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数字浪潮下,中国文化出海的星辰征途

袁竹2025-07-04 17:50:34

数字浪潮下,中国文化出海的星辰征途

 

作者:袁竹

 

引言:数字时代,文化远航的新起点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都如同汹涌澎湃的浪潮,深刻地重塑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化领域自然也难以例外。当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入数字文明时代,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重重桎梏,为中国文化的出海征程开辟了一条崭新且充满无限可能的航道。

回首往昔,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传统的文化输出模式,受限于语言的巨大差异、地理距离的遥远阻隔以及传播渠道的严重匮乏,常常面临着诸多困境。例如,中国文学经典《红楼梦》,这部蕴含着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鸿篇巨制,其英译本的诞生往往需要译者耗费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历经无数次的斟酌与打磨,才能将其中的精妙韵味和复杂情感以另一种语言呈现出来。即便如此,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的截然不同,西方读者在理解书中细腻的情感、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独特的文化意象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障碍。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其独特的唱腔、精美的服饰和程式化的表演,在国内深受民众喜爱。然而,当京剧试图走出国门,在海外进行巡演时,其辐射范围却往往局限于华人社群。究其原因,除了语言和文化的隔阂之外,传统的演出形式难以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其难以在更广泛的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重要因素。

时过境迁,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如今,AI 动态翻译技术的出现,宛如一场及时雨,极大地提高了网络文学海外出版的效率。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海量的语料库,AI 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中文作品翻译成多种外语,使得网络文学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广泛的范围传播到世界各地。算法推荐技术则让中国影视作品能够精准地触达全球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这部展现唐代盛世风貌和复杂政治斗争的剧集,通过算法推荐,成功地吸引了阿拉伯世界 Z 世代的目光。他们被剧中精美的服饰、宏伟的建筑、紧张刺激的剧情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所深深吸引,从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数字文明时代的浪潮中,一系列现象级的文化产品如璀璨星辰般闪耀在国际舞台上,其中《黑神话:悟空》和《原神》便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明星。《黑神话:悟空》以中国古典神话《西游记》为蓝本,凭借其精美的画面、流畅的动作设计、扣人心弦的剧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和巧妙运用,一经推出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轰动。游戏中,玩家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世界。他们可以操控孙悟空,挥舞着金箍棒,与各种妖魔鬼怪展开激烈的战斗;也可以探索神秘的古代遗迹,领略中国古代建筑、服饰、艺术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在海外游戏社区和社交平台上,《黑神话:悟空》收获了无数玩家的点赞和好评。许多外国玩家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游戏中的文化内涵,甚至开始阅读《西游记》原著,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

《原神》同样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球玩家。这款开放世界冒险游戏,在宏观设定上融入了多元的文化元素,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奇幻色彩的提瓦特大陆。其中,“璃月” 地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其精美的中式建筑、悠扬的传统音乐、独特的角色形象以及蕴含着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剧情,让全球玩家沉浸其中,流连忘返。玩家们在探索璃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美轮美奂的风景,还能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从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的建筑风格,到取材自张家界、黄龙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地貌塑造,再到剧情中展现的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团结友善、重情重义等美好品德,无一不让外国玩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许多国外玩家因为喜爱《原神》,而主动学习中文,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原神》成为了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口。

这些现象级案例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数字时代技术赋能与文化创新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强大实力和创新能力,更为中国文化出海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变革。中国文化出海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输出,而是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实现了从地域文化到全球价值的范式跃迁。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不仅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商业成功,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文化共鸣,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基于此,深入剖析中国文化出海在数字文明时代的发展逻辑、创新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不仅有助于中国文化产业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也将为推动全球文化的多元共生、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一、技术破壁:开启文化传播新航道

 

(一)打破物理边界,重塑传播链条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文化传播始终面临着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传统时代,语言壁垒宛如一道高耸的城墙,横亘在不同文化之间,使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困难重重。地理阻隔则像一片广袤无垠的沙漠,让信息的传递举步维艰。在那个时代,文化输出的道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为例,这部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鸿篇巨制,其英译本的诞生可谓是历经波折。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在语法、词汇、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译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推敲,才能将其中的精妙韵味和复杂情感以英语准确地呈现出来。一部高质量的《红楼梦》英译本,往往需要译者花费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即便如此,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西方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有限,他们在理解书中细腻的情感、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独特的文化意象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障碍。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其独特的唱腔、精美的服饰和程式化的表演,在国内深受民众喜爱。然而,当京剧试图走出国门,在海外进行巡演时,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地理距离的遥远使得京剧的海外演出成本高昂,而且传统的演出形式难以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再加上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导致其辐射范围往往局限于华人社群,难以在更广泛的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一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AI 动态翻译技术的出现,宛如一把锐利的宝剑,斩断了语言壁垒这一阻碍文化传播的荆棘。通过先进的算法和海量的语料库,AI 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中文作品翻译成多种外语,使得网络文学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广泛的范围传播到世界各地。据相关数据显示,在 AI 翻译技术的助力下,中国网文出海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24 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达 50.7 亿元,同比增长 16.5%;出海作品数量突破 96 万部,覆盖 3.52 亿全球用户。2024 年,起点国际新增 AI 翻译网文作品超过 3200 部,占平台中文翻译作品总量近一半,在平台畅销榜前 100 名中的占比约四成 。得益于 AI 技术的应用,起点国际的网文翻译效率提升了近百倍,成本降低超九成,极大地加速了中国网文出海进程,一键出海、全球追更已成新态。

算法推荐技术则像一双精准的导航仪,让中国影视作品能够精准地触达全球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这部展现唐代盛世风貌和复杂政治斗争的剧集,通过算法推荐,成功地吸引了阿拉伯世界 Z 世代的目光。他们被剧中精美的服饰、宏伟的建筑、紧张刺激的剧情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所深深吸引,从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算法推荐技术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搜索记录、点赞评论等行为数据,分析用户的兴趣偏好,然后将与之匹配的影视作品推送给用户,大大提高了影视作品的传播效率和精准度。

数字时代,AI 动态翻译、算法推荐等技术打破了传统时代文化传播的物理边界,创造了 “文化解码 - 数字转译 - 全球分发” 的新型传播链条。这一新型传播链条的出现,使得文化传播的效率和精准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中国文化出海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航道。在这条航道上,中国文化能够更加顺畅地驶向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 

(二)文明基因的数字化重生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将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 “可编程的文明基因”,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敦煌研究院的 “数字供养人” 项目,便是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一个成功典范。该项目利用游戏引擎,将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以交互叙事的方式呈现给全球玩家。玩家在游戏中,可以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解锁不同的故事章节,深入了解壁画中的佛教文化。这种创新的方式,不仅让玩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更让他们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数字技术,敦煌壁画不再是静态的、遥远的艺术珍品,而是成为了可参与、可共创的数字生命体,走进了千家万户,走向了世界。

故宫推出的元宇宙书画展,同样令人瞩目。在这个展览中,观众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设备,身临其境地欣赏《千里江山图》等珍贵书画作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确保了这些作品的笔触肌理在虚拟空间中能够永恒留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观众可以在元宇宙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仔细欣赏书画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古人的精湛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数字化的展示方式,不仅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到故宫的珍贵文物,也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游戏领域,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更是丰富多彩。许多游戏以中国古代神话、历史故事为背景,将《山海经》中的神兽、《三国演义》中的英雄等元素融入其中,打造出了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和文化底蕴的游戏世界。在这些游戏中,玩家可以操控着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角色,使用各种神奇的技能,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例如,《黑神话:悟空》以中国古典神话《西游记》为蓝本,将孙悟空这一经典形象进行了全新的演绎。游戏中,孙悟空的金箍棒、七十二变等技能被生动地呈现出来,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体验到孙悟空的英勇和智慧,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游戏这一载体,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吸引了大量年轻玩家的关注和喜爱。

互动影视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一些互动影视作品将《论语》的哲思、《史记》的故事等转化为分支剧情,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通过选择不同的选项,影响剧情的发展和结局。这种互动式的体验,让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了故事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他们在参与剧情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

数字技术的发展,让传统文化元素在游戏、互动影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创新。传统文化不再是静态的陈列品,而是成为了可参与、可共创的数字生命体。它满足了用户在技术时代对交互体验的需求,也激发了人们对异域文明的探索渴望。通过数字技术,传统文化的文明基因得以数字化重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中国文化出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度破局:培育文化出海的热带雨林

 

(一)政策与市场的协同力量

文化出海,绝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强大的推动力和坚实的保障。在这一过程中,制度创新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犹如一片肥沃的热带雨林生态,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和支持。

中影集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无疑是文化产业制度创新的一个成功典范。作为中国电影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影集团在改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积极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模式。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中影集团实现了产权结构的优化,激发了企业的内生动力。在混合所有制的框架下,中影集团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加大了对电影创作、生产、发行等环节的投入,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工业化进程。《流浪地球》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幻电影,便是中影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影片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先进的特效技术和制作工艺,打造出了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同时,影片在剧情设置、角色塑造等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更在于它在国际市场上的广泛传播,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电影的实力和潜力。

国家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的培育,同样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截至目前,三批共计 1140 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在文化产业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芒。这些企业涵盖了影视、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等多个领域,它们凭借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成为了中国文化出海的主力军。这些重点企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 “创作 - 孵化 - 推广” 产业链条。在创作环节,企业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打造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在孵化环节,企业为文化产品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资金支持、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式,助力文化产品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推广环节,企业利用自身的渠道和资源,将文化产品推向全球市场,让世界各国的消费者能够欣赏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种 “有效市场 + 有为政府” 的协同模式,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制胜法宝。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它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市场需求的变化,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文化产业的效率提升。政府则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市场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秩序。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鼓励企业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政府还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的监管,打击侵权盗版等违法行为,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在政策与市场的协同作用下,中国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从上游的文化创意策划,到中游的文化产品制作,再到下游的文化产品销售和推广,各个环节之间紧密协作,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产业链的完善,不仅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也增强了中国文化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二)本土练兵,全球复制的闭环逻辑

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犹如一片广阔无垠的试验田,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里,各种文化创新理念和模式得以孕育、成长和验证。

以 TikTok 为例,这款短视频应用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凭借其独特的算法推荐技术和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了超过 10 亿的用户。在国内市场的成功经验,为 TikTok 的海外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TikTok 将国内验证成功的 “算法 + 内容” 模式复制到海外市场,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用户需求,进行了本地化的创新和优化。它推出了 “竖屏短剧” 这一深受用户喜爱的内容形式,以简洁明快的剧情和生动有趣的表演,吸引了全球用户的目光。TikTok 还设立了 “创作者基金”,鼓励全球创作者积极参与内容创作,为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优质内容。通过这些创新举措,TikTok 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全球 Z 世代文化消费的 “超级入口”。截至目前,TikTok 在全球范围内的下载量已经超过 30 亿次,月活跃用户数达到 10 亿以上,覆盖了全球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Shein 的成功,同样得益于其对国内市场的深入挖掘和对全球市场的精准把握。Shein 充分利用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优势,构建了一个高效、灵活的快时尚生态系统。在国内,Shein 与众多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实现了对供应链的全程监控和优化。Shein 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将最新的时尚潮流转化为产品,并以最短的时间推向市场。凭借着这种高效的供应链运作模式和精准的市场定位,Shein 在欧美市场迅速崛起,重构了服装产业的数字叙事。Shein 不仅在产品设计上融合了全球时尚元素,满足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还通过数字化营销手段,精准地触达目标客户群体。Shein 在社交媒体上与用户进行互动,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截至 2024 年,Shein 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快时尚电商平台之一,其业务覆盖全球 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 1 亿的注册用户。

这些企业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文化创新模式 “本土练兵 - 全球复制” 闭环逻辑的有效性。这种模式打破了西方文化产业长期以来依赖殖民历史形成的传播优势,为后发国家培育全球化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中国文化产业不再是西方文化产业的追随者,而是凭借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全球文化产业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从数据上看,这种转变的成效十分显著。2024 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中一般贸易占比提升至 62%,数字文化贸易突破 25.8%。这组数据背后,是中国文化产业从 “代工模式” 向 “标准输出” 的质的飞跃。中国文化产业不再仅仅是为国外企业提供加工服务,而是开始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文化品牌和文化模式。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话语权,能够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引领全球文化产业的发展潮流。

 

三、价值破界:构建全球文化共鸣的桥梁

 

(一)从符号拼贴到价值共享的转变

在文化出海的漫长征程中,早期的中国文化输出,常常陷入 “脸谱化” 的误区,如同被一层无形的枷锁束缚,难以真正触及文明的深层肌理。那时,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呈现,往往局限于一些表面的符号,功夫、旗袍、大熊猫等元素被简单地拼凑在一起,成为了外界认知中国文化的主要标签。这些符号固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它们仅仅是中国文化庞大冰山的一角,无法全面、深入地展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

以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为例,在许多作品中,中国元素的出现常常是为了增添一些异域风情,满足西方观众对东方神秘主义的猎奇心理。中国角色往往被塑造为功夫高手或者身着旗袍的柔弱女子,他们的形象缺乏深度和复杂性,只是简单地迎合了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这种片面的呈现方式,不仅无法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文化误解,阻碍了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入,中国文化叙事逐渐实现了从 “展示独特性” 到 “共享普遍性” 的深刻转变。这种转变的核心在于,中国文化开始更加注重挖掘人类共同的情感、价值观和追求,通过展现这些具有普遍性的内容,引发全球观众的共鸣。

电视剧《山海情》便是这一转变的典型代表。这部剧以中国宁夏闽宁镇的脱贫攻坚故事为蓝本,生动地展现了当地人民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以及福建省对口帮扶下,从贫困走向富裕的艰辛历程。剧中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跌宕起伏的传奇剧情,却凭借着真实、质朴的情感和对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渴望的展现,打动了全球观众的心。《山海情》在海外播出后,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在非洲,许多观众被剧中人物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所感动,他们从剧中看到了自己国家发展的影子,以及人类对幸福生活的共同向往。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观众们也对这部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中国在减贫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山海情》,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追求。

电影《中国医生》国际版同样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强烈共鸣。这部电影以武汉金银潭医院为核心故事背景,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医护人员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的感人故事,深刻诠释了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的伟大抗疫精神。在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中国医生》的出现,让世界各国人民看到了中国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和英勇无畏,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人类在面对共同挑战时的团结和力量。影片中展现的对生命的尊重、对责任的担当,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都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些元素跨越了国界和文化的差异,引发了全球观众的强烈共鸣。许多外国观众在观看电影后,对中国的抗疫努力和成果表示敬佩,也对中国文化中蕴含的人道主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用户共创,催化文化认同

在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用户共创成为了文化认同的强大催化剂,为中国文化出海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原神》为例,这款游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玩家群体,玩家们自发成立了多语言翻译组,将游戏中的各种文本,包括剧情、角色台词、任务说明等,翻译成多种语言,使得更多的玩家能够无障碍地体验游戏内容。这些翻译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凭借着对《原神》的热爱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自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翻译工作。他们不仅准确地传达了游戏中的信息,还在翻译过程中,对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使得外国玩家能够更好地理解游戏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

除了翻译工作,《原神》玩家还积极参与到游戏内容的讨论和研究中。在海外的游戏社区和论坛上,玩家们围绕游戏中的璃月港设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对璃月港的建筑风格、文化习俗、角色设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大量的 UGC(用户生成内容)。一些玩家通过制作视频、撰写文章等方式,分享自己对璃月港的理解和感受,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游戏的文化内涵,也为其他玩家提供了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途径。通过玩家们的共创,《原神》不再仅仅是一款游戏,而是成为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认同。

Webnovel 平台上,海外读者续写中国网文的现象也十分活跃。Webnovel 是全球最大的正版英文网络文学平台之一,汇聚了大量的中国网文作品。许多海外读者在阅读完中国网文后,被其精彩的剧情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所吸引,纷纷拿起笔来,续写自己心中的故事。他们根据原著的设定和风格,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许多精彩的续作。这些续作不仅丰富了网文的内容,也让海外读者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中国网文的创作和传播中。在这个过程中,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不断加深,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将中国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融合,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产品。同时,这种用户共创的模式也为中国网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促进了中国网文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和发展。

这种用户共创的模式,暗合了 “和而不同” 的东方智慧。在用户共创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的独特基因,如 “水墨画风”“道家哲学” 等,得到了充分的保留和展现。这些元素成为了吸引全球用户的独特魅力,让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用户的参与和创造,中国文化与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的 “自我认同”“环保理念” 等普世价值实现了有机的连接。用户在共创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情感融入到中国文化中,使得中国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户需求,实现了文化的多元共生和交流互鉴。

 

四、文明破茧:锚定中国文化的全球坐标

 

(一)文化基因解码与数字语言转化

站在 “十五五” 的历史节点上,中国文化出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生成式 AI、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生产范式被彻底重构,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变得愈发模糊。在这一充满变革与不确定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必须积极应对,探寻新的发展路径,以在全球文化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便是开展一场深层次的 “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如 “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天下为公” 等思想,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也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标识。然而,在数智时代,这些传统文化智慧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融入全球文化交流的大潮中。

将 “天人合一” 的理念转化为碳中和主题游戏的生态哲学,便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尝试。在这类游戏中,玩家可以体验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和挑战,学习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知识,从而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这种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让玩家在娱乐中学习,还能够让他们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把 “中庸之道” 解构为互动影视的叙事逻辑,也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探索。“中庸之道” 强调万事万物都应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与和谐,避免走向极端。在互动影视中,这种思想可以体现在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塑造上。观众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剧情分支,体验到不同的人生选择所带来的不同结果,从而深刻理解到在生活中把握平衡、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性。这种叙事逻辑不仅能够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还能够让他们在欣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天下为公” 的理念则可以成为元宇宙社区的治理规则,为构建一个公平、和谐、共享的虚拟世界提供指导。在元宇宙社区中,所有用户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共同参与社区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制定和遵循 “天下为公” 的治理规则,可以促进元宇宙社区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区氛围。在这样的社区中,用户可以自由地交流、合作、创新,共同探索元宇宙的无限可能,实现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

网易的《燕云十六声》便是一个成功将文化基因解码与数字语言转化相结合的典范。这款游戏以宋朝为历史背景,通过 AI 生成技术,高度还原了宋代市井的繁华景象。玩家在游戏中,可以漫步在宋代的街头巷尾,欣赏到精美的古建筑、热闹的集市、形形色色的人物,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时代。游戏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考据和设计,从建筑风格、服饰装扮到饮食习惯、社会风俗,都充分展现了宋代的历史文化特色。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玩家不仅能够感受到宋代的历史韵味,还能够深刻理解到 “以史为镜” 的传统智慧。游戏中的剧情和任务设置,也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让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历史知识,领悟到历史的教训,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下,展望未来。

敦煌研究院与 Meta 合作的 VR 壁画平台,同样令人瞩目。在这个平台上,全球用户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身临其境地欣赏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用户可以近距离观察壁画的细节,感受古代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为重要的是,用户还可以参与到文化遗产修复的过程中,通过虚拟操作,体验修复壁画的艰辛和乐趣。这种参与式的体验,不仅能够让用户更加深入地了解敦煌壁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个过程中,“众人拾柴” 的集体意识得到了现代演绎,全球用户通过共同参与,共同保护和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这种将文明内核转化为数字语言的能力,对于中国在数智文明时代构建 “技术标准 + 文化价值” 的双重话语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中国凭借着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为文化基因解码和数字语言转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中国的科技企业在这些领域不断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为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文化价值层面,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视角。通过将文化基因解码与数字语言转化相结合,中国能够向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提升中国文化在全球文化格局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文明对话,消解全球偏见

在亨廷顿所预言的 “文明冲突” 的阴影下,中国文化出海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那便是通过文明对话,打破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与偏见,构建一个和谐共生的全球文化生态。

TikTok 在全球的风靡,便是中国文化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文明对话的一个生动例证。在 TikTok 平台上,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文化和创意,实现跨文化的交流与互动。非洲少年用汉服演绎本地舞蹈的视频在 TikTok 上走红,便是这种文化交流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些非洲少年身着精美的汉服,在充满非洲特色的音乐节奏中翩翩起舞,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与非洲的本土文化完美融合,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跨文化的创意表达,不仅让非洲少年们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喜爱,也让全球观众看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只此青绿》在海外的演出同样引发了强烈的文化共鸣。这部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通过优美的舞姿、精美的服饰和独特的舞台设计,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在海外演出时,《只此青绿》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拉美观众为《只此青绿》的宋代美学落泪,他们被剧中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所深深打动。《只此青绿》不仅让海外观众欣赏到了中国舞蹈艺术的精彩绝伦,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人文精神。通过这部舞蹈诗剧,中国文化与拉美文化实现了一次深刻的对话和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这些现象表明,中国文化通过数字技术,正在构建起超越意识形态的 “情感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分享彼此的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建立起一种深厚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比任何政治宣言都更能消解偏见,因为它是基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和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以《三体》为例,这部科幻小说凭借其精彩的剧情、深刻的思想和对宇宙伦理的独特思考,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三体》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文化现象,它为全球读者提供了一个共同探讨宇宙、人类和未来的平台。在小说中,作者刘慈欣提出了 “黑暗森林法则”“降维打击” 等概念,引发了读者对宇宙文明、科技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深入思考。这些思考超越了国界和文化的限制,让全球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和脆弱,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通过《三体》,中国文化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对宇宙伦理的思考,让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成为了一种可感知、可体验的文化实践。读者们在讨论《三体》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面对宇宙的未知和挑战时,需要共同努力,携手前行,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以《大深圳》为例

《大深圳》英文版“BIG SHENZHEN”,系我国本土中英双语作家黄国晟先生对其八年前在英国英文母语出版社出版的原创英文版长篇小说The Road to Shenzhen推倒后,重构,重写,删减,新增约40%的当代重大现实题材内容,写成新书。

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中,一部作品的诞生往往能引发诸多讨论与思考,而由美国内华达州英文母语类打字机出版社免费出版的黄国晟的《大深圳》(BIG SHENZHEN)一书的出现,无疑为当代文学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它作为我国本土当代第一部在美国免费出版的中国当代原创英文长篇小说 ,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跨越了国界的出版发行,更在于它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为全球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当代社会与深圳奋斗历史的窗口。

在全球化的文学语境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相互交流、碰撞。《大深圳》犹如一颗投入文学湖泊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它在美、英、法、德、意、加、日、印等多国英文亚马逊作全球发售,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能够接触到这部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故事和情感。

与其他国际知名小说相比,《大深圳》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它不像《阿甘正传》以一个智商不高的人物视角展现美国社会的变迁,而是聚焦于中国深圳的奋斗者,描绘他们在时代浪潮中的起伏;也不像《追风筝的人》围绕着阿富汗的社会背景和人性挣扎展开,《大深圳》围绕着粤西年轻人周昊南在深圳的奋斗历程,将商业、爱情、家庭、友谊等元素融入其中,展现人类经历的多样性。

从《大深圳》的全球发售,可以看出当代文学作品在国际传播中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原创作品走向世界,这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成果展示,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大深圳》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吸引全球读者读之感动落泪,甚至有读者在去世时还紧握着这本作品的最初版本,足见其在文学领域引发的情感共鸣和深刻影响。

《大深圳》无疑是当代文学中一座熠熠生辉的丰碑。它以独特的叙事艺术,将时代背景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半个世纪内中国人的多元化生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之中 。这部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功,让周昊南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奋斗与挣扎,都引发了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小说中对商业、爱情、家庭等多元主题的深刻探讨,以及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映照与反思,使其具有了极高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 。它不仅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深圳的奋斗历史,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

《大深圳》的影响力将持续深远,激励着更多的创作者关注现实生活,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触动人心的优秀作品,为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上一个世纪,我国现代作家、中英双语写作的“先行者”、四度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林语堂先生,于1939年在美国出版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在美国出版的个人原创英文版长篇小说《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此后,我国本土作家的英文长篇小说原创在美国出版处于断层阶段。而今,在近百年之后,我国本土的当代作家黄国晟先生接下了林语堂的棒,赓续了这一辉煌现象。

据悉,《大深圳》个人原创英文版先后接到英美七家本土英文母语出版社的出版合同,是出版商已经签署而单等黄国晟回签的出版合同。一经黄国晟签字回传,出版程序就将启动。但黄国晟说,其中六家出版商的都是付费出版的合同,价格在人民币三万元左右。只有一家美国的是免费出版(英美称之为Traditional publishing)的合同,不需作者支付一分一厘的费用,这其实一直是黄国晟梦寐以求的目标。所以,他不假思索就签了这一家。他说中国作家想在英美实现免费出版,这除了莫言等大咖之外,基本上都是天方夜谭。当初,林语堂只以英文创作的Moment in Peking,是由张振玉翻译成《京华烟云》的。而今,黄国晟先生中英双语同步创作的《大深圳》,在英文版先于美国出版之后,其中文版也正在国内寻求免费“本版”出版,让我们祝愿他早日梦想成真!

 

五、结语:文化远航,驶向人类精神港湾

 

从历史的长河中回望,中华文明的出海历程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每一个篇章都铭刻着开放与创新的深刻印记。古代的泉州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一艘艘满载着精美瓷器的商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破浪前行,将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瓷器,这一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不仅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赢得了世界的赞誉,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让世界领略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那个时代,中国文化的出海,虽然受到交通和通讯条件的限制,但依然凭借着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中国文化出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字节洪流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短视频平台 TikTok 的风靡全球,便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典型代表。TikTok 以其独特的算法和丰富多样的内容,吸引了全球数十亿用户的关注和喜爱。在这个平台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现代生活方式、科技创新成果等,都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世界,让全球用户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

在数字文明时代,中国文化出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技术破壁打破了文化传播的物理边界,让中国文化能够跨越千山万水,迅速触达全球各地的受众。制度破局培育了文化出海的热带雨林生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强大的动力。价值破界构建了全球文化共鸣的桥梁,让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实现了从符号拼贴到价值共享的转变,引发了全球观众的情感共鸣。文明破茧则锚定了中国文化的全球坐标,通过文化基因解码与数字语言转化,以及文明对话与消解全球偏见,中国文化在数智时代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文化出海的征程并非一帆风顺,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技术层面,虽然数字技术为文化传播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技术垄断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文化传播的效果,也对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在文化层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依然是中国文化出海的一大障碍。如何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有效沟通和融合,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国际舆论环境方面,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依然存在,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对中国文化进行歪曲和抹黑,试图阻碍中国文化的传播。

在这样的背景下,坚守文化自觉显得尤为重要。文化自觉是对自身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同,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是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责任担当。只有坚守文化自觉,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文化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文化将以数字为舟,以文化为帆,在全球文明的海洋中继续锚定坐标,实现价值远航。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文化将能够更加精准地触达全球受众,实现文化传播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结合时代精神进行创新表达,中国文化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全球受众的精神需求,引发更广泛的情感共鸣。在文明对话方面,中国文化将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交流互鉴,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共同推动全球文化的繁荣发展。通过参与全球文化治理,中国文化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加融入世界。

中国文化出海的终极目标,是抵达人类共同的精神港湾。在这个精神港湾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能够超越文化、种族、地域的界限,实现心灵的相通和情感的共鸣。在这里,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美好理想将得到弘扬和传承,人类的文明将在交流互鉴中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书写属于中国文化的辉煌篇章。

 

作者简介:袁竹,四川德阳人,作家、画家、文艺评论家,逍遥画派创始人,代表著作《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袁竹》(天津人美版);《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二)·袁竹山水画作品选》(河北美术版)。袁竹创作文学评论、小说、散文、诗歌等400余万字,发表在“中国作家网”“精神文明报”“四川农村报”“少年先锋报”等各大媒体。歌词《石榴红》荣获金奖。 长篇小说《东升》《平遥世家》《地火长歌》在中国作家网“长篇连载”栏目连载。文学评论《新世纪蜀韵:四川作家笔下的文学版图》《阿来:于藏地书写中构筑文学的宏大宇宙》《〈贾平凹文选〉:当代文学灵魂的多棱折射》《于时光褶皱处,探寻人性微光 ——贾平凹长篇小说〈消息〉的深度剖析》等三十多篇论文被中国作家网发表,其中“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2024年度十佳”系列评论引关注。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