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不守旧 创新不忘本
——论刘兰芳《康熙买马》评书的艺术深耕
作者:高银
“迎风而歌,踏浪起舞”,5月13日晚,“潮起北部湾”全国文艺名家向海行暨桂粤湘鄂四省区文艺志愿服务走进北海惠民文艺演出在银滩潮雕广场精彩上演,著名评书艺术家刘兰芳的精彩评书《康熙买马》压轴出场。
声震古今,以评为高。从语言特色上看,刘兰芳继承了评书“说、表、评、叙”的语言艺术。“醒木一响风雷动,折扇轻摇论古今”,只见她手执一把折扇,台风稳健,神清气爽,将一段彪炳千古的《康熙买马》讲得抑扬顿挫、高潮迭起,将观众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不用道具,模仿马蹄声惟妙惟肖,拟声拟形,张口就是画面感、行动线、故事场;“一人多角、以声传情、以形动人”,表演有声有色,活灵活现,时而铿锵有力、时而温柔婉转;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的口技模仿以及精准的肢体语言,将康熙微服寻良驹的情节演绎得淋漓尽致,使听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沐春风、畅快不已。
在叙事结构方面,刘兰芳遵循评书“扣子”“悬念”的传统手法。以康熙买马这一事件为核心,语言精彩绝伦,如“康熙抓缰在手,脚踩马镫,乘跨坐骑,马蹄声声,狂风四起……”评书和贯口如珠落玉盘,一入场就抓住观众,台下满堂喝彩;同时层层设置悬念,如康熙为何要买马?在买马过程中会遭遇哪些困难?这些悬念就像一个个钩子,紧紧抓住听众的好奇心,让听众欲罢不能,迫不及待地想听下一回,这种传统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和可听性,也传承了评书艺术独特的叙事智慧。精彩之处,评书戛然而止,不拖泥带水,一尺台,一把扇,装文装武就一人,精彩好似一台戏。
守正创新,传承发展。老段子中有新创新,刘兰芳老师演出的评书小段《康熙买马》,不忘本来,根据当代观众审美趣味进行演绎;面向未来,不断改革创新;充分体现了“守正不泥古,创新不离根”曲艺艺术特点。道具就是一把扇子,所用技巧是评书的固有技法如贯口、口技等,主要人物康熙也是年代久远的历史人物,可以说没有什么新奇之处。然而《康熙买马》却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为什么?“康熙换上便衣微服,悄悄离出皇宫到骡马市去买马。康熙怎么打扮呢,头戴瓜皮帽,身穿灰色长衫,腰系丝绦(手拿折扇),在这块儿(腰里面)戴了这么大个儿的翠牌。戴翠牌干什么呢?装饰品!现在男人腰里头有装饰品,古代就很流行了(什么人挂什么)。武将,挂刀挂剑;文人呢挂笔袋、挂块玉、挂块翠;穷书生没什么挂的,挂块铁、挂块铜疙瘩。那么现在的小伙子腰里东西更多了,什么BB机、手机、MP3……那天我看有人挂个这么大个闹钟(观众笑),也不知道干什么?”“康熙一看,好啊!恩,不好。为什么,道路两旁净人呐。这么快的速度,撞了人怎么办呢?那阵儿的马是交通工具,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汽车。这个国家有明文规定,进城要限速,超速要罚款!这是我定的规矩啊,我别撞人呢。他一带缰绳,吁!!!”“嗯,皇上也拍骡马屁啊!”“康熙冲着老人喊,老人家请走好!老太太耳背听不见,我替她说一句,我祝在座的各位:在人生的路途上,一路走好,一路顺风!!!(祝各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帆风顺,二老健康,三星高照,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妻贤子孝,八方进财,酒肉不缺,十全十美。百事可乐,千金易得,万事如意!抬头见喜,低头捡钱!!!”等等,这些说书片段不仅超级搞笑、贴近生活,而且还紧扣当今社会热点话题。开头和结尾又结合北海实际,拉家常引入,问候语结束,所以才会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在演出中,她以马蹄声、狂风呼啸等口技塑造出逼真的买马场景,令观众仿佛亲历历史现场,这种“无实物表演”的功力,既是对传统评书“说透人情方是书”理念的传承,也是对曲艺类非遗最好的传承和弘扬。
源于人民,服务人民。刘兰芳的艺术观始终围绕“源于人民,服务人民”展开,从艺66载,评书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刘兰芳始终坚守“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初心;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把人民的需要作为评书创演的根本,与时代同频共振;“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通过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佳作讲好中国故事、播好中国声音;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增强民族文化生命力,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遗余力地推动文艺事业实现更大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正如她所言:“评书人的使命,是用民族魂温暖大众的心,用故事的力量照亮时代的路。”
“一甲子曲坛耕耘,六十六载评古说今”。刘兰芳1944年出生,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传承人。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播讲长篇评书《岳飞传》,轰动全国。迄今为止,从艺六十六年,共演播了百余部评书,代表作有传统题材评书《岳飞传》《杨家将》《大汉刘邦》、现当代题材评书《陈毅传》《杨靖宇传奇》《抗联英雄传》等。2005年,《刘兰芳评书精选》荣获第五届中国“金唱片奖”;2019年,被授予“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和“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称号;2020年,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称号。此外,她还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曲艺牡丹奖、百花迎春奖、人民艺术家、突出贡献艺术家、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等多项荣誉,她的评书平均每年演出200场,累计演出里程超过一百万公里。
评书《康熙买马》是评书艺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典范;守正不守旧,创新不忘本,既保留了传统评书的精髓,又融入了时代元素,展现了曲艺的强大生命力;她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必须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唯有如此,评书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才能代代相传,永葆生机,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简介:高银,艺术身份: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