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画无声处 匠心自春秋
——吴春龙艺术之路初探
作者:常耀宗
在历史的长河中,岩画是人类文明的古老密码,而吴春龙以执着之心解码这些沉默的印记,让岩画与时空对话,在今天重新为我们展现出远古文明的鲜活模样。
早年,吴春龙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系统研习书画与装裱技艺,承蒙书画家白铭、郭才等先生点拨,绘画功底日臻深厚,艺术成就被收录于《中国当代文博专家志》。2005年,他龙被内蒙古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自治区首批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如今,吴春龙深耕于包头市固阳县文化馆书画创作,在传统笔墨与地域文化的交融中厚积薄发,为绘画艺术筑牢根基。
与岩画续尘缘
二十年前,吴春龙对固阳秦长城进行实地考察。在漫长的岁月里,他穿梭于古老的城墙与山间,看到了隐藏在秦长城上的岩画。这些岩画有北山羊、舞者、骑者等,题材广泛,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散发着神秘的气息。那一刻,吴春龙被岩画深深地吸引,从此与岩画结下了不解缘。他通过多年的反复观察与研究,大胆提出这些岩画的作者不是北方少数民族,而是由秦汉时期驻守边塞的士兵凿刻的。这一独特的见解,为岩画研究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
此后,吴春龙多次应邀参加中国岩画学会年会 、2014年中国•国际岩画论坛—岩画•人类·生态文明”研讨会、世界岩画组织联合会大会暨中国岩画学会年会、纪念中国岩画学会成立三周年暨《中国岩画(中英文)》期刊创刊推介会、第二届中国岩画遗址遗产研讨会、中国岩画学会2016年年会、2017年中国贺兰山国际岩画文化艺术节、国际岩画峰会(世界岩画保护研究高峰论坛)……通过不断地积累和钻研,他撰写《秦始皇长城上的“艺术画廊”》《美丽的包头鹿像岩画》《鹿像岩画欣赏》《浅谈秦始皇长城上的岩画》《浅谈N幅岩画的辨识与再解读》《浅谈内蒙古岩画艺术的拓展与创新》《让阿拉善岩画艺术“活起来”——新岩画艺术创作感想》《让包头岩画活起来》《新岩画——古老岩画与现代水墨的牵手》《秦长城上有岩画》《谈河流岩画图案的辨识与研究》、《岩画中的蒙古包辨识与研究》等岩画研究文章在自治区以及《万里长城》《中国长城博物馆》《中国岩画》、新华网等媒体上发表。论文《包头秦始皇长城上的岩画研究》《固阳秦长城的资源价值》分别入编《长城华章一一内蒙古长城研讨会文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专题论坛论文集》。他的三篇论文在第二、四、六届河套文化研究学术论文评选中分获三等奖、三等奖、二等奖。这些研究成果既体现了他对岩画的深刻理解,也为后人研究岩画提供了宝贵资料与参考。
让岩画“活”起来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岩画,吴春龙还积极参与岩画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他提交的《关于加大岩画保护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强岩画研究的建议》《关于让岩画活起来的建议》等提案获相关部门认可与支持,实施后收效良好。他的文章《让内蒙古岩画活起来——对岩画保护与利用的建议》在《同心》杂志上刊发,提升了岩画知名度,拓宽了受众面。他还建议成立岩画研究与行政管理机构,借鉴区外经验强化保护,通过办展、出书、深加工文创及广告应用等活化岩画,同时整合资源避免分散,让岩画在系统保护与创新利用中焕发新生。此举旨在构建岩画保护传承与价值转化长效机制,推动地域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吴春龙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采用水墨画表现新岩画。他深知,岩画虽然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但表现形式相对单一,难以满足现代人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于是,他开始尝试将古老的岩画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技法相结合,希望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事实上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创新之路。一开始,吴春龙遇到了诸多难题。如何在保留岩画原始韵味的同时,融入水墨画的笔墨情趣?尝试不同的水墨技法,从线条的勾勒到墨色的渲染,每一笔划都中倾注了他的心意。
秦长城上的岩画(新岩画,吴春龙/作)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吴春龙逐渐找到了水墨新岩画的创作方法。他用灵动的水墨线条描绘出岩画中的人物、动物和场景,再通过巧妙的墨色变化,营造出古朴而又富有层次感的画面效果。这种新艺术形式,既保留了岩画的神秘古朴,又增添了水墨画的清新雅致,给人以全新的视觉享受。譬如,经过多次到阿拉善调研考察,吴春龙以阿拉善岩画图案中的人、太阳、帐篷、河流、骆驼、狗等为素材,通过有机组合,创作出多幅新岩画作品,表达了他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他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大漠丝路驼铃声》《吉祥如意》《百祥图》《鹿鸣呈祥》《百禄图》《马踏飞鹰》《阴山岩画•敕勒风情——人类远古文明之印记》《美丽草原我的家》《福禄延年》《阴山岩画印象》《内蒙古千里画廊》等新岩画作品在《包头日报》《内蒙古日报》《同心》《中国书画报》《美术报》《北京晚报》《万里长城》《物流时代周刊·资源与物流》《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他创作的新岩画作品《艺术之源》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中国西部岩画·人类童年的歌吟》入选政协委员、机关干部职工书画联展。《远古文明在述说 沿黄河岩画选》在中国政协礼堂与知名书画家的作品同堂展出。他的阴山岩画作品《三阳开泰》2015年被《中国文物科学研究》期刊全年第1——4期封面、封底采用。2016年底他创作的61幅新岩画艺术作品被固阳县委、县政府印制成对外宣传画册《大美固阳——吴春龙岩画作品选》。2023年,《吴春龙与岩画结缘》电子书问世,该书以其艺术生涯为主线,串联创作历程与获奖成果,把岩画文化和个人实践结合起来,既是展现艺术家与岩画情缘的生动画卷,也是传承岩画艺术的好载体,是全面宣传吴春龙艺术与岩画魅力的实用读本。
如今,吴春龙的水墨新岩画已经逐渐得到了艺术界和社会的认可。他的作品在美术展览中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他的作品,了解到岩画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也为岩画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犹不止此,吴春龙还希望艺术工作者用文学、国画、油画、雕塑等多种形式创作岩画主题作品,让古老的岩画文化和地方特色品牌结合,变成吸引人的旅游资源。通过开发岩画文创产品,把内蒙古岩画艺术传到国内外,促进文化交流,让内蒙古岩画真正热起来,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标识。例如,他撰写的社情民意《用邮票传播我国岩画艺术》在《中国邮政快递报》刊发,意在于借助“国家名片”邮票的广泛传播力,让更多人领略内蒙古岩画的独特魅力。吴春龙不仅用笔书写,更用行动去践行。又如,他依托固阳秦长城的岩画文化资源,创作出蕴含地域底蕴的新岩画系列文创产品,让游客在参观固阳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时,既能观赏到兼具艺术价值的岩画新作,也可将这份文化印记购作伴手礼馈赠亲友。这是吴春龙以文创为媒,为传承与传播岩画文化所尽的一份心力。
新岩画映文明
纵观吴春龙的新岩画,其艺术特色可概括为三点。一是材质的转化。将岩石的坚硬转化为宣纸的柔软,用墨色的浓淡干湿模拟岩画的凿刻痕迹,创造出可触摸的历史感。二是符号的再生。坚守有据可依,从岩画中提取“羊、鹿、河流、蒙古包”等核心符号,剥离其原始功能,赋予现代审美意义,如《三阳开泰》中的羊,也是吉祥的文化符号。三是时空的折叠。在一幅画中融合史前岩画的粗犷、商周青铜器的纹样、文人画的意境,让千年文明在宣纸上完成时空对话。
正是基于上述艺术特色,吴春龙新岩画作品的审美价值得以充分彰显。2022年,他创作了《世禄之家 福禄绵长》新岩画作品。此作选取四个岩画鹿图案谐音“世禄之家”,上方配国画写意红蝙蝠谐音“福”,寓意鸿福齐天。底部以岩画河流象形线条象征“水生金”,喻财源绵延。蒙古包俯视图代表蒙古族家庭,河流右侧短竖线似桥,寓意事事通顺。画面中车辆岩画彰显身份权力,蹄印岩画寓意牲畜兴旺。通过图案组合传递出世世代代福禄绵长的吉祥祝福。该作品在媒体发表后引发众多方家关注与热议。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物报社社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彭卿云称:“这是中华文明探源之作!兼具历史性、时代性、艺术性与创新性,蕴含难得的古老粗犷之美!”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内蒙古文物学会会长安永鍀认为:“这不仅是一幅画作,更是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大作。”北京晚报五色土编辑部原主任高立林指出:“古韵古味就是天地。其实胜过甲骨文。构图是一部史,以史为图。”
世禄之家(新岩画,吴春龙/作)
今年年初,吴春龙以传统祥瑞、福禄文化为灵感,创作了三幅新岩画作品。这三幅作品兼具自然生命力与人文精神内涵,让和谐图景的追寻在笔墨间得以具象化呈现。
《鹿鸣》,是鹿鸣呈祥的意思,呈现祥瑞,常表示吉祥、喜庆的预兆。画面中的鹿在水墨中舒展身姿,既有岩画的符号感,又暗含“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诗意。鹿谐音“禄”,取高官厚禄之意,象征金榜题名,科举高中。鹿还与“陆”“路”谐音,寓意为一帆风顺,四通八达。鹿在古代被视为神物,在此暗含它能为人们带来幸福和长寿之意。
《三阳开泰》,取材于固阳县秦长城上的北山羊岩画,水墨宣纸上三只北山羊呈阶梯型排列,身体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充满力量感。若从三只北山羊墨色下淡、中浓、上适中的渐次变化来看,暗合“阳气逐步升腾”的寓意。底部羊墨淡象征冬日余韵或阳气初萌,中间羊墨浓代表阳气鼎盛,上部的羊墨色介于两者之间,或寓意阳气延续、平衡,整体呼应“开泰”的动态过程,暗含“运势渐强、步步高升”的祝福之意。“羊”谐音“阳”,以动物形象直观演绎“三阳”之意,传递出家庭和睦、事业兴旺等吉祥祝愿。这种通过物象谐音与视觉层次传递吉祥寓意的方式,是传统文化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典型体现,核心是借具象画面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三阳开泰(新岩画,吴春龙/作)
《世禄之家》,采用包头市境内的四只“鹿”岩画图案为素材,结合现代绘画艺术创作的岩画新艺术作品,用金文题款,四只鹿一大两中一小,大鹿身上有花花点点的斑点,既蕴含着岩画的深层寓意,又彰显着这头鹿在“家中”最长寿的特征。两只中鹿的角显眼,其中前面的那只正迈腿做奔跑状,表明它们时值壮年。小鹿慢慢腾腾,居最后。就是这样的“一家”——以大鹿为图腾,在它回首眷顾中的意象中,凝聚着团结、亲和的“世禄之家”深意。钤引首闲章“包头岩画”,压角印“吉祥如意”,画面呼应,寓意着家族世世代代享受福禄生活。
吴春龙的新岩画,可以说延续了内蒙古阴山岩画的文化活力,它将远古与现代、历史与文化、具象与抽象相结合,为我们活化传统文化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也为促进岩画文物旅游、繁荣发展中华文化开辟了新道路。
吴春龙凭借实力跻身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博物馆学会等机构会员及全国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行列后,始终淡泊名利,一心守护传承岩画这一中华文化遗产,为世界创造更多美好。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 “不为繁华易匠心”的坚守,与岩画的缘分早已成为热爱、坚持与创新交织的传奇。眼下,古岩画在他手中成为串联文化的“活纽带”,不仅声名远扬,更让古老基因在当代焕发新生,绽放出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乌兰察布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察哈尔右翼前旗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