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网消息 张云霞、李奇报道 9月26日,2025伊德尔夫五部新书研讨会在作家网会议室举办。武警少将、全国公安摄影家协会原主席冯凯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苏文清,《人民文学》原副主编、《诗刊》原常务副主编商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华社书画院高级画师萧宽,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书画院院长、原空军司令部政研室主任赵勇,解放军出版社原政治部主任、《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原主编梁粱,中国国际收藏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书画收藏》杂志社社长刘明星,解放军某师政委、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协会常务理事胡健雄,《作家报》总编辑张富英,作家、高级检察官王军,著名书法篆刻家、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院士王建勋,《中华艺术家》杂志社创办人、总编辑胡建军,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纳米金钻公司总经理庞贞强,资深媒体人、《秦皇岛日报》开发区周刊原编辑部主任李奇等嘉宾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微电影产业协会会长、作家网总编辑赵智(冰峰)主持。

伊德尔夫,本名于富,蒙古族,一级作家,中国当代书法名家。伊德尔夫曾任包头市文联主席,包头市作家协会主席,《鹿鸣》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内蒙古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新华社书画院特聘高级书画师,世界侨联书画院顾问,中国书画院副院长,北京白石书画院终身名誉院长。已创作出版21部文学、书法作品出版物,另有8卷本的《伊德尔夫文集》待出版。他自1972年开始文学和书法创作,已创作发表2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伊德尔夫在小说创作上勇于探索、独辟蹊径,在内蒙古文坛培植出了具有建树性内涵的“新荒诞派小说”这一文学流派,其作品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他的书法作品章法工致,高古洒脱,雄浑苍劲,气势磅礴,卓尔不群,自成一体,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2025年,81岁高龄的伊德尔夫先生,又连续出版5部作品,涵盖文学、书法、画册等多领域,引发文坛广泛关注。

在研讨会上,伊德尔夫先生首先介绍了5部作品的创作和出版情况。他说,《履痕影迹》是我去年心血来潮写的,总结了我几十年的峥嵘岁月,21万字;其次是把过去出版的《覃思集》500言增补到1200句,改名为《恒言隽语》。此外,今年还出版了书画册《笔韵墨境》《草原黑骏》和《中国邮册》,希望大家对我的文学和书法作品批评指正。

赵智(冰峰)在主持研讨会时说,伊德尔夫先生是我在包头文联工作时的老领导,也是我非常敬重的好兄长。今天作家网为他举办研讨会,是对他创作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他81岁高龄还在辛勤创作,诗文书画兼擅,风格独树一帜,成就斐然。他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独特的艺术风采,彰显灵魂内涵,弘扬民族精神,并与世界文明对话交融,堪称我们学习的楷模。

冯凯文在发言时表示,老朋友伊德尔夫一年出版了5本书册,很了不起。在我的战友中,伊德尔夫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书法家,我很敬佩他。在文学艺术事业上,他是我们的楷模。他那不懈追求、勤奋笔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伊德尔夫是包头军分区有史以来第一个出版文学著作的军旅作家,令人敬佩。年轻时我不大懂,年过半百我才明白:人应该要有奉献精神。人类社会中有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人物,在不同的国度、时间和地域、职位上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为人类历史的进步、发展和辉煌贡献着一份光和热,使人类走过壮丽的朝朝代代,不断攀缘文明高峰。伊德尔夫就是这千百万人中有所贡献的一位。他是奋斗者、成功者,更是奉献者。

商震在发言时说,伊德尔夫是我的老朋友,也是我心里一直很尊重的前辈作家。伊德尔夫为人坦诚、率真、有包容心;他做事诚恳、有责任心。重要的是他对人对事都心怀善意,不与苟且之徒苟合。他在做包头文联主席期间不仅把《鹿鸣》杂志办得很有影响,还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作者。他把赵智(笔名冰峰)这样的青年才俊、优秀编辑输送给《人民文学》杂志社,我们应该感谢老兄。伊德尔夫是一位勤奋的作家,他本人的创作也是成就斐然。如今他已81岁高龄,依然笔耕不辍,而且是文学、书画齐头并进且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今天来参加他几部书出版的分享会,不仅是高兴,还让我对这位老兄更加肃然起敬。

梁粱在发言时说,伊德尔夫是我的兄长也是我的首长。看着80多岁的他依然孜孜不倦地书写、思考,惊喜和感动得令我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能对得起他的辛勤劳作。伊德尔夫重情重义、常怀感恩之心,所以写出了《履痕影迹》;因为能敞开心扉,所以就有了《恒言隽语》。这两部书当作一部书来读,能读出一个那么深情、那么睿智、那么敞亮的伊德尔夫来。伊德尔夫是一位非常感恩的人,他书中记录下自己人生历程中的点点滴滴和在他生命中留下印记的人以及亲人的疼爱、前辈的提携、朋友的友情。他说:“感恩是人与人之间在冬天里温暖彼此心灵的一盆炭火;感恩是人与人之间滋润彼此生命的健康因子。”他把自己个人的历史上升到人类进步阶梯进程的高度和深度来认识和表达。私家事变成了公共财富。
梁粱强调指出,在《履痕影迹》中自己的人生履痕和明晰可见的心路历程互为表里,已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到《恒言隽语》,更是直接将所思所想格言化,是和盘托出的“干货”,是内蒙人心目中的“硬菜”。读罢全卷才知其中深奥之处。说的是一杯清茶品日月,半壶老酒醉人生,他是品了但没有醉。要我说,把他的隽语比作酒和茶不一定准确,而是清泉里的泉水,是血管里的热血,是大道至简那种不加修饰的“道”。表面看似平和平静,骨子里有股子不甘甚至“拧巴”,加上时不时透出的诙谐幽默,更增加了言说的情趣,入脑入心。

苏文清在发言时表示,伊德尔夫老师是内蒙古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是草原儿女的骄傲。数十年来,他以深沉的笔触扎根北疆沃土,始终观照时代变迁,为草原文化留下了丰沛的精神瑰宝。新近出版的5部作品集,既是他创作生涯的里程碑式突破,更是对文学初心的赤诚坚守。他的艺术执着与文学才华,持续激励着内蒙古青年作家奋楫笃行。衷心祝愿伊德尔夫老师艺术生命常青,继续以饱含家国情怀的笔墨书写时代史诗,为读者奉献更多直抵灵魂的力作。

萧宽在发言时赞叹说,伊德尔夫的书法艺术造诣很深,他的书法让我看到草原民族骏马奔驰的曲线,马蹄落地的力道。在《笔韵墨境》中,我看到了古代书法大家的印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我看到了他所持有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责任感。他要让我们的民族明辨是非,让人们在明白生活后能够保持从容。这种作家的情怀、人生境界,令人赞叹。他80高龄还在著书立说,这便是一种黑骏马精神。墨迹是黑色的,文字是黑色的,草原骏马也是黑色的。黑骏马驰骋,一个不屈的灵魂坐在黑骏马上,对墨迹、对文字、对思想的引领,是人生的楷模。我与伊德尔夫相识30年了,看到他满面红光、精神抖擞、激情洋溢,一年之中出版5本书册,令我钦佩不已。

王军发言时表示,《恒言隽语》是伊德尔夫所著的一部深邃且富于生活哲理的作品。这本书共记录了1200条心灵语言,每一条都是人生的教诲和心血凝练成的文字。在今天作家网的研讨会上见到伊德尔夫先生那灼人的目光和侃侃而谈的神情时,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从心中涌来。他81岁了,与他的冯将军战友约定再写30年,多么豪迈的生活姿态!有这份心境的人,我想太阳也会多给他一份温暖的阳光。

赵勇在发言时说,伊德尔夫的《履痕影迹》是他在文学艺术道路上奋斗半个世纪的人生阶段总结,很有意义。他的书法作品尊法度、有个性,自成一体,卓尔不群。在中国书法家队伍中,已经达到让人赞叹的位置,难能可贵。今天这个研讨会开得好,应该向伊德尔夫学习,我们还要再奋斗30年。这种心态让人敬佩。

胡健雄在发言时表示,伊德尔夫先生是有修为的作家、书法家,他以正直厚道、包容谦和、虚怀若谷的品格,积极进行文学与书法作品创作,成就斐然,难能可贵。伊德尔夫先生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这片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在解放军部队从戎磨砺24年,又是著作颇丰的著名作家。概括起来,可称之为“三重”身份的作家、艺术家。因为他身上有着蒙古族人的那种豪爽豁达、真诚坦率的潜质,军人的那种坚韧不拔、刚毅果敢的气质,文人的那种正直担当、风骨强硬的本质,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在先生的书法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所以,他的书法作品卓尔不群,出类拔萃,其行草作品的豪迈、宏放、豁达气韵尤为出色,正如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先生对伊德尔夫书法作品的评价:“淋漓大写情方快,挥毫直扫九天云”。

刘明星在发言时表示,伊德尔夫的笔墨,首先是扎根于土地的。他的文字与画作从不悬浮于空中,而是深深植根于内蒙古高原的沃土。读他的作品,仿佛能看见广袤的草原、听见骏马的嘶鸣、感受北国风沙的粗粝。这种地域性不是简单的背景铺陈,而是已经内化为他艺术创作的基因。在他的笔下,草原不再是地理概念,而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韧劲。
刘明星强调说,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艺术形式日新月异的时代,伊德尔夫先生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用笔墨构建起一个纯净而崇高的精神家园。他的作品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创新不是盲目追逐潮流,而是扎根生活、深挖传统后的自然生长;真正的艺术境界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生命体验与人文关怀的升华。

张富英在发言时说,先生的恒言隽语,读来像学者的娓娓道来,长者的语重心长,智者的良苦用心;有的像夜晚的灯光,有的像夜路中的星辰,有的像航海时的灯塔;有的是心得体会,读来深入人心,有的是人生感悟成为观点,启人心智,有的如有神助堪称思想,能教化人且能历久弥新;有的是劝慰、劝谏的警句,形式上也有对仗、递进、比喻等手法。格言警句可谓俯拾即是。

王建勋在发言时表示,通览五部新书,可见伊德尔夫先生的创作始终扎根在双重土壤:一是草原民族的血性与豪迈,二是数十年“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的人生积淀。书法见风骨,绘画显精神,文学藏哲思,文献传记忆,五者互为印证,共同勾勒出了一位艺术家的完美形象。当笔墨跨越书、画、文的界限,当作品联结个人、民族与时代,这些新作便不仅是2025年的创作成果,更是一位老艺术家献给文化长河的汩汩清泉。

庞贞强在发言时说,伊德尔夫老师81岁高龄,一年内出版五部新书,令人敬佩。老师的书法作品字字铿锵有力,得一副挂在中堂已超越书法墨迹本身的意义,而是一种做人的启迪和提醒;老师的恒言隽语中看到的是初心和责任;老师的《履痕影迹》,全书跳跃着真挚、真情、热情、热爱、感恩和感德的音符,感人至深。

李奇在发言时说:“这是一部满怀赤诚之作,在书中他感喟人生、感喟时代、感喟生活、感喟友人、感喟亲人。这让我想起了著名作家巴金说的话:‘朋友的友谊是照亮我人生的明灯’。”

研讨会最后,伊德尔夫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答谢讲话,他对作家网及到会嘉宾表示深切的谢意,并表示将继续创作,努力为社会奉献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