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回望哨卡

史映红2024-07-28 18:13:31

回望哨卡

——浅析丁戎耕诗作《哨卡记》

 

作者:史映红

 

慢慢品读丁戎耕诗作《哨卡记》第一节,你肯定与我一样,脑海呈现出诸多难忘镜头:有的将领冒着大风大雪站在行军的十字路口,展开随身携带的军用地图,仔细观看,而他身后,是一列长长的队伍,人困马乏,疲惫不堪,将领面色凝重;有的指挥者在作战室不停来回走动,不时快步走在悬挂的军用地图前,仔细观望、沉思,再决绝地回头,干净利落地告诉作战参谋下一步如何调兵遣将、排兵布阵;有的在简陋的临时指挥所里,不时听到炮火轰鸣,枪声凌乱,几个人围着铺开的军用地图,聚精会神地细看、商讨、反复斟酌,但仍举棋不定;有的在豪华古朴、宽敞宏阔的作战大厅,对着巨幅地图,时而高声讲解、侃侃而谈,时而下达作战命令、掷地有声,时而处置作战不力的将领,紧张严肃、凛然严厉,众多将领不敢出声。

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曾经高原边疆部队的连队指导员,有事没事,我也“喜欢站在兵要地志图前/久久凝视祖国山河”,特别是西部的大,西藏的高,北京的远,边城墨脱和亚东的低,雅鲁藏布江的长,我了如指掌,熟记于心。“一寸山长,千寻温暖/一寸水远,万丈眷恋”。西高东低,与14个国家接壤,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475万平方公里;34个省级行政区,其名称顺口溜我滚瓜烂熟:“四江三海两宁甘,两湖两广两河山,云贵川藏福吉安,新建琼渝港澳归,京津蒙新陕台湾”。是的,我每次看完下沿紧贴着办公桌的中国地图,连体弱多病的双亲似乎也不太牵挂了,连孤独无依的妻儿也似乎不太想念了,像上紧的发条,忙于连队的各项工作。

诗作第二节,诗人使用了“勾勒、左手一掌、右手一把、一挥手”四个动词,使用了“边防线、火炬版图、昆仑的大风雪、黄河长江、入海的涛声、南海岛礁、朝云晚霞”等诸多名词,我们能感知到一名边疆军人对祖国的热爱,这灼热的爱,像抚摸老母亲粗糙温暖、松软慈爱的手,像抚摸儿子红润细腻、白嫩光洁的脸,这是血脉的同频,是脉搏的共振,是脐带与根系的紧紧相连。

诗作三、四节,地处“滇西北最西北的雪山上”“有一个名叫独龙江的哨卡”“积雪深处依然能探到我青春的体温”;丁戎耕在《自序:我的遥远的独龙江》里写到:“滇西北,横断山脉巍峨绵延,从东向西,雄峙三座雪山:碧罗雪山、高黎贡雪山、担当力卡雪山;滇西北,横断山脉蜿蜒跌宕,从东向西,纵贯四条大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遥远的滇西北,高耸的滇西北,西北之上的西北,西北以远的西北,一座“叫独龙江的哨卡”,非常适合青春的挥洒,激情的飞扬,梦想的放飞,血与汗的恣肆。是的,那么多的青春岁月,那么多的韶光年华,训练、执勤、站岗、巡逻、瞭望,无数次走向界碑,无数次拥抱界碑,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站着是界碑,梦里是界碑,界碑是天,界碑是地,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生死与共。

边塞哨卡,边陲雄关,最适合诗歌的孕育分娩、茁壮成长,“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气势磅礴,激情高亢;“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意境雄浑,赤胆忠心;“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热血丹心,苍凉悲壮。

戍边将士的心灵,自古以来是相通的,到边疆的那一天,随时准备以身许国,视死如归;在边防的每一天,随时做好舍生取义,血洒疆场,他们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明白“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更明白“国之不存,何以为家”?

诗作结尾,诗人“沿着高黎贡雪山深处的/茶马古道,再回独龙江”,虽然“我和昔日战友都已雪染双鬓”,但“哨卡却依旧是当年的模样”;亲身经历的戍边岁月,昔日相伴的站岗放哨,无数次抚摸过的座座界碑,朝夕相处的过命战友,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但的确已物是人非,大家“雪染双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寸疆土,万古升平;青春逝去,韶华不再,军缘渐尽,筵席终散,戎装虽卸,使命犹存。变的是戍边军人的面孔,不变的是战士的信念和永恒的军魂;变的是国防人的黑发到白发,不变的是高原军人的初心和誓言、使命与担当;变的是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富强,不变的是边防军人对和平的守望、战争的警觉。

丁戎耕的《哨卡记》,有当下写实,有遥远追忆,有未来展望,有深沉凝思;我们能感知到边防军人巡逻路上的艰难艰辛,能感知到偏远哨卡官兵生活的单调枯燥;也能感知到边防军人在苦不严苦,苦中有作为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给我们以咀嚼不尽的韵味,以悠远绵长的情致。

 

哨卡记

 

作者:丁戎耕

 

我喜欢站在兵要地志图前

久久凝视祖国山河

一寸山长,千寻温暖

一寸水远,万丈眷恋

 

我喜欢沿着边防线勾勒这火炬版图

左手一掌天山昆仑的大风雪

右手一把黄河长江入海的涛声

一挥手,满袖南海岛礁的朝云晚霞

 

我喜欢把目光和手掌

停泊在滇西北最西北的雪山上

那里有一个名叫独龙江的哨卡

积雪深处依然能探到我青春的体温

 

那里的山路是我的动脉,江水是静脉

七座界碑都是戍边人的雕像

这地图上的弹丸之地

是我们怦然跳动的心脏

 

今夜,我沿着高黎贡雪山深处的

茶马古道,再回独龙江

我和昔日战友都已雪染双鬓

哨卡却依旧是当年的模样

 

山川匍匐,这里的山脊叫边界

这里的大地叫领土。我多么不想

从这个梦里醒来,因为在梦里

我还是那个二十三岁的边防排长

 

作者简介:

丁戎耕,1972年5月出生,鲁北古城人。1990年3月入伍,曾在驻云南滇西北边防某部、驻新疆南疆某部带兵戍边守防。1996年进入军事传媒领域,历任《解放军报》记者、编辑、部门主任,解放军画报社社长,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网络部首任主任,中国军网、国防部网、强军网等军事网络传媒新矩阵首任总编辑。著有《大国兵心》等非虚构类专著三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星星诗刊》等。

 

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