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诗林》杂志中山诗群小辑浅谈

潘红莉2015-01-20 12:11:28
向度看远既是对文化先为的承接
——《诗林》杂志中山诗群小辑浅谈
                               潘红莉
 
在当下众云显现的诗坛,各地崛起的诗歌群体都有可歌可点的业绩和盛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就包含着文化的底蕴,在一个地方的深度滋养,一方历史的凝固和漫延的呈现发展,都体现了文化价值的取向。如果你忽略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根基,教育的推举,就会忽略一个地方在文化视点上的契入点。在中山,当我接触到这些安静的,颇有修养的诗人们,这种地域的影响,这个曾经造就过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的地方,谁会否认不会影响在这里生活过的人呢。
对于诗歌的剖析,对于一个地方群体诗歌的评点,我向来都认为有失原有的品位,诗歌所蕴含的能量是无限的,所要表述的都在作者的作品中,有多少人读就有多少种理解,但我仍然愿意小结一下中山诗群的诗人们的作品。
《诗林》2015年1期发表了中山诗人的作品,王晓波、郑玉彬、徐向东、黄廉捷、罗筱、于芝春、梁雪菊、李容焕、秦志怀、倮倮、龙威、叶才生、杨万英、妍冰、刘建芳、刘洪希、苏华强。尽管这些诗人不能完整的代表中山诗群,但也可窥一斑而知。
王晓波的《雨殇》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遭到人为的破坏和污染提出了令人发馈的质问。他诗歌的视野拓展的维度犀利而严肃,他的质问是世界性的,直接而尖锐。这种呼唤性的诗歌,完全体现了一个诗人在这个时代的担当,和现实主义的写作,入世而拒绝平庸诗歌写作的铺展。王晓波的诗歌立意为每一个诗人的写作,也提出了一个较为严肃的命题,诗歌向度的方向,写作对于时代的密切关联而不仅仅是留给这个时代的痕迹,乃至历史。他将一个诗人的悲愤,尽管有时是无奈的长叹,但这种诗歌的表现,也可以是利剑,良知的叩问。他是站在高处的,面向现代文明的反诘。
较之前相比,郑玉彬的《玫瑰园之秋》是她诗歌写作中的飞跃。她开始脱离先前有些随意松弛的写作状态,变得自觉和警醒。她诗歌的立意已经从狭窄的通道剥离出来,目光看远也更为宽阔。她诗歌中的仪态和高贵,在细节中收放自如的把握,面对现实理性的梳理,都显示出对诗歌的尊重。如果一个写作者,在不断的实践中,悟出诗歌的内核和诗性的光芒,在众多叶片中越来越独立,越来越与众不同,这才是一个写作者的超越,最终所追寻的无限可能。但愿郑玉彬保持良好的姿态,做好向上前行的准备,拨开繁杂的事物,淡定的看远,让更好的写作来吧,让更好的诗歌面对。
徐向东的诗歌,会从一点具体的事物开始放大,他在诗歌中的稳重不浮躁,缓慢而理性的叙述,让微小的事物,触动他敏感的神经,也带动读者和他一起让心灵打开。比如他写的《一棵树》,看似简单的立意,却联想繁复深入,和命运有着连带,不仅仅是寻找根,生命的原初,还有更多的隐喻在里面,让人遐想。诗歌的写作不在于大小,而是在于发现,如果使诗歌的底色内核更为合理,那么一个人诗歌写作也就趋于合理性,存在性。
黄廉捷是中山诗群诗人中,诗歌写作最具现代感的一位。他的思维破于常规,会让你在还没缓过阅读的审视中,出其不意的抛给你换位的理念。“它要当一头奔向城市的公牛”甚至天边羞答答的云彩要和土豆约会,“沾满泥土的土豆变得忧郁”。他的诗歌是带着色彩和声音的,带着梦幻的转动飞行。也许他最为想要表达的是对自然的敬畏,那些存在的物种的神秘感所增加的敬畏。他跳跃式的思维写作,其空间就是留给读者最好的想象。
而罗筱的诗歌《我们反复提及的故乡》和于芝春的诗歌《时光深处的故乡》,都阐述了对故土深厚的情感,这也是当下对于诗歌创作的回归,其精神的本源和追朔,所产生的最为重要的思考。而罗筱带着忧伤的对于故乡的眷恋和思念,就像渐渐老去的爹娘。他对故乡的深情,在诗中可见一斑,也无不透着内心的苦痛与挣扎。而你在于芝春的诗歌中,可以窥见女性对于诗歌写作的温厚的情感,干净的内心,纯粹的诗歌的元素。你会在她的诗歌中,读到老去的带着醇厚气息的走动的时光,一些带着温度的旧日场景画面的再现。我喜欢这样的诗歌,是因为诗歌自然的纯度,那些带着灰色基调的回忆,忧郁却温暖。你会看到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骨子里的苍凉,像命运和时光的融合,边缘有些模糊,在不完整中用回忆和寻找越来越远的,时光深处的故乡和已经逝去的往昔。于芝春没有理由放弃对于诗歌写作的长度,她的意识里的时光,是带着疼痛的,感性的轻会失重,因为于芝春的诗歌是扎在心底的芒,即使拔掉也会留下伤痕,命定的疮疤。她要用诗歌来诠释来注解,来打开心绪的结。
请原谅我不能一一做点评,对于诗人的劳动,尊重是最好的选择。我从心底尊重我见过的这些诗人们,在中山这片美丽葱茏安静的城市,被这里的地理环境养育的诗人们,被诗歌润泽的诗人们,正在用真诚找到诗歌的本真。诗歌的自然和自由是我们每个写作者不能放弃的寻找。而诗歌的完美就像花蕊上的露珠,远山的雾岚,瞬间即逝的时光。
想对中山诗群的诗人们说,继续写作,请放弃诗歌中的轻,放弃无意义的铺垫,请尊重客观上合理的转变,发现美在大视野中完成诗歌的写作,因为诗歌是无限的,我们的想象也是无限的。中山诗群是个令人值得骄傲的群体,在这里生命的体验是用诗歌来记录和完成的,这个群体的价值在于理想的完成,在于诗歌的理念优势。向前走,祝福诗人们能有更好的收成,能不断的硕果累累。
 
                                            2015年1月15日
 
(作家网编辑安琪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