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对乡村画卷的苦难叙事与反思

王国栋2017-03-23 09:25:11
对乡村画卷的苦难叙事与反思
——读唐云岗中篇小说《饲养室》有感
       
 生命是为了记忆,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喜欢回忆。打捞一段难忘的乡村时光,最佳的方式是写小说,把沧桑岁月中自己亲历或听到的故事,特别是感触最深的故事,以审美的方式予以诗意的表达或艺术反映。 古人阅读讲究“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 读云岗的中篇小说《饲养室》(原载《天津文学》2014年第8期),我突然顿悟。不仅仅是我父亲曾经也是饲养员,对这种乡村生活和一些场景和细节特别熟悉,而是小说直面乡村画卷的苦难叙事,能让自己沉下心来静静反思。
一、 乡村道义和价值取向
乡村道义,我觉得是云岗先生的一种乡村精神立场,对“仁义礼智信”的儒家观念的一种诠释。这篇小说浓墨重彩刻画了乡村饲养员“四爷”,他身上体现了底层老百姓的“情”和“义”。“四爷”是正义的化身,他的价值观是朴素的,也是那一代传统农民的乡村立场。他自己养牲口,精心护养。成为生产队的饲养员后,也是“爱岗敬业”,对牲口倍加爱护。他诚实、为人忠厚,不偷懒,精心喂养牲口,让这些牛或骡子,能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生产。对勃牛的配种,也是人性化管理。绝不为了多挣十元钱,伤害勃牛的身体。相反,“老怂”(老宋的谐音)是投机取巧,耍奸溜猾的农村不务正业的一些人缩影。他当初到饲养室是为了干轻松活,但“四爷”分配他的工作是体力活,每天清扫牛圈的粪便,给饲养室弄圈土,从打麦场的水窖担水,存满四个大瓮,以备牲口饮水。这些体力活,让“老怂”苦不堪言,想伺机报复“四爷”,赶走“四爷”,自己掌权执政。四爷没在,他趁机施展伎俩,让“勃牛”一日几次配种,引出一桩笑话,惹恼了四爷,用搅拌棍赶走了他。饲养室似乎恢复到风平浪静。但“四爷”被工作组赵主任错误判断成阶级分子,开批斗会,羞辱其人格。这场闹剧看似滑稽,其实,在那个颠倒黑白、价值观紊乱的年代,也很正常。好人遭难,坏人得逞。“四爷”被赶出饲养室,“老怂”走上舞台。但老怂不是千方百计把牲口养好,而是以权谋私,克扣牲口饲料,偷回自己家。他对“勃牛”的虐待,几乎病态。在他身上“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最后,人作孽,天报应,因偷人而丧失男性功能。作者把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农村故事,在点点滴滴的叙述中展示出来,形成底层人物的“情”和“义”,形成生活中的一朵朵浪花,静静地绽放。这个故事无疑叙述得非常成功,扣人心弦。
二、 叙事体式悬念与巧合相结合
云岗擅长写长篇小说,他的《城市在远方》荣获全国梁斌小说一等奖和陕西第三届柳青文学荣誉奖。他驾驭中短篇小说,自然轻车熟路,信手拈来。《饲养室》充分体现了他中篇小说结构上的艺术和严谨。
《饲养室》在结构的安排上很讲究,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运用悬念、巧合等叙事技巧,增强故事的可读性。小说的悬念一,在牲口分到各户后,村人不精心喂养,村干部想队上统一喂养,谁来担任饲养员?谁能承担这份责任——“四爷”的家庭成分并不好,虽然擅长饲养牲口?悬念二,饲养室的选址在何方?要拆观音庙难度有多大?在圣灵之地动土,会不会有因果报应?悬念三,四爷如愿当上饲养员后,能否工作顺利?他赶走“老怂”后,饲养室能否欣欣向荣?这些悬念的设置,很吊读者的胃口,让读者欲罢不能,一口气读下去,想知道饲养室的兴衰,“四爷”的命运和“老怂的结局”。
“无巧不成书”,几个巧合虽然有偶然性,但也是推动小说波澜起伏的一种艺术手法。巧合一,拆观音庙后,当事人“老怂”儿子贵锁的死和猪哞手被铡掉,为小说的文本增强了许多波澜;巧合二,和尚半夜投宿饲养室,劝“四爷”离开,不然遭难。一语成箴!和尚的适时出现,和《红楼梦》中的道人莅临,有相似之处。这些巧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也让小说摇曳多姿。
三、 方言口语与俗语的巧妙运用
云岗出生在陕西蒲城一个农民家庭,自然对当地的方言和俗语谙熟于心。在这部中篇小说中,他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读起来,自然有趣,诙谐幽默。小说的口语是地道的蒲城方言,尤其是人物的对话。叙事则采用了书面语,有文采。“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他这两方面结合得非常好,亦庄亦谐,让人不时捧腹大笑,不时掩卷沉思。他小说中的人物命名也非常艺术,如“四爷”(乡村正义的化身),“老怂”(农村邪恶势力的代表),“赵主任”(照本宣科,不务实的领导),猪哞”等等。对耕牛的命名也很幽默,如“勃牛”“才才妈”“灰灰皮”“辕牛娃”“黄牛娃”“弯弯角”等,每个牲口,因饲养员的不同,其命运也有差异。如“勃牛”被“四爷”呵护,而被“老怂”虐待,四爷认为“勃牛”是优秀的,劳苦功高,而“老怂”变态折磨,形成鲜明的对比。“勃牛”是否有象征意义?那个特殊的年代,许多优秀人物也被是非颠倒,折磨得不成人样,是否有所映射?
《饲养室》是那个特殊年代乡村生活的缩影,给读者打捞了许多难忘的乡村时光,许多人物都是忍辱负重,卑微地生存,默默地抗争。《饲养室》是对乡村画卷的苦难叙事,作品气韵流动自然,聚散有致,疏密成趣,对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强烈、直接和深沉的,带给读者的思考也是多层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