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共奏时代强音

周瀚2022-10-26 13:33:40

共奏时代强音

──从“献礼二十大”同题诗看咸淡水诗派的创作

作者:周瀚

       广东咸淡水诗派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积极探索新诗创作的模式,努力塑造独特的风格。诗派凝聚了三百名诗友,核心层一百人左右。不仅创建同名公众号,以同题诗接龙的方式,出刊一百多期,发表诗歌二千多首,还出版了专辑。在诗坛颇有影响力。

咸淡水诗派的崛起

       咸淡水诗派的崛起,与核心人物丘树宏分不开。他目睹珠江浩浩荡荡地从八大出海口流入南海和太平洋,珠江水是淡水,南海水是咸水,两者碰撞交融,蔚为奇观。他从咸淡水地理现象得到了启发,并引申到诗歌文化上,珠江水代表中华传统文化,南海水代表海洋文化,两种文化碰撞交融形成一种咸淡水文化。于是丘树宏首倡成立咸淡水诗派,由中山市诗歌学会发起、大香山地区即现在的中山、珠海和澳门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志趣相投的诗人共同组织建立咸淡水诗派。咸淡水诗派主张在人文意义上要求思想内容、风格特点、形式体裁这三个重要方面,既要坚持中国传统诗歌元素,又吸收世界各国优秀诗歌元素,风格上要求中华传统诗歌与现代自由诗相结合,句子精炼,大致整齐,押大致相同的韵,并以此为特色,探索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之路。

“献礼二十大”同题诗

       在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由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作家网和中诗网联合主办,中山市诗歌学会承办的“献礼二十大”咸淡水诗派20家征诗活动,使咸淡水诗派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得到充分展现,在诗坛熠熠生辉,令人瞩目。

       参与的二十名诗人为丘树宏、卓玛、陈道斌、胡红拴、陈洁明、张况、陈小奇、王晓波、高志东、江湖海、唐晓红、魏华、郑劲松、周瀚、唐德亮、陆文伟、李自国、吾君、郭锦生、黄刚。他们主要来自中山、珠海、广州、香港、澳门等粤港澳“咸淡水”地区以及北京、四川、重庆等地。

  从二十家创作的同题诗,可以看到具有以下特点:

       一、主题鲜明

       这是一组时代的颂歌。二十位作者视野开阔,拥有深广的社会阅历。他们满腔热情地歌颂新时代,诗歌充满了真情实感,镌刻着时代的烙印,在"二十大"的主题之下,诗人没有高呼标语口号,而是以诗意的语言,从物境、情境、意境等多角度描写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表达了他们从肺腑流出的热爱之情。正如丘树宏在诗中所说:“太仓路,大上海,/嘉兴南湖浪澎湃;/红霞一片东方起,/雄狮一吼乾坤白。”(《前程似锦新时代》)。诗人描写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景开篇,以情点题,“红霞”“雄狮”皆景语,一切景语皆情语。咏史兴情,情思飞腾,层层推进,气象宏达。李自国写道:“......当我想起节日或平常的歌/又沿着你逐日上升的音阶/滑过车站、码头和公园,多少年了/你的歌谱不止一次地把我的心勾走/十月还是那么铿锵,始终以进行曲的速度/完成落叶最后一声颤抖/在悦耳的刺痛中/在如歌的行板上踏破世界的寂寞”(《十月的马蹄声从记忆深处驰过》)。他描写聆听《义勇军进行曲》的感受,丰富的内涵,形象地描绘,令人耳目一新。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云:“诗要避俗,更要避熟。”确实如此,普通人会说:“每当听到国歌,我热血沸腾”,而李自国说:“你的歌谱不止一次地把我的心勾走”可见其不落入俗套,情感深沉,含蓄有致。又如张况说:“开国大典,将百年耻辱掩埋/国旗升起了民族尊严/国歌唱出了华夏豪迈......”(《人民就是江山》)。詩人聚焦开国大典的升国旗、唱国歌的镜头,直抒胸臆,意兴磅礴。二十位诗人的作品,立意高遠,從中可以窥见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精神全貌、可以听见新时代真实的声音、可以感受到新中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和时代的进步,所有这些足以振奋人心,鼓励人们奋发图强。

       二.、具有浓郁的大湾区特色

       由于这些作者主要来自于大湾区,他们着重描绘大湾区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所以诗歌具有浓郁的大湾区特色。如卓玛《澳门颂》列举了澳门的景点,如氹桥、東西望洋山和澳门的市花“莲花”等。人文历史,蕴含其中,凸显澳门特色。唐德亮《岭南果河》描绘岭南一年四季盛产的水果:金枇杷、李子、杨梅、荔枝、龙眼和橘子等等,并总结岭南水果特色是“五彩缤纷,光华闪闪/香飘四季,沁脾甜心”形象传神、新颖独特。除了大湾区的物产和景色,他们的诗歌还讴歌大湾区的奋斗精神,引导人们认识大湾区,发现大湾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充满了正能量。如陈小奇说:“一步一步/我在风中领跑/每个驿站/都有一个新的目标/所有的远方需要用爱寻找/我知道雨后的彩虹/才是我的骄傲”(《领跑》),抒发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江湖海在《大湾》说:“要的是厉兵秣马/要的是枕戈待旦/大湾大成忌空谈/挽起袖子加油干”,表达了脚踏实地、奋发实干的精神。

       三、形式变化多端

       在新诗的形式方面,征诗的要求是句式整齐、二十行以内。从二十家的诗歌来看,形式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充分体现了创作自由。诗歌五节,每四行一节,有丘树宏《前程似锦新时代》、陈道斌《花开新时代》、胡红拴《硕果满枝香九州》和周瀚《香江明月夜》,皆整齐匀称,具有诗歌的建筑美。其中陈道斌《花开新时代》是歌詞,胡红拴《硕果满枝香九州》是新民歌,更具音乐美。吾君《我的大湾区》,采用四四四六二节式,描写大湾区的风采,想象力丰富。

       在征诗中,诗歌以四节居多。如卓玛《澳门颂》和陆文伟《十月飞歌》,诗歌前三节各六行,第四节两行。以描述为主,总结之语,画龙点睛。陈洁明《奋斗的青春》诗歌四节,每节五行,非常整齐。词作家充满激情,抒发奋斗的青春是多么美丽,抒情味浓厚。张况《人民就是江山》,诗歌四节,采用四六六四式。开头和结尾很均匀,突出中间,重点描写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开国大典。王晓波《民族之魂飞扬一一听〈黄河大合唱〉四节,采用四七五四式。头尾匀称,中间侧重于盛赞黄河,感情像火山迸发,炽烈浓郁。魏华《那一束光》,五六四五式,中间以排比、设问形式,间接描绘解放军冲向救灾现场,委婉深刻。唐德亮《岭南果河》分为两行、十二行、四行和两行,首尾呼应,中间描绘了一年四季岭南盛产的水果,惟妙惟肖。郭锦生《珠江花》采用四四四八式,着重点在结尾,通过排比,赞美珠江处处开花,视野开阔。“来,你在前海正开花,/他在横琴正开花,/我在南沙也开花,/让花满珠江,映华夏。”通俗明了,颇有民歌格调。黄刚《海之门》采用四四六六式,以后半部分爲主,诗人凝眸苍天和咸淡水交汇的大海,联想翩翩,诗歌营造了优美的意境,具有绘画美。

       此外,还有一些特别的形式。如陈小奇《领跑》,三节,采用七七六式,这样的排列很有创意。着重点在诗歌的前两节,用反复的句式阐述对领跑的看法,抒发心志。高志东《它是骄傲,它是桥──写给港珠澳大桥》,三节,四八八式。诗歌重心在后半部分,用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称赞港珠澳大桥,情真意切,形象生动。唐晓虹《珠海‧千年潮声》,三节,采用八八四节式,以前半部分爲主,追溯珠海的历史和赞美特区的创业精神,诗意盎然。郑劲松《面朝大海,中国的春暖花开──致敬海上丝绸之路》不分节,一气呵成。诗歌聚焦海上丝绸之路,激情洋溢,气势非凡。李自国《十月的马蹄声从记忆深处驰过》,分两节,描写耹听国歌的感受,雄劲深沉。江湖海《大湾》,分六节,采用三三三三四四节式,描写大湾区的迷人景色和抒发壮志。

       二十行的新诗,如上所述,就有十几种,可见新诗的形式变化多端。咸淡水詩派沒有具體要求每行的字數和音步,只是要求押韵,使新诗具有音韵美,其他任由詩人自由发挥。這容易讓其他詩人在短時間內掌握咸淡水詩派的理論,並在創作中付之實踐。可見新诗求变,不仅内容求新,亦要在体式构建模式上不断创新。在這一點上,咸淡水詩派可謂成功。

       我们欣喜地看到咸淡水詩派的理论主张,既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又继承革新“五四”以来的新诗传统。姑且不论咸淡水派首倡者丘树宏肩负的历史使命,就从他作爲纯粹的诗人来说,他勤于思考新诗如何发展和突破,并有胆量和勇气去创新,这对推动咸淡水诗派的发展有正面作用。上世纪30年代,以艾青爲首的现实主义诗派曾经是新诗发展的最大流派。我们希望咸淡水诗派不断发展和完善新诗理论主张、不断丰富和创新诗歌创作实践,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新诗发展中生命力最强的流派,为新诗的发展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image

 

       作者简介: 周瀚,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香港作家联会常务理事、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等。曾荣获“香港中华文化金紫荆奖”的“实力诗人奖”、“第一届‘国际汉诗杯’国际汉诗优秀评论奖”等多个奖项。著有诗集《灵魂,在阳光中飞舞》、中英对照《周瀚短诗选》、学术著作《唐代帝王诗歌与诗坛》及翻译诗集若干。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纯贵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