜欢的。但是李宇春类型的假小子,看背影心潮翻滚,听声音一落千丈。我还是有点抵触。而男人中偏有女子性格的,俗称"伪娘",我是万万受不了的。哎哟,一听说话我都会起一身鸡皮疙瘩。我念书的时候,有个男生,他家里有六个姐姐,"七仙女",就他一个男孩。从小到大,家里都将他打扮成女孩子一样涂脂抹粉。有一次新年晚会,出演节目,女生们也将他扮成女生,那眉眼,那嗲嗲的媚态,估计蔡文姫遇到他都得自杀,李玉刚都得吐血。他十指纤纤,唇红齿白,令大家瞠目结舌。
 
        在泰国,都去看人妖。花点银子,就可以坐你膝上,我是万万不肯尝试。可能是我自己有毛病。所谓"正邪"不两立!
 
       而这位"金姐",跟我还是老乡,以前就看过他跳舞,忽然他变成"她",生理上的调包计,我顿时毛骨悚然,一夜难眠。
        ——张后
 
 
张后:一个整天喜欢胡思乱想的人。写过小说,拍过电影。跟诗歌睡过觉。现在办杂志,和《访谈家》异性同居。
 
 
        我不反感中性美,好像我喜欢的女孩都有那么一点中性美。我注意到我身上有女性化的地方,某些个动作,某些爱好,它们常常为女性所有,我也有。
        ——司屠
 
 
司屠,写作艺术家。
 
 
        以目前你国人的素质来看,其实这题超纲了。

        大多数人甚至都不能把【外表男性化的女性】,和【外表女性化的男性】放在一个语境里,提什么审美认知、性别归宿,说什么喜不喜欢?
        ——戚酥酥,情趣电台主播
 
 
戚酥酥:情趣电台主播。
 
 
        我上初中时剪短发,夏天不穿裙子,打扮得像个假小子,那是对青春期发育导致的身形变化的恐惧和抵抗,倒是后来越来越像个女人了。作为一个画画的,写诗的,对性别、审美有明确的取舍。女性之美不仅吸引男性也吸引女性,女性艺术家因性别因社会地位较之男性相对弱势在创作上具有优势。我喜欢女性有女性的样子,但不刻意强调,而是真实、自然,思想独立。
        ——刘畅
 
 
刘畅,女,七十年代 ,画家、诗人,最新出版诗集《T》,现居南京
 
 
        我以一个现代人年轻人的角度,在年轻人眼中中性只是一个态度而已,中性不仅是外形上显得酷博得眼球,这也是女权意识。随着现在越来越开放越来越open,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活,活成自己的样子。比如金星,变成一个女的,照样有人喜欢她。
        ——崔馨予
 
 
崔馨予,女,2002年生于南京。喜爱美食,写点画点,诗作入选《中国诗歌排行榜》等,部分诗作译介到国外,装置作品《形状》参加2017北京夏季展。
 
 
        喜欢,其实都喜欢。又不会伤人。有一次喝酒,碰到一个男的,他说20岁,穿长裙子,很文艺的样子,也很美,把酒桌上的男女迷的不得了,都和他喝,结果就醉了,就更迷。
        ——小安
 
 
小安:诗人、作家。
 
 
        我喜欢所有的美,再说现在这个世界有太多长得比女人美的男人,比男人帅的女人, 我喜欢与好看的人交朋友。
        ——杨轻
 
 
杨轻: 正在努力成为制作人或演员的北漂,偶尔写诗诗。
 
 
        我喜欢中性美,中性美现在也是一种时尚。但有个审美要求,即使长得中性,你肚子里也得有货。否则跟“花瓶”差不多,只是瞎赶了个时髦。尤其在艺术领域,我是提倡雌雄同体的个体,但这个雌雄同体更多指的是思维上的中性,而并非是外在去刻意装饰。凡是刻意的,做作的,肤浅的,人为的,我都非常排斥。无论你是不是拥有中性特质,一切都要以自然为美。
        ——黄雯
 
 

        因为如今很多男人不像男人,没有责任、没有担负、没有对女人的呵护,逼更多的女人成为女汉子。女人们又要挣钱养家,又要弄孩子做家务,她们女性的娇柔的一面逐渐磨平,越来越趋于中性,从内心到外表。一句话,中性人越来越多,都是男人逼的,都是社会逼的。
        ——赵丽华:诗人、画家

 


 
        骡子,一半是马,一半是驴,但它既不是马,也不是驴,骡子只是骡子。至于它美不美,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张学海
 
 
张学海, 艺术家,热爱诗歌写作,居住北京
 
 
        性有取向,审美也有取向。审美既可能受制于性,但也可能超越于性。性别、种族、地域、文化传统及个人受教育程度都会对审美的取向产生影响。那么,中性美,超越性别的美,其审美的发生和过程,既可以是本能的,也可以是文化的。即:有人就好这个,或有人因大家都好这个于是我也好这个。就我来说,我不排斥中性,也承认有一种美建立在中性之上。但我更本能的审美,或者说喜好,还是女性美,即越富女性特征,越美。
        ——何小竹
 
 
何小竹,诗人,作家,出版有诗集《6个动词,或苹果》,小说集《他割了又长的生活》。
 
 
        中性美很好啊!女的英姿飒爽,男的妩媚动人。若能二合一,雌雄同体,就可以自己给自己生孩子,不求人。
        ——甘薇
 
 
甘薇,十诗人电影公众号主编,曾出版小说集《爱是最冰冷杀人武器》《男巫在狂欢》等。
 
 
       喜欢中性偏女性的美,单指女性啊。太女性觉得也没劲,好像太女性已经没人说清楚了,没变化没神秘感还有点弱智(就如“爷们”给人的感觉)……靠,说着说着我觉得太女性也行。至于中性美,若李宇春就喜欢,还得看具体长相吧。不过,已经老花眼多年了,对于男男女女,经常两眼一抹黑。
        ——狗子
 
 
狗子,1966生,写作者。
 
 
        生物学一般说物种是人为划分的,实际上是连续的;其实,性别也没有明确界限,也是连续的,在考察一个人的性别的时候,一般不会用一个标准,而是用很多标准(带有加权的)同时评判。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在几个标准下的结论冲突。所以你觉得性别是孤立的还是连续的?反正地球就那么多人,大不了每人一个性别,也才七十亿种(孤立的)性别。审美无别,也可以有七十亿种,但是美学会体现一种对新生事物的适应性,之后无非是有些人维新,有些人守旧,没什么特别的。
        ——王旻斐
 
 
王旻斐,女,86年出生,居住南京。
 
 
        有一段时间我把自己每张照片都p上了喉结p平了胸,以至于和我不熟的朋友看见了会困惑我的性别。但美和爱一样,是没有性别之分的。无论是无性别者还是雌雄同体,我希望受众感受到性别局限之外的东西。如同和朋友交流,你不因为他的性别而影响对他观点的理解,审美也应该是超越性别的,不拘束于传统观念中对于男女审美标准的界定。性别不是归宿,而是起点。人们所做的对与美的追求不会受起点局限,而是从这里走得更远。
        ——十二岁女童
 
 
十二岁女童,无业游民
 
 
        中性美吗?或许吧,我没怎么在意过,但不管我在不在意,它已经在流行文化中占据主导,有泛滥成灾之势。追溯起来,中性美始于西方的同性恋群体,疯长于东方的太监型社会。西方社会自古以来就崇尚武力和智力,这种中性化的东西,是进入多元社会后,才在亚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仅仅是一席,进不了主流的。而多元,也只会产生于开放的西方,专制社会是不会产生多元的,专制社会只产生麻木或敌视。所以这玩意儿一到中国,就变得非常的中国。一打开电视,除了抗日神剧,就是一大群太监。
        ——表扬卖肉的
 
 
表扬卖肉的,本名张军,黑社会主义诗人、作家,现居重庆远郊。
 
 
        我的那本由楚尘文化编辑、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诗集《致龌龊司机》,包括56首因审查未能通过而由橡皮诗丛印制的《补致龌龊司机删诗》,包含了对沃卓斯基的敬意。沃卓斯基由沃卓斯基兄弟、沃卓斯基姐弟、沃卓斯基姐妹所组成,对他(她)们我都喜欢。我不仅喜欢他(她)们的电影,而且喜欢他(她)们的木匠、油漆匠手艺。他(她)们由兄弟变成姐妹我也喜欢,但绝非是对中性的认可,是喜欢他(她)们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就像我既写简单的诗,又迷恋复杂化的叙事。我的诗中或许有易装癖、变性人,至少在部分可见的男性身体上也注射过雌性荷尔蒙,我深信对恢复人类神智的努力需要多种性别力量。只不过,本次提问中所假设的案例不在我讨论的范围之内,纵使大胆地爱、小心地偷,贵国也出不了如沃卓斯基般的惊世狂花。
        ——周亚平,男,诗人。出版有《红白蓝灰黑黑》等近十种诗集。
 
 
周亚平,一个姓周的。
 
 
        不喜欢。假如人可以雌雄同体,自我繁殖,也就不需要异性,那所谓中性也就美了!可惜不可以!中性在我看来就是不男不女,男人娘炮,女人是男人婆,我都受不了!我要成为最女人的女人,吸引最男人的男人。
        ——李婵娟
 
 
李婵娟,80后,湖北恩施土家族人,现居武汉。
 
 
        看到这个题目我还是有点纠结的,因为我的答案可能会带有一些偏颇。不过仔细想想,不就是回答一个“你是否喜欢美”的问题么?在我眼中,中性是一种模凌两可的态度,一种带有异性又不失去本性的特质。一身戎装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擅长反串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老师,都是一种带有异性元素的本性美,而这种美,体现的自然而不造作。只要是美,我都愿意去欣赏。
 
        更何况现在连爱情都不分性别了,审美还需要分么?
        ——韦璇
 
 
韦璇,俗人
 
 
        1.世界是差异化的。在我们的文化中,这差异化本身的魅力,还表现为绝然不同的儒家“物之不齐物之情”以及道家“齐物论”。这官司怎么打?上帝说万物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不可僭越造化,这是一种宏大的秩序感。说到男女,性别文化也有平等与不平等之分。说到审美,也有个人的审美自律与普遍的时代审美风尚之别。一旦造成风尚,不免生发审美伦理以及责任伦理之类的问题。世界是复杂的。
 
        2.在我成长的上世纪80年代,社会审美普遍崇尚高仓健似的冷峻硬汉之阳刚壮美,它的反义词则是唐国强似的奶油小生之阴柔秀美。忽一日,小虎队歌唱组合从彼岸跨海而来,我认为其间隐藏着当下文化娱乐中最初的青春嫩男男色消费倾向。新的时代开启了。到90年代的F4歌唱组合来袭,一种塑料花似的花样美男消费主义华丽丽崛起。再后来,各类电视征歌选色大爆发,直到今天,一波一波汹涌而来,未有穷时。于是就有了中性李宇春,就有了变性人金星,就有了以玉修饰的李玉刚,就有了小鲜肉。小虎队就是当年的小鲜肉。当然,有了潘美辰,就自然会有李宇春。这时代,甚至暖男、娘炮、伪娘、gay之风也大肆流行……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我喜欢相对粗砺的具有钝感力的男人,给人的感觉是能干事、能扛事,创造型而非消费型。
 
        3.男性走向中性,等于向阴柔化迈步。小部分女性退向中性,只是风格化、类型化包装,它维护的依然是柔性而非刚性。所谓的中性审美、夸性别审美,本质上不过是反刚返柔。小部分男性中性化时,女性向往的多是网红脸:那种锥子脸,鱼眼圆瞪空洞无物,嘟嘴卖萌装嫩扮可爱,使用美图秀秀,不像真人倒像人偶、女优、充气娃娃之类,给人欲望、漂浮之感,完全经不起凝视和遐想。在我们的时代,美这个词应该慎用。在我们的时代,总体审美呈现出阴柔化、女性化、轻逸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文化征候。性别错杂尤其能说明问题。它的存在背景是物质丰裕的社会,以及时代精神大踏步回撤之后的欲望消费、岁月静好。
 
        4.然而现世并不安稳。权力霸凌不绝,社会问题丛生。总之民生多艰。而娱乐俨然意识形态,人们投身“美丽新世界”,不免忘却“1984”。个人的审美当然值得尊重、善待,社会风尚化的审美,就不那么简单了。有颜值担当,但未见正义担当,这就是消费。当21世纪的小鲜肉逆袭80年代的老炮儿高仓健,看上去属于审美风尚的迭代变化,其实暴露出我们时代阳刚、硬朗、血性气象的缺失。更有趣的是,娱乐领域有小鲜肉,公共话语空间有爱国小粉红。当明星出场,一律谨小慎微以卖萌、耍酷讨好观众维系自己的经济利益,人们知道这是他们的生存智慧。在一个阴盛阳衰,雄性激素式微的审美文化中,造成“竟无一人是男儿”的局面,不是没有可能的。一派绵软、甜腻、俗不可耐,这就是新的逸乐文化。历史表明,逸乐往往与衰世同构。
 
        5.想起《世说新语》记载。魏晋前期像关羽那种美髯飘飘或张飞四海怒涛般的络腮胡子的雄性之美已经不再流行。取而代之的男人之美是剃须、敷粉、熏香,大肆崇尚阴柔之风。大名士何晏喜欢锦绣皮囊,爱穿女装,作娇柔妩媚状。大美男潘安逛街,洛阳女士以往他的车上扔苹果的方式表示倾慕;后来潘安当了县令,以遍种桃花治县,号称“一县花”。清谈高手卫玠,也是长得如珠似玉,出行遭人围观,竟不能突出重围,最后给活活累死了……那是个动荡年代,中央集权崩溃,社会秩序有待重建。清谈,装疯卖傻,大抵不脱避世主义的处事之道。
        ——马策
 
 
马策,诗人,批评家。现居南昌。
 
 
        古埃及绘画里很早很早就已经说明过,人类的大脑是“男左女右”。左侧大脑主要负责语言中枢,语言中枢也是一个谎言中枢,以感觉为主;右侧大脑负责数理逻辑推理,所以女性的直觉系统较于男性更加快捷和灵敏,主要作用来自于主导女性的右侧大脑。认知发育和发展上,我提倡和推崇的是“左右脑并进”模式。就是在思考问题时,一定要男女性别意识共同使用,一起使用也等于不用。就是抛弃性别意识,客观推理和评价事物和事件。外在的行为方式上,作为一个社会人,从我个人审美来说,我还是推崇男女有别、各司其职比较好!女人应该像个女人的样子,男人一定要像个男人的样子。心理上的性别意识变化,除去大脑本身异常的原因之外,很多因素是来自于外界的环境干涉和诱导。人生短暂,怎么过着舒服怎么过,幸好我们已经活在一个十分开放的社会,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自己愉悦即好!
        ——沈亦然
 
 
沈亦然 ,诗人、作家、画家,1979年生,安徽马鞍山人,做过医生,辞职后分别工作过《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现居北京,专职写作、画画。2003年开始小说、诗歌创作,作品多次发表于《芙蓉》、《文学界》、《红豆》等文学期刊。2013年起定居北京宋庄,诗歌、小说写作同时,从事水墨、油画创作。2015年出版长篇小说《在人生梦里失眠》。2016年10月29日宋庄同泽艺术馆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幻象·人生梦》。
 
 
        所谓美,都带有性别倾向,从观众角度,能感受作品美,就已经被作品打动,成为某种性倾向的受体,中性只是与人类和动物界的显性第一,第二性征做比较,在欣赏某种事物或作品时候,均呈现雌雄倾向,若问喜欢不喜欢中性美,在特定时候,喜欢男性,特定时候喜欢女性,中性,也有他们存在的必要,像天空的流云,地面的森林池沼,在不同时期,显示不同性别倾向的美,所有的美,均来自人类的意识,有性别偏好,也有对美的共同认知,因为这些美,人类才有必要活着,才活的不那么无聊。
        ——好孩子
 
 
好孩子:音乐人,诗人,自由绘画者,现居石家庄
 
        说起中性美,我一下子还被问住了,之前很少关注这个事。对于这些事物,我可以欣赏,但不会去营造。中性美,它是一个审美的问题,也是一种社会风潮。我越来越爱上社会多元化,中性美,它至少也是美的一种,对于美的事物,我不会批判它。我还想说,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让一些人欣赏,又会让一些人不习惯。但总比死气沉沉,非此即彼好,性别的问题归上帝管,把自己搞得不男不女,那是部分人自己的问题。我喜欢自然美,也喜欢人为美,只要不太过以丑为美,我都接受。
        ——蒲秀彪
 
 
蒲秀彪,贵州人,写诗,有诗集《随时随地》等。
 
 
        对中性,我没有好感,对中性美,也置若罔闻。作为一个直男癌,生活中,我对性别的态度是极端保守的,喜欢地道的女人味(柔美)和男人气概(壮美)。就算上升到审美层面,我也不能接受“不男不女”,也就是所谓的“女汉子”和“娘娘腔”。当然我并不反对别人喜欢中性美。在这个阴阳怪气的年代,我推崇纯爷们,更想遇见能让我神魂颠倒的“小妖精”。
        ——老巢
 
 
老巢,原名杨义巢。诗人导演,现居北京。中视经典工作室主任,新经典书系主编。CCTV新影《诗歌中国》系列节目制片人、总编导,《诗歌中国》杂志主编。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出版有诗集《风行大地》、《老巢短诗选》、《巢时代》等。作品入选《中间代诗全集》《新世纪5年诗选》、《北大年选.诗歌卷》及各种年度诗歌选本。编导电视专题纪录片《永远的红烛》、《敦煌百年》、《启功先生》等,获政府星光奖。执导电视连续剧《画家村》、《兵团往事》等。
 
 
        中性美更像是属于赛博城市的,未来的,理性的。我喜欢它在于它拥有很多可能性,像是一个看似冷酷的人却满怀温柔。它的美是有张力的,有时候人类的确需要这种不粘不腻的疏离感。
        ——夏扶摇
 
 
夏扶摇,一个终日春心荡漾的少女。搞摄影,搞行为,搞世界,搞自己。
 
 
       喜欢。我喜欢不一样的人。我喜欢和他们她们做朋友。我不想管那么多,为什么大家不能开阔点呢。其他人说什么很重要吗?其他人是谁?
        ——小唯
 
 
小唯:歌手,诗人。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
 
 
        有一个说法。世界上有一个“极阴”之地。在哪里?东南亚泰国。这只是个特例。说明什么?亚洲,整个亚洲阳气不盛。曰本要脱亚。因为它最先意识到这点。中性的春春突然间曝红,也是这种潜意识在起作用。男人不阳刚,女人越来越温柔。但这不是解放问题的办法。女人希望男人“壮”起来。不可能时,只有自己来“壮”一盘。艹。这是事实。柳如是的故事就是这样。国学大师眼都失明了才明白,须给女人立传。红楼梦。也是如此。所以这个问题看似很俗。其实有特别强的民族深层心理。[呲牙]
 
        女性一“哥们”起来。其实更容易与男性交往交流。但女人最终都会遇到一个归属问题。一结婚,特别是一有了小孩。哪还有什么“中性”?早回归“母性”。金星现在特别女人。他也会越来越女性。就是这道理。
        ——紫丁
 
 
紫丁。男。成都人61年生。民间独立诗评人。
 
 
        尤其喜欢时装秀场和现代舞蹈的中性风格……显著的三围和显著的肌肉都表现为一种侵略,鲜明的性别特征已然被这个极端利益至上的社会用来当作武器。我极其反感如此之人类……中性,其实是一种情绪,是面对强势与压制的一种冷淡逃避。类似性冷风,他们的态度可翻译为以下语言:好吧,张牙舞爪的男男女女们,你们且闹着吧,本尊就不陪你们了。
        ——西区米兔
 
 
西区米兔,本名宗晓艳,影视从业者。10月7日出生,好像有说这一天出生的人天生反骨。好吧。
 
 
        校长这个话题有隐蔽性,我估计要蒙住一些人。什么是中性美呢?中性,而且还美,那就是说,首先要把中性丑排除在外,女性有丑有美,男性亦有丑有美,中性何尝没有美丑之别?要弄清楚中性美是什么,首先要弄清楚中性丑是什么。

        这个话题必须男女分开来说。
 
        女性的中性丑,简而言之,不外乎身貌丑怪、皮厚肉糙、骨骼粗大、孔武有力、汗毛倒竖、浓眉小眼、唇上有髭,整个一男人婆——对不起,本不该这样以貌取人,但今天话题如此,木办法——把这些致命的男性化因素去掉,那么剩下的差不多就只有美了。一个美女,她的行为举止再怎么不够端庄,穿着打扮再怎么不够淑女,我想绝大多数男性是能够接受的。词典上还专门编排了一个成语来歌颂女性的中性之美:英姿飒爽。“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女性的中性美给人的感觉就是健康、利落、有气质、意气飞扬,不仅我喜欢,毛主席也喜欢。至于李宇春的中性化,为何訾议多多?我思来想去,跟她相貌平平有关,一张过于男人化的国字脸,加上看上去很突兀的、咬合力超强的两个腮帮,实在是有些中性丑,再加上她骨骼粗大,那真是……咳咳……
 
        说完女性,再简单说说男性。男性的中性丑是什么?只需两个字就搞清楚了:娘炮。娘娘腔的男人不是一般的丑,而是杀伤力巨大的丑,弄不好要恶心出人命的,如果你非要说那是中性美,我也没啥好说,只能默默祝愿你嫁给他。娘炮是一种性别错位的存在体,心理是女性的,只是错误地占据了男人的躯壳而已,这是病,不在我们讨论之列。其实,男人也有中性美,其美,不输阳刚之美。汉代张良,是能够“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的名将,此人行事果断,为人仗义,曾刺杀过秦始皇,但据《史记》记载,他却是“状貌如妇人好女”,叠加起来,这不是中性美又是什么?我们中国人崇尚阴阳互补的黄老哲学,历史上特别有魅力的几个角色,比如潘安、司马相如、曹植、诸葛亮,以及后来的魏晋清流等等,无一不是阴柔与阳刚的结合体,骨骼清伶,究其行状,很是契合黄老之学,他们跟那些动刀动枪的赳赳武夫比起来,确实少了点硬朗,但也确实呈现出了另一种无可替代的阴阳调济之美。我并不是说我们这种传统就是好的,只是说,客观上,黄老哲学中那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不温不火的精神追求,不仅造就了符合中国人胃口的性格特性,也奠定了符合中国人胃口的审美标准,至今未变。
        ——燕三刀
 
 
燕刀三,生于重庆,多家纸媒文学编辑。对小说、诗歌、随笔、散论有涉猎,作品散见于全国各种刊物。开创“异象主义”诗歌实验写作,创办《异象诗刊》。
 
 
        男人带柔媚,女人带刚性,带在居中的境界,就是我理解的中性美,有点文艺有点上镜,我喜欢。如果把男人画成一根X轴,中性美为0点,向右直到最爷们为1,向左直到最娘炮为-1,我想从0到1都有符合审美趣味的风光,很安逸的。
        ——洪朝晖
 
 
洪朝晖,女诗人,绵竹人。合著诗集《未来式》。
 
 
        你喜欢中性美吗?
 
        初看到这个题目,我脑中闪过一个词,叫“雌雄同体”。倘若中性是与精神气质关联,我觉得它一定是美的。日常生活中,我也愿与有这种气质的人交往,这类人大多通灵性、更包容,打起交道来会是舒服的愉悦的。
 
        至于扮相,其实每个人的喜好审美都是千差万别的。我的观点是:能活出真我风采的,就是美的。最无法接受的是审美被世俗同化,丧失自我。倘若如此,无论是中性~那种硬生生将自己男人女相或女人男相的,还是男人硬汉做派也好,女人娇柔公主状也罢,都令人作呕,更与美无缘。
        ——杜君
 
 
杜君,影视制片人。一个纯粹的女人,但气质中性。追求自己是美的,由内到外。
 
 
        性别配称是人的最重要的特征,不知道女性朋友怎么想,作为爷们儿,我不喜欢中性美,但不反对任何人的中性装饰,或许,中性美也是一种重要的个人审美。
        ——赵卡

 
赵卡,1971年生,内蒙古人,主要从事诗和小说写作,现居呼和浩特市。
 
 
        审美,既有个人的癖好,也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中性美的出现并成为一股现代审美潮流,显然是受现代社会普遍发展的男女平等的社会价值观的驱动,也是人类为适应新环境而对自身基因变革的一种技术处理。男同性恋/中性美/女同性恋,这像是一块餐盘里横放的三明治,在人类移居火星之前或之后,将是主食。我不是同性恋,相对于传统女性化,更喜欢中性美,中性化审美有倾向同性恋的潜意识情感投射。
        ——方闲海
 
 
方闲海,1971年11月生于浙江岱山。现居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教师。诗人、艺术家。黑哨诗歌出版计划主编。
 
 
        中性美我理解的是女性在着装上既有男性造型中清爽利落、随性不拘的要素 亦有女性造型里优雅娴静、柔美清新的味道。审美观锐利的女人会巧妙地将阴柔和阳刚进行平衡的混合,创作出独特崭新的着装风格,拿我自己来说,由于我是做服装设计的所以在着装上总是遥遥领先同龄或者说着装品位与众不同,年轻些的时候我用水蓝色的亮光朱丽纹给自己做衬衣及同色系的领带再配个领夹,潇洒地将衬衣掖进白色牛仔裤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亦有女性的阴柔之美….至于男性的中性风格,如果着装搭配或者行走姿势不正确会让人感觉娘炮、伪娘、二椅子等等....
 
        总之,要塑造出正确完美的中性美,外貌、造型上的配合兼容必不可缺,搭配造型时更要考虑自身的外貌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中性造型是最重要的,谢谢杨黎校长、夏安
        ——于小四
 
 
于小四 诗人 服装设计师
 
 
        宇春,金星,娱乐圈明星的中性变性形态,假小子,伪娘,男人袅娜多姿柔情似水,女人侠气飒爽铮铮铁骨,我从不追星,谈不上喜恶。都说最优秀的男女最伟大的灵魂是雌雄同体,中性美在我的意识里就是知性智慧,桑塔格,尽管我读她文章不多,更被她美吸引,珂勒惠支,欧姬芙,我的女神都有咄咄逼人的中性气质,她们粗糙的皮肤深深的皱纹是美的。国内只有艺人明星,没有文学艺术家明星,我一时也没想起来谁是我的中性美偶像。我有时会自拍一些装逼照,其实我明白照片是骗人的。我在日常生活就是传统的女人角色,洗衣做饭照顾家人,长发,穿旗袍和民族服装,胡涂乱画的捣蛋鬼,只有画画的时候可以忘了性别,尽管这样男人还是认为我太像女人,女人又觉得我很像男人。

 
1971年,祖籍安徽安庆,现在东北辽宁本溪生活,家庭煮妇,业余爱好绘画,文学。
 
  
        我不喜欢中性美,但我不反对它,甚至觉得是男女平等、自由博爱的一部分。中性美,着眼点在“美”,也就是褒义词;应该和“换性”和“反串”区别开来。据说网上盛传“春哥”的露点照,我都懒得点开看,看什么,没有料。
 
        我有个要好的大学同学,他喜欢随手画女子肖像,女子相貌俊美,但无一例外眉头微蹙,略带刚毅。他找了个泼辣果敢的女友,很长一段时间女唱男随,羡煞旁人。有一次,女友要他一起去钓鱼,他没同意,前者一怒一下跟了别人去钓鱼。无所谓好坏,但这就是性格换来的代价,也是选择的代价。
 
        最后借黎哥的平台呼吁一下,我就一俗人,有板正条顺小鸟依人的美女千万要给我留着。
        ——壹13
 
 
——壹13,男,70后,室内设计师,文学爱好者,现居上海。

 
        据说,西方性学专家们已经把人类的性别细分到两百多种,其中的十多种我可能还碰到过。总之,那份报告让我很吃惊,开始怀疑,比如直男的直,中性的中,双性的双,偏性的偏。说实话,大开眼界。按理说,人必有性别归宿,同时影响到审美。不过,人很难这么幸运,能发现回归到自己的性别归宿。只能发泄到审美上,审美作为反射投射映像,肯定会留下蛛丝马迹,从而反溯到本原。女人可以幻想大丁丁,男人何尝不是如此?男女合二为一,也未必是中性,无性人也不是中性,性冷淡更不是中性,同性恋双性恋和中性似乎关系也不大。我觉得中性的划分可能是不成立的,我无法理解中性,就好像我一直不能理解中庸之道一样。在我的眼中,春哥和金星都是女人,至于她们曾经是什么性别的人,往后又会变成什么性别的人,我们单用肉眼看是看不出来的,而且对他人(除非发生性关系)基本都不重要。
        ——赵志明
 
 
赵志明,朋友们都叫他小平,早年写诗,现在写小说,喜欢喝酒,开过小饭局,喜欢踢球,是天狼星足球队队员。
 
 
        古人曰,“甘食悦色”是人性的一部分。男人自有男人的姿仪,女人自有女人的风貌,这既是生理上的要求,也是审美上的理解。中者,不偏不倚,中庸之道,乃是伦理与道德意义的要求。男女性别的中性呈现,索然无味,何谈审美?若有心心相惜者,只有其同类了吧!
        ——育邦

 
育邦,诗人,小说家
 
 
        中性美,可以接受,是美就可以,中不中性无所谓。我对性别没有要求,只对美有要求,但审美标准是个玄学啊,哪有什么标准,谁说了都不算。性别,目前也只是按照生理构造来粗暴地区分了一下而已。
        ——九禾

 
九禾:一个写小说的。
 
 
        不喜欢中性美,喜欢无性美。不男不女是不对的,从业力上看,可能是邪淫引起的。当然,自由是一方面,再扭曲和变态也应该包容。如果清爽干净的那种假小子,还能看。性别特征不重要,关键要顺眼,怕那种不协调。
        ——陈眠

 
陈眠,1990年生于浙江,目前从事写作、油画、翻译等工作。
 
 
        我不喜欢所谓的中性美。
 
        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不男不女,就是中性。李宇春和金星,是我最厌恶的两个人。他们的出现和走红,表明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已经没有什么可玩的了,观众已经被愚弄的差不多了,只有把这两个怪物拿出来。
 
        我特别喜欢女性的阴柔之美,娇艳之美,如果腰再细点,腿再长点,那就更好了。
        ——尚仲敏

 
尚仲敏,198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现居成都。著有诗集《歌唱》、《风暴》、《始终如一》。
 
 
        据说某位领导人男生女相,乃有福的标志。男相女相,倒在其次,以人生成就为标准定义的长相,大概可以超越审美的范畴。不存在喜欢不喜欢。长相的终极目的在于,是否让他人,特别是异性感受到强大的生育能力。五官对应身体部位,类似这样的说法。健康的人都挺漂亮。相由心生,一直用身边的人来印证,不那么可靠。迪丽热巴像男人,也会表演软萌。不论长得男相女相,女孩子表现出适度的独立,隐藏的理性,含蓄的聪颖,没有威胁感的能力,不炫耀,也不咄咄逼人。这样就对了,挺无趣。
        ——莎妮

 
杨莎妮 南京民族乐团演员。小说家,偶尔写诗。
 
 
        1、先亮明观点:就纯审美角度说,所谓“审美无争辩”,我没有理由反对中性美。有些情况下,中性美看起来也不错。但是,非要排序的话,作为男性,我仍然比较“传统”:我更赞成长发、大胸、圆屁股、长腿的,白白的,女性。2、可能有不少女性主义者或其他进步人士瞧不上我的回答,这没什么,“审美无争辩”是我的挡箭牌。3、然而说起来,审美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那么“纯粹”,它背后,按照左派学者们的说法,总是暗含着话语权斗争。这种看法我基本赞成:我们可以谈论纯审美,但现实中其实审美很少孤立存在。4、往大了说,审美变化总是伴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比如说,1940年代上海滩上穿旗袍的摩登女郎,很快就在无产阶级的钢铁意志和阶级道德进攻下,收起了胸部和臀部。5、左派进步主义人士由此认为,一切都是建构的,因而一切都是可以改造的:美的观念,性别,人性。萨特那个傻逼不是说了吗,“存在先于本质”(这真是精炼的表达),就是说,没有什么是先验规定了的,一切尽在你的选择。6、所以,从男女平权开始,到中性美流行,再到性别模糊,再到所谓跨性别、性别选择,进步的逻辑链条就这么运转下来了。前几天看到新闻,好像是好莱坞明星皮特还是谁的,要给他女儿选择自己性别的权利,因此到医院去“冻结”了女儿的性征发育。还真是他妈的民主呢!7、我的观点是:有些权力,属于上帝,人类不要妄图染指,否则就是灾难。
        ——九如

 
李九如,诗人,电影史研究者,评论家。废话四中好学生。[胜利]
 
 
        从审美本质角度讲,中性美是一种美,美便能让人愉悦,我个人则更是偏爱中性之美。 首先我们得区分中性美与中性化以及异性化的区别。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而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从本土传统文化对审美浸濡观之,美中的阳刚与阴柔,含蓄内敛与张扬热情的融合,能最大限度地彰显自然之中性审美。一个人若同时有拥有温柔、婉转、优雅、柔顺,帅气、坚韧、洒脱、激进的性格内涵,外貌特征,服饰搭配,其审的观照与把握最大限度地彰显了美的内涵与外延,其特质便是中性之美。而我个人较为讨厌不伦不类,不男不女的中性化,以及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异性化。我甚至偏执地认为䧳雄同体是中性美的最高境界,在同一身体里完成了性别差异的同一融合,从心理角度讲活到极致的人必是䧳雄同体,最优秀的男女,最伟大的灵魂也必是䧳雄同体。
        ——王琪博

 
王琪博,1965年生于四川达县。1983年进入重庆大学。“大学生诗派”旗手、创始人之一。2006年出版诗集《大系语》,2008年开始绘画创作,曾出版诗画集《爱情的家乡在春天》。曾获第三代诗人杰出贡献奖,中国诗书画高峰论坛油画组金奖,中国南方美术奖,杰出诗人艺术家奖。2014年始出版半自传体小说《我传》。
 
 
        在很多宗教的信仰中,尤能找到一些中性美。这种艺术本根植于生活,而同样,它也建立在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条件下。
 
        无论是公,或母,稍微来点不羁的快感,两种生物似乎都能来一点快感。这种带有异性美感的生物,往往给人的感觉就是气质的升华。像祝英台,又有贾宝玉。阴柔男人和阳刚女人形象流传至今。

        尤其是而今平和时代,更给中性创造了机会,释放了很多的天性美,仿佛有的人与生俱来就是带有中性美。倘使一个人用兽皮麻布把皮肤外表一裹,避羞,也避寒,那自然也是一种情形。
 
        我更向往中性美的是,它的神秘性,往往带有视觉错乱,情商低的人,还有神经紊乱。这仿佛还能催生更多的艺术,可有效发生。中性或还能催生一种新艺术,就此萌芽。
茹础耕,

 
茹础耕,6O后,一个把方块字当地板砖贴的瓦匠,客居南京。
 
 
        审美层面,几乎不从性别上划分男女,就像我做占星咨询一样,只描述特征,不把他归类于生理性别,性别的心理辨识是后天的社会暗示…因此我更倾向于具体的美德,用模糊掉性别的视角观看。在具体的美德中,我的个人趣味和生活经历,使我对女性整体有一个非常糟糕的印象,因此我反感百分之九十的女性,我不是个直男癌,我更珍爱那百分之十的女性,发扬“具体的美德”,而不是被女性生理性别和已形成的社会意识绑架。“性别归宿”是社会性的,社会整体意识在变动,性别归宿也会更加多样性——性也是。我更赞美勇敢的突破者,这是个人趣味。
        ——袁玮

 
袁玮:1985年生于北京,现居杭州。诗人、艺术家。



以上按收到答复的先后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贴一个广告
杨黎和束晓静合著的新书:《写一年》
已出版!可以买了。

 

 
 
        橡皮杂志淘宝店:
        http://shop109733696.taobao.com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杂志由“橡皮先锋文学网”演变而至,该杂志由废话理论创始人、中国第三代诗歌运动代表作家和代言人杨黎主编,内容包括诗歌、小说、理论批评和跨理论批评、跨小说、跨诗歌的跨写作。
 
        ⭕杂志旗下创办有独立文学奖,评奖对象为当代汉语写作者,该奖一年一届,一届一个,奖给恪守独立品质、张扬先锋精神和坚持天才关怀的卓越成就者。
 
        ⭕橡皮同时建有独立出版机构,出版先锋诗歌、小说,扶持年轻写作者。
 
        编辑、设计:不识北
        版权所有:橡皮文学奖
 
 
作者:小虚等
来源:橡皮文学奖

刘不伟编辑整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UwNTcxMA==&mid=2650050090&idx=1&sn=3ab003c0d6db644aa3e59fcee39b2239&chksm=8760192bb017903d203968a7276de8da499b8d5ad2fa398e03fb5fdefa3aa7756f2e3e70db29&mpshare=1&scene=1&srcid=0724PTCJaiwLSuEDSgGaA3Y1&pass_ticket=bOHgJkC5wqCHqHVduyqVmcmIeHtfjhvOc8iNzm9imQzIPw9HChOJ0go5JRMLaUQ0#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