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唱一支心碎的歌

周公度2014-12-30 10:27:45

唱一支心碎的歌(周公度/文)
 
这不是一本让人愉快的书。但让人欲罢不能。
 
他对所有的美的赞美源自伤感、破碎、瞬间,以及死亡、忧郁、往昔、贫穷、肉体、窘迫与无边无际的绝望。虽然是一部关于世界范围内的优秀艺术家的艺术随笔,但光阴流转的明丽图景历历在目。明丽、宁静、深邃,但忧伤,如暗夜,似海水,仿佛蝴蝶之翼。合卷之后,依然可以感觉得到花开花落的不舍惋叹,与心在蝴蝶翅翼之上片刻停留的颤栗。
 
那是一颗试图拥抱世间所有脆弱之物的心。包容、敏锐、严谨、真挚,对此世间有最大的善意。而对此世间所有美的塑造者,他称之为“对美的挽留”,他对他们有着宗教般的信任。一个信任美的人,自然了知真与善的价值。只有潜心观察过暗夜海水的人,才可以说出海浪怎样契合心声的微妙。无际的海面之下,万物沉寂,却暗潮涌动,如无声的舞蹈。

他对美的认知,集中在舞蹈上。除了对艺术家的静物绘画的精彩阐释,他对艺术作品中记录舞蹈的场景尤其敏感。在第一辑中,有一半的篇幅与以舞蹈为主题的绘画相关。瓦·亚·谢洛夫的《仙女》、德加《十四岁的舞女》与《舞蹈课》、劳特累克《跳舞的珍妮·阿芙莉》、雷诺阿《磨坊舞会》、马克思·贝克曼《巴登的舞蹈》、毕加索《三个舞蹈的人》、马蒂斯《生活的欢乐》,还有雕塑作品,罗丹的《尼金斯基》、米勒斯的《舞者》等等。每一副绘画中的舞者,都有秘密的指向,都让他倍感亲近,心为之摇动。

舞蹈是“欲望的姿态”。“是人神之间的奇妙结合”。他在其中发现了美的秘密。对动态的刹那之静的捕捉。对无情之时间的关注。三十七岁自杀的梵高、三十七岁酗酒而殁的劳特累克、三十五岁潦倒而死的莫迪里阿尼。以及三十五岁时,不顾一切,辞掉职务,远去大溪地做职业画家的高更。舞蹈之美与死亡之迫逼。他们对“美”的寻觅都有赴死一样的心。

我不敢企望诗人黄礼孩在写一本关于舞蹈者的书。如果我们想听他唱一首令人心碎的歌,那么,有一多半的时间,他肯定在不说话。他对美的感知,有自己的独异众人之处。在他宗教般的诗意美学里,如果黄金有生命,并且是个女生,那么她的腰肢肯定很曼妙,而且会舞蹈。如果永恒的钻石依然在蓬荜之间闪耀,那是珍视此时此刻你在眼前的光芒。

 
为美的缔造者的易逝而哭泣。为美的作品于此暂住而忧伤。

2014年7月14日
 
(《忧伤的美意》,艺术随笔。黄礼孩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