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之旅
——《查干阿都与锡林郭勒草原的故事》浅析
作者:高银
《查干阿都与锡林郭勒草原的故事》:一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儿童文学杰作。
锡林郭勒盟作家协会副主席孙永斌出版的长篇儿童小说《查干阿都与锡林郭勒草原的故事》读完已有时日,但对这部作品的读后却迟迟未能落笔,一是出于对作者的尊重,生怕不周到的阅读,体察不到周到的读后,二是对他小说的评说,唯恐浅显的认知,不能深入洞察小说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做出肤浅的言谈,徒增笑耳。
小说由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2023年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主题文艺创作项目,2025年5月入选内蒙古作家协会第十二届(2021-2024)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参评作品推荐名单,2025年5月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小说填补了锡林郭勒盟儿童文学创作的空白。本文将从创作内容、精神内核、文学表达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揭示其在当代儿童小说中的文学价值。
独特的创作内容。小说以查干阿都(蒙古语为白马)作为蒙古马的代表,以锡林郭勒草原为大背景,以查干阿都的成长为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巧妙地贯穿全书,讲述了一匹白马以人格化的情思在锡林浩特市太仆寺旗、多伦县、正蓝旗、镶黄旗、正镶白旗、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二连浩特市、阿巴嘎旗、乌拉盖管理区、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等地走积水、过泥滩、战群狼、胜黑雕、草原疗伤、遇难遇险的传奇经历。在描写骏马寻找心灵家园的同时,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将骏马在御马苑、石条山景区、玛拉盖庙、骆驼山庙、山西会馆、西山湾水库、姑娘湖、金莲川、闪电河、元上都遗址、罕海日罕山、布日都庙、浑善达克沙地、天鹅湖景区、鸿格尔山、哈音海尔瓦庙、温都尔庙、恐龙地质公园、伊林驿站、恩格尔河、玄石坡、立马峰、宝德尔朝鲁石林、洪格尔岩画群、成吉思汗格都山、海日其格特山岩画、别力古台文化园、杨都庙、布林泉旅游景区、九曲湾、布日都淖尔、乌拉盖水库、兵团小镇、野狼谷、蒙古汗城、芍药谷、锡林河、平顶山、啤酒泉、贝子庙、柳兰沟、成吉思汗文化广场、锅盔山等地大美自然风光与厚重人文底色进行“蒙太奇”式的切换,展现了锡林郭勒草原鲜明地域性、历史传承性、民族多样性与文化的丰富性,展示了锡林郭勒草原的辽阔之美、和谐之美,为孩子们描画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是一部关于锡林郭勒草原的生态“百科全书”。
深刻的精神内核。查干阿都作为蒙古马的代表,走进草原、亲近自然万物,在长途跋涉中强韧筋骨,在漫漫旅途中锤炼意志,与花草、河流对话,与羚羊、百灵交友,在饥渴、疾病与风雨中强韧筋骨,历经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从不放弃,始终坚定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小说融入了万物共生的生态观念,蕴含着蒙古族古老的游牧文化特质和英雄史诗色彩,
塑造了蒙古马忠于职守、甘于奉献、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特质,正如《蒙古马赋》所诉:高原莽莽,大漠苍苍,天赐神骏,史开篇章。承继始祖,伟业昭彰,六畜之首,农耕发祥。体魄强健,四肢雄壮,头大额宽,胸阔鬃长。背平腰直,步履倜傥,皮厚毛粗,不畏风霜。蹄坚质硬,脚踏恶狼,万马奔腾,鬃鬣张扬。四蹄腾空,蘸墨春光,人马合一,天人共创。国之图腾,民之偶像,龙马精神,世代传唱。敢想敢干,敢拼敢闯,勇于进取,开来继往……
精妙的文学表达。从小说的文本来看,小说拟人化、寓言体的叙事模式,将狼、喜鹊、狐狸、老鼠、老杨树、老榆树等动植物赋予了人格与人性,让他们具有人类的情感、心理和价值观念,并且能够与人平等对话和交流。这正是蒙古族人世世代代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并融为一体的独特民族情感与民族心理的一种折射,也是蒙古族文学独特的美学特征与历史想象。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与隐喻。蒙古马查干阿都不仅是草原上的精灵,更是成长与奋斗的象征。它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敢与坚韧,以及在成功后的谦逊与感恩,都深刻地反映了成长的内涵。而查干阿都作为草原上的孩子,他们的成长则代表了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希望。他们的每一次探索和尝试,都是对未知世界的勇敢挑战,也是对自我能力的不断突破。这种成长主题的表达,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成长的艰辛与快乐,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精准地契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小说富有山水风光的诗意、鸟类自然的诗意、世间人性的诗意;呈现出自然之美、蒙古马之美和艺术之美;同时具有儿童文学的简约之美、朴素之美、轻逸之美和稚趣之美;作品站位高、分量重、故事好,童真性与文学性并存;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草原文化、感悟成长真谛的大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生动的文学载体。在儿童文学日益娱乐化的今天,这部扎根民族土壤、坚守精神高度的作品,无疑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让我们打开《查干阿都与锡林郭勒草原的故事》,与查干阿都一起,踏上一段清新扑面的自然旅程,走近万物生灵,去领略大自然的精彩与神奇,领略蒙古马精神、北疆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作者简介:高银,艺术身份: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