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死亡是最深刻的人生启迪

郁枫2023-12-05 10:00:08

1

死亡是最深刻的人生启迪

——兰喜喜《生而平凡》读后感

 

作者:郁枫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离现在已经15年了。15年,时间已经消弭了我们心中许多的伤痛。所有遭遇地震灾难损害的人们,在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已经有了自己新的生活,建设起了自己的新家园。但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们,只要还活在这个世界上,“512”就是他们永远的忌日,就是生命无法弥合的伤口。记得2019年12月初,我和三位文友一同抵达汶川、北川,在北川中学的废墟上,我们看到了贺川妈妈给自己儿子的第三十二封信,那种母亲对儿子的的深切思念之情,能让任何一个心灵为之啜泣。那些在大地震中失去亲人、朋友、战友、同学的人们,他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之痛,他们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生命,对生活的态度持有怎样的看法?

当我一口气读完兰喜喜老师的小说《生而平凡》,心里便有许多的释然。

小说以志愿者小北的视角,叙述了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到5月22日搜救结束,大地震带给人们的心灵创伤以及志愿者、幸存者在大灾难面前所展示的人性善良、悲悯,进而从更深层次揭示了人与生俱来的真诚和温情,以及对生命、对亲情的珍视。作者以自己的立场,向读者宣示了一个主题——人可以生而平凡,但亦可以高尚伟大。

“汶川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遇难人数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遇难人数68712人,失踪17921人。学生遇难或失踪5335人。直接损失达8451亿元。”

这一组惊心动魄的数字,就是这场灾难的为历史镌刻纪念碑,也是这场大灾难留给我们的概括、抽象的线索。

我认为,小说《生而平凡》的成功,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爱与大爱的抉择,彰显了小说人物的家国情怀。

小北和刘雨是大学时期很要好的朋友,当刘雨的家乡发生大地震时,小北义无反顾的陪刘雨回到北川,帮刘雨寻找失去联系的父母,当看到地震的造成的巨大损害场面时,他们自觉地参加到救援行动之中,搜救幸存者。期间,刘雨的父母双双遇难,小北的暗恋四年的女朋友离他而去,又邂逅了失去亲人的黄怡。在目睹了灾区人民苦难之后,他们毅然决然地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他们抬运遇难者尸体;对深受摧残的人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废墟里寻找生存者。这时候,他们舍弃的是个人的小我,选择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大“义”,他们暂时搁置个人的伤痛,肩起对国家对人民的大爱,展示的是新时代大学生忠诚、博爱、利他、服从的精神境界。这是平凡人在大灾难面前所展示的善良本质,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所滋养的崇高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对自我利益的牺牲,就是最崇高的精神觉悟,就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指向,是一个民族成长强大的希望。

二.每一次流泪,都意味着成长

大地震的惨烈场面,令每一个人怆然泪下,哀痛绝望。在这样的措不及防的大灾难面前,这些刚刚踏上社会的大学生,在志愿者的行列里,在惨绝人寰的大灾难环境中,以泪洗面,迷茫悲伤,但他们最终坚强起来,与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作者让他们经历蓦然到来的死亡,直面生命的消逝,然后,认知生命的珍贵,认知大自然的强大,认知个体生命之于宇宙的弱小。他们曾哭得肝肠寸断,他们曾迷茫得不知所向,他们曾脆弱得像个孩子,但经过灾难的洗礼,他们快速成长,选择了大义和担当。作者很用心地让他们亲历灾难现场,经历血和泪的洗礼,经历绝望和彷徨的锤炼,直到坚定不移,大义凛然。当然,作者并没有力图去塑造一个个高大上的形象,而是把人物安排在特定的灾难场景中,以一个常人的心态、常人的情感,表现常人的种种情绪,使他们成为抗震救灾大环境中普通人的代表,并承担普通人的命运,展示每一个普通人在大灾大难面前的淳朴善良。无论是以臂膀搂着四个小学生的教师,还是被压在楼板地下的小男孩,还有抱着两个月大婴儿寻找丈夫的女人,还有为了活着砸断自己一条腿的从废墟里爬出来女人,还有人已经死了,却仍把乳头塞到孩子嘴里的母亲。他们每个人都想活下来,因为他们心有牵系,心有所爱,这些人间大爱,在这个特殊的灾难环境中,就有了极其崇高的意义,也就成了小北、刘雨、黄怡等志愿者精神升华的催化剂。从北川到汶川,小北所经历的是一次人生的觉悟与成长,亦是一个平凡者的心路历程。正如作者所言:人也将为爱而活,唯其如此,生命的荣光才能永远延续。

三.叙事简洁,线条流畅

《生而平凡》,注重叙事的简洁性,以小北的叙事视角,将许多个我们熟悉的、典型的故事片段串联起来,不拖泥带水,不繁琐絮叨,而是取舍得当,以简洁手法使人们熟悉的故事之间衔接平滑,给字里行间留出了读者宣泄情绪的出口。整个10万字的小说,讲的是灾难现场志愿者的生活,使那些通讯报道事实存在的故事,再一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次对国家精神的颂扬,对人性善意的褒奖,是对人民伤痛的安抚。

作家的写作一定是持有立场的,这种立场也是作家自身精神境界的展示。作者以对平凡人物的精心刻画,歌颂了人间大爱,歌颂了人间真情,歌颂了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每一个故事,都折射作者的善良、真诚、正义,以及贯穿于其中的忧伤、怜悯和温情。这彰显了作家的优秀品质。我以为,一个作家只有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地摒弃自身的狭隘,他的作品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呈现出公平、正义、崇高和伟大。

四.艺术特色鲜明,个性突出

《生而平凡》除叙事简洁明快外,在艺术特色的追求上,将人们熟悉的故事,以主人公的主观情绪演绎得生动鲜活,给人舍弃细节的速度感和填充情感的饱满感。书中将许多故事的粗线条叙述,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讲故事,简单明了,恰到好处,戛然而止,但却在故事的缝隙里,适当地填进了人物的情绪活动,使故事呈现出新鲜感、激励性。

对话简单、明了,是《生而平凡》的另一个艺术特色。在整篇文字里,对话少而简练。对话之间的过渡也很简单,不累赘,很少动作、情绪指示、过度,使故事的叙述通达顺畅。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时尚性。

死亡,是最深刻的人生启迪。死亡就是让我们从绝望中觉悟,即使在最困苦的环境中,也要看到未来的希望。《生而平凡》就是一本教会我们看到希望的书。

以上是我对兰喜喜老师《生而平凡》的几点感受。

直到最后一个字读完,我心里有许多不舍。主人公车祸的结尾,我认为弱化了人性向好的期盼。我觉得,应该让小北和黄怡走向一个更有期待的生活,就像是灾后人们对新家园的期望,他们应该代表一个新生活的开始。

以上,只是个人的读书感受,不妥之处,恳请作者见谅。

 

2023.11.20

 

郁枫简介

郁枫,本名范宗科。男,生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著有诗集《生命的颜色》《在阳光的侧立面》《秋天最末的忧郁》,随笔《走进诗经》(与李君合著),长篇小说《热土》《尘嚣》。中短篇小说数十篇。在《延河》《雪莲》《诗选刊》《中国艺术报》《陕西工人报》《西安晚报》《华商报》《文化艺术报》《宝鸡日报》《秦岭文学》《中国作家网》《光明网》等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60余万字。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