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黄河咆哮处,正邪见肝胆

雷邓莉2025-11-16 11:44:19

黄河咆哮处,正邪见肝胆

——读《黄河英雄儿女传》有感

 

雷邓莉

 

最近刚读完郭军平老师的《黄河英雄儿女传》,合上书还心潮澎湃。这本书以黄河为背景,写的是抗战时期陕西冷娃的故事,把中条山保卫战前的那段烽火岁月写得淋漓尽致。最让我上头的是,作者用了好多鲜明的对比,一边把情节推向高潮,一边把黄河儿女保家卫国的决心刻进骨子里,越品越有味道。

最让人唏嘘的就是李忠和李贵这对堂兄弟的对比。

他们俩人本是山东艺人,家人都被日寇杀害,家园毁于一旦,凭着一身武功上街卖艺糊口,还被皇协军盯上差点出事,多亏韩诚、韩晓梅兄妹出手相救,于是,这弟兄俩才跟着韩诚兄妹俩走上了抗战路。可走着走着,俩人就分道扬镳了:李贵爱赌博,被坏人设套输得精光,又经不住美色诱惑,竟然当了叛徒,偷偷从暗道放走了伊藤等日本俘虏,彻底成了日本鬼子的走狗。而李忠满脑子都是报仇雪恨,还想弄明白堂弟为啥背叛,主动深入敌营,最后为了掩护战友突围,把自己留在敌人包围圈里,壮烈牺牲。读到李忠牺牲那段,我真的是扼腕叹息,泪水从眼眶里不由自主地往出流。同样是国仇家恨,一个坚守本心成了英雄,一个贪图美色沦为汉奸,选择不同,结局天差地别。

再说说陕西冷娃和皇协军叛徒,那对比简直一目了然。

同样是中国人,冷娃们个个眼神坚定,身上带着一股不服输的血性,上了战场吼着秦腔“两狼山——战胡儿——天摇地动;好男儿——为国家——何惧生死”,哪怕弹尽粮绝也不投降,就像书中写的,宁跳黄河死也不作亡国奴。而那些皇协军汉奸呢?整天唯唯诺诺,趋炎附势,满脑子都是看风向、找退路,遇到点紧急情况就立马变卦。这差距,说到底就是心里有没有“正义”二字,思想不坚定,人就没了骨气。

还有国共两党军官的对比,看得我既气愤又感慨。

那时候正是国共二次合作,国民党嘴上喊着“团结抗战”,背地里却搞小动作:嫌弃自己旗下原杨虎城将军的十七路军,还在内部搞分裂,派人追捕残杀和共产党合作紧密的国民党军官。我实在想不通,怎么还有这样的人?而共产党的干部完全不一样,他们不仅廉洁,遇到事儿还能先想办法自己解决,从不依赖组织,每个战士都练出了独立的判断力和行动力。后来中条山战役调走了陕军,结果惨败,我爷爷就是那时候被抓壮丁上了战场,最后也败下阵来,读这段的时候,真的能感受到那种愤懑——明明国难当头,为啥不能真心团结抗敌呢?

这本书最妙的是,讲的是旧时代的抗战故事,却藏着新思想。

比如廉洁自律的作风、独立自主的意识,还有国共两党爱国将士之间的团结——就像书中写的,共产党的叶剑政委带着大家以《论持久战》为指导,国军里也有卫立煌、孙蔚如、赵寿山这些坚定抗战的将领,就连爱情里都有“国共合作”,神枪手郭飞(国军)和女共产党员韩晓梅在烽火中结为夫妻,真可谓是“家庭生活里的国共合作”,特别有趣。作者没写大团圆结局,最后《陨难》和《尾声》里,国共两党的英雄们大多为国捐躯,这种真实更让人动容。

黄河咆哮着见证了这段历史,中条山上矗立着英雄的丰碑。《黄河英雄儿女传》里的每一组对比,都在告诉我们:危难时刻,坚守正义、不忘初心的人,才能成为民族的脊梁;而那些贪生怕死、见利忘义的人,只会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该记住那些用鲜血换来安宁的冷娃们,记住黄河儿女的血性与担当。这种精神,就像黄河一样奔腾不息,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