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个葫芦
侯发山2013-11-06 09:00:42
娟子给大军下了最后通牒,若他再不回城,就与他“拜拜”。
一时间,大军犹豫不决:是回城还是留在山村?
大军太爱娟子了,不能没有娟子;他也不能辜负了娟子对他的一片情意。当初两人在大学里谈的时候,娟子的父母就给予了强烈的反对,说大军家是农村的,穷。可是,娟子硬是不顾一切阻挠,说遇上大军是她的缘,这辈子非大军不嫁。大军也曾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一定能赚到钱,不会让娟子失望的。
大学毕业,大军回老家一趟后,就没再回城。那时候,村里小学,也是大军的母校,唯一的一位老师走了,去经商了。山区条件艰苦,别的不说,仅工资就低得可怜,每月不到一千元!所以,学校的老师走马灯似的换。当地也没有人愿意代课,他们也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原因也是工资太低。
大军不愿看到村里的孩子们没有学上,就自告奋勇当起了学校的老师。
这个小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只有三十八个学生,而且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大军给一年级上完,再给二年级上……这些孩子们的求知欲很强,上课时认真听讲,不懂就问;下课后叽叽喳喳提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城里的楼房那么高,是不是也像爬树一样往上上啊?城里的小汽车跑得比牛快,是不是也能像牛一样往山上跑呢?
乡亲们也忒热情,做了好吃的就给大军送,家里来了客也请他去陪……说句不当说的话,拿他比自家的爹娘还亲。
接到娟子的最后“通牒”,大军心动了。当初自己苦苦求读,不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走出农村吗?在学校时,自己是怎么对娟子承诺的?跟他一块毕业的同学,如今有的进了政府机关,有的当了企业高管,有的自己创业当上了老板,买房的买房,买车的买车……自己呢?想买个摩托车都困难。大军几番思量,决定答应娟子,立即回城。
老村长来了:“大军,不能不去城里吗?每月再给你补助一百块。”
大军苦苦一笑:“村长,村里也难,有钱了先把学校修一修。”
老村长说:“大军,村里没有钱,给你的补助我从家里拿……你留下吧,学校不能没有老师。”
乡亲们来了,他们一句话也不说,把鸡蛋、核桃、红枣等家里的稀罕东西放下就走了。
孩子们也来了……
大军心动了,同时也拿定了主意。
娟子来了。她问大军:“交接好了吗?什么时间走?”
大军说:“娟子,我早给你说过,我的父母去世得早,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要是没有他们,我也不可能活下来,也不可能上大学……”
娟子打断大军的话:“大军,你已经尽了两个学期的义务了,也一直资助村里的一个孩子上学……你只有混出息了,才能回来更好地帮助乡亲们。你说不是吗?”
“娟子,你看看这些。”大军指了指墙上。
娟子这才注意到两面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她不屑一顾地说:“不就是些葫芦吗?有什么好看的?又不是金葫芦银葫芦。”
大军摇摇头,说:“你可别小看这些葫芦,它们不是一般的葫芦,是孩子们得知我要走时送给我的。”
娟子皱了一下眉头,说:“什么意思呢?”
大军上前摘下一个葫芦,递给娟子:“你晃晃。”
娟子接过葫芦晃了晃,传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她说:“里面是不是硬币?怎么看起来像一个存钱罐啊?”
大军点点头,说:“这是山里孩子的‘存钱罐’。他们得知我要走时,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存钱罐’送来了,就是墙上这些葫芦,三十八个孩子,三十八个葫芦。他们说,老师,俺们把存钱罐给你,你不就是‘大富翁’了?是不是就不走了?”
娟子走上前,挨个葫芦摸了摸,然后问大军:“你是怎么说的?”
大军说:“我说,老师现在是‘大富翁’了,老师不走了……娟子,你能原谅我吗?”
好半天,娟子依偎在大军身边,眼里流露出水一样的光彩:“大军,我不走了……要和你一起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