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高原之舟”,隐忍前行

史映红2024-05-28 17:22:24

“高原之舟”,隐忍前行

——献给西藏牦牛博物馆建馆十周年

——浅析萱歌诗作《致亚格博三章》

 

作者:史映红

 

在我近些年的文字阅读与诗歌评析中,以牦牛为题材的作品可以说举不胜举。被誉为“高原之舟”和“雪山精灵”的牦牛,频繁出现在文人墨客笔下,溢美之词、讴歌之语、颂扬之声不绝于耳;坚毅顽强,倔强隐忍,迎风斗雪,负重前行,是牦牛品性的真实写照。

诗作第一节:在高原之上的高原,在雪山之上的雪山,在“世界的最高处”,与白云作伴的是牦牛,与霜雪为伍的是牦牛,与冷风并肩的是牦牛,与星月共处的还是牦牛。诗人用“日出到来前出生、行走于世界的最高处、你的梦想与朝霞同时升起、所有的光芒降临亘古的高原”等诗行,写牦牛的别样与奇崛,独特与唯一;诗人通过对牦牛性格与气质的讴歌,赞扬了一种斗志,一种坚守,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我们耳熟能详,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这样的精神成就了一位深爱西藏,与牦牛结下不解之缘的“老西藏”人,他,就是西藏牦牛博物馆创始人吴雨初,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他“亚格博”(老牦牛的意思)。

通过诗人简约地铺排、勾勒,我们感受到真正的高原气息和元素:苍茫、寂冷、亘古、洪荒,这里没有荷叶田田、杨柳依依,没有竹林萧萧、细雨霏霏,没有轻音袅袅、和风习习;只有霜雪如刀、疾风如剑,只有星高月冷、戈壁荒寒,只有雪峰屹立、“乱石荒滩”;这里让一切懦弱走开,卑怯遁形。十年前,正是在这曾经的“乱石荒滩”上,一座前所未的、被称为“世界第一座牦牛博物馆”巍然耸立于拉萨河畔,惊艳了人们的目光。

“藏族老阿妈的祈福和从风雪中的阿依拉山口赶来的牦牛/一直在从昨天走向今天”,读到这里,我们眼前就浮现出一个场景:纯净蔚蓝的天空之下,雪峰连绵的峡谷之间,一群黑色牦牛潮水般涌过来,泥石流一样冲过来,排山倒海;黑缎般的长长的鬃毛,像漆黑的瀑布;这些牦牛双角弯曲而坚挺,锋利而高傲;目光坚毅豪迈,四蹄生风,大步流星;它们来自哪里,又去向何方?

这句诗的后面有一个并不遥远的现代故事:据吴雨初老师讲:“那年阿依拉山口大雪,积雪四米多,我们五十多人被堵于此处,饿了五天四夜,马料都快被人吃光了,绝望的时候,是嘉黎县和另外乡的牧民们赶着牦牛群,拱开四米深的大雪,给我们带来全县人民准备的烙饼,是牦牛救了我们的命。”

能看出来,萱歌被亚格博这段经历所感动,深深理解了亚格博的牦牛情结,以及后来所萌生的在西藏建一座牦牛博物馆的梦想。作者用这些年在西藏的亲身感受和生命的独到体验,用自己恪守的深层次的内心细微剖析,体悟高原民族与天地、与自然、与自身、与神灵之间不断争执、不断凝视、不断和解、不断回归的灵光乍现的瞬间状态。

“走向让世人震惊的世界第一个牦牛博物馆/这是命运的恩赐/这是雪域高原悠悠的梦幻”,是的,这既是“吴雨初们”“一代人蓬勃绽放的炽热”,也是诗人在西藏这片充满灵性土地上最虔诚的守望,是高原民族固守自己理想信念、呵护内心平和不可动摇的精神力量。

“十年/不畏风雪严寒/你用不肯老去的目光和执着/擦亮了世界屋脊牦牛的魂灵/憨厚,忠勇,悲悯,尽命”;“世界第一个牦牛博物馆”,个人浅见,它最重要的功能,或者说作用,是“擦亮了世界屋脊牦牛的魂灵/憨厚,忠勇,悲悯,尽命”。读到这里,我想起“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孔繁森;想起被誉为“中国青稞之父”“青稞领域的袁隆平”尼玛扎西;想起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的山南隆子县玉麦乡“爱国守边最美格桑花”的卓嘎、央宗姐妹;想起45年如一日,在自家院子里每天升国旗的日喀则聂拉木县樟木镇的“国旗老阿妈”次仁曲珍。

他们有的“忠勇”,有的“憨厚”,有的执着,但每个人都像牦牛一样,用大爱情怀,用广博胸襟,以“悲悯”之心,为祖国“尽命”,为人民“尽命”,为高原“尽命”。

西汉诗论著作《毛诗序》里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宋代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里也言:“诗者,吟咏性情也”;诗歌泰斗艾青更是一言中的:“只有在诗人的世界里,自然与生命有了契合,旷野与山岳能日夜喧谈,岩石能沉思,河流能絮语;风,土地,树木,都有了性格”。萱歌深情地写“阿依拉山口”,写“乱石荒滩”,写“世界最高处”,写“亘古的高原”,写“世界第一座牦牛博物馆”;诗人不仅仅是在回味故事,而更多的是希望让“自然与生命有了契合”,让“旷野与山岳能日夜喧谈”,也让“风,土地,树木,都有了性格”,这性格是牦牛的性格,是高原各族人民的性格: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诚信守义,勇往直前。

这首诗萱歌用独到新颖的视角,用若隐若现的诗意诗蕴表达,写出了现实里的真情,尘世里的虔敬,平凡里的崇高,庸常里的伟大。看似并不复杂的书写,却蕴含着深沉的宽仁与慈悲,大爱与情怀。

 

致亚格博三章

——献给西藏牦牛博物馆建馆十周年

 

作者:萱歌

 

 

你在太阳到来前出生,行走于世界的最高处,乱石荒滩上,你的梦想与朝霞同时升起,所有的光芒降临亘古的高原。

 

 

浮云不再摇曳。一壶苦辣的烈酒浇灌你的热情、想象力。

我看到,荒原深处,沿野贡藏布,藏族老阿妈的祈福和从风雪中的阿依拉山口赶来的牦牛,一直在从昨天走向今天,走向让世人震惊的世界第一个牦牛博物馆!

这是命运的恩赐,这是雪域高原悠悠的梦幻,这是走出麦地卡,注入新时代的一代人蓬勃绽放的炽热,青春,爱的誓言。

十年,不畏风雪严寒,你用不肯老去的目光和执着,擦亮了世界屋脊牦牛的魂灵:憨厚,忠勇,悲悯,尽命。                   

 

 

“每次起风的时候,牦牛冰凉的头骨仿佛让我回到了史书漫漫的扉页。你在荒原筑起一道岩画般的文字,日月星辰每日都在聆听回荡的铜铃声……”

致敬,亚格博!

 

注:亚格博,是藏族同胞对西藏牦牛博物馆创始人、荣誉馆长吴雨初先生的称呼——藏语意思是“老牦牛”。

 

作者简介:

刘萱:笔名萱歌,西藏女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为西藏《雪域萱歌》公益性文化平台创始人。九年来,《雪域萱歌》开创了西藏自媒体十二个“第一”,荣获华语诗歌春晚“2023年度优秀诗歌公众号》称号。著有诗集《生命.阶梯》《生命高地》《西藏三章》;2018年出版了西藏第一本有声诗集《西藏三章》,在《诗刊》《十月》《人民日报》《西藏文学》《散文选刊》《西藏日报》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全国性报刊(网)发表诗歌、散文等数百篇作品,并获全国奖项;诗作入选《2018中国新诗排行榜》《2019中国新诗排行榜》《每日一诗 》《许你一世格桑花开》香港作家出版社《凝注的文学风景》等文本。

 

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