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缺(小小说)
作者:曾祖义
2001年10月某日,月亮斜照小东街的街巷。一位背着一个小男孩的少妇,带着一个呆子和一个老瞎子,走进一间灰暗窄小的出租屋子里。房东诧异地打量着他们,收下第一个月的租金:100元。
天一发亮,少妇早早地出门,来到南门菜市场批发青菜。然后,她又匆忙地在旧街出摊卖菜。
少妇早出晚归。呆子坐在出租屋的门口,眼睛盯看着屋子里的老人和小男孩。不时,他会转过头,冲着门口外来往的人流,友善地傻笑。
一年后,老瞎子、呆子和女菜贩子来到某医院。女贩子把呆子和老瞎子安顿在等候区后,她背着小男孩来到门诊室。
“大夫,孩子病了。来看病。”
“老妹,这孩子的病拖这么久,为什么不早点带孩子来看病呢?”主治医生检查诊断后,问了一句。
“嗯……嗯……医生,孩子的病可以治……治好吗?治病的钱……钱……会……会……很多吗?”女菜贩子忐忑不安地小声询问。
“现在马上动手术治疗的话还来得及。治疗费大约需要四千元钱。”
“哦一一谢谢医生!麻烦您给办住院手续吧!”
“医院有规定:动手术需要直系亲属签字才可以进行。你应该是孩子的母亲吧?”
“大夫,孩子是我大哥唯一的儿子,我是他的弟媳。”女贩子说完话,掏出一本户口本和自己的身份证证件,递给了医生。主治医生打开户口本和身份证核对起来。
“老妹,孩子的父母亲不能过来吗?”主治抬头问道。
“大夫,孩子的父母亲死了。去年的时候,我大哥用拖拉机载人到邻村喝喜酒,回来的路上,拖拉机翻车,大哥和大嫂在这次事故中离世了。医生,我……我可以代签字吗?”少妇焦急起来。
“那,这孩子的爷爷和你的丈夫来了吗?他们可以……”
“医生,来啦!就在外面,我马上去带他们过来,马上……”少妇一边说,一边冲出诊室。
一会儿,老瞎子、呆子和女菜贩子一字排开地站在主治医生的面前。
“大夫,这个是我丈夫和大哥的父亲,他是一个瞎子。这个是我的丈夫,他在上一次的翻车事故中,脑子被撞坏了,精神失常。”女菜贩子哭哀着脸低声地说道。
医生犹豫一下,他把签字笔递给少妇。
月底,主治医生来到财务室领工资。他看到办公室桌子上堆满一元和五毛的钞票。收费员小张一边数钱,一边嘀咕:“拿这么多的小钞票来结账,不知道要点到什么时候?”主治医生抬头望向收费室的等候区,那里静静地坐着四个人:女菜贩子、瞎子和呆子,还有病愈的小男孩。此时,呆子的右手拿着一只咬开半边的面包,张开嘴巴,伸长脖子,一双眼睛直愣愣地盯看着收费室里的那一堆毛票钱。他一定很不理解:老婆起早贪黑攒下的钱,怎么都给医院了呢?
“小张,我来帮你一起清点这些钞票吧。”
“科长,你来的正好,快来帮忙吧!”
主治医生走到桌子前面,他悄悄地从工资袋子里抽出四佰元钱,放进小钞票堆里,并和收费处的小张一起点钞票。
“阿姨!你多付了四佰元钱。喏一一这是退还给你的四佰元钱和治疗费的收款发票,请您清点收好。”收费员小张把钱和发票递给站在收费处窗口外的少妇。
“大夫,你们一定是点错钱了。我已经数过钱,一共是4365元,不会多出四佰元钱的,你们再点点……”女菜贩子诚恳地说道。
“老妹!我们已经数过钱,你确实多付给四佰元钱。你就收下吧!”一旁的主治医生示意少妇把钱收下。
女菜贩子看着主治医生,流着眼泪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她把钱捏紧在手心里,牵着一家老小,走出医院大门。明天,这四佰元钱,刚好够他们一家人回老家的车费。
主治医生回到家里,把工资袋子递给老婆大人。老婆习惯地数了数袋子里的钱。
“老公,这个月的工资少了四佰元。是不是被医院扣钱了?”
“不,不是的。是……是一个乡下的亲戚来住院借去了。”主治医生支吾地回答。
“哦。借出去的钱,我们就当送给老家的亲戚吧。如今的农村,有发达的,也有艰难的。”
傍晚,女菜贩子,呆子和瞎子退了房,搭乘着末班车走了。
女菜贩子一家人走后的第二天,房东大娘新张贴出一张招租启事:本房屋出租,租金500元/月。电话:xxxxxx。
月亮缺了一个口子,安静地挂在夜空中。月光,照亮少妇一家人回家的路;透过窗户玻璃,照在手术台前主治医生温和的脸庞。月光,又穿过古老的小东街,拜访了房东大娘那一间温暖的小出租屋……
2003年1月1日,国务院正式启动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试点,个人缴费标准为每年10元,财政补助20元。2010年新农合全面推广。2016年新农合和城镇医保整合,实现城乡待遇统一。2025年个人缴费标准为400元/人,财政补助720元/人,总筹资达1120元/人。综合报销比例达66.70 %。
愿这千年的月光,温柔如水,点亮世间。
作者简介:曾祖义,男,壮族。广西南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有数十篇小说、散文、诗歌在刊物和报刊上发表。数部长篇网络小说签约《起点中文网》、《番茄小说网》和《17K小说网》。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