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兵《沐月记》:沐月时代写传奇
作者:闫卫星
李迎兵长篇小说《沐月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23年1月,入选推出多位茅奖作家新作的“中国专业作家典藏文库”)是一部耐读的文学力作,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带领读者走进民国时期的烽火岁月,领略时代变迁下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沐月记》以吕梁离石为历史文化地理坐标,围绕着李府展开。李府,这座曾经辉煌的家族府邸,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家族的兴衰。小说从女主人公小月莺(李效黎)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她在李府的成长经历、前往北平求学的波折、在燕京大学的青春岁月以及与丈夫林迈可在战争时期的传奇经历。小月莺原名李月英,小说将其幻化为李潇丽(小月莺),通过她的记忆,读者得以一窥李府昔日的繁华与喧闹,以及背后隐藏的生存危机。
从创作手法来看,《沐月记》巧妙地融合了新历史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独特的历史画卷。新历史现实主义使小说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将历史场景生动地还原于读者眼前。从二十年代军阀混战的硝烟弥漫,到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离石、忻口、卢沟桥、长沙会战等惨烈战事的侧面展现,作者以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例如,在描写战争场景时,“战场上,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冲锋,鲜血染红了大地,残肢断臂随处可见。”这样的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以及那个时代人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同时,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为作品增添了深度和内涵。小月莺的微观视角不仅是故事的切入点,更是作者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通过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读者能够感受到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坚韧。在面对家族的兴衰、战争的磨难和人生的抉择时,小月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挣扎、恐惧、希望和勇气。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也让读者更容易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当小月莺得知父亲要将她送往北平避险时,她内心的恐惧与对未知的迷茫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小月莺望着父亲严肃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北平,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等待她的将会是什么?她紧紧地抓住衣角,手指微微颤抖,眼中满是不安。” 在情节设置方面,《沐月记》可谓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小说以小月莺姐姐李云莺出嫁的热闹场景开篇,这场盛大的婚礼本应是喜庆的象征,然而,作者却巧妙地通过这一情节暗示了李府即将面临的生存危机。热闹的背后,是家族命运的暗流涌动,为整个故事奠定了紧张的基调。随后,小月莺被父亲送往北平避险,她与哥哥李潇民一路辗转,历经艰辛。这一情节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也为小月莺的成长提供了契机。 在北平,小月莺的生活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她在哥哥的帮助下考上了燕京大学,在这里,她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经历了爱情的萌芽。然而,平静的校园生活并未持续太久,日伪军的追捕打破了一切。小月莺与丈夫林迈可在险象环生的情况下,开着司徒校长的座车出城,司徒校长因此被捕,而他们则踏上了逃亡之路。这一系列情节的转折,将故事推向了高潮。读者的心随着小月莺的命运而起伏,紧张刺激的情节让人欲罢不能。在逃亡过程中,他们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危险,但小月莺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与林迈可相互扶持,共同克服困难。这种情节设置不仅展现了人物在极端环境下的勇气和智慧,也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人物塑造是《沐月记》的一大亮点。小月莺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她的成长历程贯穿始终。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到坚强勇敢的女性,小月莺的形象在经历中逐渐丰满。在李府时,她目睹了家族中的种种纷争和亲人的命运起伏,这些经历使她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性的复杂。姐姐李云莺的出嫁、曾姨娘的悲惨命运,都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小月莺并没有被困境打倒,反而在困境中磨砺出了坚强的性格。 前往北平后,小月莺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成长。她努力适应新的环境,积极追求知识,同时也在爱情中学会了付出与坚守。面对日伪军的追捕,她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她与林迈可之间的爱情,在战争的背景下显得更加坚贞不渝。他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面对生死考验。小月莺的形象体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坚韧与勇敢,她的成长历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时代女性的精神写照。 除了小月莺,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各具特色。小月莺的哥哥李潇民,学有所成,他关心妹妹,在小月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成熟稳重与小月莺的懵懂天真形成鲜明对比,从侧面衬托出小月莺的成长。曾姨娘的命运则充满了悲剧色彩,她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的无奈与悲哀。这些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动的民国社会画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时代的风貌和人性的复杂。 作品的主题深刻而多元,通过小月莺及其家族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以及人们在战争中的命运感和沧桑感。战争如同一场无情的风暴,席卷了每个人的生活。李府从曾经的繁荣到面临生存危机,家族成员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小月莺的成长历程更是与战争紧密相连,她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朋友,也在战争中收获了爱情和勇气。战争使她失去了童年的无忧无虑,却也让她迅速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女性。这种命运的起伏和沧桑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以及人们在战争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同时,小说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美好。在艰难的岁月里,小月莺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成为她坚强的后盾。父亲李文祺为了保护女儿,不惜将她送往远方;哥哥李潇民对妹妹的关爱和支持,让小月莺在困境中感受到温暖。此外,小月莺与朋友之间的友情、与丈夫之间的爱情,都在战争的阴影下愈发珍贵。这些真挚的情感在黑暗中闪烁着光芒,成为人们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它们体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爱与希望也从未熄灭。 在语言表达上,《沐月记》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小说语言优美细腻,富有感染力。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民国时期的社会风情、人物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对离石城、北平城等地的环境描写,不仅展现了地域特色,也为故事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例如,对离石城的描写:“离石城,这座古老的城池,城墙高大而厚实,岁月的痕迹在城墙上留下了斑驳的印记。城内的街道狭窄而拥挤,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吆喝声此起彼伏,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样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城市,感受到它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 在人物情感描写方面,作者更是细腻入微。无论是小月莺对家人的思念、对爱情的憧憬,还是面对战争时的恐惧与勇敢,都通过细腻的文字传达给读者。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入人物内心,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例如,小月莺在思念姐姐时的描写:“每当夜深人静,小月莺总会想起姐姐出嫁时的情景。姐姐那美丽的笑容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她多么希望姐姐能在身边,像以前一样陪伴着她。思念如潮水般涌来,泪水浸湿了她的枕头。”这样的描写触动了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世界。
《沐月记》是一部具有强烈时代特点和艺术感染力的精品力作。它以独特的视角、精彩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深刻的主题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民国时期的历史画卷和人性传奇。这部小说排版字数五十八万字。《沐月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更让人们在阅读中领悟到生命的坚韧与美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无论是对历史爱好者还是文学追求者而言,《沐月记》都将是一次难忘的阅读之旅,带领读者走进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感受岁月的沧桑与人性的光辉。
作者简介:闫卫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文艺报》、《山西文学》、《火花》发表文学作品若干,获得山西省第九届文艺评论奖,出版文学作品集数本。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