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做好了自己

杨瑞芳2024-03-11 02:59:57

11 

做好了自己

——读蒋雨含《辽阔大地》有感

 

作者:杨瑞芳

 

在《辽阔大地》的结尾,有这样一段,“‘做好了自己’,这句话虽然普通,却涵盖了都贵玛的一生。她多像草原上那千回百转的河流,澄澈宁静,自然流淌,绵延数里,涵养万物,却从不喧响。”这段话文笔优美,淡雅凝练,合上书反复思索,“做好了自己”,多么朴素而又深邃的话语,试问尘世,又有谁能真正做好了自己?

《辽阔大地》主题鲜明突出,在弘扬时代精神的背景下生动塑造了都贵玛人物形象。讲好内蒙古故事,树立内蒙古形象,根据都贵玛事迹撰写的纪实性文章有很多,但都侧重于访谈或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的素材挖掘,像蒋雨含这部充满力度、温情的作品还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所以,我想说,一个文艺工作者能够自觉担当使命、书写大爱情怀,也是“做好了自己”,不负韶华,弦歌永续。

在本书的题记中说,“在内蒙古这篇辽阔的大地上,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家,有伟大而永恒的父母之爱。”由此,本书的主题就在于诠释“伟大的母爱”,直击都贵玛的精神内核,弘扬爱的主旋律。

 

 

《辽阔大地》虽然是一部报告文学,读起来则更像一部小说。该书共9章,再加楔子和尾声,首位圆合,内容充实。文章采取倒叙手法,以“光荣时刻”作为切入点,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掀开“光荣时刻”的序幕,“光荣时刻”的主人公不仅有都贵玛老人,更有其陪同人员图拉格格、宝德、查干朝鲁。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作者在塑造人物上体现出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和谋篇布局技巧,谨慎、兴奋、热切、感动,每一个镜头的转换干净利索,都让人身临其境,充分体现了报告文学“非虚构写作”的真实性、代入感。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三天的时间容量很大,受奖的重大事件在层层铺垫中让读者充满期待,其描述不可为不真实,其意味不可谓不宏大,其意境不可谓不深远。这是内蒙古人民最高的礼遇,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叙事笔法徐徐推进,“上午9时57分”,现场的庆祝大会热烈激动,而通过电视观看的查干朝鲁、图格拉格、宝德同样热烈激动,不是“虚构”,胜似“虚构”,记忆的穿插让“光荣时刻”的故事容量无限扩张,“光荣”的背后是额吉一生的沉淀,荣誉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从第2章开始,作者以顺叙的方式开始记录都贵玛养育孤儿的过程。时间久远,事件庞杂,如何对纷繁复杂的素材进行梳理、整合,这是写作纪实文学的难点。作者立足于草原特有的环境,风雪、马、羊羔、漫漫长路……和“上海娃娃”生活了9个月的记忆,成为都贵玛老人一生的牵挂。在这一部分作者充分体现了“母爱”的荣光以及“为母则刚”的毅力,阿全、小豆丁、小宇、小梅……有别于“新闻报道式”报告文学的见事不见人,《辽阔大地》对于众多人物群像的艺术再现无疑是生动而成功的。这种成功一方面或许要归因于作者娴熟的写作技艺,作者并不是以“虚构”造人,而是运用除虚构以外表现人物的一切手段和方法,譬如以丰富的细节、场面描写,对话及行动描写,戏剧冲突再现等,作品里有面对哭声一片无从下手的年轻都贵玛、有耐心细致的生过孩子的保育员托娅、有温情相伴长大的扎拉嘎木吉(小宇)、有热情慈爱的嘎娃热布吉和贡色玛夫妇、苏布道大婶……特雷西·基德尔说,“要在实际的而不是合成的个体中,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事件内,清晰地表达潜伏在事实深处的戏剧性,当然还有真相。”以“实际”“真实”的、而不是“合成”“虚构”的原则再现人物,是报告文学的基本伦理,作者显然能够在两种人物表现方面具有清醒的文体意识,泾渭分明又游刃有余、底线固守又飞舞灵动,显示出驾驭非虚构人物的高超智慧。

 

 

神奇的脑木更是人物活动的真实场域,用作者的话说,是“把那些硬邦邦的资料与那段充满母性温暖的往事联系起来”的重要载体。茫茫草原无遮无拦,很自然的,我们会被作者带入到1961年的冬天,贫困、疾病、恶劣的自然环境,当一个19岁的姑娘遇见了28个“上海娃娃”,她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走向。作者是善于通过自然环境

营造氛围的,“呼号的风卷着雪,一阵紧似一阵,刮在脸上,又冷又硬。”没有来过内蒙古高原,没有来过杜尔伯特草原,你是无法感受到在冬日的雪域里任何微小的生命都弥足珍贵,渗透于草原人民骨子里的悲悯情怀在都贵玛身上得到充分彰显。

“脸和手几乎都没有了知觉,她轻轻拍了拍绑在胸前的孩子,好像要确定她在。这时听到一个声音,她低下头看了看,怀里是一只刚刚出生的羊羔,冲她咩地叫了一声……”

这是日常生活的画卷,作者发乎情,但止于冷静客观的描摹,只是在介入采访报道时,才加入主观的抒情与评论。“脑木更这个词化在我的心里,化成无垠的蔚蓝,化作海一样的深度。”诗意的语言让这片土地令人神往,其实令人神往的何止是充满故事的脑木更,更是一种生命的容量,我们无法丈量一个女子的胸怀到底有多宽广,只是踏上这片土地,就会感受到“做好我自己”的坚韧与刚毅。

 

 

“3000孤儿入内蒙”的宏大题材让各路媒体纷纷介入,蒋雨含从细小日常写到辽阔大地,以个案触发生命意识的挖掘,“人民楷模”的奖章不仅仅是对做出贡献的都贵玛的精神上、人格上的赞誉,更是对以她为代表的草原人民高贵品质的讴歌与赞美。这部报告文学不仅写家国历史,也在写时代记忆,正如都贵玛的颁奖词:

都贵玛,人民楷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代表,主动收养28名孤儿,精心研习医术,挽救40多位年轻母亲生命,用半个实际的真情付出诠释了人间大爱。

文学即人学,报告文学也不例外,作为“时代文体”的报告文学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真实再现典型人物的天然优势,特别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今天,我们更要讲话内蒙古故事,宣传好、树立好内蒙古文化品牌。《辽阔大地》无疑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详尽的事例生动讲述了都贵玛的传奇人生,书写了人间真情。最后,作者以都贵玛老人原话“年少抚幼,中年扶老,一生如此”作为结束,言尽而意未尽。我想,“大爱无言”必当如此吧!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