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动态

《力的前奏——四川新诗99年99家99首》出版

作家网2015-05-23 09:56:50


《力的前奏——四川新诗99年99家99首》出版

(蒲小林主编、胡亮执行主编。白山出版社2015年出版)
 
胡亮:序言 /1
 
郭沫若:夜步十里松原 /1
周无:过印度洋 /2
邓均吾:秋 /3
康白情:草儿在前 /4
赵景深:丈人的老屋 /6
罗念生:自然 /7
曹葆华:走 /8
蹇先艾:雨夕 /10
李唯建:祈祷 /11
覃子豪:追求 /12
陈敬容:力的前奏 /13
杜谷:泥土的梦 /14
邹绛:我愿我是一首诗 /16
羊翚:路 /18
杨山:琴声又响了 /20
梁南:我不怨恨 /22
王尔碑:镜子 /24
罗洛:迟开的蔷薇 /25
傅仇:夜景 /27
孙静轩:致小船及其舵手 /29
商禽:长颈鹿 /30
木斧:垂钓 /31
流沙河:贝壳 /33
王志杰:蚯蚓 /34
任洪渊:词语击落词语 第一次命名的新月 /36
方莘:月升 /38
张新泉:好刀 /39
杨牧:我是青年 /41
傅天琳:七层塔顶的黄桷树 /45
安遇:速度 /47
骆耕野:不满 /49
周伦佑:想象大鸟 /54
魏志远:家 /57
钟鸣:鹿,雪 /60
于坚:对一只乌鸦的命名 /62
林和生:苍茫时分 /67
翟永明:潜水艇的悲伤 /69
雨田:黑暗里奔跑着一辆破旧的卡车 /72
欧阳江河:计划经济时代的爱情 /74
柏桦:悬崖 /76
蓝马:秋天的真理 /78
石光华:明天是旧日子 /80
孙文波:与槐树无关 /82
陈小蘩:嚼玻璃的两类人 /83
阿来:大地 /86
程小蓓:活着 /88
靳晓静:衣裳 /89
萧开愚:北站 /91
吉狄马加:自画像 /93
万夏:农事 /96
凸凹:一个人的体制,或无柄之刀 /99
杨黎:街景 /101
胡冬:我想乘上一艘慢船到巴黎去 /109
唐亚平:黑色睡裙 /114
程宝林:海盗 /116
马松:灿烂 /118
邓翔:废园里的植物 /120
吉木狼格:阴谋 /122
向以鲜:割玻璃的人 /124
何小竹:梦见苹果和鱼的安 /126
李元胜:土豆是盲目的 /128
李亚伟:硬汉们 /130
郑单衣:春天 /134
林珂:死亡,是这么一个情人 /136
席永君:惊蛰 /139
宋渠宋炜:聆听先生柴氏的一次课徒 /141
小安:种烟叶的女人 /143
吕历:在空虚中挣扎 /145
尚仲敏:祖国 /147
赵野:春秋来信 /149
潇潇:对灵魂说…… /152
白连春:母亲最无法描述 /154
唐丹鸿:机关枪新娘 /156
龚学敏:九寨蓝 /158
蒋雪峰:一千只白鹤把我的亡灵运回故乡 /160
蒋蓝:出位 /161
丛文:蒙娜丽莎的微笑概论 /163
伊沙:车过黄河 /165
哑石:数数 /167
野川:从屋顶滚过的雷霆 /169
杨政:十三不靠 /170
萧瞳:海水词 /171
敬文东:偶然作 /172
史幼波:黑白象 /173
李龙炳:桥 /175
胡应鹏:逆行 /177
李兵:无用 /178
杨晓芸:秋风辞 /180
西娃:画面 /181
唐果:有一种爱情 /182
廖慧:什么 /184
弥赛亚:夜航船 /186
朱巧玲:死亡是一枚奔跑的果实 /187
马雁:欢饮 /188
郑小琼:铁 /190
阿伍:C小调夜曲 /191
黄茜:一觉 /193
萧颂:诗 /195
余幼幼:一半的吸引 /196
 
附录:入选诗人简介 /197
 
[主编简介]
 
        蒲小林,生于1963年,蜀人。诗人。著有诗集《命运的风景》(1994)、《时光的背影》(2009)、《十年》(2009)、《也不是因为风》(2014),散文集《灵魂的声音》(2001)。现居遂宁。
 
        胡亮,生于1975年,蜀人。批评家。著有《阐释之雪:胡亮文论集》(言实,2014)、《阐释之雪:现代诗人评论集》(台湾秀威,2015),编有《乘以三》(作家,2010)、《出梅入夏:陆忆敏诗集》(北岳文艺,2015)、《力的前奏:四川新诗99年99家99首》(白山,2015)。《元写作》主编。曾应邀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洛夫国际诗歌节。现居遂宁。
 

[部分入选诗人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创造社成员。诗人,作家,历史学家。
邓均吾(1898-1969),四川古蔺人。创造社成员。诗人,翻译家。
康白情(1898-1968),四川安岳人。新潮社成员。诗人。
赵景深(1902-1985),四川宜宾人,生于浙江丽水。绿波社及文学研究会成员。诗人,学者,翻译家。
罗念生(1904-1990),四川威远人。诗人,学者,翻译家。
曹葆华(1906-1978),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翻译家。
蹇先艾(1906-1994),贵州遵义人,生于四川越西。曦社成员。诗人,小说家。
李唯建(1907-1981),四川成都人。新月派成员。诗人,翻译家。
覃子豪(1914-1963),四川广汉人,后移居台湾。蓝星社成员。诗人。
戈壁舟(1916-1986),四川成都人。诗人。
陈敬容(1917-1989),四川乐山人。九叶派成员。诗人,翻译家。
杜谷(1920-),江苏南京人,长居成都。七月派成员。诗人。
邹绛(1922-1996),重庆巴县人,生于四川乐山。诗人,翻译家。
羊翚(1924-),四川广汉人。平原社成员。诗人。
杨山(1924-),四川南充人。诗人。
梁南(1925-2000),四川峨眉山人。诗人。
王尔碑(1926-),四川盐亭人。诗人。
罗洛(1927-1998),四川成都人。七月派成员。诗人,翻译家。
傅仇(1928-1986),四川荣县人。诗人,剧作家。
孙静轩(1930-2003),山东肥城人,长居成都。诗人。
商禽(1930-2010),四川珙县人,后移居台湾。诗人。
木斧(1931-),宁夏固原人,生于四川成都。诗人。
流沙河(1931-),四川金堂人。诗人,学者。
王志杰(1935-2001),山东诸城人,生于四川自贡。诗人。
任洪渊(1937-),四川邛崃人。诗人,学者。
方莘(1939-),山西五台人,生于四川金堂,后移居台湾、美国。蓝星社成员。诗人。
张新泉(1941-),四川富顺人。诗人。
席慕蓉(1943-),内蒙古察哈尔人,生于四川,后移居台湾。诗人,画家。
杨牧(1944-),四川渠县人。诗人。
傅天琳(1946-),四川资中人。诗人。
安遇(1949-),四川大英人。诗人。
骆耕野(1951-),重庆人,长居成都,亦居香港。诗人。
魏志远(1952-),四川成都人。诗人。
周伦佑(1953-),四川西昌人。非非主义成员。诗人,理论家。
钟鸣(1953-),四川荣县人,生于四川成都。诗人,散文家。
于坚(1954-),四川资阳人,生于昆明。他们派成员。诗人,散文家。
林和生(1954-),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翻译家。
翟永明(1955-),四川成都人。诗人,散文家。
雨田(1956-),四川绵阳人。诗人。
欧阳江河(1956-),河北涉县人,生于四川泸州。诗人,书法家。
柏桦(1956-),重庆人,长居成都。诗人,学者。
蓝马(1956-),四川西昌人。非非主义成员。诗人,理论家。
石光华(1958-),四川成都人。整体主义成员。诗人,美食家。
孙文波(1959-),四川成都人。诗人。
陈小蘩(1959-),四川成都人。诗人。
阿来(1959-),四川马尔康人。诗人,小说家。
程小蓓(1959-),四川成都人。诗人。
靳晓静(1959-),北京人,长居成都。诗人。
萧开愚(1960-),四川中江人,曾旅居德国。诗人。
吉狄马加(1961-),四川昭觉人。诗人。
唐亚平(1962-),四川通江人。诗人。
万夏(1962-),重庆人,曾长居成都。莽汉及整体主义成员。诗人。
凸凹(1962-),四川万源人,生于四川都江堰。诗人,作家。
杨黎(1962-),四川成都人。非非主义成员。诗人,小说家。
胡冬(1962-),四川成都人,后移居英国。莽汉主义成员。诗人。
马松(1963-),四川雅安人。莽汉主义成员。诗人。
吉木狼格(1963-),四川凉山人。非非主义成员。诗人。
向以鲜(1963-),四川达州人。诗人,学者。
何小竹(1963-),重庆彭水人,长居成都。非非主义成员。诗人,小说家。
李元胜(1963-),四川武胜人。诗人,小说家。
李亚伟(1963-),重庆酉阳人,长居成都。莽汉主义成员。诗人。
林珂(1963-),四川成都人。诗人。
宋氏兄弟(1963-,1964-),四川沐川人。整体主义成员。诗人。
小安(1964-),四川成都人。非非主义成员。诗人。
尚仲敏(1964-),河南三门峡人,长居成都。大学生诗派成员。诗人。
赵野(1964-),四川古宋人。诗人,艺术策展人。
潇潇(1964-),四川安岳人。诗人。
白连春(1965-),四川泸县人。诗人。
唐丹鸿(1965-),四川成都人,后移居以色列。诗人,纪录片编导。
龚学敏(1965-),四川九寨沟人。诗人。
蒋雪峰(1965-),四川江油人。诗人。
蒋蓝(1965-),四川自贡人。诗人,随笔作家。
丛文(1966-),四川广汉人。诗人,翻译家。
伊沙(1966-),陕西西安人,生于四川成都。诗人,小说家。
哑石(1966-),四川广安人。诗人。
野川(1967-),四川三台人。诗人。
史幼波(1969-),四川广元人。诗人。
李龙炳(1969-),四川青白江人。诗人。
胡应鹏(1970-),四川蓬溪人。诗人,歌手。
杨晓芸(1971-),四川北川人。诗人。
阿紫(1972-),四川成都人。诗人。
朱巧玲(1974-),四川井研人。诗人。
马雁(1979-2010),四川成都人。诗人,散文家。
郑小琼(1980-),四川南充人。诗人,散文家。
阿伍(1982-),四川遂宁人。诗人。
余幼幼(1990-),四川峨眉山人。诗人。
 
 
序言
——为《四川新诗99年99家99首》作
 
文/胡亮
 
1919年2月,胡适译出美国女诗人蒂丝黛尔(Sara Teasdale)的《关不住了》,并自诩为中国新诗成立之纪元。这个蒂丝黛尔出生于密苏里州的一个比较保守的家庭,她永远也不会想到,胡适偷借她的这首小诗,冲任了吾国白话诗运动的急先锋。事实上,早在此前的1916年7月,胡适就已经写出第一首白话诗,用以回应和挑衅他的朋友梅觐庄。后者非常奇怪地认为:白话不能做诗,只能做小说。其实白话诗古已有之。风,乐府,佛经偈语,白居易和王梵志,杜文澜辑录的《古谣谚》,冯梦龙辑录的《挂枝儿》、《山歌》及其拟作的《夹竹桃》,包括无名氏用官话译出的《新约》,在我看来,都是可爱的(或谐谑的)白话诗。对此我们可以熟视无睹,以便继续把胡适成全为一个滥觞;我要很勉强地说,这就是新诗的滥觞:充满喜剧性,又不无象征意味。很快,新诗就成为新文化运动之戈。流风所及,仿佛不做新诗,无以表明某种“进步的”文化态度。多年之后,虽然仍有“迄无成就”的断言,也不能打乱和阻断新诗的步武。鲁迅,冯至,艾青,卞之琳,穆旦,昌耀,北岛,这些诗人的出现,已经勃起数座绝巘。他们的写作,增加了汉语的丰富性,增强了汉民族的感受力,让百年新诗史间奏出了救亡与启蒙的交响乐。
 
但是,即便到了今天,新诗经典化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历史的歧谷,现实的巉岩,美学的生门与死门,给每一位学者和选家都平添了无穷的缭乱和絮烦。我们甚至发现,愈是卷轶浩繁的选本,愈加无益于新诗经典化。古代选家,比如蘅塘退士,曾经多次启发我们,这个问题的逐步解决——也许永远不可能最终解决——只能依仗小型选本,甚至袖珍选本。是的,我们亟待进行的工作,就是从百位里选出一位诗人,从千件里选出一件作品。这种选学的减法通过不断收紧的苛刻,只愿意网住那些成年或半成年的虎齿鲸。怀着这个费力不讨好的初衷,2008年,笔者选出《1949-2008:中国当代诗100首》。五年之后,时间来到2013年,笔者虑及生为蜀人,当惜蜀籁,故又历时两月,增删八稿,选出《四川新诗99年99家99首》。今之四川辖区,已不包含重庆。诗人之原籍四川,出生四川;原籍四川,出生外地;原籍外地,出生四川,均视为四川诗人。另有杜谷、孙静轩、骆耕野、柏桦、靳晓静、万夏、程宝林、何小竹、李亚伟、尚仲敏十家,虽非四川诗人,然其创作和影响与成都均有莫大渊源,亦斟酌收录。卷首诗人郭沫若与卷尾诗人余幼幼生年相距九十九年,故以年均一人、人限一首为例,最终筛得九十九家九十九首。沐川宋氏兄弟早年联袂写作和发表,近来虽已双飞,则仍然视为一家。入选诗人按生年排序,生年相同,则以姓氏笔画排序。覃子豪生年有二说,1912年与1914年,刘登翰即忽持前说忽持后说,今从张默、奚密、古继堂,采1912年之说。入选作品全部为新诗,以短为主,以质取胜,强调其现代性、抒情性和完整性,间亦虑及流派代表性和时空均衡性。不收录长诗、歌词和散文诗。引入西方文选惯例,坚不收录编者之作品。
 
自郭沫若以降,四川新诗史与中国新诗史呈现出惊人的同构性,换言之,中国新诗谱系可以大体上适用于四川新诗。白话诗,自由诗,创造社的澎湃,文研会的担当,新月派引入并化用维多利亚时代英诗格律,九叶派对“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七月派和平原社的“战歌时代”,以及紧紧跟随的“颂歌时代”,台湾现代诗运动(尤其是创造社集团),归来者,泛朦胧诗,他们,非非,莽汉,汉风的重现,女权的勃兴,叙事性的提出与践行,杜甫式修辞论,知识分子写作,北京大学小传统,第三条道路,口语与后现代主义……四川诗人着墨于每张毛边纸,几乎可以自行连缀出一部中国新诗长卷。特别是郭沫若、陈敬容、商禽、于坚、翟永明、欧阳江河、柏桦、萧开愚、李亚伟等人的写作,涌动着热烈而强劲的文体意识,改变了并改变着我们对于语言和现实的态度。记得是2012年11月30日,在成都宽巷子香积厨——此处必须插播广告:香积厨主人就是酒鬼李亚伟,美食顾问可能是吃货石光华——几杯酒下肚,诗人柏桦似乎微醉了,他忽然轻声叫嚷起来,“要有文体意识,要创造新的生活方式,你晓得,这才是最恐怖的事情”,反复两次说罢,眼睛放光,脸颊透红,几乎站将起来。“恐怖”,蜀语,可训为“厉害”。尽管已经如此恐怖,但是四川新诗的某些板块,至今仍是“全国性研究”的盲区或半盲区,比如周无(又名周太玄),羊翚,孙静轩,宋氏兄弟,马松和郑单衣。写至此处,想起一个插曲。三十年前,学习小学课文,《我的老师》,作者魏巍回忆到,“温柔”、“美丽”、“十八九岁”的蔡老师曾教读一首无名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多年来时常引起我的遐想,谁是蔡老师,其命运如何,谁是这首诗的作者,其命运又如何?这次细细收捡散乱的新诗小历史,才发现这首诗就是《过印度洋》,作者周无,生物学家,1895年生于新都,1969年卒于成都。编者过眼新诗甚多,向来自矜,经此,则背心手心汗出如浆矣。后来想来,周无虽然能够将格律诗写得浑如自由诗,可能也没有太多的人能够注意到,他恰是早期白话诗和稍晚新月派之间的奇怪的纽绳。还有羊翚,其胞兄覃子豪远赴台岛,仍然没有逸出大陆读者和学者的视野,倒是他自己,几乎已经被彻底淡忘,其1979年以后所作《无题》诸诗,沉痛哀切,却没有进入任何一册归来者诗选。此外,孙静轩后期之怀疑主义,宋氏兄弟早年之复古主义,马松之天才如昙花,郑单衣之抒情性如恒星,亦均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我们渴望本书的出版,或能稍稍拨开乱象,弥补四川的“占位”弱势,让四川诗享有与北京诗相当的契缘,最终合理地推动吾蜀新诗经典化进程。
 
当然,本书在校正天枰的同时,也有可能碰歪托盘。编者亦心知肚明,目前的名单确有遗珠之憾。重要诗人落选,不外三种情况:一是编者审美偏见,二是编者视野局限,三是诗人及其作品不被许可。亲爱的读者,你们一定要晓得,当编者反复权衡,放弃一个又一个诗人的时候,曾经过缓慢而谨慎的犹豫,有时候还感到疲弱而急迫的伤怀。这时候,编者就会如此宽慰自己:即便是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也漏了李贺;同样经典的选本,弗兰西斯·特纳·帕尔格雷夫(Francis Turner Palgrave)的《英语最佳歌谣及抒情诗之金库》(The Golden Treasury of The Best Songs and Lyrical Poem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甚至漏了布莱克(William Blake)和邓恩(John Donne):而这两个选本,丝毫也不能扣减三位诗人的天才的光辉。
 
在这次工作中,编者参考了若干类书及选本,撮其要者,计有陈敬容主编《中外现代抒情名诗鉴赏辞典》(学苑,1989),唐祈主编《中国新诗名篇鉴赏辞典》(四川辞书,1990),海梦主编《中国当代诗人传略》(四川文艺,1990-1993),公木主编《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1991),陶本一、王宇鸿主编《台湾新诗鉴赏辞典》(北岳文艺,1991),万夏、潇潇主编《后朦胧诗全集》(四川教育,1993),毛翰主编《中华诗歌大辞典》(陕西人民,1994),罗洛主编《诗学大辞典》(安徽文艺,1995),陈超编著《20世纪中国探索诗鉴赏》(河北人民,1999),谢冕主编《中国新诗总系》(人民文学,2009-2010)。其它选本及别集,尚有百余种之多,此处不及一一细列。
 
最后,要感谢蒲小林先生策划选题,柏桦、树才、凸凹、龙炳、蒋浩、萧颂诸位先生提出建议,阳凌女士寄赠乃父羊翚先生之大著,——计有《涉滩的纤手》、《火焰的舞蹈》、《心中的城》,此三种诗文集,坊间似乎并未多见。
 
 
                                                   2013年10月31日,普门品,
                                                        木芙蓉花开正炽。

                                             (原载《龙泉驿创作》2014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