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钍帝》看中国核电人的奋斗史诗与技术探索
李栎
核电梦想的时代长卷:人物群像的深度剖析
在袁竹的长篇小说《钍帝》(“起点中文网”2025年8月连载)中,袁建核与袁兴钍父子的故事,宛如一首激昂的交响曲,奏响了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的壮丽乐章。他们不仅是个体,更是时代的缩影,承载着中国核电人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的伟大梦想与不懈追求。通过对这对父子以及相关人物群像的深度剖析,我们得以窥见中国核电事业发展历程中那些波澜壮阔的画面、复杂交织的情感,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袁建核:坚韧的开拓者
袁建核是中国核电事业早期的开拓者,他的形象承载着老一辈核电人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砥砺前行的精神。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核电事业刚刚起步,泰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成为了中国迈向核电领域的重要一步。袁建核作为其中的一员,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他前往法国圣洛伦核电站训练中心学习,本是为了汲取先进技术,却在异国他乡遭受了诸多歧视与挫折。
在圣洛伦核电站训练中心的餐厅里,袁建核端着咖啡和技术手册,满心期待地走向一群法国工作人员,渴望融入他们,交流核电技术。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冷漠与疏离,法方主管甚至故意撞翻他手中的咖啡,还恶语相向,称 “黄种人的手只配洗核废料槽”。这一情节深刻地展现了袁建核在异国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也凸显了当时中国核电技术落后所遭受的轻视。但袁建核并未被这些歧视打倒,反而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为了掌握先进的核电技术,袁建核在简陋的宿舍里,凭借着微弱的手电光,日夜研读法语技术手册。在学习压力容器焊缝技术时,他遭遇了无数难题,复杂的焊接工艺和难以控制的参数如同重重障碍,阻挡着他的脚步。但他毫不退缩,反复查阅资料,不断进行实验。终于,一本《先进核电技术中的焊接工艺与应用实例》让他找到了突破的方向。他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尽管过程中遇到了焊接参数调整困难、焊接材料选择关键等问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成功掌握了新的焊接工艺,得到了法国技术人员的认可。
从被法国专家嘲笑,到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认可,袁建核的成长历程充满了艰辛与汗水。他的坚韧不拔体现在面对歧视时的隐忍与奋进,面对技术难题时的执着与钻研。他的爱国情怀则贯穿始终,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学习先进技术是为了回国后能为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贡献力量,让中国的核电技术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他的努力和付出不仅为大亚湾核电站的成功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核电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成为了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袁兴钍:创新的追光者
袁兴钍作为新一代核电人,代表着创新与突破的力量。他致力于钍基熔盐堆的研究,这一领域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在小说中,袁兴钍面临着熔盐危机、技术难题、外界质疑等多重困境,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追求着创新的梦想。
戈壁滩的夜,寒风刺骨,袁兴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盐霜凝结的地面上,前往应对钍基熔盐实验堆的危机。控制室内,警报声尖锐地鸣叫着,红色警示灯疯狂闪烁,燃料回路压力曲线疯狂跳动,情况万分危急。袁兴钍果断下令启动冷冻塞,他的吼声坚定有力,如洪钟般在警报声中炸响。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袁兴钍在危机面前的冷静与果断,也凸显了钍基熔盐堆研究的高风险性和挑战性。
在后续的研究中,袁兴钍全身心地投入到理论钻研和实验筹备中。他遇到了许多难题,如钍基熔盐堆的物理模型建立、核反应过程的模拟计算等。为了攻克这些难题,他废寝忘食,连续几天几夜待在实验室里。在实验筹备阶段,资金短缺、技术难题、人才短缺等问题接踵而至。但袁兴钍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四处奔走争取资金,带领团队进行大量实验寻找合适的反应堆材料,积极招贤纳士组建优秀的科研团队。
尽管袁兴钍和他的团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成功攻克了关键技术难题,实验参数也达到了预期标准,但外界的质疑声却从未停止。一些专家学者对他们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表示怀疑,对钍基熔盐堆的安全性表示担忧。面对这些质疑,袁兴钍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他们公开实验数据和研究过程,接受国内外同行的检验,进行一系列模拟实验证明钍基熔盐堆的安全性。
袁兴钍的坚持和创新精神在面对重重困难时愈发凸显。他敢于挑战传统,追求创新,坚信钍基熔盐堆有着巨大的潜力,能够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的途径。他的这种精神不仅推动了钍基熔盐堆技术的发展,也为中国核电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了新一代核电人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典范。
父子关系:传承与分歧的交织
袁建核与袁兴钍父子之间的关系,是小说中一条重要的情感线索,也是中国核电事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生动写照。他们在核电理念上的分歧,背后反映的是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的碰撞,对两人的人物塑造和故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十五年前的台风夜,大亚湾核电站遭受台风肆虐,袁建核浑身湿透地冲进控制室,指挥工作人员应对危机。那时的袁兴钍还是个孩子,躲在角落里惊恐地看着这一切,父亲的高大形象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袁兴钍对核电的理解和追求逐渐与父亲产生了分歧。在越洋电话中,袁建核怒吼道:“钍堆是死路!美国人都放弃了!” 他的声音充满了愤怒和担忧,他认为袁兴钍是在冒险,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和整个团队的努力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袁建核的观点代表了老一辈核电人对成熟技术的信任和对风险的谨慎态度。他在核电领域摸爬滚打多年,深知技术创新的艰难和风险,美国放弃钍基熔盐堆项目的前车之鉴让他对袁兴钍的选择充满了担忧。而袁兴钍则认为时代不同了,全球都在寻求更清洁、更高效、更安全的能源解决方案,钍基熔盐堆有着巨大的潜力。他列举钍基熔盐堆的种种优势,试图说服父亲,但电话最终不欢而散。
这种分歧不仅体现了父子俩性格上的差异,更反映了中国核电事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思考和探索。袁建核经历了中国核电事业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他对传统核电技术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坚定的信念。而袁兴钍则站在时代的前沿,敏锐地捕捉到了能源发展的新趋势,勇于尝试和创新。他们的分歧并非是简单的观念冲突,而是中国核电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的抉择。
尽管存在分歧,但父子俩对核电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却是一脉相承的。袁建核在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中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执着,为袁兴钍树立了榜样。袁兴钍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创新,也让袁建核看到了新一代核电人的担当和勇气。他们的关系在故事发展中逐渐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分歧和冲突,到后来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这种转变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展现了中国核电事业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历程。
技术探索的荆棘之路:钍基熔盐堆的技术呈现
技术原理与优势的深度解读
钍基熔盐堆作为一种先进的核能利用技术,其工作原理独特而精妙。它以钍元素作为核燃料,利用熔盐作为反应堆介质。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相较于传统的铀资源,更具可持续性。在反应堆中,钍 - 232 需捕获中子转化为可裂变的铀 - 233 才能释放能量 ,这一过程虽需依赖铀 - 235 或钚作为 “点火” 中子源,但却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核燃料循环模式。熔盐作为冷却剂和燃料载体,在高温下工作,能获得更高的热效率,其运行温度可高达 700 - 800℃,远高于传统核电站,这意味着它能提供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产生更多的电力输出。而且,熔盐的蒸汽压低,可降低机械应力,使得反应堆在运作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调性,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反应堆内的核反应过程,从而提高能源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钍基熔盐堆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由于采用液态燃料,一旦发生异常,反应堆可以迅速停止运行,大大降低核事故风险。在环保性方面,它的优势更为突出。相比铀基核电站,它产生的长寿命放射性废物要少得多,大大减轻核废料处理的压力。更值得一提的是,钍基熔盐堆具有出色的核废料处理能力,可以 “吃掉” 现有核电站产生的部分核废料,为解决核废料长期存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发历程的艰难险阻
在小说中,袁兴钍团队的研发历程充满了荆棘,这也正是现实中钍基熔盐堆研发的真实写照。高温熔盐的强腐蚀性对反应堆材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是研发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液态氟化盐在高温下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极强,虽然已研发出 GH3535 耐蚀合金,但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和更高温度下的材料性能仍需突破。袁兴钍团队在实验中不断尝试各种材料,对各种金属、合金和陶瓷材料进行测试,观察它们在熔盐中的腐蚀情况,经过多次调整和优化,才终于找到了一种性能优异的材料,能够满足钍基熔盐堆的使用要求。
燃料循环工艺也是一个瓶颈。钍 - 232 转化为铀 - 233 的过程不仅需依赖特定的中子源,且伴生的铀 - 232 会释放强伽马射线,增加燃料提取难度和辐射防护成本。袁兴钍团队在理论钻研阶段,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探讨,试图找到更优化的燃料循环工艺,以降低成本和风险。
资金短缺和人才短缺也是困扰研发的重要因素。科研项目的资金申请过程漫长而复杂,而且竞争激烈。袁兴钍为了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四处奔走,参加各种项目申报会和研讨会,精心准备每一份申报材料。钍基熔盐堆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相关的专业人才非常稀缺。为了组建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袁兴钍四处招贤纳士,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招聘会,向年轻的科研人员介绍钍基熔盐堆的研究前景和挑战。
技术对未来能源格局的深远影响
如果钍基熔盐堆技术成功商业化应用,将对全球能源结构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它有望成为未来能源的主力军,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提供新的途径。钍资源的丰富性使得能源供应更加可持续,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和有限铀资源的依赖。其高效的能源转换效率和清洁的能源产出,也将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在经济发展方面,钍基熔盐堆技术的应用将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从反应堆的设计、建造,到设备的制造、维护,再到核燃料的生产、处理,都将形成庞大的产业链,为就业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钍基熔盐堆发电的成本也有望逐渐降低,提高其在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力,为社会提供更加经济、稳定的电力供应。
在国际能源格局中,掌握钍基熔盐堆技术的国家将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也将增强其在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国际合作与交流也将更加紧密,各国将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安全监管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动钍基熔盐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全球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小说艺术的独特魅力:叙事与主题的完美融合
双线叙事的巧妙架构
袁竹的长篇小说《钍帝》采用了双线叙事的结构,将袁建核与袁兴钍父子的故事线巧妙交织,为读者呈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核电事业发展史诗。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故事内容,展现了不同时代核电人的奋斗历程,增强了叙事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袁建核的故事线主要围绕上世纪 80 年代泰山核电站、中国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展开。他前往法国学习先进核电技术,在异国他乡遭受歧视和挫折,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掌握了关键技术,回国后为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是中国核电事业从无到有、艰难起步的生动写照,展现了老一辈核电人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袁兴钍的故事线则聚焦于当代钍基熔盐堆的研究。他在戈壁滩上的实验堆面临熔盐危机,在技术研发过程中遭遇资金短缺、技术难题、人才短缺等重重困难,但始终坚守信念,追求创新,带领团队不断攻克难关。他的故事体现了新一代核电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代表着中国核电事业对未来先进技术的追求和突破。
两条故事线看似独立发展,但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袁建核的奋斗经历为袁兴钍树立了榜样,他对核电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深深影响了袁兴钍,使袁兴钍从小就对核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投身于核电事业。而袁兴钍在钍基熔盐堆研究中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勇气,也让袁建核看到了中国核电事业的未来希望,尽管父子俩在核电理念上存在分歧,但他们对核电事业的热爱却是一脉相承的。
这种双线叙事的方式,使得小说在展现中国核电事业发展历程时更加全面、立体。读者既能感受到老一辈核电人在起步阶段的艰辛与不易,又能体会到新一代核电人在创新发展中的激情与活力。两条故事线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交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节奏,时而紧张刺激,时而温情脉脉,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和好奇心。
环境描写的烘托渲染
小说中对环境的描写细腻而生动,无论是戈壁滩的荒凉、核电站工地的忙碌,还是法国的异国风情,都为故事的发展营造了独特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心境,推动了情节发展,体现了环境与人物、故事的紧密联系。
戈壁滩的环境描写贯穿于袁兴钍的故事线中,成为了他科研历程的重要背景。“戈壁滩的夜,静谧得有些诡异,仿佛连风都被冻住了。袁兴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盐霜凝结的地面上,每一步都伴随着轻微的‘咔嚓’声,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就像有人在他的耳边轻轻敲响警钟。他抬头望向远处的钍基熔盐实验堆,那庞大的身躯在月光下投下巨大的阴影,宛如一头沉睡的巨兽,却又随时可能苏醒,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这段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戈壁滩夜晚的寂静与寒冷,盐霜凝结的地面和实验堆投下的阴影,营造出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暗示了袁兴钍所面临的熔盐危机的严重性,也烘托出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工地的环境描写则展现了另一番景象。“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现场,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而下,给这片忙碌的工地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光芒。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乐章,工人们穿梭其中,身影忙碌而坚定。” 这里的环境描写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炽热的阳光和忙碌的工地,体现了建设者们的热情和干劲,也为袁建核和他的团队在技术攻坚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执着提供了有力的背景支撑。
在描写袁建核在法国的经历时,小说对法国的环境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法国的冬天,像是一头冷酷的巨兽,毫不留情地释放着它的威严。圣洛伦核电站训练中心所在的城市,被一层冰冷的纱幕所笼罩,寒风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刀刃,肆意地切割着空气中的温暖。” 这段描写不仅展现了法国冬天的寒冷,更通过环境的恶劣来衬托袁建核在异国他乡所遭受的孤独和歧视,他在简陋的宿舍里,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和研究,环境的描写进一步凸显了他的坚韧和顽强。
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例如,在袁兴钍应对熔盐危机时,戈壁滩的恶劣环境增加了危机处理的难度,使得情节更加紧张刺激;而在袁建核在法国学习期间,法国的文化环境和工作环境中的歧视与挑战,直接引发了他与法方人员的冲突,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学习,为回国后的技术攻坚奠定了基础。
主题深度:科技、梦想与家国情怀
小说通过袁建核和袁兴钍父子的经历,以及他们对核电技术的探索,深刻地表达了对科技进步的追求、对梦想的坚守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引发了读者对国家能源发展和个人奋斗的深刻思考。
对科技进步的追求是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袁建核前往法国学习先进的核电技术,他在学习过程中克服了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技术难题,最终掌握了关键的焊接工艺,为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袁兴钍则致力于钍基熔盐堆的研究,他和他的团队在技术研发过程中不断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推动了钍基熔盐堆技术的发展。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中国核电人对科技进步的不懈追求,以及为了实现科技自主创新所付出的努力。
对梦想的坚守贯穿于小说的始终。袁建核从小就对核电事业充满了向往,他的梦想是看到中国的核电事业蓬勃发展。在面对法国专家的歧视和嘲笑时,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更加坚定了为国家争光的信念。袁兴钍同样坚守着自己的梦想,他坚信钍基熔盐堆有着巨大的潜力,能够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的途径。尽管在研究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外界的质疑,但他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创新精神,一步步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家国情怀是小说的核心主题,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动力。袁建核为了国家的核电事业,远离家乡和亲人,前往法国学习。他在异国他乡所遭受的一切,都没有让他忘记自己的使命,他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希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带回国内,为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袁兴钍同样如此,他在戈壁滩上默默耕耘,为了钍基熔盐堆的研究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他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就,更是为了国家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他们的家国情怀体现了中国核电人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为了国家利益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读者不禁会对国家能源发展和个人奋斗进行深入思考。在当今时代,能源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说中袁建核和袁兴钍父子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核电人在国家能源发展道路上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坚守梦想,勇于追求,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实映照与时代回响:小说的社会价值
对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的见证
袁竹的长篇小说《钍帝》犹如一面镜子,真实而生动地映照出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的波澜壮阔历程,成为这一伟大事业的珍贵文学见证。从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核电事业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取得的成就,深刻感受到核电人在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的坚定信念与不懈努力。
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核电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成为了中国核电发展的关键一步。小说中袁建核前往法国学习先进核电技术的情节,正是这一时期中国核电人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真实写照。当时的中国,在核电技术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袁建核在法国遭受的歧视和挫折,如在餐厅被法方主管故意撞翻咖啡并羞辱,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核电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艰难处境。然而,他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而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努力学习先进技术,为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积累知识和经验。
在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过程中,袁建核和他的团队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如压力容器焊缝技术的复杂性、设备安装精度要求极高等等。他们通过不断地查阅资料、请教专家、进行实验,最终成功攻克了这些难题,确保了大亚湾核电站的顺利建设和并网发电。这一过程不仅展现了中国核电人在技术攻坚方面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中国核电事业在起步阶段的艰辛与不易。1993 年 8 月 31 日,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并网发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标志着中国核电事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小说通过对这一事件的生动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核电人多年努力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核电事业不断追求创新与突破,钍基熔盐堆的研究成为了新的焦点。小说中袁兴钍致力于钍基熔盐堆研究的故事,体现了中国核电人在先进核电技术领域的探索与追求。钍基熔盐堆作为第四代核能系统的重要候选堆型之一,具有诸多优势,如热效率高、燃料利用率高、放射性废物产生量少等等。然而,其研发过程充满了挑战,袁兴钍和他的团队在研究过程中面临着熔盐危机、技术难题、资金短缺、人才短缺等重重困难。但他们始终坚守信念,不断创新,最终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中国核电人在面对新挑战时的勇气和担当,也反映了中国核电事业在追求创新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钍帝》通过对袁建核和袁兴钍父子两代核电人的描写,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核电事业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的发展历程。它让读者深刻了解到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的艰辛与不易,以及核电人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这部小说不仅是对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的文学记录,更是对核电人精神的赞美和传承,激励着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核电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对青年奋斗者的激励启示
《钍帝》中袁建核与袁兴钍父子的奋斗历程,宛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当下青年在面对困难、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指引与激励力量,深刻启示着青年们如何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袁建核在法国学习核电技术期间,遭受了严重的歧视与挫折。法方主管的羞辱、同事的冷漠,以及艰苦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都没有动摇他学习先进技术、报效祖国的决心。他在简陋的宿舍里,凭借微弱的手电光,日夜研读法语技术手册;在面对技术难题时,他坚持不懈地查阅资料、进行实验,最终成功掌握了关键技术。他的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告诉青年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正如袁建核在面对歧视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这种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困难的方式,值得青年们学习和借鉴。
袁兴钍在钍基熔盐堆的研究过程中,展现出了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他面对熔盐危机时的冷静果断,以及在技术研发过程中面对重重困难时的坚持和努力,都体现了新一代青年的担当和勇气。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年们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应该像袁兴钍一样,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挑战传统观念,不断追求创新。同时,袁兴钍在面对外界质疑时,没有轻易放弃,而是通过公开实验数据、进行模拟实验等方式,用事实和数据回应质疑,这种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青年们在追求梦想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品质。
更为重要的是,小说深刻体现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的重要性。袁建核和袁兴钍父子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但他们都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核电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袁建核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远离家乡和亲人,在异国他乡努力学习;袁兴钍为了钍基熔盐堆的研究,在戈壁滩上默默奉献,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他们的故事告诉青年们,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只有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到国家的发展战略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方向和动力。在当今时代,国家在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青年们应该积极关注国家需求,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袁竹的长篇小说《钍帝》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激励着青年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追求梦想时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同时引导青年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在为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激励青年奋斗的励志篇章,为青年们在人生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行动指南。
作者简介:李栎,艺评人,在《中国作家网》《搜狐网》《作家网》《四川新闻网·麻辣社区》等发表数十篇文学评论。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