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三爷爷(小小说)

安玉琦2025-02-24 15:10:31

三爷爷(小小说)

——《凡人俗事》之一

 

作者:安玉琦

 

村里人当面都叫他三爷爷,背后大都夸他“活神仙”。他的大号叫高达旺。可是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


三爷爷在村里并不老,也就五十出头。在村里辈分也不算最高,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全村不管姓张的、姓金的,还是姓阎的,都管他叫“三爷爷”。

 

三爷爷的院子在村东头,门前有棵古槐树,树下摆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一把紫砂壶和四个紫砂碗,桌右上角摆着一本书页泛黄的《祖传秘笈》古书。除了冬天,几乎每天清晨,三爷爷都会坐在树下,慢悠悠地喝着茶,不时地翻看古书,而后满心欢喜地看着村里人出出进进,来来往往,自言自语着:“好个人丁兴旺的芙蓉村啊!”

 

这天一大早,肖寡妇就急匆匆地跑来,手里攥着一把枯黄的麦苗,让三爷爷看看得了啥毛病?

 

三爷爷忙不迭地磕掉还在冒烟的烟灰,立马往麦田赶去,打眼一望便明白了:“你家这地,是被前些日子那场怪雨淋烂了。赶紧回家运车草木灰过来,趁着太阳没出来,均匀地撒在地里,保准一两天就能缓过来。”肖寡妇过去很少干农活,哪能推得了车子?三爷爷见她为难,就把自家的草木灰推来撒到她家麦田里。果不其然,没过两天,麦苗全部恢复了生机,绿油油的一片。肖寡妇知道三爷爷爱吃东北旱烟,逢集便买了2斤送过来。三爷爷也不慢待,随手从菜园里摘了一兜黄瓜、柿子让她带着。

 

眼看到了麦收季节,三爷爷更加关注天气变化。这天中午,他边喝茶便看那本《祖传秘笈》,不时抬头观看天象,旋即起身,快步走到村口的大槐树下,敲响了那口老铜钟。“快收麦子哟!明天要下雹子了!”三爷爷的喊声随着古老的钟声在村子里回荡着,回荡着……

 

后来,村里要修一条通往外界的路,可路线规划一直定不下来,因为都怕动着自家的菜园自己的粮田。三爷爷知道后,拿着罗盘在村子周围转了好几圈,最后有眉目了,就在村口千年白果树石凳上,当着村委人员,铺开一张自制的地图,指着上面的标记说:“这条路啊,就以白果树为起点,先拐到肖寡妇家前,然后沿着大沙河一直往南修,直到接上204国道,这样既能避开村里的风水宝地,又能减少工程量,以后村里的运势也会随着这条路越来越好。”照三爷爷这么一说,全村人都乐开了花,男女老少齐上阵,很快就修出一条既平坦又宽阔的大道……

 

近水楼台先得月。肖寡妇通过这条路到镇上做起买卖,生意风生水起,小日子过得很红火。她也越发“水仙”起来。

 

寡妇门前是非多。后来,村里流言蜚语满天飞,弄得肖寡妇抬不起头来。她多次找三爷爷诉苦喊冤,让他出面评评理。三爷爷总是劝她别听那些闲言碎语,咱身子正不怕影子斜!话是这个理,可让一个寡妇担着,谈何容易?这不,前天又出传言,大雨半夜里,有个半大老汉来敲她家的门……

 

也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村里不少年轻人就是从这条路走向远方的,而后又从远方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但却对三爷爷那些“老一套”说法半信半疑。有个叫睿睿的大学生,假期回村,听说了三爷爷好多“神话”,觉得很有意思,便想瞅空去拜访三爷爷。

 

这天夕阳西下,睿睿到临村找同学玩耍回来,路过三爷爷家门,只见他坐在院里一边喝茶,一边翻看那本泛黄的古书,神情那么专心致志。睿睿很是感动,便走进院里,敬恭地问候三爷爷,然后坐到三爷爷对面,便直截了当地问:“三爷爷,您那些能掐会算的本事,都是从这本古书上学的吗?它有科学依据吗?”

 

三爷爷听了,心爱地拍着书本,笑着说:“这本《祖传秘笈》我都能倒背下来,但不能囫囵吞枣,得用心思琢磨,才能学到真本事。但也不能急,有些东西,科学还解释不了,但并不代表它不存在。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都是经过千百年的经验积累,其中的道理,慢慢琢磨,就会懂得。比方说祖传戒言:言不善,要人命……”

 

睿睿则向三爷爷介绍智能手机、AI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深入浅出,三爷爷不时地点点头,不时地噢噢着……就这样,祖孙俩谈古论今,很是投机,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好吃晚饭了。正在这时,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抬头一看,是村长的儿子小跑着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三爷爷,不好了!肖寡妇投井了!”

 

三爷爷听罢,浑身汗毛都炸了起来,便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去水井。他用力拨开人群,走近一看,她被清凉而又清澈的井水洗礼过后,就像出水的芙蓉,面容愈加清秀、娇羞……三爷爷转过身,面色凝重,声调悲凉地对大伙儿说:“都散了吧!她被唾沫星子淹死的!”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