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的热血丰碑
——读《黄河英雄儿女传》有感
雷邓莉
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我一直对家乡先辈的抗战故事有着特殊的情结。爷爷曾是参加过中条山战役的国民党军人,那场惨败的记忆,让我始终好奇陕西军民在抗战中真正的模样。
直到读完郭军平老师的《黄河英雄儿女传》这本书,我才真正读懂了黄河岸边那群英雄儿女的热血与担当。是的,他们也为这片土地上的抗战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填补了文学史上陕军抗战的历史空白,全书没有聚焦中条山战役的后期溃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陕军守护中条山两年取得的不易胜利,更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深入群众、组织武装抗日的中流砥柱作用。
一.情节跌宕起伏
小说开篇情节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主人公郭飞凭借高超的枪法接连斩杀41名日本官兵,利落的身手,决绝的眼神,仿佛隔着书页都能感受到那份凛然正气。这一幕不仅震撼人心,更瞬间使得郭飞的英雄形象矗立起来,也为整部小说奠定了热血激昂的基调。
可英雄的路从来不是坦途,郭飞在与共产党人交往时,被国民党军官秦一鸣陷害,被捕后他遭受了残酷殴打。读到这段,我手心都攥出了汗,既心疼他的遭遇,又气愤秦一鸣的卑劣。好在郭飞被成功营救,之后遵照国共合作政策参与抗日,没曾想秦一鸣竟被“老板”委以重任,暗中搞摩擦,屠杀抗日战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团,险些得手。
这些跌宕起伏的情节,让读者跟随着主人公的命运揪心,也更懂抗战之路的艰难曲折。
二.人物鲜活立体
书中的人物个个鲜活立体,让人过目难忘。郭飞不仅身怀绝技,他与韩晓梅的爱情更让人动容——一个隶属国民党,一个隶属共产党,在那个政治局势不明朗的年代,两人冲破隔阂,坚守初心,走得磕磕绊绊却始终坚定。韩诚的描写虽然没有郭飞用的笔墨多,却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领导的民间武装的抗日力量,他与赛贵妃玉兰的爱情,也成了战火中的一抹温柔的亮色。
反派形象同样刻画得入木三分。日本军官伊藤打着“喜爱中国文化”的幌子,那副虚伪又残暴的嘴脸,让人恨得牙痒痒;黄仁和、黄平、曾万头这些汉奸,对日本人卑躬屈膝,对同胞嚣张跋扈,他们的丑恶行径,更反衬出英雄们的正义与伟大。
三.红心扎根民心
最让我触动的是书中对共产党人的刻画。陕南游击队政委叶剑,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局势,总能精准分析,正确部署,带领队伍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他深入群众,扎根基层,从不高高在上,这种接地气的领导方式,让我真切感受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之所以能走向胜利,正是因为赢得了民心。小说结尾写到的担任阻击任务的国共两党部队的共产党人,更延续了这份初心,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和民族不畏强敌的牺牲精神。
四.冷娃血性传承
小说后半部分,几个陕西冷娃加入革命队伍的细节描写,让我看到了家乡人的血性。他们在李忠的掩护下,突破敌人的包围圈与叶政委汇合,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对话,都透着陕西人特有的勇敢与坚韧。
可惜的是,韩诚和郭飞最终都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读到这里,我忍不住红了眼眶。但作者笔锋一转,写韩晓梅和玉兰分别生下了他们的孩子——这一幕太戳人心了,英雄虽逝,但精神永存,后辈们会带着这份嘱托,继续为家国奋战,让读者在悲痛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合上书,黄河岸边英雄儿女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作为陕西后辈,我终于明白,爷爷那辈人经历的中条山惨败,只是抗战历史的一角,而陕军先辈们的英勇抗争,共产党人的坚定引领,才是撑起这片土地的脊梁。
如今,黄河依旧奔腾不息,而那些英雄儿女用热血铸就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份团结一心、不畏强敌、坚守正义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如果你也想读懂黄河岸边的热血传奇,感受陕西冷娃的英雄气概,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