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人的命运
——四大美人的命运取决于其怎样介入时代
文/董元奔(江苏省)
【前言】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一直是一个令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喜欢谈四大美女,原因大概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四大美女究竟是谁,历来却有争论,争论来争论去,最后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由于四大美女的故事被历代文艺作品不断演绎,以至于她们不再是历史人物,而化身为文艺人物。即便如此,她们仍然代表了各自的一段历史。生活在各自历史漩涡中的四大美女的命运和人生结局各不相同,为什么呢?这涉及到她们与时代的关系,即究竟是时代选择了她们,还是她们选择了时代。
西施主动选择了时代,积极介入了时代,最终收获了历史的进步,也收获了美满的人生;王昭君被动接受了时代,而后能够积极介入时代,维持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收获了美满中带有悲怆的人生;貂蝉生于乱世,虽然她也一度积极的介入了时代,但是她终究难以扭转一路下滑的历史,终究被时代的硝烟淹没;杨玉环其实是生活在时代之外的,她从未刻意介入时代,却被历史的大潮裹挟着前行,最终被时代的大潮淹死。
一、西施:时代的弄潮儿
你以自己娇嫩的肉体/
虎口横陈/
为了改写一段历史/
你甘让两排黄板牙/
在你的脸蛋上嚼字咬文/
而后作为巾帼英雄你可以坐享荣华/
但你厌烦了宫廷纠纷/
而把美放进一叶爱情扁舟/
荡进民间去演绎一个美丽的波轮/
在四大美女中,西施的结局是最好的,这是她主动选择时代的结果。
大国争霸是春秋时期的典型特征。从公元前七世纪前中期开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在争霸过程中,晋文公取代齐桓公,并不意味着齐国的衰落,同样,楚庄王称霸也并不意味着齐、晋两国的衰落,各大国势均力敌。到公元前六世纪中叶,三大国已处在并列称霸的态势,为了牵制楚国,晋景公拉拢楚国的东邻吴国,吴国趁势崛起。崛起的吴国也要称霸,打败邻国楚国和越国是它的必修课,于是,从公元前六世纪末到公元前五世纪初的大约二十年中,诸侯争霸战争处进入新的阶段,即吴越争霸时期。周敬王十年(前510),吴国大举攻楚,同时其另一支军队占领了越国的部分国土。周敬王十五年(前505),吴军占领楚国都城郢,越国趁机攻吴。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吴王阖闾率吴军大举伐越,阖闾因受伤而死,夫差继位。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越水军在太湖决战,越军战败,吴军乘胜进军,占领越国都城会籍(今浙江绍兴),越王勾践请降,并亲赴吴国做人质,夫差则开始筹备北伐齐国。这时,西施登场。
勾践君臣为了复仇,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大夫文种上“伐吴七术”,其中一术是美人计。大夫范蠡深入越国民间寻找美女,在句无苎萝村(今浙江诸暨苎萝村)遇到绝世美女西施,向其陈说了越国复仇吴国的计划,西施深明大义,愿意为国效力,于是范蠡将西施带回会籍,对其进行了三年培训,然后献于夫差。在培训的过程中,西施与范蠡相爱,但是爱情终究不敌国仇,西施义无反顾的赴吴。
在是否释放甚至是否杀掉勾践的问题上,吴国君臣意见不一致。但西施事夫差不久,勾践即被放回会籍,我们无法了解西施是怎么说服夫差的,但是,作为美女,她首先会使用什么手段,那是可想而知的。当然,三年的训练,西施获得了必要的心计和曼妙的舞姿,加之爱国情切,爱范蠡情切,在对付色迷心窍的夫差上,她自然能够超常发挥。
夫差对西施如痴如醉,终日沉湎于女色中不理国政,最终在出兵伐齐之际被越国抄了后路,吴国灭亡,夫差自杀,越王勾践取代夫差成为霸主,西施回到范蠡的身边。西施因主动因应时代的需要,挽救了自己的国家,也获得了爱情。
勾践称霸后,君臣之间开始出现裂痕。为了保护范蠡,西施再一次选择了时代,她规劝范蠡并追随范蠡躲开政治,荡舟太湖烟波,后来定居于定陶(今山东定陶),以经商为生,富甲一方。
西施不愧是时代的弄潮儿。
二、王昭君:时代的压舱石
战马把胡汉老百姓/
啃得面黄肌瘦/
你怀抱琵琶如同怀抱历史/
你弹起催眠曲哄着这个宝贝/
干冷的北方没有文明也没有粟稻黍豆/
你把美和爱播种在那儿/
于是,大漠里长出你故乡般的春天/
富裕自此代替了千年世仇/
战争和和亲自古是中原王朝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两大手段,王昭君能够成为民族女英雄,原因正是和亲。
战国乃至秦帝国时期,北方匈奴时常侵扰中原。由于灭秦战争和楚汉战争的创伤,西汉初期无力解决匈奴问题。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起来,遂对匈奴大举用兵,基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威胁。随着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0)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匈奴进一步衰落,这时候,西汉的匈奴政策出现了变化,以和亲代替征伐将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控制匈奴,并能够保证西汉有效维护对西域的统治。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朝廷决定从宫中选一位宫女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南郡(今湖北宜昌)人王昭君(前52-8)被选中。
王昭君深得呼韩邪单于的宠爱,她规劝单于牢记汉匈和约,确保汉匈边境和平,并在边境设置商埠,加强汉匈商贸往来,汉匈边境终于出现了数百年不曾有过的和平繁荣景象,“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
王昭君出塞两年后,呼韩邪单于病死,这时王昭君已经为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伊屠智牙师。为了确保汉匈和平相处局面的永续,王昭君决意扎根匈奴,她依据匈奴习俗,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并先后生下两个女儿须卜居次和当于居次。汉平帝元始二年(2),匈奴单于派王昭君长女须卜居次入西汉后宫服侍皇太后,王昭君的女儿配合母亲为汉匈和平做贡献。公元8年,王昭君病逝,被葬于大黑河南岸(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境内),王昭君用大黑河把汉匈联结在一起,大黑河成为汉匈和睦发展的纽带。汉匈数十年的和平,改变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汉朝、匈奴和西域的大三角关系,西汉在稳定匈奴的同时,向西域大量移民,并实行民屯和军屯制度,逐渐强化对西域的治理,从此以后,西域逐渐融入中原文明,成为至今不可分割的中国的一部分。
王昭君并非独自出塞,与她随行的是一支庞大的队伍,队伍中有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包括医生、文人等,他们为匈奴带去了耕作技术、医药、诗书、礼仪等先进的中原文化。王昭君指导这支队伍分散定居在匈奴各地,与匈奴等少数民族通婚,向匈奴境内的各民族传播中原先进文化,特别是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河套地区兴修水利设施,大力发展灌溉农业,大批游牧人口成为安居乐业的农业文明人口。王昭君和她带到匈奴的汉人促进了匈奴统治区农牧业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匈奴全境各民族逐渐认识了中原文化,接受了中原文化,并向往中原地区,为匈奴在东汉时期的分化,为匈奴大部分地区最终成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奠定了社会基础。
王昭君不愧是汉匈和平的压舱石。
三、貂蝉:时代的诱饵
奸臣历来是中国的纵火贼/
狼烟在九州升起久久不退/
炮灰里不长庄稼不长蔬菜/
却出落了你的美/
你用美作诱饵/
垂钓了太平一尾/
中原逐鹿总是弱肉强食/
浮萍一样你无法根植于情人的手掌/
最终你把容颜归还给了炮灰/
而你的美却披绿了千山万水/
三十六计中有一计是美人计,美人计就是用美女作诱饵谋取利益。中国古代有不少政治家实施过美人计,前文范蠡之于西施即是,东汉司徒王允之于貂蝉也是。
东汉末期,在镇压黄巾军大起义和西北叛乱势力的过程中,军阀董卓逐渐掌握了朝廷大权,他甚至废除少帝,改立并挟持汉献帝,以至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了拯救汉王朝,四方诸侯纷纷起兵讨伐董卓,朝廷内部的部分大臣也在秘密开展活动,欲除掉董卓。但是董卓手握雄兵,且有名将吕布辅佐,大臣们一筹莫展。
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女子任氏,小名貂蝉,不仅年轻貌美,而且非常机智。貂蝉本是吕布的结发妻子,二人因战乱失散,吕布多方寻找貂蝉,均无下落,其实,貂蝉早已沦为司徒王允府上的婢女。王允知道董卓好色,在他得知貂蝉的身世后,遂与貂蝉达成了一项“交易”:王允将允许貂蝉与吕布破镜重圆,但是貂蝉需要先帮助王允对董卓实施美人计。
王允首先主动找到吕布,告诉他貂蝉在自己府上,允诺择吉日把貂蝉送往吕布府上,吕布得此喜讯,对王允感激不尽。随后,王允带貂蝉到董卓府上,愿把貂蝉献于董卓,董卓见貂蝉美如天仙,遂笑纳,并终日与貂蝉行云雨之欢。
吕布得知董卓霸占了貂蝉,责怪王允违诺,王允则以董卓相逼来解释,吕布遂对董卓怀恨,持械寻机入董卓府上,趁董卓醉酒,杀了董卓,夺回貂蝉。这是汉献帝初平三年(192)的事。
董卓被除掉了,但是太平却稍纵即逝。各路诸侯都试图效法董卓,挟持汉献帝以令天下,为此,各路诸侯大打出手,九州大地上演了群雄逐鹿的大戏。吕布与袁绍、袁术、曹操、刘表、刘备等人一样是一方诸侯。汉献帝建安四年(199),曹操联合刘备,围攻吕布据守的下邳,吕布突围无望,遂终日与貂蝉喝闷酒。后来吕布在貂蝉的劝说下开城投降,但是吕布还是被曹操所杀。
貂蝉几乎不能算历史人物,她的事迹主要见于《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这部历史演义是男人的演义,书中的女人都是陪衬,都是为了男人的“事业”而出现的。貂蝉的一生最经典的事迹就是通过美人计除掉董卓,她不像西施、王昭君那样有持续的介入时代的机会,当她的价值被榨干之后,男权世界遂无情的抛弃了她,因此《三国演义》并没有交代貂蝉的下落,作为男人的作者根本没必要交代貂蝉的下落。我想,貂蝉无非有三种结局:自杀殉夫,被别人霸占,逃亡,但逃亡成功的几率应该很低。
悲哀啊,貂蝉这一粒时代的诱饵。
四、杨玉环:时代的弃儿
美是你最大的财富/
美使你吃腻了荔枝 听惯了颂诗/
美帮你控制君王的出勤/
改变朝廷的建制/
一场内乱缘起于你的美/
偌大中国让你的美无处搁置/
一条洁白的绫巾/
是你最后一次出浴后的装饰/
在男权社会里,男人很难犯错误,即便是那些亡了国的昏君、暴君,人们也不把亡国的责任算在他们头上,往往归结于“红颜祸水”,许多女人就这样没来由的被时代惩罚甚至夺去生命。杨玉环(719-956)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贞观之治”和唐高宗、武后时期持续的开明统治,当唐玄宗前期,大唐帝国疆域广阔,经济繁荣,不仅达到了唐代的高峰,也达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高峰。唐玄宗前期尚能不骄不躁,勉力朝政,唐帝国的国势继续攀升,后期,随着北方藩镇安禄山势力的崛起,帝国表面的繁荣下开始掩藏着巨大的统治危机,杨玉环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被强行嵌入历史的。
杨玉环本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由于她天生丽质,唐玄宗命她先入道观然后还俗,于天宝四年(745)纳为自己的妃子,被封为贵妃。王皇后被废后唐玄宗并未立皇后,杨玉环也就相当于皇后,倍受唐玄宗宠爱。
杨玉环并未像武则天那样介入政治。武则天对于唐高宗来说,不仅是女人还是政治助手;而杨玉环对于唐玄宗来说,仅仅是女人。
由于唐玄宗迷恋杨玉环,他使尽各种花招讨杨玉环的欢心,修建宫殿、开掘温泉自然不必说了,唐玄宗更是大量提拔杨玉环的娘家人入朝为官,以至于其远房宗亲都得到封官赏赐,杨氏一时间成为帝国仅次于皇室的显赫家族,炙手可热。
杨国忠祸国殃民的事儿是人人尽知的,但是这怪杨玉环吗?显然不应该,要怪只能怪唐玄宗本人。唐玄宗是不是不警醒呢?也不是。史传唐玄宗曾两次把杨玉环遣回娘家,直接原因就是杨氏势力干扰了朝政。为什么两次遣回娘家的杨玉环又成功的回到唐玄宗身边了呢?当然是唐玄宗在生理上离不开她,其结果就是杨氏势力继续水涨船高,终于与藩镇等问题一起压垮了帝国。所以,我们只能说杨玉环至多是一个貌美且善于卖弄风情的女人,“安史之乱”的责任凭什么要让她来承担呢?但是,在唐玄宗仓皇出逃的途中,那些崇拜皇权的将军硬是把“安史之乱”的根源说成是杨玉环迷惑了唐玄宗,而不是唐玄宗本人的卑鄙心理,杨玉环做了替罪羊,以生命成就了唐玄宗的“圣名”。
“红颜祸水”观在历史上由来已久,褒姒、妲己等,每一个失败的君王都有一个美女相伴并承担全部亡国责任。但是有哪个亡国之君、害国之君真正努力反思自己的罪责呢?暮年的唐玄宗,曾长期躲在长安旧宫中,一边凝视挂在墙上的杨玉环的画像,一边聆听窗外雨打梧桐的凄厉的声音,不知他是在思考自己应该为“安史之乱”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还是仅仅是怀念死去的杨玉环?总之,杨玉环得到的是四大美女中最不如意的结局,我想,这或许是她从未积极介入时代的缘故吧。
【结尾】
四千多年的华夏文明,不仅美女如云,而且著名的美女有很多,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只是比较典型的四个。她们作为男权社会的美女,或搏击于时代的潮头,或压舱时代之舟,或垂钓时代的片刻和平,或被时代弃世,她们最终的人生命运都不是她们自己所能决定的。虽然如此,但无论是这四大美女,还是几千年来所有的中国美女,所有的中国女人,哪一个不是以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诠释了自己在那个或大或小空间里的意义呢?
【作者简介】董元奔,1971年生于江苏宿迁,传统文化学者,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知名辅导工作者,两度被选为教育厅机关杂志封面人物。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网签约作家,今日头条“优质深度长文精选频道创作者”,频繁大量获今日头条青云赛事奖之后被今日头条聘为“专家评审百人团”成员。已发表作品500多万字。有论文获人民日报出版社专题征文一等奖、中华诗词学会梅尧臣诗学奖等,有论文或长文获今日头条青云奖56次,还有诗文获湖南省社科院文学汇展奖、中国散文网生态文学征文特等奖、《诗词百家》杂志十年作品评选一等奖等,有骈文被市属重点中学勒石于校园。相关作品入选《福州大学“中华诗词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诗词学会宋诗宣城研讨会论文集》《山东师范大学李清照暨第37届中华诗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论文汇编)》《中国诗典(1917-1999)》《中国最美游记》等。个人传记入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首发式的大型文化工程《中华百年人物(现代篇)》,有关事迹载入《江苏教育年鉴》。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