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在生命低谷中顽强寻觅,领悟跌宕中的精彩

刘辉2014-03-31 08:07:38
在生命低谷中顽强寻觅,领悟跌宕中的精彩——浅评伊君小说《生命子谷》的现实价值 


      作家伊君,大概生来总都爱在人生命题上苦苦思索、追寻。《生命子谷》,其实显现的正是作者深深地且令人揪心的忧虑。你可以说,这不是故事性极强的叙述结构;你还可说,一些情节未必那么细腻入微;你更应该说,小说描写的主线是多元化的。也许,我看过第一遍就是如此模糊而肤浅地认为。
 
 小说中的主人公雨君,无疑被作者赋予更多的话语权或者说就是代言人。很明显:对社会百态的解读;对灵魂底线的探秘;对人间阴暗的披露;对世间丑陋的憎恨;对底层弱势的同情;对社会责任的归属;对矛盾判断的纠结,作者的潜在意图是由雨君来完成的。
 
 雨君不是完人,但活生生地是一个有创造性劳动、有独立思考的正直之人。雨君是位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但不能不承认她的热情、她的勤奋、她的视野是那么与众不同。雨君是怀有理想之人,但不可能肩负全部的改变世界的责任,而她所做的一切努力足以叫读者敬佩不止。雨君所为:与年龄大小无关、与经历深浅无关、与性格行成无关。由此不可以简单认为,与主人公其人格品质无关。
 
 “生活如谷,谷中又有着更多的小峡谷。”别说它其实就是一句书名的释解。应该定义为,作者为展现婚姻百态、人格缺陷、智商差异、环境恶化、道德意念,寓意贯穿于生命谷与峰的全部。伊君睿智,聪明就在于借用雨君阐述了自己的情怀,通过小说的跌宕起伏,明确地宣称自己无时不在的忧虑与思考。应该理解,这才是一名社会责任感附身的文人气质。
 
 一开篇作者就明确申明,对战争发动者的憎恶是与生俱来的。战争叫生命瞬间消逝,战争叫家庭生离死别,战争叫人性加剧扭曲。虽然,当一名战地记者会有那么多的诱惑与刺激,善良人类拒绝残忍,却得不到丑恶战争的额外恩赐。战争:无辜者的绝命坟场;政治家的诡异权术;侵略者的军火游戏。受伤害是谁?一条条追求幸福指数的无辜生命,顷刻间就会烟飞灰灭。
 
 由此目睹现实:杀戮在文明旗帜的掩饰下仍在继续。无辜的生灵在死亡、在哭泣、在逃亡的路上。地球之小,却没有和谐共处的真实存在。地毯式的轰炸,自杀式的爆破,种种族间的残杀,政治分歧间的暴力,无时不刻地喧嚣发动者的乐趣与无稽之谈的理由。
 
 我注意到了作者对特殊群体的真切关注。
 
 智障与孤独症患者,是一群容易被忽略忘却的人。他们的出生与父母的婚恋责任有关;他们的生存状态与社会歧视有关;他们的特殊教育与社会努力有关。
 
 主人公雨君人生舞台实践的第一步,就紧紧与智障残疾、孤独症患儿联系在一起。恶臭无比的垃圾山、恐怖阴森的大坟场,勾勒出特殊教育事业所处的艰难状态。我还可以认为:这也是作者巧妙地实施着一种暗喻。垃圾成山,那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自杀式的亵渎。还可以想见,人类间不道德、不人性、不常规、不检点的生活方式酿就了随意产生了不该产生的“垃圾”。选择抛弃?那是一种罪恶;选择救赎?那是一种良心上的责任使然。
 
 作者无意伤害那些智力残疾且无法正常生存的弱势。恰恰其反,通过雨君以记者身份的采访,就是要带给更多的社会温暖。“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是一种常用语言,若把它搬用于特殊教育,从人性关爱角度来看,似乎有驳于情理,细细琢磨起来也应该不无道理。
 
 人类产生了各种形态的垃圾,不能无视它们的存在。从事特殊教育,也许所面对的学生,永远不会在智力上有所突破,永远是一副童稚的天真情态。艰辛的教学,也可能完全享受不到那种成就感。面对那些随性发作的偷袭恶果,有时候只能无奈或者选择坚忍。歌咏从事特殊教育的群体,作者竭尽其所为。
 
 人类共性,希望事半功倍。特殊教育提出了这样的命题:智残群体、孤独症患者不是世间上难以控制、难以驾驭的。只要循序渐进地善于诱导,他们的潜能,总是可以挖掘出来的。
 
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不少智疾人士已经有了超凡的潜能体现;不少孤独症人员告别了由于歧视遂引发的孤独性的破坏;不少残疾群体在接受有效地教育后,逐步向自食其力转变。小说为我们展现了这一可喜的征兆,或者说特殊人群的教育事业,正方兴未艾。
 
 主人公雨君用“拓展一片睛空”向世人昭示,智残教育大有发展空间。全国第一所弱智成人中专院校被社会认可了,世界各个媒体关注了,雨君以记者的身份完成了一件不被人看好的事情。那些经历中的垃圾场恐惧,那些坟场间时隐时现的可怕魅影,顿时被成功喜悦所忽略地替代。
 
 雨君游离于坟场间的内心独白,我分明看到的是作者对社会也存在的不幸与丑陋的剖析。尽管虚幻,尽管恍惚,本身所要表达的隐晦意愿就已经阐述到位了。写那些荒诞的遭遇,渲染生命的起伏不定,告发世间的不平不公,揭示婚姻的怪异奇特,无非隐喻人们要珍惜现存的生命宝贵。
 
 他们都长着我们一样的四肢躯干,却有着奇形怪状的百态。他们也是人,一群远离主流的个体。他们也是鲜活生命,一群神秘的,像谜一样等待人类去发现、去研究的身躯。这是人类自己的身体给自己出的一个谜面,这同样也是人类本身给自己表现出来的种种神秘。我们的生命是谜一样的生命。同时,我们的生命也是一个充满着种种神秘的生命。生命是伟大的,同时也是无助的。生命是神奇的,同时也是非常平凡的。
 
 作者以翔实的考证来说明,智残与孤独症的产生有的是社会因素造成的。这些无辜的患者,他们的潜能是不可低估的,他们的超凡智慧完全可以尽情释放。最重要的一点非常明确:特殊教育万万不可忽略。比如舟舟:几岁儿童的智力,却对乐感有其独到的兴趣,拿起指挥棒就能运用自如。究其原因,没人去挖掘潜能,舟舟至今还是个俗人相称的“废物”。比如小说中的孤独症者王楠:所显现的记忆能力,令人惊叹不已。比如说小说中列举的三五岁孤独症儿童,拿起字典能识别繁体字,泼起墨来就成一幅国画,你不得不去赞叹:生命竟有如此费解的神奇。
 
 小说淋漓尽致地把作者的意愿表达:对一群那些由于生活不负责任而产生的智残群体,人类要负起责任。智残也好、孤独症也好,都是人类间的生命一份子。忽略特殊教育,忽略这些人的客观存在,忽略对这一群体的关爱,势必产生更为巨大的不可利用的“垃圾山”。到那时,那就是人类不可回避的罪恶与灾难。
 
 神圣的爱情能孕育出生命,神秘的生命又演绎出多彩的人生,最终像黄叶一样都枯萎凋零,走向死亡,化为灰迹,融入泥土。似乎人生就是如此的简单,又是如此的丰富。丰富得有些不可思议,单调得让人又百思不得其解。
 
 以上独白,仿佛我寻觅到的是作者心灵轨迹。《生命子谷》,如同大多数文学作品一样,离不开恋爱婚姻的描述。伊君让我们从中赏识到了不一般的语言风格,秀丽、凄美、流畅、传奇,那么多惯见不到的跌宕。伊君用情节讲诉不同的爱恨情怀:当官者肮脏而丑陋的魂灵,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被遗弃者沦陷泥潭,自甘出卖肉体;同行中的包二奶、找情妇不同人的嘴脸。男人、女人之间的情感瓜葛,叙说不尽的永恒话题,作家伊君得心应手地从容写来。
 
 忠诚、背叛,寻觅、失踪,坚守、离开,纷纷扰扰的纠结,曲曲折折的经历,支支叉叉的盘错,构成小说中的众生百态图。说不上丰丰满满,也是一人显示一个人的面孔;说不上精精彩彩,也是展现了古典与现实对爱情解读;说不上完完美美,也能让人掩卷长思很让人牵挂的感觉。这已经足够,因为伊君通过小说向人们宣告:生命的繁衍与爱情有关,生命的经典与爱情有关,生命的蹉跎也与爱情有关。
 
 总编老苛,应当是叙述传统中的一位反面人物。奸诈、自私、猥琐,为追求到主人公,老苛竟然拿发不发稿子做交易。联想到现今娱乐界风传的“潜规则”,怎么也觉得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雪莲的凄美爱恋故事是传说。最终,美丽善良的乌兰朵儿成了雪莲花,永远地留在了雪山。那是对忠贞的颂歌。苛主编道貌岸然地传播这圣洁无比的故事,却正是他亲手涂抹玷污这片圣洁。由此可以窥视到,阴暗的色情的心理内涵,难以用其曼妙语言去征服爱情。
 
尚恒也是主人公雨君恋爱旅途中的过客。尚恒很执着,办事很有目的性,本人很有主见,为了追逐中的爱,他可以不顾忌一切。然而,这不是雨君心目中最好的伴侣选择。何况夹在报社错综复杂的氛围中,雨君不会有谈情说爱的情趣。
 
 雨杭与雨君属于不期而遇,渐渐地在孤独无助的小女子身上泛起了朦胧的爱河涟漪。雨杭属于新派男人,生活状态愿意追求新鲜感,甚至研究垃圾,研究垃圾的进一步无害化、有益化的处理。按书中一句话说:“是臭到了一块去了。两个神经病臭味相投了。”雨君与雨杭一起奔跑着的爱情,也许曲折,也许浪漫,也许会经历更猛烈地疾风暴雨。在以后的文字中,值得期待。
 
 书中江雅是位痴情爱恋的失败者。以纯朴真挚之心,去追求去幻想飘忽不定的情怀,以为自己的真爱付出定能得到男友死心塌地似的回报。到头来,保住了曾经欲火熊熊的爱恋成果,但再也无法唤回情窦初开的纯真承诺。爱情,不相信眼泪!不相信欲火燃起时所留下的只言片语。
 
 无助的江雅,为了心中幻觉,为了培育曾记录爱情的后代,她走向了“灯红酒绿”。她的人生总结很简单,男人不会有好东西。读者会叹息,早知今日悔不当初?学业丧失,前程黯淡,一人拉扯孩子,苦涩之果只有强忍咽下。最终,也是收获残疾躯体的悲剧角色。
 
 罗晓很有时代的代表性。他风流潇洒,小有成就,不满足于一般的夫妻生活。找情人小蜜,寻求婚姻之外的快乐,这已成为当今腐败官员的一大通病。揭露这些丑陋,无非是暗示那些沾沾自喜于露水夫妻的女人,丢掉的不仅是自尊自爱,还有最珍贵的无法重新复制的人间真爱。花天酒地的生活,不是爱情的真谛。
 
 “既然是驿站,就没有必要留恋;挥挥手,重新找下一个客栈。”是小说人物交谈中的一句话。轻松,简直轻松地就像是在街头吃顿几分钟的快餐。作者正言,毫不客气地鞭挞这一流行的爱恋方式。没责任承诺的婚恋:害人、害己、害后,危害整个和谐社会。
 
 智残人也是人。他们也需要恋爱、结婚,他们也有生育的本能。可是他们是有缺陷的人,假如这一群体规模性地婚恋生子,那将是怎样脱缰似地灾难?如何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没有圆满现成的答案,只有探索地从教育方式中汲取最佳最捷径的方式。除此,没有选择。不恰当的比喻:如同垃圾的繁衍,后果会不堪想像!
 
 “环境有环境的垃圾,人类自身也有“垃圾”。字里行间,隐隐的意识中,我感悟到作者伊君流露出来的发自心底深处的苦苦忧患。
 
随处飘舞的塑料袋,随处可见的废弃物,不可利用的遗弃垃圾,是人类对自然的毁灭,也是自然对人类的惩戒。气候异常:变冷变暖,旱涝交替,板块漂移,极端气候,无不在威胁人类生存状态。随时发生的大地震、泥石流、大海啸、核辐射,吞噬人类生命的残忍,悲剧就在一瞬间演出。连续不断的地球愤怒,难道谁都视而不见吗?
 
 另一种对生命的威胁,在于人类本身自有对生命的蔑视。究其缘由,追逐利益是最根本的人性缺陷。眼见为实:飞机落地、火车相撞、桥梁自断、煤窑陷塌,瘦肉精、三氯氰胺、福尔马林、增白剂、吊白块、增色剂-----,物欲横流面前,人类间的残忍自残,真是叫人痛心疾首!
 
 人类自身“垃圾”,变废为宝,废物利用,一旦受到关注定会有一定成效。可又要仔细想想:继续无序无责任感的情感泛滥,怎能抑制住增加“垃圾”再生产的可能?人类已经承受不起环境的负债,也无法承受得起人类繁衍的弱化趋势。
 
 小说《生命子谷》通过雨君之言行,张扬了真善美,即便处在生命低谷,同样苦苦追寻。面对世间要被遗忘的智残群体,雨君用本身所具备的善良心迹,以其新闻人的敏锐,昭告人们不能忽略他们群体的存在。并以一番执著,潜心挖掘到智残者所封存的智慧。对待各式垃圾,雨君不仅仅选择呐喊,更多地行动起来。
 
 人生有曲折,生命有生死。万劫不复,天经地义。雨君以其羸弱的肩臂,担起了一副沉重的社会使命。雨君追求爱的真谛,从来不向强势低头。雨君逆境中追逐真理,甘心情愿地充当奠基石,认真且理性地去做无功无利的事情。雨君形象,是作者树立的一位从事媒体工作的职业楷模。她的精彩:不羡慕于惊天动地,不渴求于轰动效应;可贵她的朴实无华,可贵她在人生跌宕中保持意志的清醒。
 
 恕我心存疑惑,《生命子谷》的如歌如诉,大概有作者伊君人生经历的影子。
恕我阅读匆忙,《生命子谷》的娓娓道来,正是作家伊君叙述巧妙的独辟新径。恕我学识浅薄,《生命子谷》的写作手法,正是体现作家伊君集散文、报告文学、小说题材为一体的文坛奇葩。
 
 只有如此理解:才能慢慢领悟《生命子谷》的现实价值。她不是引领人生方向的教科书,但她是一部令心灵震撼的时代力作!至少,我就是这么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