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史映红评论(之三十三)

史映红2023-05-15 17:02:07

史映红评论(之三十三)

 

穿过羌塘“到索县”

——浅析曹杰峰诗作《到索县》

 

作者:史映红

 

  说说曹杰锋和他的诗吧,我的好朋友也是曹杰峰的好朋友刘不伟说:“剑气中镶嵌雅气,豪气中捆绑书生气,酒气中窖藏君子风。作为一个出生在内蒙古的河北人,因工作关系从呼和浩特借调北京,从北京奔赴拉萨,‘剑胆琴心行南北,抱朴守拙诗东西';在守中琢正的字里行间养浩然之气”。

  说说索县吧,“索县自古以来就是西藏藏北东部的一个重要门户,亦称为索秀。为西藏那曲市“东三县”之一,位于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属于南羌塘大湖盆区,又是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到东逐渐倾斜,县城海拔3980米,平均海拔3572米”。(陈桂芝《美丽索县》)

  说说准噶尔军侵扰西藏的事件吧,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蒙古准噶尔部策零敦多布率军6000余人,一路向西,偷袭拉萨;除掉拉藏汗,摧毁和硕特部在西藏的统治;康熙五十七年清王朝派军队自青海进藏平叛,遭准噶尔军队围攻,致全军覆没于藏北那曲;康熙五十九年清王朝又派兵从青海、四川两路入藏;原拉萨藏汗政权的部分官员也在阿里、后藏及工布等地起义,配合清军平乱;同年八月准噶尔军被彻底击溃。

  自1717年蒙古准噶尔部的6000余人入藏,时隔306年,一位叫曹杰峰的内蒙古人远道而来,途经羌塘,再次“到索县”,感慨与激动自然颇多,索曲河的水仍然不紧不慢地流淌着,从西至东,带走日月星辰,带走花开花落。亚拉山的冰雪仍然一如既往地白,像一位皓首苍颜的老人,静看日月轮回,四季更迭。

  “毡房已换了几代/但炊烟和奶茶的味道/还在高高飘扬”,在变与不变之间,诗人用简约轻灵之笔,勾勒出一个苍凉厚重的氛围,一种岁月的峥嵘感、一段历史的深邃感扑面而来。让我们不得不感受到时空的浩淼与广漠,岁月的沉重与深幽,作为个体的我们,顿然感觉到属于自己时光的匆促与短暂,作为生命个体的卑微与渺小。

  “下马酒就不必了/上马酒还可以考虑”,内蒙古、西藏,万里羌塘、怒江河谷牧场,“下马酒”也好,“上马酒”也罢,在这里司空见惯,通过文字,我们恍若看到高原牧场的空阔辽远与恬静悠然,无数只牦牛像镶嵌在绿色书页上的逗号。而白色的羊群与远处的雪山隔空对话,相映成趣,用各自的白,点缀着高原的美丽,用各自的静谧,衬托着高原的圣洁。

  “当年先辈们打马而来/也没有想到/这一住/就是几百年”。这些诗行,曹杰峰把作为人类的个体生命同天地自然结合起来,把人类命运与浩荡时空连接起来,就有了一股豪放高迈之气,显现出一种大视野大气度。“从东到西是一条路/从西到东也是一条路”,蒙古草原,青藏高原,从东到西,从西到东,“蒙藏双雄的对马”驰骋于同“一条路”,走了30年,300年,3000年;但曾经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到底在哪里?他们走过的时候,到底在想什么?

  记得著名作家马丽华在《灵魂像风》里说过一句话:“对于未来者,西藏是一个令人神往的佛界净土;对于此在者,西藏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离去者,西藏,你这曾经的家园让多少人梦牵魂绕——西藏,就其实在的意义来说,更是一个让人怀想的地方”。曹杰峰在高原走,在羌塘走,在索县走,用脚步与心灵亲近大地,亲近自然,真诚真心的挖掘着自然和生活所蕴含的诗意,表达着内心独特的关于历史、关于地域、关于世界、关于艺术的审美思考,并借此为自己内心葆留着一块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精神领地。

  曹杰峰在一种探秘尘世与内心的书写中,绘制出悲悯的情怀和心灵的沧桑。

 

  到索县

 

  作者:曹杰峰

 

  对索县来说

  每一个从蒙古高原来的人

  都带着兄弟的温暖

  毡房已换了几代

  但炊烟和奶茶的味道

  还在高高飘扬

 

  下马酒就不必了

  上马酒还可以考虑

  当年先辈们打马而来

  也没有想到

  这一住

  就是几百年

 

  从东到西是一条路

  从西到东也是一条路

  蒙藏双雄的对马

  不用约定

  把金雕的双眼

  擦亮即可

 

  作者简介:

 

  曹杰锋: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某藏书家协会创始会员,“心河之舞”微信公众号持有人。主要著作有《心灵的独白》《心河之舞》《行与思》。作品散见于《大公报》《都市》《草原》《中国税务报》《北方新报》等,有作品入选《七十年诗选》《北漂诗篇》《岷州文学》等文集。曾获“瘦西湖杯”全国散文诗歌大奖赛优秀奖。

 

  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藏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图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