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敦煌定若远 一信动经年

茹洁2024-05-03 09:13:37

敦煌定若远 一信动经年

——李政恩彩墨敦煌作品赏析

 

作者:茹洁

 

“于是被马讫,骞特自念言。今当足兆地,感动中外人。四神接举足,令脚不着地。马时复欲鸣使声远近闻,天神散马声,皆令入虚空。太子即上马,出行诣城门。诸天龙神释梵四天,皆乐导从,盖于虚空。时城门神人现稽首言,迦维罗卫国,天下最为中,丰乐人民安,何故舍之去?…城门便开,飞去。天晓行四百八十里,到阿奴摩国。”

这是经文中的记载。在李政恩老师《彩墨敦煌作品选》中,这幅作品被命名为《行旅图》。月黑风高,悉达多王子一行穿行于山林空谷间,远林近山层峦叠障。王子着天青色衣袍,棕黑脸庞,面部白描勾勒,线条流畅,耳垂如玉般,眼神笃定。所驾坐骑显朱砂红,随行三匹马强壮有力,腾空于山壑之上。整个画面是层层叠染的。李老师将整体布局分为三个层次,用敦煌壁画的主色调石青、石绿区隔开来。最上面一层是主基调为流黄和上玄天的密林。中间最醒目的是一棵菩提树,树上洁白的菩提叶。最下面一层是以石青、石绿、赭罗红为主色调的山峰,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画中人物以西域凹凸法表现,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三维立体感。万物为证,从此,悉达多远遁于尘世,踏上了通往成佛的伟大探索之路。

这段佛教生平故事称为《夜半逾城》,在莫高窟,具有代表性的是隋朝开凿的278窟。幽暗、狭小、密闭,这就是走进敦煌石窟时的感觉。但是幽暗中,又有一种无明的能量袭来,在小小的空间里,四壁、窟顶甚至过道,都绘满壁画,内里还有更久远年代的壁画。技艺精湛的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最为吸引世人和珍贵的宝藏,是一座“墙壁上的图书馆”。一幅一幅的壁画上,所绘制的虽为佛国图景,读出的却是真切的历史和人间世况。

上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被强夺洗劫后,从二十年代开始,一代一代的敦煌守护者开始登场,在抢救、保护、传承敦煌文书、石窟、壁画艺术上,做出了艰苦卓越的贡献。李政恩老师先后五次深入莫高窟艺术研究院学习壁画艺术。在临摹壁画之余,他惊叹道:“进入洞窟,就像一片色的交响,一片线的舞蹈,华丽缤纷,喧嚣热烈。那手、那眼、那飘拂的长裙、袅娜的身姿、翻卷的彩带,使沉静肃穆的洞窟瞬间变得卷涌飞腾!”敦煌之旅,让李老师找到了国画重彩的传统,开启了他“彩墨敦煌”的绘画探索之门。感动于一代代的敦煌守护者,也敬佩像李老师一样的艺术家们,将“墙壁上的图书馆”跃然于画纸上。在全国各地展出,让更多的人们欣赏到历经千年的壁画鲜活起来,传播和传承着敦煌壁画艺术。

图片3

“盖闻如来说法,万万恒沙;菩萨传经,千千世界。爰初鹿苑,度五俱轮,终至双林,降十梵志。会三点于真原,净六尘于人境,所以舍卫大城之内,起慈念而度群生;给孤长者园中,秉智灯而传法印。”在《降魔变文》经文中,记载了佛祖、菩萨说法、传经的生动场景。曼妙的情景让人心之动容,漫漫人生路,就是一条修心的路,修的是一颗菩提心。可谓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中智观故,得缘觉菩提。上智观故,得无上菩提。据统计,在莫高窟中,菩萨的塑像和壁画最多。李政恩老师的彩墨敦煌中,菩萨的画像作品也是最多的,无相之相方为实相。这些菩萨的世相有:尚未成佛前的弥勒菩萨像、文殊菩萨像、普贤菩萨像、观音菩萨像、大势至菩萨像、胁侍菩萨像和供养菩萨像。对应榆林57窟中“最美菩萨”的画像,李老师采用了大胆的嫩鹅黄作为底色背景,配以窃蓝,整体用了“皴”的处理手法。菩萨整体用墨线细描,头顶的佛冠和垂下的璎珞用的是库金的传统色,头部的佛光蓝、棕、绿、蓝向外渐次,束腰、飘带、下摆均为蓝色调,其中飘带呈天青蓝,有西域风情。菩萨身材纤细、面庞清秀、肤色温婉如玉,是大唐时期盛颜色茂、赋有张力和自信的艺术产物。

中唐宫廷画师周昉,根据《大唐西域记》中的描述,艺术性地创作了新式观音,后人称为水月观音。白居易曾感慨:“净渌水上,虚白光中,一睹其相,万缘皆空。”在李老师的作品《水月观音》中,柘黄打底,石青和石绿为主色调。月色烟朦,云卷云舒,靓蓝的光环环绕菩萨,菩萨像倒映于水中。菩萨表情凝神专注,微颔,双唇微突,身形丰润,生动可亲。身着石绿披盖,有些曹衣出水的小收敛。

图片4

千眼观照,千手护持。千手千眼观音,象征这位菩萨具有无所不至的巨大神力。观世音发愿要普度一切众生,于是生出千手千眼,随时随地满足芸芸众生的愿望。在作品《千手千眼菩萨》中,这一次李老师抛开世俗观念,即佛家避开正五色和不用紫色的观点,选用了明黄、鞓红、暮山紫、米汤妖为主色调的传统色。如果艺术有无数种表现形式,那么就有无数种可能的美。观音通体画像用铁线描法,布局严谨,线条疏密有致,突出手眼的相互关照和千描万画之静态美感,想必这样的人物画像是极有难度的。老子用“三”代表多,佛祖传下四万八千法门,供众生修练精进,此处的“千”亦是多。以“千”来代表菩萨的智慧和悲悯心。

在李老师诸多作品中,有一幅人物数量最多的画作《维摩诘经变中之文殊说法》,这是一场热闹的辩论会。画面主要表现文殊菩萨率领佛弟子、诸菩萨来到毗耶离城探望生病的维摩诘。画面上方,文殊菩萨正襟端坐,有华丽的顶盖。最有趣的是他左手呈“二”形的手势,右手执手仗。原来是他伸出的两个指头,正在和维摩诘讨论如何入不二法门。对于世间万法,起了分别心就是“二”,若能消除分别心,体悟万物于一体,便是“不二”的智慧法门。众弟子围绕在菩萨身边,最下方是身着华服的帝王,在群臣的簇拥下,虔诚听法,真是佛国、人间共度良辰。人物表情丰富饱满,时而认真,时而诚服。

图片5

在敦煌壁画中,梵天瑞相的飞天元素必不可少。飞天壁画正是中原和外来文化的融合表现形式。李老师绘制了“你追我赶”姿态优美的飞天图。前面的飞天仙人头带发束,双手上举,正在散花,面庞微向后,看着后面的飞天仙人,长长的飘带随风摇曳。后面的飞天仙人双手高举,身体前倾,好似在追赶前面的飞天仙人,画面俏皮生动。以柘黄为底色,泼墨晕染,加之流动的飞天和飘带,动静间俨然是超脱现实的艺术美。

图片6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日日如复,李老师在石窟、在画室一笔一笔细描、着色、定样......经过思考和创新,将敦煌彩墨绘画一张一张呈现于世。总体欣赏下来,李老师的彩墨敦煌系列作品,有几个共同的创作特点:一是注重传承敦煌壁画原来的元素,比如沿用了各朝代的风格;以石青、石绿、铅丹为色调的丹青系列;保持画面整体比例的原貌;维持原故事的原型形象等;二是运用了一些统一的工笔技巧,注意主色与墨“墨不碍色”的结合;三是独创了背景用主色作为底色,配以“皴”、“弹粉”、“晕染”和“铁线描”等的技艺,与久远的敦煌壁画产生了时空的联结。四是不拘泥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着色大胆,用色张扬而不失沉稳。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千年光阴在戈壁大漠中流逝,传承精神和艺术,方能邀当年明月照彻后人。以非专业的眼光赏析“彩墨敦煌”的艺术精品,是出于对敦煌艺术的无限热爱,和对李政恩老师的敬重。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谨以此文,敬献给一代一代的“敦煌人”。


李政恩敦煌彩墨作品


2

1

3

5

4

6

7

11

8

9

10

13

12

15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