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好协商(小小说)
作者:郭志锋
这几天,梅秋心里真是烦躁得很。
没承想,干了好几年的工作说没就没了。这电子厂不但离家近,而且活也干净、轻松。自己兢兢业业的,从不敢迟到早退,就是要保住这个饭碗。哪知道,临到五十岁了,一纸通知,说辞就辞。
她邀上同时被辞的几个人一起去找厂里管事的。管事的是个中年人,胖乎乎的,整天笑眯眯,就像弥勒佛。说实话,以前梅秋对他颇有好感,每次进厂门,都会向他点头微笑,打个招呼。可今天,弥勒佛完全变了一副面孔,常年眯成一条线的双眼,终于有了明显的缝隙,气呼呼地说:“现在疫情这么反复,厂里也困难,只得裁员了。”怎么裁的是我们?是啊,怎么都是近五十岁的人?请你说清楚……大家七嘴八舌,说出的话就像石头,一个接一个地扔过去。弥勒佛怒了,脚一跺,大声道:“我说不清楚,有本事找老板去。”老板在哪?远在广东,大家明知这是推托,但也没办法,只得泄了气,一个个低着头、叹着气地走出了厂门。
怎么办呢?
梅秋心堵,回家后,本来不想点燃老公这个火药桶子。可到底没忍住,顺嘴说了几句。果然,老公火冒了好几丈,直冲屋顶。他撸起袖子,就要去厂里拼命,边往屋外冲边吼:“原以为这厂像点样,没想到也是鳖孙子。”梅秋忙上前扯住他,劝道:“你这样冒冒失失去,有什么用?我们先商量一下怎办?”拉扯了一会,两人计划饭后一起去找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好几个科室,也不知找谁。梅秋在走廊上拉住一个刚出办公室的年轻姑娘,把事情说了个大概。姑娘一听,迟疑地说:“你这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换位思考一下,现在有些企业也确实非常困难。”老公更不顶事,串了几个办公室,也没有把事情说清楚。又听说管劳资纠纷的人出差了,两人只得摇摇头,出了办公大楼。
晚上,夫妻俩躺在床上,一个说去找找在省城当法官的侄子,看看可否打一场官司;一个说不如直接去县政府上访,就不信没个说理的地方……商量来商量去,究竟没理出个头绪。一方面觉得打官司不光耗神劳力,而且还要得罪老板;一方面又觉得去上访总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还得给县领导增添麻烦,干扰领导正常的工作。反复掂量,也没个结果。事情在头脑中翻烙饼,人也在床上翻烙饼。
夜深了。梅秋等老公入睡后,悄悄地给侄子打电话,边说边流泪:“侄子,姑姑这次倒大霉了。被人莫名其妙地辞了,还没地方讲理去。”侄子说,如果签了正式的劳务合同,那么得提前通知工人,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等等。并且指明说,可以先去仲裁,然后再依法起诉。侄子最后嘱咐说:“你们不要怕,但也不能乱来,依靠法律,一定能讨到说法。”
听了侄子的话,梅秋叫老公骑摩托车,带她去县城找律师。车轮刚从叉路驶上去往县城的中心大道,梅秋就接到了同事红红的电话。红红告诉她,不用去仲裁了,在工业园区有个政协委员办的“委员工作室”,准备就这个事,让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商量。老公一听,不相信会有这种事,仍旧坚持要上县城找律师。梅秋说:“明天上午就商量,不差这一天吧。”
次日上午,梅秋早早地来到了委员工作室。一看,在坐的除了弥勒佛,还有工业园区管委会的领导,其他的,她全不认识。红红挨着她坐下,给她咬耳朵说:“那个正中坐的就是管委会的副主任,她也是政协委员呢。我们就是找了她,她才知道有这件事。”开会后,听了主持会议的政协委员介绍,梅秋才知道在坐的还有劳动部门的人。主持人的开场白很吸引人,她说:“县政协在工业园区设立这个委员工作室,既是响应省政协打造‘赣事好商量’品牌的号召,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广大工人,打造本地‘一线好协商’服务品牌。一线好协商,就得在一线好好地协商。今天我们要协商的就是杨红红等六个人被电子厂辞退一事。”
弥勒佛先开口:“我受老板的委托,参加这次协商。首先我就辞退杨红红等六名工人一事表示歉意,因为我们的方式过于直接、过于简单了。另外,我们也愿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接着,劳动部门的人表示:“补偿的标准是按上一年的月工资平均数,一年一个月,而且得补偿双倍。”
关于这一点,弥勒佛以无权决定为由,有些迟疑不决。他面呈难色,结巴着说:“这,这,我还得向老板汇报一下再说。因为老板交待的与这个有出入。请大家理解我的难处。说到底,我也是一个打工的。”
主持人说:“如果不按规定补偿,当事人肯定不会同意。请你打个电话给老板,把有关的法律规定告诉他。”
弥勒佛无奈,拿了手机,起身去了屋外。过了几分钟,他走进来,摇着头说:“电话打不进,老板的手机一直很忙。”
那怎么办哟?杨红红发愁地向着梅秋,又一次咬耳朵说:“不会今天又黄了吧?难道真要打官司?”
僵持了那么几分钟。梅秋突然站起身说:“要不这样吧,我愿意吃点亏,工作了六年,就补偿六个月吧,也不要你的双倍。你不仁,我不能不义。”
此话一出,全场震惊。
“这样,你同意吧?”主持人转头向着弥勒佛说。
弥勒佛也吃了一惊,但瞬间就镇定下来了。他点点头,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线,说:“完全可以,谢谢理解。”
杨红红愣了一下,但马上起身跟着说:“我也愿意这样。我们在这个厂里工作了几年,有感情了。钱少了,还可以再赚。”
其他几个人纷纷附和说:“对,对。你不仁,我们不能不义。”
“好,讲风格,讲仁义。”主持人带头鼓起了掌。大家也随即一起鼓掌,掌声飘满了整个委员工作室,一直飘向屋外……
(本文原载《赣事好商量》一书)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