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箩箩的承德故事燕山歌
作者:绿窗
张文祥先生新著《燕山魂》问世,小说渗透浓浓的怀古意,赤热的思乡情,连载于承德晚报后,引起一股强烈的寻找老承德故事热。人们拿书中的人物、故事、地点对应自己的经历,引发深深的共鸣与思考,那些如数家珍的民风民俗,如二山居茶馆的说书文化;以杠房为生的丧葬文化;跳大神为主的萨满文化;二贵摔跤等民间非遗;由骆驼队支撑连接内蒙古高原与古北口的草原“丝绸之路”,等等承德元素纷纷走进小说,多重文化、多重人格与波涛汹涌的奋斗生活,在燕山山水之间热烈交织。
《燕山魂》时间跨度较大,从老热河解放期间贯穿到老承德发展初期,主要写两部分人的故事,一是各种原因走向热河的儿女英雄传奇,一是发展建设中披肝沥胆的民族热血精魂,反应了时代与变革中的老承德旧颜,更展示了不乏阵痛、更多喜悦的新承德风貌。
一、塑造了一群人和他们的烟火生活
各种各样形象分明的人,有血有肉,饱满鲜活,忠义豪情,也不乏奸诈耍小聪明者。他们开始为自家生活而奔命,后来都是新社会的建设者。
作者先声夺人抻出了付志民。以赶骆驼拉货为生,是有钢骨的小伙儿,家在赤峰喀喇沁旗,在大雪夯天从坝上高原进入内地承德,途径平泉八沟的小站村客栈遭遇土匪,被土匪头子套住拖走。解放军剿匪队及时出现,武毅队长也就是后来的武市长,带领队员与土匪激战,受了致命重伤,摘掉一侧肾脏,终生不育,为后来的无性婚姻埋下伏笔。志民与武毅之间有过惊鸿一瞥,都深深记住了彼此,日后在承德有了交集。
付志民被土匪拖走后,辗转到煤矿下井,遇到棒小伙儿杨万新。他膀阔腰圆,能打架,讲义气,外号彪子,祖上操“杠房”生涯,能扎灵棚,吹唢呐,也识文断字,参与热闹社火,四处找生意找活做,误入黑心煤矿。两人联合带着一伙人逃出来。
正不知去哪,遇见那文生。热河街的才子,镶黄旗,祖上专门为皇家园林避暑山庄种花栽树,积累些家产却被父辈抽大烟糟蹋完了,他一人一鸟住在快坍塌的破房子里,那才是破家值万贯,扫扫地缝子就是扫出仨瓜俩枣,也能支撑一阵子。如母亲留下的翡翠手镯,云纹间镶嵌着七八颗宝石的翡翠扳指,一对粉彩《西厢记》釉画弹瓶,四把黄花梨椅子,画缸里还插着几幅古画,包括两个大烧饼换来的慈禧的福字。但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出手。他肩不能扛手不能提,靠摆卦算命蹭吃蹭喝,外号瓜皮。但他人很热情,邀请杨万新、付志民到承德谋生。
故事就发生了。燕山深处,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德汇门宫墙外五孔闸处,世上最短的河流——热河欢快流出来,经迎水坝街道石桥进入武烈河,河边有个小树林,林间有一大片菜地,种植者就是杨万新。付志民则打短工,二人定居下来,时常去小南门买吊炉烧饼。
打烧饼老妇人独居,叫格格姑,祖上男人们为山庄建设采石头叠假山,她则学习打烧饼。汤玉麟逃跑后,荒兵从宫里偷东西在街头换吃的,她就做了脸盆大的芝麻烧饼,换回珍宝字画收藏起来,曾用五个大烧饼换了景德镇官窑青花瓷盘子。格格姑仗义心慈,收养了付志民逃难承德的媳妇和儿子,还把老家雾灵山下的冬云,介绍给那文生为妻。格格姑这里就是大杂院生活的缩写。
这些凡人在刚解放的承德生活,也艰难也热气腾腾,发生着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闪耀着互帮互助的光芒。
因为一个人的到来,他们胸中又燃起了一团火,尝试着改变命运,投入一种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新生活中。
二、塑造了一个人,武毅市长与承德市民的奋斗生活
小说作者有多年新闻人员的资深素质,注意采访和收集资料,从多方面刻画有原型的武毅市长,真实可敬,牵动人心。他是承德地界的战斗英雄,参加过平型关战役,平津战役,剿匪战役,其故事被编成评书,在茶馆酒肆说唱传播。他的确一腔热血,能力强悍。
一是百废待兴,先抓文化。因地制宜修建小热河广场,承德人有了自己的文体中心。举行各种培训,动员妇人去学习识字,让那文生去夜校教书,后又派他下乡教书,成为国家干部,并与生命中的女人冬云相遇结合。
作者写出了在武毅市长潜移默化下,那文生的转变与成长,把家里的文物古董都捐给了国家。写了以冬云、冬彩为代表的乡村女人,她们的苦难生活与不屈性格,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写城市对落后乡村的文化输出与经济救助,城乡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二是改变民生,修建水库。围绕这个利国利民大工程,又涌现一批可歌可泣的人物。同时也看到一个重要问题,为抓工程进度,村民竟然把长城的青砖拆下,运去垒河坝。这也是作者的敏感地、揪心处。
武毅颤抖着问道:“长城上的青砖竟能顶替石料进了工地!常言说自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而如今你们竟明目张胆地要把长城青砖用在水库上,这不是造孽是什么?你们要知道,长城在中国人心里的斤两有多重,她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她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她展现的是我们中国人的钢骨脊梁!”他的声音回荡在山山水水,震醒了愚昧的村民觉悟。
三是关心群众,情感深厚。战友牺牲,他安排并养育他的孩子;朋友重病去世,他把孩子接过来。他与战友遗孀玉萱的结合非常动人,只有纯洁的爱情,相互的理解,患难与共,相濡以沫。
他一心念着乡下人的春种秋收,亲自参加百姓的丰收之庆,热热闹闹的社火演出,那是以即兴歌舞、以自古传下来的文化为载体,发自内心地赞美生活。
他几乎长年在乡下抓工促农:“这人呀是得时常到农村看看,和农民交朋友,只要放下架子,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他们能把心都掏给你。革命取得胜利离不开老百姓,现在搞建设更要靠老百姓。”
武毅市长的足迹与精神充斥燕山上下,蜿蜒滦水。当他因肿瘤去世,所有人都悲痛在心。作者深情写道:“朔风呼啸,山河呜咽。烈士虽逝,精神永存。”
彪子和那文生在烈士陵园吹起了唢呐,声调悲凉、坚定、辽远,仿佛告慰,亦如召唤。逝者之魂犹存天地间激励后辈,继往开来的燕山之歌如日东升。
作者简介:绿窗,满族,河北承德人,医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丰子恺散文奖;《朔方》文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出版散文集《击壤书》《城垛上的花魂》等四部。《英雄》入选 2024 年江苏南通中考语文试卷。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