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午餐记

刘敦楼2025-03-21 17:19:30

午餐记

 

作者:刘敦楼

 

正月初八,中午时分,里安古镇依旧沉浸在过年的余韵之中。檐角的残雪与青砖相互映衬,石板路上的鞭炮碎屑在微风里悠悠打着旋。  

王长兵缩着脖子走在最前面,鼓鼓囊囊的黑色羽绒服仿佛一个充了气的皮囊。他每走上几步,就使劲把衣领往冻得通红的耳根处拽一拽,时不时还对着手心手背 “哈哈” 地呵着热气。刘青琳的红围巾在这灰蒙蒙的巷子里格外醒目,她鼻尖冻得通红,却依旧兴致盎然,像是在寻觅着什么。妹妹刘小芹只穿了一件羊绒衫,外面套着一件淡灰色薄呢过膝风衣,丝毫不见寒冷之意。即将大学毕业,还是中学生模样。高个子,老成持重,身穿丈青呢大衣的张光远落在最后,举着手机不停地拍照,生怕错过任何一处他觉得重要的景点 。

“你们闻到了吗?”刘青琳突然停下脚步,用力嗅了嗅,“好香啊!”小芹几乎跳起来,拍着手说:“我也闻到了,好饿,早上仅吃两片面包!”

顺着香味,四位年轻人拐进一条狭窄的巷子往里走。青石板路面湿滑,墙角下还残留着未化的积雪。走了大约四百多米,见到一块木板招牌,抵放在墙根处,上面白底红字,用排笔写下的“老周农家乐”,十分的醒目。

“到了,就是这家!”王长兵推开门,一股暖流夹杂着饭菜香气扑面而来。

店面不大,纵深向里前后摆了两张四方桌,左右两侧分别辟出一包间。

地面是由灰色地面砖铺就而成,虽然已出现了划痕,但被拖把擦得干干净净。木制的桌椅显得古朴而结实,每张桌子上都整齐地摆放着一套简单的餐具和一个玻璃调料瓶,里面装满了辣椒酱、醋等调味品。

墙上挂着几幅用相框装饰起来的老照片,展示着古镇不同年代的模样,让人不禁联想到这里的历史变迁。

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中等个子,瘦瘦的,高颧骨,平顶头,正在擦桌子,见有好几位客人涌进,立刻堆起满脸笑容:“四位里面请!里面请!”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眼角的鱼尾纹清晰地展开。说着就把四人引进左侧的一个包间。

老板娘从最里间的厨房快步地走出来。她系着一条沾满油渍的围裙,手上湿漉漉的:“快坐快坐,外面冷吧?” 接着麻利地给每人倒了杯热茶,“尝尝我们这里的特产绿茶,暖暖身子。”

王长兵接过茶杯,热气氤氲中。他注意到老板的目光在他们身上来回打量,那眼神让他有些不自在,却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四位想吃点什么?”老板从外穿羽绒服的怀里摸出一包软“中华”,抽出一根,哈腰递给王长兵。王长兵摆摆手:“谢谢,我们都不抽烟。”

“我们这里的红烧甲鱼可称一绝,”老板娘接过话头,“还有自家腌的白萝卜红烧五花肉,都是老手艺。”她的声音又尖又细,但不失温柔。

从墙上到桌上,找了个遍,王长兵和刘青琳怎么找,也找不到菜谱。听服务员讲,都是来了客人临时安排。他们就叫老板按四个人的量拿出个菜单。

“好咧!”只见老板用圆珠笔在一小本子上“沙沙”地划起来,很快就列出了菜单。其中有红烧土豆甲鱼一份,红烧白萝卜五花肉一份,藕粉圆子一份,熟牛肉切片一盘,外加一份番茄鸡蛋汤。

老板还热情邀请这几个人到他家食品储藏室看看鲜活的水产品,以表明在他家农家乐吃的东西都是新鲜的,没有隔夜货。

分别放在水盆里的甲鱼、青虾、鲫鱼……一个个活蹦乱跳。

“这些鲜货是我早上从青龙湖渔民那里买来的。”他伸手从满盆的甲鱼中抓起一只说:“正宗野生的,是很难吃到的!”

在这几个人当中,年龄稍大、在家里常买菜的张光远盯着这只甲鱼的个头、爪子、裙边和底板多看了两眼,没有表示否认,他提议“再加一道水煮青虾”。

王长兵和刘青琳传看了一下菜单就定下来了,是五菜一汤。然后,王长兵问老板:“价格多少?”在堂室的老板表现得好像没听清一样,“不贵不贵,230元!”说完,二人亲眼看见他在菜单上写下“230元”字样。

“你们放心,都是实在价。”点完菜,老板就哼着小调出门了,笑着对老板娘说:“可以烧菜了。”

“好的!”老板娘来到储藏室,立即将门半掩着 ,快速杀好甲鱼,处理好青虾,切下一块熟制的水牛肉等,还有配菜、佐料,一同提到厨房,就“嗞啦嗞啦”地烹饪起来。那熟练在行的动作,很容易让人认为她是一把能烧家常菜的好手。

菜上得挺快的。红烧甲鱼色泽诱人,红烧肉炖得软烂,牛肉片切得薄如蝉翼,豆沙心藕粉圆粘软香甜可口,……

张光远夹起一块甲鱼肉夸道:“这手艺,在城里大饭店也难吃到!”又认真地细看了鱼爪和底板,可惜已熟烂得模糊不清。

“230元,不贵!”

“菜新鲜,服务态度也不错。”

小芹一蹦一跳地来到厨房:“老板娘,再加一份藕粉圆。”

“好的。”老板娘声音尖脆地回应:“好的,很快就会煮好!”

这时,一位刚在这里吃过饭的中年农村妇女游客进他们包间轻声冒了一句:“这店是刀子手,一盘炒茶干收我们50元。”

几位情绪挺好的年轻人,根本没有在意这句话,心里还庆幸这顿饭讨了大便宜了。就算上加添的一份藕粉圆,也不会超过300元。

不过,这位中年妇女的一句话立即引起了刘青琳的警觉。

不到一个小时,桌上的饭菜就已所剩无几。青虾和牛肉的量显得不足。

王长兵招手叫来老板:“结账。”

老板拿着计算器走过来,手指在上面噼里啪啦按了一通:“一共940元。”

“什么?”刘青琳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上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你不是说230元吗?”

老板不慌不忙地指着菜单:“你看,230元是甲鱼的价格。本地青虾已涨到150元一斤,还不一定买得到。本地水牛肉,春节当儿已涨到130元一斤,一斤切片,仅收你们150元。藕粉圆是本店特色菜,一份十个,150元。你们后来又加了一份,共计300元。一盘萝卜红烧肉也是本店特色菜,只收80元。番茄鸡蛋汤正常价是50元,考虑到是新正月里的生意,又是第一次来,只收你们30元。总计940元。这样的价格,你们在其他农家乐是很难吃到的!”说得似乎合情合理,又见了不少人情。

王长兵这才注意到老板开始嚷叫“230元"价格是玩的“瞒天过海”。一开始就冒出这个天价,生怕把他们吓跑了,不如来个“先宰后奏”,吃了他的饭菜还不怕你不给钱!这时,他又想起:这店为何没有明码标价的菜谱?为何杀甲鱼的时候门半掩着?有没有调包,把野生的换上家养的?点的这些菜下锅,在分量上有没有给足?在他们一进门的时候,老板为何在他们身上来回打量?现在明白了:老板在量人而制定“宰”的策略。

王长兵愈想愈觉得这店水深,愈想心里愈气:“不行,你这价格太高,分明是宰客!”

“你这是玩滑头!设陷阱!”刘青琳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你开始明明说的是230元!”

老板脸一沉,也高叫起来:“美女,话可不能乱说。我可是事先向你们讲清楚的!是你们误把甲鱼价当成了一共多少钱。”

“这顿饭算足了五百元。野生甲鱼在节前旺季也不过60元一斤,不到二斤重的甲鱼哪来的230元?”向来话不多的张光远也走上前去,放开嗓子揭露老板要价太离谱:“正宗藕粉圆在网上只有七八块钱一个,你把价格提高了一倍!”

“谁宰人就叫他病一年!这新正月里我不该诅这个咒。”老板还坚持他的天价:“940元,一角子也不能少!”

这时,听到院子里吵嚷起来,一些在这店和附近店吃饭的游客围了过来,并且议论纷纷:“这夫妻俩做事太过分,这店谁敢再来?”这场面是店老板最不愿看到的。

事先说好了的,这顿饭是王长兵请客。王长兵把刘青琳拉到一边:“算了吧,不必和这些人计较。这大过年的,本来大家是出来玩的,不必闹得不愉快。”说着就掏出手机准备付钱。

“不行!”刘青琳甩开王长兵的手,“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诚信问题!被宰的游客肯定不止我们这几位!”她当着老板的面掏出手机,“我要打12315投诉你!”

刘小芹的手也没闲着。她正在用手机拍摄这店的基本状况和争吵过程。

张光远露出了“武器”:“当心我们在美团和大众点评平台上给你的店差评,这得不偿失的账你算过没有?”

老板的脸色一下变得难看起来。老板娘赶紧从厨房里面跑出来:“哎呀,别生气别生气,有话好好说。”她瞪了老板一眼,“你这人,怎么跟客人算账的?这样吧,新正月里,图个吉利,就收你们800元!”

最后,在刘青琳、张光远与这夫妻俩的反复较量和坚持下,价格被砍到了460元。

结了账,走出店门时,刘青琳还在生气:“长兵,你也太好说话了,对这样的乱来店就该举报!这次宰了我们,下次还会继续宰别人。”

因保住了不少利益,王长兵基本上已怒气全消:“在景点被宰又不是这一次!下次我们不来这家就是了!”

“说实话,这家菜做得还是不错的!”被宰之后,张光远又想到了这店的好处。

小芹把准备曝光的视频已制作好了。刘青琳接过手机看了一下,说:“发了吧,对这样的老板不必客气!”

小芹脸露笑容:“也好让我赚点流量。”

王长兵入了神:“删掉吧,夫妻俩开个农家乐也不容易。我估摸,会有所收敛。否则,他们真不想混啦!”

几个人不知不觉的来到了古镇老街,又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下午的游程。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