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满天璀璨的化学世界阴阳传奇之美
作者:文修
山东省青岛市春泥诗社国学院院长倪中敏老师,青岛莱西人,文学研究生,客座教授、金牌讲师,讲师团团长,“元素阴阳文化”创新完善与学术继承人,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散见于《健康世界》《科技新时代》《前沿科学》《中国科技人才》等国家级期刊,曾获全国第八届“立冬雅集”文学作品大赛金奖,2024年9月更荣膺央视《榜样力量》“最佳访谈嘉宾”称号。退休后,她未耽于安逸,而是投身国学传承、孝善弘扬,扶贫济孤、助残帮困,携志愿者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农村开展公益活动,撰写近百篇科普论文、诗歌与散文,引导世人知行合一、向善利他。其发表于国家级文化社团平台《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的论文《人文与科学共舞——科学揭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引发广泛关注,近期新作《化学世界的阴阳传奇》更以别开生面的笔触,将构成宇宙万物的118种元素赋予阴阳文化的深层哲思,打破认知禁锢,让原本抽象的化学粒子化作丰姿绰约的“生命天使”,在文学与哲学的交融中焕发新生。这位心牵众生、情系宇宙的龙的传人,以博学之才、温润之笔,书写宇宙人生无处不在的化学反应,推动人类文明的历史轨迹,展现善念、慈悲与万物相生的阴阳至美,其超凡脱俗的理念与哲思,令人深怀敬佩。
“在浩瀚无垠的化学宇宙中,118种元素如同星空中的星座般有序排布,以各自独特的属性书写着永恒传奇。这是一个充满东方哲学意趣的微观世界——非金属性如温婉的阴柔女子,内敛而聪慧;金属性似阳刚的热血男儿,外放且活力四射。当门捷列夫在1869年将这些散落的星辰编织成元素周期表时,他或许未曾想到,这张表格竟暗合着《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古老智慧,在原子与分子的尺度上演绎着宇宙的创生法则。”作者以拟人化的想象,将非金属性喻为“温婉女子”,金属性比为“热血男儿”,赋予物质元素鲜活的生命力,彰显科学与人文交织的审美张力。这些可见与不可见的万千物质,实则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它们如默默奉献的生命元素,每日发光发热,改善宇宙环境,服务世间万物,亦唤醒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践行与天地共生的和谐之道。
《化学世界的阴阳传奇》既是严谨的科学论述,亦是瑰丽的散文佳作,读来惊喜连连,引人遐思,其三大亮点尤为撼动人心:
一、科学与中华阴阳文化的高度融合
“阴阳共生:物质世界的平衡之道”。化学世界的阴阳之道,既体现于元素属性的对立统一,更展现在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中——如同太极图中环抱的阴阳鱼,在永恒运动中维持整体稳定。化学平衡的移动恰合《素问》“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辩证法则:勒夏特列原理揭示,改变平衡条件时,系统将向减弱改变的方向移动。例如合成氨反应(N₂+3H₂⇌2NH₃+Q),增加压强或降低温度,平衡均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工业上借此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实现高效合成,让空气中78%的氮气转化为养活世界人口的氮肥。这种对平衡的精妙调控,正是人类以阴阳智慧改造自然的典范。
站在元素周期表前,可见的不仅是118种元素的排列,更是一幅宏大的阴阳和谐图景:从氢原子中电子与质子的正负相依,到晶体中阴阳离子的有序排布;从氧化还原的电子得失,到酸碱中和的质子转移;从反应方向的限度,到能量转化的变化——化学世界的每一处都闪耀着阴阳相生的哲学光芒。当我们用X射线衍射观察晶体结构、用光谱分析探究电子跃迁、用质谱技术解析分子组成时,何尝不是在解读大自然谱写的“阴阳密码”?作者以东方哲学为钥,开启化学世界的深层智慧,书写物质文明的崭新篇章。
二、拟人化文学赋予元素鲜活生命力
作者以独具慧眼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化学画卷:“非金属:内敛的阴柔之美。若说金属是化学世界的骄阳,非金属便是那温柔的月光。这些位于周期表右上角的精灵,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天生具有捕获电子的本能,恰如古代贤哲‘厚德载物’的品格,以包容之姿构建物质世界的基底。”金属与非金属的“刚柔相济”,让浩瀚的化学宇宙如星空般璀璨,赋予科学以诗意的温度。
三、多学科交融彰显独特文学魅力
化学世界是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质变、生成新物质的天地。倪中敏老师博览群书,福慧双修,将居于科学中心地位的化学、阴阳文化与人文哲思熔于一炉,让118种元素如银河系星辰般华丽转身。她以笔墨含情的温润之力,揭示化学反应推动文明发展的轨迹,展现善念、慈悲与万物相生的阴阳至美,为人类理解宇宙、观照自身提供了超凡脱俗的理念参照。
正是这位情系宇宙的龙的传人,以博学之才书写着宇宙人生的“化学反应”,让科学与人文共舞,理性与诗意齐飞,为世间呈现了一场化学世界的“阴阳传奇”。
作者简介:文修,本名王开天,60后,山东济南人,自由撰稿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青岛市春泥莱西诗社会员、顾问。作品发表于《山东诗歌》《诗词报》《莱西文艺》《华夏众览》等刊物,曾获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优秀奖等多项荣誉,2025年3月出版诗集《莲花集》。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