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屁精
作者:杜跃清
这是发生在二十多年前的真事。当时,我在同行业中被称为全国第一大的单位工作,担任综合办公室主任。
一天下午,我受一把手委托,代表他与单位一位副职兼部门一把手的老毛去百公里外的城市取经。老毛提前与对方单位领导进行了联系。我安排司机老王驾车同行。
老毛当年35岁,当过三年武警,性格开朗,讲义气,工作能力强。我比他大二岁,我当过四年兵,性格内外向结合。我俩当兵时是跟随首长的。司机老王比我大二岁,虽是临聘的技术人员,但他父母过去在上海工作,他在上海长大,仍保持着上海人的气质,他的表兄是省政府的副秘书长,他的父亲生前是副厅级干部。我连襟与他妻子是表兄妹,我俩多少有点带亲的味道。我们三人在车上说话很随意。
到了那里,接待我们的是市区一单位一把手张三(化名),老毛向他介绍了我和司机老王。他对老毛热情得很,对我只随口说:“你坐,喝茶。”对司机老王点头示意。
他与老毛聊得很欢,不断地给老毛倒茶水,完全不顾我和司机老王。
晚饭时,张三又邀请市区一单位的副职领导李四(化名)来陪我们,确切地说来陪老毛。
入座时,他们一定要老毛坐主宾位,老毛很客气让我坐主宾位。张三指着与他一起来酒店的一位女青年说:“她会陪他(指我)的,她和他岗位相似的。”女青年主动坐到了我旁边位置上。他们忽略了司机老王的存在,我示意老王入座。
席间,张三和李四边向老毛敬酒,边大谈他俩的级别待遇之类的话。我一听,原来他俩的级别没比我的级别高,如此低的职级有什么好说的呢。
他们三人边聊边喝,边喝边聊,我们三人都想早点结束饭局回家。
席间,老毛说:“我们单位一把手很重视这次取经,因他工作太忙,走不出,就委托主任代表他来了。”他们一听,连忙停下举起的酒杯,仿佛从梦中惊醒:“什么?这主任是你们单位的?我们以为是你部门的。没想到是大单位的大主任!”
张三、李四急忙起身,走到我的旁边,一定要我调整座位,被我谢绝了。他们立即对我很热情了,问我有否来过这里,有否熟人在这工作生活,如有,他们一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老毛说:“他有同学在这里。”他们看着我,想知道同学干啥的。我说:“你们认识我同学的。”他们不约而同地问:“什么名字?”我刚说出名字,他们脸上露出了笑容:“哦,陈局长是你同学啊,他已上调了。早知道多好啊。”他俩举杯向我敬酒,我以茶代酒,同时,我也举杯向老毛示意敬酒。他俩好像要从我口中挖出更有价值的信息似地追问:“还有同学、朋友在这里工作吗?”我说:“还有一位同学也在这城市里工作。”他俩急忙问:“在哪单位?”我故意说:“好像在宣传部搞搞报道之类的工作。”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也不错,叫什么名字,说不定我们也认识的。”我说出名字后,他俩惊讶地说:“他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你马上打电话给他,让他来吃饭,我们打电话请领导来陪你们。”我出于礼节地说:“这个时候打电话让两位领导过来不大好!”
他俩一改进酒店时的态度,已忘记了主宾位在哪。我实在不想听下去了,借口上洗手间离席。我刚走出包厢,李四追上来为我引路。他说:“如有亲戚朋友在我市,他们需要我帮忙,我会尽力的。”我说:“是有几位亲戚在这里。”他问:“干什么的?”我说:“他们兄弟俩,一位在国企,一位办企业。”他试图了解办什么企业,叫什么名字等,我已经掌握了他的心理,故意说:“他们的二位亲戚你可能知道。”他忙问:“这二位亲戚是谁?”当我说出这二位都是现任厅职领导的亲戚名字后,他的表情很复杂了。
餐毕,张三、李四盛情邀请我们,确切地说是邀请我再去单位坐坐。李四还走到我旁单独对我轻轻地说:“一定要在节假日带家属来玩玩。”
在他们的盛情邀请下,我们三人很不自愿地跟着他们去应付一下。到了单位,老毛和司机老王,一位酒后想睡,一位闭目养神。张三、李四不断地给我倒茶水,与我聊天。
当晚,我们谢绝了他们的留宿好意,驱车一百多公里回家。车上,我们对这类人很反感。但有什么办法呢,这类人在有的领导那儿还是吃得开的。
很多年过去了,形势发生了变化,不知后来张三、李四过得怎样?
(作者杜跃清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等会员,兼任或曾任全国多家媒体的特约记者、通讯员,入编《新中国66周年文艺名家名典》)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