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会战在珠峰下

史映红2025-01-14 06:31:28

会战在珠峰下

——浅析高扬诗作《珠峰见证》

 

作者:史映红

 

众所周知,2025年1月7日9时5分,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强震之后,中央和自治区高度重视,部队、消防等进行快速、坚决、强力的抢险救灾,截止目前,抗震救灾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三天来,我梳理了自己所做的一些事宜。

1月7日下午,在时刻关注定日强震后各方救援工作之余,看到西藏著名诗人萱歌在朋友圈分享《愿平安——写给西藏“1·7”定日地震》的诗歌,突然想起这次地震应该在“雪域萱歌”读诗平台推出;因为该平台每每在国家和西藏发生重要事件之际,总是殷切关注,及时行动,隆重推出,从未缺席,这次也应该一样。即刻与萱歌联系,谈了想法,她也正有此意。于是团队人员迅速行动,各负其责,加班加点,终于在强震第二天推出制作精美的《愿平安——写给西藏“1·7”定日地震》的读诗特刊。不一会,在团队群里看到萱歌写的几句话:“非常感谢团结战斗有力量的‘雪域读诗’团队!昨天晚上,栏目主管吉子从指挥中心回来马上协调读诗嘉宾。诗评总监影鸿立即联系了家乡在日喀则的德伦·次仁央宗教授。次央教授在百忙之中于今天凌晨四点就写出了诗评。平台著名读诗嘉宾仓盐老师深情朗诵的音频迅即抵达西藏,责任编辑娓娓以惊人的速度编辑推送……十年来,‘雪域读诗’在重大灾难面前发出正能量的声音从未缺席,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大家点赞,加油”!在我写这篇拙评的时候,本期“雪域读诗”点击率已超过2769次,这一期抗震专号,可谓恰逢其时,相信会给灾区群众以安慰和力量,给抢险救灾人员以斗志和鼓舞。1月10日,西藏卫视通过AI素材选用的《雪域读诗》推送的“愿平安”诗作,加上抗震救灾进展情况,制作了“谨以此片铭记定日地震72小时”短视频,一经推出便刷屏:点赞近5000,转发1400多,在看1000多。不少受众留言:含着眼泪看完了这段视频,祝愿西藏大地平安,人们安居乐业!

翻出2015年第四期的《西藏文学》,这是一个“抗震救灾专刊”,是总结纪念2015年4月25日14时发生在尼泊尔8.1级强烈地震,所波及日喀则市诸多县区,造成巨大的群众伤亡和财产损失。当时从中央到地方,从军队到民间高度重视,是无数人浴血奋战、艰苦卓绝抗震救灾的见证。看到自己的组诗《不哭,日喀则》,其中题记写道:“我在日喀则工作13年,自从强震发生后,日夜难眠,万分担忧,特作诗一组,表达我对那片高天厚土的热爱,对勤劳善良人们的感恩与祈福”;想起写这组诗的情景,恍若昨天。  

在当下交流平台甚广,联络方式多样,展示自我渠道众多的情况下,自己一直保持低调和低沉,但这次由于非常关注日喀则强震,万分担忧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竟然不由自主地分享了大量与地震相关的图文和视频,一天的量相当于平时一个月的总量。也是在朋友圈,看到一些让人难忘的话:著名军旅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党益民:“所谓慈悲,就是无论灾难发生在谁身上,你都能感觉到内心的疼,而不是庆幸不是自己”。评论家、诗人李雪艳:“珠峰见证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冬日的风虽然寒冷,心手相牵也如暖阳当空,让我们以文艺之光照亮暂时的黑暗,以诗歌精神致敬勇毅前行的身影;相信风雨同舟,齐心定克时艰!万人一心,众志必定成城”。军旅作者王克来自救灾一线的分享:“每一次救援都是灵魂深处的洗礼,看着需要救助的灾区群众,神圣感、使命感由然而生,如果说因为我们救援能力不足导致灾区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那我们对党和人民将无法交待”。

看到日喀则强震之后的残垣断壁和遍地土石,看到来自各级政府、军队、消防和民间众多救援队伍冒着余震,克服海拔高、风沙大、天气酷寒等自然条件,争分夺秒、不分昼夜的艰苦奋战,内心是感动和激越的,思潮汹涌,便付诸于文字,成诗8首,我渴望把内心的感触、情感的波澜和胸中的块垒加以倾吐,表达对第二故乡的关切,对受灾群众的关注,对广大抗震救灾人员的敬意。正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收到萱歌转来的原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高扬的微信:“刘萱及‘雪域萱歌’团队的各位同志好,这几天我都在关注定日抗震救灾的报道,为灾区军民、警民、干群,医护人员以及无数自愿者携手共克时艰,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我感动和牵挂着我的父老乡亲,写了一首《珠峰见证》,请关注为盼,以表达我对灾区群众的情谊,谢谢”。

回到高扬诗作《珠峰见证》第一节,作为自治区老领导,一位在高原生活工作数十年的老西藏,自然非常关注这次强震,关切在地球之巅展开的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抢险救灾,军民协力,上下同心,众志成城,诗人切身感受到这次强震的巨大破坏,感受到这片土地人们命运的多舛,更关切灾区群众生命安危和财产安全,“珠峰高声呼喊/快救救万物生灵”,这是来自内心的焦灼,是出于本能的善良,是源于心底的大爱。

第二节,诗人以“党员、民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旗杆、鲜红的国旗、猎猎飘扬”等词句使用,写每每在人民群众遇到大灾大难和艰难困苦的时候,党中央和各级政府、解放军和消防官兵就是人们最可信赖的靠山,最坚实稳固的基座,最强大有力的输出,最振奋人心的精神依托。

三、四、五节,诗人娓娓道来,分别用“橘红色的消防服/如同窜动的火苗/传递着光和热”写消防官兵;用“一队队橄榄绿、八一帽徽下、饱含着对人民的爱”写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用“藏青色的警服、灾难中的逆行者、警徽熠熠生辉、忠诚勇敢敬业担当”等词句写公安干警。这些可爱可敬的人,自从接受任务,立即“中止休假/义无反顾/飞向震区”,他们火速行动,雷霆出击,铁甲洪流;救灾现场,他们“搭建帐篷/分发物资/排忧解难”,咬钉嚼铁,撬石扒砖,诗人把奋不顾身、不舍昼夜的救援,把战士来自人民、努力服务人民这一宗旨用文字加以诠释;把手相牵,心相系,情相连的鱼水关系,以及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用诗歌加以表达。

六、七节:“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听诊器传递温暖/手术刀架起连心桥/挽救生命/是使命/也是希望/精湛的医术/托起明天的太阳”,读这些文字,似乎能看到医护人员对受伤者争分夺秒的救助,对患者竭尽所能的抢救,对危重病人拼尽全力与死神争夺;折射出军民一家,警民一心,干群一体的磅礴力量和大爱输出。

清朝诗论家薛雪在《一瓢诗话》里言:“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得篇中之意工到,则气韵清高深渺,格律雅健雄豪,无所不有,诗文之能事毕矣”。我多次给高扬老师写过拙评,他文字特点是畅晓明白,坦诚直率,直指本真,富有节奏感,极具正能量,向真向善向美,向前向上向远,有雪莲花的高洁,有格桑花的灿烂。

 

珠峰见证

 

作者:高扬

 

2025年1月7号

清晨九点零五分

珠峰脚下

太阳初升

原野苏醒

炊烟袅袅

牛羊欢叫

鸟儿鸣唱

大地突然剧烈摇摆

山崩地裂

珠峰高声呼喊

快救救万物生灵

呼声跟随地震波

传遍大江南北

村落街道

 

在摇晃的村庄小路上

一个微驼着背的身影

步履坚定

挨家挨户查询

动员党员,民兵

开展自救

挽救生命

这是村党支部书记

他身后是村委会前

那挺直的旗杆

鲜红的国旗

在猎猎飘扬

 

倒塌的房前屋后

残垣断壁间

橘红色的消防服

如同窜动的火苗

传递着光和热

让冬季不再寒冷

抢救,抢救

与时间赛跑

只要废墟中还有生命迹象

工具不够

就用双手刨

坚韧的意志

把生命的希望点亮

 

一队队橄榄绿

为寒冷的冬季

增添一抹春意

八一帽徽下

一双双稚嫩的眼

饱含着对人民的爱

他们不顾高寒缺氧

穿梭于瓦砾断墙

汗水与泥土交织

疲惫与坚持并存

挺住,挺住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在死亡线上

抢救更多的藏族同胞

 

藏青色的警服

在手电筒微弱的光照下

显得格外耀眼

灾难中的逆行者

穿行在灾区的村头小巷

警徽熠熠生辉

忠诚勇敢敬业担当

搭建帐篷

分发物资

排忧解难

只为灾区群众

吃得上饭

喝上一碗热汤

 

灾情就是命令

中止休假

义无反顾

飞向震区

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

听诊器传递温暖

手术刀架起连心桥

挽救生命

是使命

也是希望

精湛的医术

托起明天的太阳

 

你们的身影

珠峰看见了

那是56个民族

携手谱新章

你们的奉献

珠峰看见了

那是连续作战

何惧牺牲

你们的精神

珠峰记住了

那是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你们的名字

珠峰记住了

那是一个个共产党员

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作者简介:

 

高扬:原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有诸多文章在《西藏文学》《西藏日报》和一些文学平台刊发。

 

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