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一枝一叶总关情

裕国2024-07-06 10:16:43

1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丁晨散文的情感解读

 

作者:裕国

 

欣闻丁晨先生散文集《絲路之魂》出版,不久又喜获赠书。翻开墨香未退的书页,仔细品读,感概良多。

这是丁晨先生出版的第5部散文集。作为一位资深报人和作家,常年笔耕不缀,勤奋写作,著述丰饶,颇具影响,但他却总是称自己为“业余作家、半吊子文人”,虽然自谦,却常常给读友们带来惊喜与感动。

《絲路之魂》收录了作者8年来所写的70余篇作品,洋洋33万余言,囊括了刻骨铭心的小巷往事、古老瑰丽的路桥史话、行万里路的游侠履痕和交通文学等五大部份。(附带一句:我以为,确切地说,书中的交通文学应称之为公路或路桥文学,因为交通是一个大概念,涵盖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及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千禧年我曾与朋友合作撰写过一部记录片的电视脚本《陕西铁路百年》,但后来因为多种原因未能投入拍摄)。有评论认为丁晨先生的散文是“大散文”,我深以为然。仔细拜读品味之后,我认为最令人动容印象最深刻美好的,是那些饱蘸情感的书写。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喻人,是这本集子的最大特色。人性与人情,深情与悲悯,是作者笔下最炫目的存在,于质朴无华的文字中脱颖而出,成为这部“大散文”的“主旋律”与“神韵”。

人生一世,最重要的,无非爱情、亲情、友情、乡土情、家国情这五种情感,这是人类永远的文化表达和感情符号,也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爱是人类最有价值的情感。爱人爱己、彼此相爱是公民社会的底座,是文明世界最稳固的基础,人类和社会的希望。人类文明最核心的,除了正确的价值观外,可能便是每个个体人的人文情怀了。

何人不起故园情?

故园情是一种乡情,是人生最原始的心灵烙印。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园小巷的眷恋,是流淌于丁晨先生笔端真挚而刻骨铭心的情感记忆。幽幽小巷,深深庭院,疏影横斜,是城市中别具韵味、历史悠久的场所,它记录的是一个城市的变迁和文化积淀,是作者一生魂牵梦绕的所在。在葡萄树下听李爷爷讲“薛仁贵征东”的故事,听传承千年的鼓乐曲艺,接受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小巷里的浓浓年味,艰难生活中所投射出的缕缕温情,都令人感慨。为减轻家庭负担、挣学费走上城墻卖大碗茶而被一些青年霸凌,以及被蝎子蜇过的惨痛经历,过早地尝到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大饥荒年代的一碗残汤剩羹回锅的羊肉泡馍,数九寒冬中五花八门的“过冬神器”……小街春阴独掩扉,峭寒著尽过冬衣。纸伞撑惆怅,泪洒青石巷,读来令人无限唏嘘。

悠悠小巷,弥漫着乡音乡情,也孕育了美好的爱情。凤凰于飞,梧桐是依。《小巷里的婚礼》是一幅美丽又伤感的爱情素描。简陋的大吉厂13号院,邻里亲友总动员,作者穿着别人退下来的确良军装,与新娘挽手走进婚礼的圣殿,开始人生的新旅程。婚房简陋,婚宴简单,“但这里有爱情、亲情、友情的温馨与真挚,充满了喜庆和欢乐”!“我不知怎的,遽然热泪夺眶而出,是感动、激动还是喜悦、伤感” ?“此时此刻,我想念早逝的含辛茹苦的父母……”内心的私语、肺腑的呢喃,令人动容!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驿站,是一个新的家庭的诞生,需要一辈子的修行与信任。作者在本书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还有霜染鬓发、相濡以沫的妻子默默操持家务。我要说:老婆辛苦了,谢谢你!没有你全力支持我写作,便没有这部散文集的面世”!一番沉淀弥久的爱情表白,朴实真挚,浓烈醇厚,读者仿佛看到了站在作者身后那位默默付出的平凡女性!寥寥数语,被网友称之为“作者后记中的点晴之笔”。

血缘亲情是人类关系中最深厚、最原始、最自然的纽带,承载着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和情感记忆。丁晨先生的作品里,关于亲情的篇章尤为感人。他写含辛茹苦哺育自己成长的父母,写他们肩负的生活重压,对儿女的呵护,家风的传承,“铭刻母亲的刚直仁善,牢记父亲的教诲宽容景贤”,感叹寸草春晖,亲恩难报。当个人的意志遭受时代宿命的无情碾压,自己离别父母小妹去宝鸡山区插队,关山阻隔,家书万金,唯有鸿雁传书诉说对亲人的思念。月明星繁的山村之夜,“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父母亲”,对亲人的无尽思念溢于言表!在《小巷往事》一章中,作者与小妹骨肉深情的细节描写令人动容:他写大年初一,父母给孩子发压岁钱,“小妹总是要抽出几张新票子塞到我兜里”。“母亲把平时藏着的孩子们平常看不到的花生糖果糕点坚果摆岀来让我们吃,并告诫说要少吃点,一会儿邻居们来拜年,要请客人吃。我总是忍不住先挑一块给小妹吃,她也总是挑块大的,塞到我嘴里”。当上山下乡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本已第一批插队的作者又接到小妹的求助信,“工宣队”坚持要让留在家中照顾年迈多病父母的小妹也必须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作者赶回西安与“工宣队”据理争辩,但个人的力量无力回天,只得承受现实的残酷,无奈给小妹联系了离西安较近的大荔县。作者伤感地记述了他送小妹去大荔插队的细节:“一切都安顿好后,我才离开,妹妹和同学一直把我送到村口……沿着村外的小路,我越走越远,但猛一回头,看到小妹还一直站在那里向我挥手,我心中一阵酸楚。”亲情自古伤别离,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读到此处,顿觉泪目!

感恩相遇,珍惜友情,是丁晨散文能够打动读者心灵的又一亮点。生活中的丁晨先生正直善良,宽厚包容,重友情,讲义气,有长者之风,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大哥”。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丁晨散文中有许多关于朋友的篇章,他写名家大伽,更多地是聚焦草根百姓,芸芸众生。他写自己与陈忠实的交往,娓娓讲述的诸多细节故事,一代文学巨匠的人格风采跃然纸上。他痛悼陈公仙逝,更写出了“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的无限哀思。他写作家莫伸为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鼓与呼的《一号文件》等長篇巨制,写作家与十二盘农民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往情谊,以及深藏于山村中的“莫伸书屋”,写出了“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的动人境界。他写诗人子页、子秦,写作家朴实及其长篇小说……饱蘸深情的笔墨,为读者写生出一幅幅鲜活的良心作家的群像。他写赏石奇人董永宁,以抒情的笔调,留下了“敬仰与赞佩”。他写趙清洁女士,通过细腻温情的画面、圣洁美丽的“雪绒花”意象,彰显人性、人格之美。他写那个任性的“固川二娃”,写他们之间发小、校友、农友(同去宝鸡山区插队)、后来又是工友的经历故事,写二娃从“菜鸟”到“网络高手”的人生传奇,一个“爱管闲事,爱为别人服务,而且服务周到”的热心侠义之士的形象呼之既出。在丁晨记叙朋友的文章中,读者真切感受到的是人间烟火地气,是时光清浅、不负相遇、不负真心的感恩情怀。正如白居易所言:“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在浮躁功利的社会中,没有什么能感动我们,只有内心的爱!

如果说丁晨散文中流淌的是对故土、亲朋的个体深情告白,那么他笔下的路桥文字则展现了一种大写意的家国情怀。在丁晨的散文中,关于路桥的作品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一位作家,但首先是一位资深新闻人,高级编辑,曾长期担任《陕西交通报》的副总编之职,新闻是他的第一职业。新闻是历史的初稿,新闻记者是站在历史船头的嘹望者,他们笔下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中国的改革开放以来,有像丁晨先生那样一批新闻人,见证并亲历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的文字曾记录时代,他们的镜头曾定格历史,他们的笔墨曾塑造了无数英雄群像。作为一位公路交通行业的新闻人,丁晨用自己充满激情的笔触,在新闻的底色中尽情泼撒文学的浓墨重彩,以散文化质朴平实但却富于诗意的文字,为读者真实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陕西公路交通的历史变迁发展变化的多维拼图和恢宏画卷。他从秦直道起笔,以十几万余言的文字,独特的视角,写丝绸之路,写众多的名桥关隘,血脉古道。史海钩沉,捭阖纵横,“诗化交通越千年”,全景式地再现了絲绸之路特别是陕西公路交通的斑斓图景。特别是他写改革开放后陝西高速公路建设的众多工程项目,用10多个篇章,热情讴歌了多条高速通南北,天堑变通途,三秦行路不再难的沧桑巨变,深情礼赞默默奉献的公路建设者,为他们塑像立传,并热切期盼陝西高速公路的高速再发展,真正实现“人享其行,货畅其流”。这种“古土三千里,未敢忘忧国”的殷殷情怀,力透纸背,荡气回肠!

读丁晨先生的散文作品,我们不仅被作者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所触动,更为作品中摇曳的思想烛火所震撼。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的是一个媒体人的文化情怀、一位知识分子的风骨、一个内心真正自由的公民,用真实的言说坚守着良心的维度,这突显在他对苦难的理解与反思中。苦难是一个抹不去的伤痕存在,苦难就是苦难,它夺走人的尊严,不值得隐忍和歌颂,更不值得追求。应该追求和歌颂的,是改变制造苦难的土壤并消灭苦难!任何对苦难的赞美,本质上都是恶意缺德,都是反智反人类的。但近年来,“苦难文学”、“苦难美学”却非常流行,以至成为时髦和所谓砺志的素材。读丁晨散文,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而被删除的所谓“敏感”文字的诸多痕迹,但他作品中仍有不少关于苦难的描写与隐喻,从大饥荒年代到“WG”,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他一直都在反思与批判。作者记叙在偏远山区插队当知青的蹉跎岁月,没有“青春无悔”式的革命小将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乌托邦式的浪漫。因为作者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不管谁如何怀旧,都不能抹杀这样一个事实:1968年起始的知青上山下乡史属于“WG”史的一部分。除了疯狂与荒诞,没有任何积极的价值。在《十月的秋天——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五十周年而作》一诗中,作者对于苦难岁月反思、批判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渲泄:

“往事不堪回首,

往事并不如烟。

……

我吮吸母亲的乳汁,

也喝过狼奶。

……

苦难莫要赞美,

苦难终将成为岁月的沉淀,

悲剧决不能重演!”

这振聋发聩的呐喊,来自命运的郁积,灵魂的召唤。何尝不是呢?如果今天我们仍在赞美甚至向往崇拜苦难,不堪回首的悲剧仍会重演。我们也必然会深陷于杜牧笔下的命运轮回:“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一枝一叶总关情!

唯有真情能叩击我们的心扉,让我们的灵魂同频共振!

问世间情为何物?

这是萦绕纠缠了人类千百年来最古老的哲学命题,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解读,但至今没人能给出一份标准答卷!

读完丁晨先生的散文集,

掩卷沉思,

我也以此反复叩问自己!

 

裕国于2024.6.26

 

2

作者简介:裕国,原名石玉国,资深报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高级职称。70年代初开始新闻记者生涯,先后供职于西安、郑州等地媒体,长期担任驻陕西记者站站长职务。1992年荣获首届全国企业报百佳新闻记者称号,曾两次分别获范长江新闻奖及邹韬奋新闻奖提名,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多年来发表数百万字新闻作品,百余篇作品获全国各类新闻大奖。另有百万余字报告文学、评论、随笔等散见于中央及地方各大报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