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人与命运的对称

赵卡2024-03-26 18:48:23


111


人与命运的对称

——简评刘秉政小说集《对称轴》

 

赵卡


在这本小说集正式出版之前,我已提前读完了。应该说,读完后我有点无话可说的感觉,因为作者刘秉政在小说集的自序中把他这十三篇中短篇小说基本说明白了,核心意思只有一点,人与命运的对称。所以,我认为拿“对称轴”这三个字做书名再恰当不过了。


《一个幽灵的日记》最后一句把我震惊了——“我又把自己杀死了一次。”这篇小说据作者说写于1999年,那时他刚20岁,就写出了意识和技法如此老练的作品,有点胡安•鲁尔福在他的传世之作《佩德罗•巴拉莫》里的那种恍惚感。《桃之夭夭》是一个以花言志的架空题材的小说,有点像现在流行的古言网文,其意思作者在自序中已经说清楚了。《玉生烟》篇幅短,行文凄美甚至绝望,写了一种对命运控制的象征物,有审判意味。《白日》的篇幅也很短,白日熠熠却调子阴冷,写一个人为了爱而悲壮赴死,像神话故事一样具有神秘感。《天鹅之死》写得太凄凉了,完全是童话和神话的路子。《化异》完全是网文的写法,不是神话,是神幻类的小说,讲的是一个拒绝被同化也拒绝被异化的故事,主题好,语言也非常精致,我有一种设想,如果作者能将这个故事拉长5倍,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中篇网文小说。《断碑》很短,写由人到马的轮回,还是神话式的,标题给人一种山崩地裂的感觉。《酿蜜》更短,但故事让人有点匪夷所思。


一口气读完以上这8篇寓言式的小说,除了《一个幽灵的日记》《酿蜜》,其余6篇的内容都和爱情有关,都写到了死亡。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很在意文本的形式感和对语言的考究,而故事本身,似乎处理得有点简单了。还有一点我不得不说,作者虽然写得短,但不克制,因为要展现人格化或神格化的灵魂,就难免要煽情,却又无不彰显着坚硬的文学质地。作者曾在私下里跟我讲过——他应该是自谦——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展示出来的作品略显不成熟,我为这是作者对自己的略显粗粝坚硬的指控和审判,他在憋着一股不服的气。


小说《后园》其实不是一个小说,准确说是一篇令人动容的散文,在气质上有点像史铁生那篇不朽的《我与地坛》,情景思合一,作者思考了贫困、疾病 、厄运、爱情、死亡等问题。我之所以说《后园》不是一个小说,在于作者对叙事保持了一种非常克制态度;我觉得《后园》的整体叙述还是很不错的,作者努力在点点滴滴的记忆片断上建立了一种重现的表述,使我们能适应这种文字的细腻。《潮白河边的女人》是一篇呈现地方性风俗又饱含深厚现实主义的作品,白描了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诸如人际、婚嫁和不断贬值的日常经验等社会问题,付诸于作者笔下的故事悲伤而阴森,尤其是女人们艰难而悲惨的命运令人心有戚戚然;我中意作者极其老辣地道的具象化叙事语言,显然十分契合这种题材的小说。


不可否认,或者说我完全没有料到,《爱情实验》是一篇带有超现实主义元素的先锋性小说,主人公的爱情记忆在一个神秘机构的物理、医学和心理学实验的加持下,交缠于现实和梦幻之中;作者启用并结合了赛博朋克的形式,虚实的角色在虚实的空间中出入,这种介入时间的结构方式令人感到非常惊艳。《青春期》是一篇探讨家庭伦理的小说,展现了偷窥、性欲和背叛的人类通病;一个美丽的少女长着一个尾巴似的的尾椎骨,医生从生理生殖学角度分析后断定,这是一种返祖现象——不由让人想到马尔克斯在他《百年孤独》里的那个猪尾巴梗,但女孩出于对家庭的不信任而拒绝手术。这篇小说大胆而独特,作者似乎有意放任语言的泛滥,给人一种饶舌式炫技的感觉。


《对称轴》这篇小说放在这本小说集的最后,的确起着压轴作用。这是一篇充满了隐喻却又怪异的亡灵叙事之作,通读下来给人一种强烈的卡夫卡式小说的感觉,既荒凉


又荒诞,荒凉的是命运,荒诞的是意识。作者在故事里为自己精心设置了一个对称面,生与死的二元对立意义在细节中不动声色地展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作者仅以此一篇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性风格。


就刘秉政目前的小说看,他绝大多数作品是青春期似的抒情写作,据我私下了解,源于多年前的一个女人给他生命留下的深深刻痕甚至死穴,他努力去消解,用时间,用文字。《潮白河边的女儿》《青春期》《对称轴》这三篇是叙事的,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刘秉政在初始写作时就试图不落入他人的窠臼,但也造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困境,所以到了2022年的《对称轴》这篇小说,他的风格上的一致性才算中断。这种中断,我不认为他是在做自我纠正的努力,而是他要检验他在小说上一种信念,就是小说里作者和文本的互文性,就是要在小里发现人的命运。


刘秉政还年轻,未来可期,我真心祝愿他今后的小说越写越好。


1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