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底层那黑炭燃烧成熊熊火焰

夏志红2022-08-06 17:01:57

底层那黑炭燃烧成熊熊火焰

——兼评知名诗人邹中海的人性与诗性

 

作者:夏志红

 

  “似一张秋天的请柬/很多落叶被迫回归/空中无雁/却依然能听见民生凋敝的哀鸣/漫过一条寂寥的小巷/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不知去了哪里/很多店铺紧闭/只有雨水频频光顾/偶尔有一点灯光一闪而过/曾经的繁荣/败给了突然而来的口罩和网络时代……(《过秋风》)”读邹中海的诗,愤怒,激情,谩骂,歇底里斯的情绪漫满了山村田野村庄和城市的角角落落,像故乡柴房里火灶边吐着火焰的煤,燃烧着热能,煮着沸腾滚水,等米下锅,瞬间闻着米香,充满人间烟火味。

 

       我认识邹中海,是在一个体育老师的诗歌分享会上,那句“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充满诗性的调侃,彰显了现代新诗的个性、张力和迂回语感,也让我想起了增广贤文民间“段子手”的哲理诗。“一把弯刀扔到天上/几点萤火飘忽,像那年的田埂上/闪烁的烟灰/有时迷离,有时清醒/有时会把荷塘想象成禾塘/只有那熟悉的蛙鼓,敲打的/是一个回不去的夜(《夜》)”邹中海的诗就有这种“下里巴人”的“小聪明味道”。

 

  深交邹中海,那梅山文化熏陶下的湖湘文化满满。上世纪九十年代正规科班古汉语专业毕业的他,却在商品经济的滚滚浪涛着,带着朦胧、先锋,赤裸裸的离开“阳春白雪”的体制,下海到灯红酒绿的打工行列,在广东淘过金,去新疆卖过水果,办过家政公司,在中山开过饭店,他用“上山下乡的精神”,写下一行行的体验诗行,因疫情的影响,开了十多年的饭店,只剩下一行“下半身”的诗,但他却仍然满脸笑容,满满的正能量,常见他站在抗疫的志愿者队伍里,高亢引喉,为高光的时代歌唱,为善良的人们高歌。“不知道你是谁/也没有必要知道你是谁/因为你/早已把自己的名字/刻进了时代的丰碑/一件流动的马夹,汇聚成/红橙黄绿青蓝紫/这是表明你身份的全部装配/思想的浪花,奔腾在不同的年龄段里/仍然想不明白,你到底在图什么(《志愿者》)。”

 

  诗人是天才。信吗?不信的人天生不是诗人;诗人是疯子。信吗?信的人天生也不是诗人!诗人的丰富的想象力和狂野的个性及悲悯的情绪,第六敏感,第七维度,第八周日,其实是天生诗人的秉承。综观屈原,杜甫,李白,海子……诗人之所以能成为诗人,因为他们高贵的头驴顶着天,扎实的脚板抵着地,滚烫幻心想着家国情怀。但他们从来不想着自己,把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广阔胸怀,时时敲击着“小我”的心,写出“大我”的壮丽宏章,“我自横刀向天笑”,“吾将上下而求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邹中海的诗里,无时无刻不在他煎熬的夜里,流浪的轨迹中,为一日油米柴盐的拼搏,呐喊着底层社会的坚持不屈,奋斗不止,他的口水诗,甚至是垃圾诗也是上档次有品味的。这首心血之作《母亲》就是佐证:“接过行李/楼道里响起母亲关节疼痛的声音/拒绝搀扶,还是三十年前的手势。门外正在飘雪,幻影重重/落到母亲的头上/我的心在变冷。一桌圆圆的饭菜/从母亲热气腾腾的眼睛里飘出。还是原来的样子。我们休息时,房间里的一只猫/用眼睛记录着这一切。一个苍老的身影/连电视里的冲锋号/也没有叫醒她。”

 

  邹中海生活的大起大落,从他的血气方刚到中年油腻男,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即使梦想支离破碎,湖南汉子的“霸得蛮”性格,也没有让他对生命、生活失去信心。因此,他的诗大体来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追求诗艺上的晦涩、朦胧、想象的奇特,以小我的自怨自艾为主体,这个时期的诗注重修辞、结构和谋篇布局,追求在语言上瑰丽的效果,但在艺术表现上有点过窄和虚空。第二阶段则把笔触关注民生,直击现实,写出了很多灵魂之作,像最底层的黑炭一样,燃烧着熊熊火焰,给人以火热和温暖,所以他的很多诗很客易引起共情共鸣。这是他诗艺逐渐成熟的体现,也是他从小我到大我之间的过渡和历练。这第二阶段,又分两个小阶段,第一小阶段的诗以揭露、批判、同情为主。比如他写的一首《寻妻者》,诗中就把那种无助、委屈、容忍、愤怒、担忧等各种交织的情绪写得淋漓尽致:“他越过千万里/本想一场缠绵/妻子的出租房门口/摆了两双拖鞋/一男一女/但可以肯定/男拖鞋不是他的/他的脚才四十码/门口那一双/明显大得多/他悄悄地转过身/去了一家小酒馆/要了一瓶啤酒/一碟花生米/他灌下啤酒/手抖得很厉害 /半天夹不住一粒花生米/却夹住了大颗大颗的泪珠……”。第二阶段就是正在为身边的一些正能量写的各种企业诗,友情诗,以另外的方式为他们讴歌赞美、助力宣传和推广,弘扬人间正气。

 

  我喜欢邹中海的憨厚、善良、纯朴,甚至有点固执和小农意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因为他有他的思想,他有他的生活,他有他的精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彼此的尊重和包容,他对待任何人都很尊重,一视同仁,这是最可贵的,特别是文人,文心即人心,人心即人品。我们懂得彼此君子谦谦,又懂得此彼君子诤诤,那才是最好的朋友文友感情。我和邹中海就属于此类。没有利益名义的瓜葛,更没有物物交换的庸俗,我们的感情是乡情友情加诗亲。

 

  愿我们的友谊长存,一路顺风,诗意浓浓,美丽更美好。(作者为著名作家、军旅诗人)

 

后记

 

  我从没想到自己会出书,而且是出诗集。就如我从没想到我的诗会获奖、馆藏、上刊上报、直至被关工委推荐、中央电视台推广。其中有部分诗作还被翻译成几种文字。我出书是个意外,我成为诗人作家,也是个意外。

 

  我当初写诗,不是奔着诗去写的。而是把心中的苦与乐,用笔记录下来,写的也是身边的人和事。所以我的诗没有什么“高大上”的色彩、禅意和神性,更没有所谓的“阳春白雪”般的语言。有一些文字,或许而不能称之为诗,或者诗的语言。

 

  十几年前,我在中山的新安村开饭店,遭遇到了最严重的亏损。那一年,大儿子正在上高三,小儿子在上小学,老母亲年事已高,也要从经济上负担些。开眼闭眼,满脑子都是钱。这些压力,全都要一个面临失败的人来承担,其心情可想而知。而作为男人、丈夫、父亲、儿子,又不能把这些负面情绪随意表露,只能把郁闷,暗暗藏在心里。

 

  不知是排解愁闷还是心血来潮。我在写菜单的纸上,随手写了几句话。事也凑巧,这几句话被常到金钟水库周围的一些鱼塘来钓鱼、也常到店里来吃饭的雷律师看到了,他说:“你这几句话写得还蛮好的哈,有点文采,没想到你还是个有点文化的人!”他接着又说:“你的菜炒得不错,人也很好,我帮你发个朋友圈”。

 

  正是由于他的这个善举,我的小店引起了他另一位钓友的关注。那位钓友是一家公司的老总,公司也就在新安村,只是原来没有交集。他直接对雷律师说:“你哪天带我去他店里吃饭,看他的卫生、口味、速度、信誉是否能达到我们公司员工餐的标准。公司正准备扩大食堂,要重新装修,所以员工餐要暂时向外招标!”

 

  不得不说雷律师是个热心人,他在那个周末就带那位老总来了,但我当时并不知道会有财神眷顾、大单上门。饭后老总感到很满意,他说:“我把我们公司一百多号员工餐的订单交给你,每天做两餐,早餐不用管,如果有宵夜了,我提前通知,我按订餐人数8/人次给你……”那时候街面上的快餐才7元,他给我的员工餐是8元。这里面,包含有多少人间真情。雷律师当场就给我们起草了协议并作为见证人。

 

  尽管后来我的店子还是倒闭了,但情还在。我也因为他们的善举,度过了那段为难的岁月。

 

  很多友人对我说,你一直都混得不好,但在你的诗里,看到的都很阳光。朋友们只看到了其一,却没有看到其二。我虽然没有拥有阳光,但我时时都感到阳光的温暖。心中有阳光,看什么都阳光。在我这里,爱不会止步,情也不会中止,所以我的诗里诗外,都洋溢着阳光。而且要把这阳光和情爱,通过我的诗传递出去,这或许就是我写诗的目的和出书的初衷!

 

  这本诗歌小辑,虽然分为了《世说新语》《乡情友情》《中山映像》《家国天下》,但不难看出,所有的诗歌,都是为情而转,为情而动,为情而歌!亲情、友情、爱情、家国情,都在这本小集子里反复出现。也没有什么藏着掖着,刻意去求,一切都遵循内心的律动和事态的走向而写。这些粗浅直白的文字,与其说是我的诗歌,还不如说是我内心的一种渲泄和倾诉。比如我买不起房,心里有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所以当我路过妹妹曾经住过的地方一一富豪山庄时,我的心情瞬间产生一种爆发。这种爆发,就是来自于高房价下而产生的生活压力。诗中没有明说房价,但可感到房价之高一一“高得可垂钓一轮月亮”;而当我看到秋叶飘零的时候,想到了我的初恋,迷人、美丽却无疾而终,于是我就写下了《红唇》;我身边有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看到了他们奋发图强或不向困难低头、逆袭成功的故事,我就写下了大批带有赞美性质的致友诗;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乡村的变化,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也都会在我的心里迸发出火一样的热情!

 

  有人说,诗人是感性的;也有人说,诗人是理性的。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在这本小集子里,我用感性的情感,真实地记录了我的心路历程,也用理性的思维,对一些事物,做了简单的分析。我的诗不事雕琢,顺其自然。在这本小集子的第四辑《家国天下》中,以《中国力量》开头,以《粮仓九章》收尾。包括已在国内外发表或获奖的《百年征程》《写在七一》《致敬钟南山》《屈原祭》《读你.娄底》等充满正气力量的诗歌作品,但也收进了没有发表过的、尚未定论的组诗《也谈方方》。此举的目的,并非是针对某个人,还是共同探讨在全人类面对共同灾难、国计民生处在水深火热、大是大非与情绪表达处在矛盾之时,文学家们的写作方向该如何取舍的问题。我的写作也偏于传统,不是说我回避世界,而是我有很浓的中国情结。在我的观念里,一直奉行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传统的东西应该不怕时光的推敲,就如一根红线就能编织的中国结。我的诗大都是写情,这是贯穿这本小集子情线的全部。

 

  关于这本小集子的出版,我纠结了很久。是我的宗族兄弟邹华明给予了巨大的鼓励与支持。期间,文化出版公司的徐老师,也在稿酬(版税)、出版、申报项目等方面给予了政策性的倾斜和帮助。此外,军旅作家夏志红和身边很多的文朋诗友,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实质性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作者简介:邹中海,笔名涛博哥哥,海哥。诗人,文评人。有诗文写进教辅、馆藏和获奖。代表作曾被关工委推荐,中央电视台推广。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