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辈子的事
杨晓敏2013-05-22 10:18:21
30年来,以民间读写为主流的小小说领域热闹非凡。尤其是庞杂的小小说创作队伍,集合了社会各界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不同艺术追求的写作者,大家似乎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其中,使得小小说的成长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山东聊城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化的黄河在此交汇,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共同孕育了聊城独具特色的地域历史文化。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中的许多故事都是以聊城为背景。聊城自古名人辈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抗日名将张自忠、现代国画大师李苦禅、著名学者季羡林等等都是聊城人。聊城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也滋养成就了一批当代的文学创作者,李立泰即是其中之一。
李立泰1971年开始文艺创作,已在《中国作家》、《北京文学》、《小说界》、《百花园》、《青年作家》、《人民日报》等二百余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二百万字,包括主要作品《故里素描》《秦大嫂》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小说名家沙龙理事会理事、聊城市作家协会顾问、聊城市小小说学会会长、山东省小小说学会筹委会委员兼秘书长、《东昌月刊》执行主编。
鲁西大地淳朴的乡间生活、长期的基层工作积累、数年中短篇小说的创作经验,使李立泰的小小说写作得心应手。广阔深厚的生活基础让李立泰的写作从来不缺素材,不用冥思苦想,不必虚构假设。李立泰的笔下,人物故事齐全,人情世故具备,似是信手拈来,却篇篇落笔有神,显示了作家丰厚的生活底蕴,也折射出其不俗的文学素养。
李立泰的写作题材涉及农村、乡镇、官场、抗战等诸多领域,可谓异彩纷呈。无论是描写官场人物还是坊间百姓人家,李立泰笔下的人物故事都能贴近生活本色,读来真实亲切。简洁轻快的语言,不乏诙谐调侃讽喻,在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阅读快感之后,又给人以思索的空间。
官场中“局长”这个角色是作者经常写作的对象,其人其事或真或假、亦正亦邪,似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但经过作者略带夸张的文学加工渲染,常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
《新局长》中的新局长上任,首先让副职各负其责,再则统一签字权,最后落实部门具体工作。对于新局长上任的三大举措,副职们纷纷找借口推托回家躲避,而新局长一概不理不问,凡事亲力亲为,上下运筹使局面焕然一新,而此时副职们在家却坐不住了,不请自来要求上班。自此以后,局里各项工作大都在地区前列,年年考核第一。“新局长稳稳地坐在老板椅上,倒觉得没意思了。”历来新官上任三把火,无非是想以气焰压人,造声势、立威望将来好稳坐其位。而一旦位子坐稳了,却反倒没意思了,难道人的斗志都是逆境激励出来的么,结尾一句读来颇有意味。
《分房》中的新局长也写得耐人琢磨,历任局长没有解决的分房纠纷,却被新局长一招看似荒诞的方式解决了。什么职位高低,什么厉害关系,统统不思考虑。新局长下个通知,全局人员每家每户来一人参与分房。新局长站在新楼上宣布,一人只准拿一个钥匙,拿多无效。钥匙上标明了单元、楼层、房号。话说完,新局长一扬手,横着一撒,“哗”一片钥匙天女散花般落下来。于是在一片哄抢中,房子分完了。新局长这一招,无招胜有招,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将严肃的事情荒诞化,作家通过分房这件日常小事对眼下官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与揶揄,玩了一把黑色幽默。
官场中的诸多小人物同样也是作者笔端活跃的人物,譬如《老亓同志》中一心想升官的老亓、《汤股长》中做着天真梦的汤股长、《找后账》中耍小聪明的庄乡长,这些小人物混迹于官场,在宦海中浮沉,无一不为功名利禄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最后也常常是希望落空身心俱疲。这些官场小人物的行径,让人觉得可笑,笑过之后又难免心生同情。作家在讽喻的同时对这些小人物也寄予了一份悲悯情怀。
是否拥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常是衡量一篇文学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纵观文学长廊中那些流传于世的经典篇目,譬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汪曾琪笔下的陈小手,冯骥才笔下的苏七块……无不以鲜活的人物形象夺人眼目,让人经久难忘。李立泰深谙其道,作品中尤其注重人物塑造。其笔下的人物形象立体朴实而且透着一股子机智。譬如《大叔》中颇通文墨的大叔,为已逝妇人写挽幛只有四个字:三四无二。意为三从四德,独一无二。寥寥数语,就将一个热心又传统,机智又风趣的乡间小人物勾勒出来。《送点心》中的段县长通过老乡相送的一斤不够称的点心,追查到点心店掌柜,将短斤少两杜绝于源头,还买卖一个公平。字里行间,一个机智又爱民的县长形象便立于纸上。这些人物形象的机智表现无一不在彰显着作者的才思敏捷。特别是《驴妮儿》则讲述了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爷爷爱驴、婶子奶驴,小驴吃婶子奶,它给婶子下跪,水汪汪的眼睛看婶子,如同看自己的娘亲。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通过立泰朴实生动的笔法跃然纸上。
其实我也喜欢立泰抗战题材的小小说,《姑姑》《宿营》等。李立泰是个多产的作家,每年有很多篇小小说在各大刊物上发表。他擅长写战争题材的小说。他的小说《宿营》,写一个青年战士刚有性萌动,就英勇地牺牲了。这篇小说选择的角度很新颖——是过去不曾触及到的。同时,命意深刻——揭示战争对人性的毁灭。《姑姑》写了“姑姑”大半生的经历,她在战争中成长的历程。小小说的时序很长,容量也很大,是一个中篇或长篇的题材。把小小说拉成长篇易,而把这么多的内容融在极短的篇幅里难。小说写了战争,也写了爱情,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一个女军人特殊的性格和情怀。小说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自然切换的写法也很有特点。
《我给县长当桌子》是一篇传导出正能量的作品。语言幽默、素材鲜活、人物刚性,复原出那些渐行远去的活生生的人,把几十年历史中最华彩的生活片断重新演绎一遍一样,一气呵成,令人过目难忘。
“当年跟栾县长闹革命才十六七,警卫员勤务员通讯员一肩挑。那次县大队被围他办了三个鬼子还打趴一个,分散突围出来隐蔽老乡夹皮墙里。栾县长给中心县委写东西。没桌凳,李政稳说:县长,我蹲下在我脊梁上写。他半举马灯,蹲着让县长把东西写完。栾县长笑说:李子,你成我办公桌了。等咱打跑日本鬼子,建了新中国,在县政府叫你坐我办公桌上过过瘾。”
革命理想、干群关系、人物性格,三言两语,画龙点晴,勾勒成章。
解放后,李政稳骑驴进城看栾专员:“栾专员说:我许的咱胜利了,叫你坐我办公桌上,今儿兑现。李政稳在褂子上擦擦手,摸摸老县长的桌子。说:那不叫人家笑话吗?老县长说:那坐坐我椅子吧。也算兑现。李政稳坐栾专员椅子上,两手扶住扶手,屁股颠了三颠。说:不孬,坐江山啦!”
李立泰的作品,题材贴近生活基层的真实,带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亲切自然,语言则具有鲁西大地的质朴,偶或插入的方言俚语,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增强了作品的风趣幽默感,也增加了作品的亲和力。读他的作品,常有一种现场聆听大师说相声的感觉。如果将李立泰笔下那些精彩的故事交由相声大师来演绎,相信定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李立泰行文简洁流畅,从不拖泥带水,除给人一种阅读的流畅感之外,又能在有限的篇幅里传递更大更丰富的信息量。因为注重细节的挖掘,才不令人觉得笼统空洞,这对小小说创作来说,尤其珍贵。李立泰又善于在真实故事的结尾处惯用近乎荒谬的结局,于是一篇作品顿时有了或调侃或讽喻的味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同身受一份真实的同时又要接受一个看似诙谐的结局,令人喟然叹息之余,陷入沉思。
文场亦是人生,写作者无不透过自己的笔墨,为书中人物画像的同时也为自己立此存照。譬如有人少年扬名,踌躇满志;有人半道退出,另谋它图;有人昙花一现、江郎才尽;有人秉烛夜行,意犹未了。李立泰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事文学创作,部分中短篇小说和散文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短篇小说选刊》《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文学报》等选载,小小说被选入多种精选本。作品曾获中国作家杂志社一等奖、聊城市“五个一”精品工程奖,聊城市人民政府文学奖,至今笔耕不辍,佳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