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史映红微诗评(之十四)

史映红2022-08-22 17:40:10

史映红微诗评(之十四)

 

作者:史映红

 

说不尽的阿里

——浅析德西诗作《初见阿里》

 

  近半年以来,我就为西藏诗人子嫣、萱歌、马相村、沙冒智化等写过有关阿里的诗歌评论。相信很多作家诗人以前写过阿里,现在或许正在书写阿里,以后肯定还要写到阿里,因为阿里是写不尽的。

 

  《遇见阿里》第一节,诗人德西写到“无数次在脑海里浮现的岗仁布”不仅“离得如此近”“甚至在风中闻到你的味道”,众所周知,“岗仁布”齐峰是冈底斯山主峰,200510月,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中,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之一。它藏语之意为“雪山之宝”,相传冈底斯圣山是八千万世界之中西方的俄摩隆仁或西方极乐世界之地,曾诞生八千万贤能并传播佛法的圣地,是赡部洲的地理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吐蕃和象雄地方土生土长的雍仲苯教的故乡。相传是为了一切众生离苦遇乐,和平世界,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如意宝。常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教群众前来朝拜,跪拜和转山。

 

  紧接着,诗人重点描写目之所及:“不加修饰、裸露、野性、粗犷聚集、荒芜的力量、轮回的影子、触手可及、云端”等词语。写“岗仁布”的苍凉、独特、厚重、冷峻、刚劲、高耸、奇崛。此时此刻,诗人德西似乎一身轻捷,把自己与斯情斯景、把现实生活与眼前景致融合于一体;用风、用云、用雪、用雷、用电鸣奏出一曲人文与大自然相结合的乐曲。

 

  《遇见阿里》结尾,让读者过目不忘的是:“而我情愿出窍的灵魂/在雪山之巅飘荡/在玛旁雍措漂浮”,烘托出诗人德西对天上西藏、云中阿里的热恋热爱、尊敬尊崇;对“岗仁布”神山的仰望仰视、谦恭虔敬。这种笃定诚挚,心无旁骛的浓烈情愫,让人不仅想起老子在《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学者王弼注解成:“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原之上的高原”阿里,它广袤、辽阔、苍茫、厚重,除了无数座屹立的雪峰,还有班公湖、玛旁雍措、拉昂措、达则措、佩枯措等众多高原湖泊。也有“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马泉河”等众多河流,它们纵横交错,它们银光闪闪,它们一路歌唱,它们不知疲倦,像“共赴一场生命的盛宴”。描摹出天上西藏、云中阿里作为“亚洲水塔”的逼真形象。

 

  整首作品德西视野深远宽泛,词语使用恰当精准,诗人用热忱之心,浓烈之情带着我们的目光和双手,仿佛可以触摸到那片奇崛空灵之地。

 

浅析诗作《班公湖》

 

  众所周知,班公湖藏语之意为“长脖子天鹅”,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西北约12公里处,呈东西走向,海拔4400米,湖泊总面积为604平方公里,我国境内为413平方公里,印度境内191平方公里;湖水东淡西咸,平均水深5米,最深处可达41米;湖中有大小小岛十多个,鸟类达二十多种,约数万只。

 

  回到作品,首先德西开门见山,用“一弯万山之巅的掌心/捧起的净水/盛满满目虔诚/在暗夜星空闪烁”。非常形象地写班公湖的清澈清透、清幽清净,它既像佛祖“悲悯的泪水”,又像洒落在人间的宝镜,映照出多少人的阴晦阴暗、龌龊猥琐、丑陋贪婪;又映照出多少人的光明磊落、浩然正气、尊贵崇高。空灵、通透、洁净、冰清玉洁、纤尘不染,你可以用所有的词描述班公湖的水,相反,班公湖的水让所有的词相形见拙。

 

  “来自天国的使者/化成鸟的形态日夜守护”,读到此处,就想起林语堂曾说过:“吾觉得中国的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盖宗教的意义为人类性灵的发抒,为宇宙的微妙与美的感觉,为对于人类与生物的仁爱与悲悯”。诗人德西虔诚的内心,诚实的走笔,空灵的诗句,通过山水描摹,进而把高原各族人民的恻隐之心、悲天悯人、和善大爱的胸襟表露无疑。

 

  这首作品始终溢涌着一种高洁感,圣洁而空灵,让我们不得不把世俗的欲望与纠结、恩怨与纷争暂时放下和忘记。静静感受天上西藏、云中阿里这片高天厚土之上的众神俯首、圣音威严、峰林浩淼、高天无痕的神奇力量。从而约束心身,控制欲望,弘扬良善,放逐阔达,放飞仁慈大爱;真正达到内在与外表、内心与现实、内心与自然的和解、安宁、和谐。

 

浅析诗作《遥远的古格》

 

  略微了解西藏历史的人都知道,古格王朝前身可追溯到古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约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之后建立,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政权,其统治范围最兴盛时期曾遍及阿里全境;古格王朝遗址位于阿里札达县象泉河畔,先后跨越了当时中原宋、元、明三个朝代约700年历史。

 

  这首诗前半部分诗人如数家珍,讲述古格王朝的久远,以及久远王朝的未知与神秘,及至后来的土崩瓦解,最后只剩下断城碎墙、残砖破瓦。已“化成细沙堆积/百年千年万年”,映射出一个久远王朝的兴衰与没落、强大与湮灭;和对子孙后代内心的深远影响。

 

  日月的轮回,星河的灿烂,四季的周而复始,山川河流的不动神色,似乎一切都在变,一切似乎又没有变,字里行间,德西隐含着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命之匆促,时光之短暂,认知之有限,胸襟之局促。阅读至此,就想起西班牙诗人阿莱克桑德雷曾详细描述过的诗人形象:“他两脚屹立在大地上,一股强大的潮流就此形成,汇集在他的脚下,流遍他的全身而通过他的舌头喷泻而出。因此,从那喧闹的身体燃起的火焰是大地本身,那深沉的大地。但在其他时候,诗人登上了九霄,额头高耸天际,他用行星的声音说话,响彻寰宇,而在他的胸中他感觉到了星星的呼吸”。在高耸的阿里大地,在一个久远、辉煌、神秘莫测的千年王朝遗址上站立的诗人,仰望地诗人,沉寂的诗人,此刻是神圣的,与阿莱克桑德雷笔下的诗人处境十分相似,诗人对历史、对自然、对万物关照的情怀和态度此刻何等相似。

 

  作品结尾,“传诵的使者/紧拽着未解的象雄文/在这里久久守候”。这个守候是什么?是曾经王朝的堡垒森严、高墙万丈?是曾经皇权的至尊至贵、龙威燕颔?是曾经城郭的繁华锦绣、繁荣兴盛?是曾经街市的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给读者一种意犹未尽、余味无穷的深思。

诗人德西的作品里有一种宏阔的气场,有一种沉寂无声的气势,辽阔、高远、深邃,希望诗人给我们呈现出更多这样的作品。

 

初见阿里(组诗)

 

作者:德西

 

  遇见阿里

 

  无数次在脑海里浮现的岗仁布

  这一刻离得如此的近

  甚至在风中闻到你的味道

 

  一座座不加修饰裸露的山峰

  在眼前呼啸而过

  野性的粗犷聚集着荒芜的力量

  牵引轮回的影子

  疾驰在触手可及的云端

  而我情愿出窍的灵魂

  在雪山之巅飘荡

  在玛旁雍措漂浮

  孤傲的红柳是遗落在阿里的璞玉

  紧紧镶嵌在象雄的胸膛

  那就诚邀狮泉、象泉、孔雀、马泉河

  共赴一场生命的盛宴吧

 

  班公湖

 

  一弯万山之巅的掌心

  捧起的净水

  盛满满目虔诚

  在暗夜星空闪烁

  顺着云彩从天上阿里流过

  来自天国的使者

  化成鸟的形态日夜守护

  空中飘过的羽毛

  应是乘着轮回翅膀的灵魂

  仅一眼就注定沉沦

 

  遥远的古格

 

  古格久远的史诗

  化成细沙堆积

  百年千年万年

  在札达土林

  在当惹琼宗的石堆里

  在琼窿银城的废墟里

  弥漫着遥远国度智慧的光芒

  传诵的使者

  紧拽着未解的象雄文

  在这里久久守候。

 

  作者简介: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注: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