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郭军平2025-09-17 07:06:32

图片1 

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郭军平

 

现在网上谈文学创作的方法很多,其实千说万说,归根结底,文学创作最终的目的就是表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在这里,我简要地谈下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关系,希望给予大家一定的启发。

文学创作,首先大家要认识到创作中真是基础,是前提,是载体,譬如金字塔的底座,万丈高楼的地基,没有这个基础和前提,那么作品就很难站得住脚。

在这里,真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就是真实,即尊重客观事实。如果写作内容胡编乱造,不尊重事实(史实),作品自然从根基上就站不住脚。因此,无论创作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戏剧,第一个前提是基于事实的调查研究,比如实地考察、采风观光,搜集资料,辨别真伪,合理使用等。为了创作《黄河英雄儿女传》,我前后调研采风、深入潼关、永济、中条山等地搜集第一手资料,到创作成功出版,前后用了五年时间,不可谓不长。

第二层含义就是基于艺术的真实。文学创作毕竟不同于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等,它需要一定的艺术加工,处于似与不似之间,仿佛雾里看花,追求距离产生美的艺术原理。这样作者写起来才能放得开手脚,艺术想象才能如大鹏展翅驰骋万里,同时摒弃因为真实而产生的麻烦。

如《文艺报》2025年8月8日头版重磅文章《立足人民主题,讲好三秦大地上的抗战故事》提到的优秀作品《黄河英雄儿女传》中的主人公郭飞的形象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郭飞,身份为陕军爱国将领。其经历从狙击手起步,因山林战狙杀三十多名日军被擢升为特务连连长,后凭借战功逐步晋升至团长。在军事生涯中,郭飞在明面效忠陕军的同时,暗地支持共产党,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维护者。被评论家评为“该角色通过职业晋升轨迹与政治立场选择,构成小说中多方势力交织的叙事核心。”(来自:郭飞-百度百科)

文学作品的形象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才能产生更多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感效应。

第三层含义就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真理。文学创作不能像摄影师只是一味地再现生活,而是要想蜜蜂一样将生活酿造成甘甜的蜜,像哲学家深入思考,挖掘出生活里真理,发现出一个普遍规律的真理。

这就需要作家深入思考生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描写、叙述生活,而是要从哲学、历史的高度提炼发掘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出普遍性真理的东西。

如《黄河英雄儿女传》就塑造了黄河儿女英雄群体的丰满形象,客观地揭示了一个真理: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才是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而代表了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才是未来中国的真正希望。

 

作者为《经典品评》主编。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