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孙犁创作研究二题

张铁荣2013-04-28 16:08:58
   近年来,对于文化保守主义的研究十分盛行,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长期以来对于文化保守主义多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其实文化保守主义基本上是在强大的社会变革面前,坚守本民族的传统思想方式,坚守传统的民间价值,具有迫切的民族正义感。我想以这个理论来解释孙犁的小说,也许会使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民族习俗、文化传统的守护者

 孙犁的保守主义思想主要表现在他对民俗和传统文化的守护。他出生于冀中的一个小康之家,家庭经济环境使得他能够在安国上小学,在保定上中学,可以说他从小受教育的路向还是很平顺的。如果按照正常的方式走下去,他很可能与现在的普通人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过正常的知识分子生活。这样的家庭背景,是产生先天保守主义作家的精神土壤。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一名革命者,具体说来是党的文化工作者。但是他的骨子里仍然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庄稼人,是一个柔弱的书生,他的直觉使他遵循着为人做事的一贯原则,这就是要做一个充实自己同时为他人进而为中国的厚道人,他的为人和他的作品都反映出这种心态。他认为革命就是为了大多数人,他对革命充满了忠厚的解释。这也许就是鲁迅所说的“革命是并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的”。

 由于孙犁的保守主义思想,和他独特的写作习惯,在他的作品里时常流露出一种所谓的“小资情调”。这其实就是对于传统、历史和习俗的有意维护。他在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写了一个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女县长李佩钟,李在忙乱的工作和战火中,还抽时间养一盆花,经常给放在窗台上的花浇水,因而还受到工农干部的嘲讽。孙犁说:“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我们不应该求全责备,她参加了抗日战争,并在战争中牺牲了她的生命,她究竟是属于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队伍,是抗日战争中千百万烈士中间的一个。”生活中的孙犁就是一个好静、喜欢古董和爱买书的人,所以他写李佩钟并不奇怪,那是一种高贵的雍容,就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中华民族的儿女们通过表现出来的这种从容不迫,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我们民族的不可战胜。此外在民间,孙犁也还是注重这种看似闲适的高贵。从《荷花淀》到《嘱咐》,他所刻画的水生嫂,特别注意了面对作为游击组长和战士的水生离家前夜,水生嫂的细微心理变化,被芦苇眉子划破手指头的细节描写,那种在赞扬后面的埋怨话语,和带泪的回答,以及“无力的仄在炕上”过了半天才说“明天我撑着冰床子去送你”,这些对话和动作表现出她的复杂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就是来自民间的一种真实生活,是一种很自我的小家过日子的平常百姓妇女的内心世界。在抗日战争的最艰苦阶段,生活在敌后的妇女们也很自然地透露出一种柔美的情怀,反映出一种唯美的情调,那是对家人、山河与土地的深情,小说没有写铁姑娘似的剽悍展示与满嘴革命口号的宣传,但是那种画外音却反衬出我们伟大民族保卫家乡的自觉与战争必胜的自信。

 此外,他还写了以一些善与恶、君子与小人为题材的小说,最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石榴》。《石榴》是写工作组撤出以后,作为记者的作者再回乡村看房东女儿小花的故事。作者有这样一段回想颇耐人寻味,他说:“大娘是个寡妇,孩子们又小。她家是什么成分,说来惭愧,我当时也没问过,可能是中农。我住在她家,她给我做好饭吃,叫小花给我做针线活,她希望的是,虽不一定能沾我的什么光,也不要被什么伤。她一家人,当时的表现,是既不靠前,也不靠后,什么事也不多讲,也不想分到什么东西。”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的最朴实的生存状态。作者理解他们,所以他写起来自然贴切。工作组离开后村里有闲言,小花用跳井来抗争,作者看到养伤中的小花,“她穿一身自己织纺的浅色花格裤褂,烫得平平的,胸部鼓动着,嘴唇翕张着,眉上的那块小疤痕,微微跳动着。她现在美极了。在我眼前,是一幅油画,一座铜雕,一座玉佛。”小花的另一种柔美得到了提升,也是别样的对我们民族美德的赞颂。如果从以往的理论来分析,小花的投井当然是对封建思想道德的抗争,而作者的归来也是另一种挑战。但孙犁的小说情节并没有向着那个简单的方式发展,而是没有任何绝对的对立面,那是鲜活的人物对无处不在的传统道德所进行的抗争,在生与死的边缘表现的是一种平静,平静的后面则透露着柔美。

 二、激进主义、极端思想的抵触者

 孙犁的为人及价值判断都深受“五四”以来的人道主义思想影响,他虽然投身在革命的大潮漩涡中,但从深层次上看却缺乏强烈的政治意识,而那种本分、忠厚、规矩、守信等传统美德,和保持个性、喜爱高雅情趣、注重个人风格等品格,却长期留在他的思想之中,这些都必然会表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上。那种唯美唯真的东西和儒家思想一直根深蒂固指导着他的创作,稍不留神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所以在孙犁身上存在着作为干部的不幸,这样的脾气秉性很难在职务上有大的“进步”;而作为小说家,这又是一个很大的有幸,因为它具备了社会的良知,和推己及人面向大众的普世情怀。孙犁的保守主义思想所表现的正是这种对政治斗争的反感和对激进主义的不屑。

 在早期的中长篇小说里,孙犁就流露出对于政治斗争的抵触和过激主义的不满。如短篇小说《秋千》写土改时女青年大娟家庭被划为富农以后的心灵痛苦,《春歌》写中农出身的双眉处处不被重视。当然这些作品后来都有了光明的尾巴,大娟家的富农成分属于错划,后来终于得到了改正;双眉以苦干与聪明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作品也表现出明亮的色彩。但是作品中对于这两位女性心理刻画的细节描写,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读者的心。重要的是孙犁这些小说的写作过程,他没有过多地责怪谁,善的力量在民间是永存的。我们在阅读中体会出的是作者的那种对于人性的赞美,和对于青春、美好以及理想的人道主义追求。《铁木前传》写得最好的地方,也是人性的那种自然流露,虽然政治运动笼罩着小说氛围,读者一般比较注意看六儿、小满儿的恋爱,但对于黎老东那种安于本分,一心一意奔小康的保守心态却写得最好,当然孙犁在人物刻画上也不是完全肯定他的,他把铁(傅老钢)、木(黎老东)作为对立的农村两种思想人物来展示,但在无意间黎老东这个形象成为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时代人物。现在看来,孙犁写起这种人物来一定是得心应手,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就存留着我们民族的那种朴实的东西,无论是什么政治运动,都改变不了他的那种来自乡土并融化到血液中的情感。

 他在许多作品中都注入了自己的影子,特别是后来列入“芸斋小说”的大多篇章,大部分是对于逝去的日子的追怀,留恋于追寻旧梦。这些小说,集中表现出他对政治斗争的毫无兴趣和对于过激主义的反感。小说《鸡缸》写了一个姓钱的值班室人员,此人造反以后态度大变,常常对着作者住的台阶大吐其痰,指挥“牛鬼蛇神”专横霸道。一个性格扭曲的小人突然得志,当然后来也大出奇丑。再有一篇是《言戒》也是写传达室值班员,此人被称为“中年人”,作者去机关洗澡受其嘲笑和冷淡对待。更有甚者该人的大声提问却很有深意:“听说你们写了稿子,在报上登了有钱,出了书还有钱?”“改成戏有钱,改成电影还有钱?”这完全是一种小人之心的集中表演。作者回答说:“是的。”并随口又说了一句,“你也写吧。”结果“文革”开始,此人果然小人得志对作者大加报复。在他的小说里不但写了“文革”使得人性扭曲,而且表现了过激主义正是令那种心理有病之人展示其病态的最好兴奋剂。

 对于改革开放,孙犁当然是很兴奋很拥护的。但他看到一些灯红酒绿、急功近利的腐败现象,和对于金钱的极端追求的社会现状,即刻表现出本能的不满,作家那种流淌在血液中的清高自然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在系列作品“芸斋小说”中,几次谈到自己的初恋和婚姻以及后来的续弦生活。那种贪图虚荣、爱钱如命和庸俗不堪的众生芸芸,都活灵活现于他的笔下。

 孙犁绝不是那种追求时髦的人,对于这些很现实的人当然没有好感,同时在小说里也并没有将自己神圣化,他也如普通的俗人一样,注重人品也看长相,他对于长得太黑、太矮、太胖的女人不大喜欢,对于要房子的人进行反讽,对于大有所图的人最终也是选择放弃。在走进新生活之前,他对幸福的到来总是显得信心不足,他说:“我太老了,脾气又太怪,过去有过感情的人,现在恐怕也相处不来了。爱情和青春同在,尚且靠不住。老了,就什么也谈不上了。”就是这样,他在回忆起初恋时还说:“因为她对我的关心,我也不断想起往事,并关心她晚年的生活,像这样宽厚待人的人,一定会幸福无量的。”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他对于人性和保守主义的坚守。

 保守主义在文学家当中体现的气质最为鲜明,这是一种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坚定自信和坚守,传承和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固有心态,不断向往高贵生活品质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种充满高雅、大度、节制、从容的精神特质。从孙犁的早期创作到后来的“芸斋小说”,都有一种雍容大度、自信满满的贵族气质。这可以归结为一种保守主义思想的支配。保守主义是世界三大意识形态之一,三大意识形态即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最近以来,在理论界关于文化保守主义的研究非常盛行。孙犁无论从为人还是为文,都能体现出一种保守主义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