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最爱羊狮慕
作者:郭志锋
近十年,有一位知名女作家深深地爱上了一座山。一座山由此也深深地打上了她的印记。她与它彼此吸引,又彼此成就。这位女作家名叫安然,这座山名叫羊狮慕。
爱上羊狮慕的安然,倾六年心血,凝聚成散文专著《独坐羊狮慕》,出版后,好评如潮,先后荣获第六届谷雨文学奖和首届江西省文艺创作奖。
“我要写下我的爱和安宁,把你引向大自然。”这是印在安然新书《独坐羊狮慕》扉页上的一句话。这句话犹如一颗石子,投进了我的心湖,激起了一阵阵涟漪。在我的印象中,安然纯粹、阳光、向上,充满正能量。她能写出这样安静而动人的文学著作,一点也不意外。《独坐羊狮慕》全书约25万字,以“音乐”为金线进行串联,寓意本书乃作者敬颂大自然的款款心曲。本书前有序言,末有后记,以散文、随笔、日记、短章等形式,几个章节(“雅歌”“合唱”“私语”“神谕”等)如花瓣渐次绽放,精彩呈现。全书内容就像优美而幽深的羊狮慕,既飘逸灵动又凝练隽永,充满着诗意和激情。作者用感性而简洁的语言,描绘着素有“植物王国”和“天然动物园”美称的羊狮慕大峡谷,体现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审美体验。
首先是生态之美。虽没自称自然文学,但却是最纯粹的生态书写。天、地、人相统一的理念贯穿始终,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仰慕贯穿始终。风雨、云雾、山石、溪水、冰雪……人与青山两不厌,青山与人两相融。在大自然面前,作者俨然是一位自然赤子,全身心地投入、拥抱、融化于山川万物。《散文》杂志主编汪惠仁没有去过羊狮慕,然而在阅读完《独坐羊狮慕》后,却深有感触地说:“某些夜晚,我听见了羊狮慕秋虫的鸣声。某些夜晚,我仿佛闻到了羊狮慕的草药香气。某些夜晚,明明是星月朗朗,我的眼前却是黎明、黄昏、雾雨,我知道,那些都来自羊狮慕。”
其次是语言之美。全书的语言就像羊狮慕的小溪水一般洁净无瑕,没有一丝杂质或浮尘;又像羊狮慕的小杨树一般,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枝条和叶片。如“它飞行的姿态万分优雅,不疾不徐的滑翔速度透着王者气派。不像那些小山雀,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都是急匆匆的,扑棱棱作响,每一只都生怕落单掉队”;又如“头顶蓝天万分闲寂,呈现出永世的静好。大峡谷很是纯洁,纯洁到一笔故事也不写”等等。简笔的速写,是散文诗,有着梦一般的神性和诗性;流动的音律,是咏叹调,有着歌一般的气韵和特质。作家刘丽玲称之为“既诚恳素净又空灵悠远”,读来令人有一唱三叹之感,真是让读者欲罢不能、手不释卷。
再次是思想之美。作者既站在平等的视角观察自然,努力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又用仰望的姿态,由自然引发人生和人性的思考。“神谕”短章体现得更加明显,一边向外看风景,一边向里看内心,左右穿插,纵横交错,情景交融,启人深思。遍观全书,随处可见这种发自内心的哲理思辨。“这片原古深沉,集壮美和秀雅于一体的风景,它永久的威仪和无价的宁静,它亘古的寂寥和永恒的稳泰,不就是一座天造地设独一无二的庙宇吗?对于我,在大峡谷中,万物皆神明,芥子藏须弥。一粒苔藓,一只毛毛虫,一声鸟鸣,几抹祥云,都给予了我足够的沉静和安宁。”心不融化于自然,人不在寂静中深思,何来这种天、地、人的共鸣共情?何来这种穿透心灵的人生体验?正因为作者走进了羊狮慕,理解了羊狮慕,并成为羊狮慕的一部分,才能有此最深切、最动人的感受。安然说:“写作于我,是为了解决现实和精神的双重困惑。正因此,救赎完成之后,随着生命站上一个崭新境界,写作的格局和视野必然会寻求突破和拓宽,必然会迎面‘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个人生和写作的双重修为问题。”这就是《独坐羊狮慕》充满思想之美的奥秘。对于本书的思想之美,作家郭远辉说得好:“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女性作家独对天地自然时的心灵秘史;翻阅它,就像翻阅一座圣洁之山呈现出来的自然法则。她用闪闪的文字之匙,为我们打开了一座山的秘境之门,用爱和安宁把我们引向大自然。”
对于本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何用笔者置喙。从著名作家冯秋子、张锐锋、江子联袂推荐即可看出,从安然的肺腑之言即可读出,她说:“这本书,其实不是出自安然之手,是本来就写在了整条山谷,安然不过是运用内心之眼,把它们摘抄下来,在得到造化的应允后公之于世。也即是说,《独坐羊狮慕》的原创者不是渺小的安然,而是伟大的羊狮慕本身。”是的,《独坐羊狮慕》并非一本写在纸上的书,而一本写在大地上的力作。其文如树,根扎在羊狮慕的山顶;其形如石,挺立在羊狮慕的怀抱;其音如溪,流淌在羊狮慕的脚下。
读完全书,掩卷沉思,笔者脑海中赫然出现一幅画面:一位双眸明净的美丽女子,长发飘飘,终日在羊狮慕的山腰舞蹈。她吃的是山间的鲜花,喝的是山间的清泉,穿的是山间的云雾……
(作者郭志锋系中国作协会员,万安县作协主席。)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