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债(小小说)
作者:杜跃清
经商办企业,难免会遇到讨债的现象。
我想起了30多年前,20多岁的我,从局机关到企业分管经营后不久,只身到南方某镇一个偏僻的小村,去一家企业讨债的经历。
经过大半天的奔波,我终于找到了那家企业。看看厂门口的牌子挺牛的,其实厂区、住宅连在一起的家庭作坊。
老板初见我,对我很客气,他说:“今天正好县里有两位朋友来了,中午一起在家吃饭。”刚落坐,老板用家乡话向那两人说:“这位是讨债买主。”此话略有贬义。我面带微笑,向他们点头示意。
席间,貌似比我年龄小的男客人一直注视着我,我正想与他客套一下,他先开口问我:“你是杜书记吗?”我一愣,他怎么认识我?他接着说:“我刚到安徽含山当兵时,全营集合,与营长、教导员在一起的是你,我问别人:“这人年龄这么小,能与首长站在一起,是不是通信员?”老兵说:“这是营部代理书记,你们浙江人。”
我听后,两人的距离马上拉近了。我问:“你为何那时不找我?”他说:“我去找过你,但营部的人说你和营长在对门的办公室工作,我怕遇见营长。”
呵呵,在我们部队驻地,营长是最高军事首长了,特别是我们这样的特种部队,营下属连队,比常规营多,其中还有一个汽车连,连队的战士见到营长定会紧张。这战友自我介绍是记者,与他同来的男士是某银行行长。
饭后,我与战友单独聊天,了解了老板的背景,他的胞兄是台湾当局核心人物,他的堂姐夫是中央高级领导人。行长上门是来询问是否需要资金支持,记者采访准备宣传他。
我顿觉遇到了强大的对手。哈哈,我作为曾经的侦察兵和文秘人员,能否转身“商海间谍”,实战考验我的时候到了。要想完成任务,必须与老板贴靠。由于企业离集镇很远,他主动提出来留我吃住在家里。我感谢的同时,提出支付该付的费用。
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我必须取胜,一是为厂长出力;二是为职工造福;三是让元老们不轻视我。当然有了作为,我这个空降的“木偶”才能有自己的舞台。
因老板与厂长原来关系好,产品往来没有清单,我必须让老板出具这份手续。在老板家吃住三天后,他认定我是未来的厂长,对我进行感情投资,手续也给我补了。但我铭记我是“间谍”,且不是“双面间谍”。
我回到企业后,马上与从事法律研究工作的同学联系,咨询法律法规知识。他建议我采用调虎离山战术,向我所地法院起诉。当老板带着女儿来应诉时,我以客相待,他说:“我还是觉得你是今后的厂长,你在我家时,你谢绝我陪你去县城的场所,我就防你了,与法院的朋友也咨询应对打官司之事了,但没想到来这里。”他被迫付清了欠款。
后来,我又通过司法途径讨回了某一企业的债务。
按照厂长办公会原先的决定,给我奖励一万多,这在当时可在城区买一中套商品房,但我只领了二百元。我在领款凭证备注栏写了:由于企业目前经济有点困难,为了职工的利益,我暂只领二百元,余额待我需要时再领。这样,别人也不能背后说风凉话了。
在企业工作的几年里,我由于一心为公,得到了上级领导、厂长和职工的支持,先后兼任了企业党政工团四套班子的多个职务,直到离开企业也没去领取一万多元应得的奖金。
(作者简介:杜跃清,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中国微小说学会等会员,入选《新中国66周年文艺名家名典》)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