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要闻

中国当代域外诗写作研讨会在京举办

作家网2021-09-02 19:19:07

 
中国当代域外诗写作研讨会
《异镜——中国当代域外诗十二家》新书发布会
在京举办

        作家网消息   吴佳娜、刘雅阁、赵俊义报道   2021年8月30日,中国当代域外诗写作研讨会暨《异镜——中国当代域外诗十二家》新书北京发布会在北京朝阳北路作家网会议室举办。会议由世界诗人大会主办,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协办,贵州十二背后文化旅游集团承办。北塔、赵智(冰峰)、汪剑钊、王博生、杨北城、刘剑、王月、蒙古月、安琪、阿B、莫笑愚、大卫、李虹、灰格格、刘雅阁和吴佳娜等学者、翻译家和诗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作家网总编辑、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常务副主任赵智(冰峰)主持。

       《异镜——中国当代域外诗十二家》 于2021年4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部当代域外题材的诗歌专集,北塔为该书写了序言《异域源头活水来》,包括史论和诗论。图书收录了阿诺阿布、北塔、陈波来、龚璇、李平、刘剑、倮倮、梅尔、王桂林、伊甸、赵剑华、之道等12位当代诗人的域外题材诗歌作品。该书由北塔担任主编,赵剑华担任副主编。书后附录有李平、王桂林、伊甸、赵剑华和刘剑写的关于域外题材诗歌写作的随笔。诗、文互证、互现、互明,可以说是一份丰富的历史档案。当天举办的研讨会提出了四个议题,一是域外诗概论;二是域外诗史论;三是域外诗理论;四是编选出版《中国当代域外诗选》、《中国当代域外诗论》和“中国当代域外诗丛书”计划。

       为了探讨本书出版的时代机遇和历史价值,以及总结当代域外诗写作的经验教训、展望其前景,在研讨会举办之前,朦胧诗主将之一杨炼先生特地从德国发来“再远的域外也在诗内”的题词。世界诗人大会主席、法籍华侨诗人Maurus Young(杨允达)先生特别发来贺信。未能与会的诗人王桂林、夏露等也向会议提交了书面发言。

       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常务副秘书长、诗人杨北城代读了Maurus Young(杨允达)主席内容丰富的贺信,贺信最后说:“北塔认为,当前正在迎来中国诗歌史上域外诗写作的第三次高潮(前两次是盛唐和晚清)。本书之出版便是一个有力的例证。他计划编选更大规模的当前域外诗合集,甚至出版域外诗丛书。他希望有更多的诗人、诗学家、编辑以高度自觉的自我文化身份意识,参与到这项当代即历史的工作中来。我非常赞同他的想法,并且希望世界诗人大会也能参与这个计划。”

       世界诗人大会执行委员兼中国办事处主任、《异镜——中国当代域外诗十二家》一书主编兼作者之一,诗人、学者、翻译家北塔首先发言。他先是交代了编辑出版本书的缘起,然后分别就四个议题做了提纲挈领式的阐述。他说,域外诗写作是一场诗歌美学的“外遇”,异域题材的涌现是思想的催化剂,是诗歌的催情药,是灵感的活水,浇灌并养育着我们的诗花。当一种固定区域内的文明经历发育、成熟、烂熟之后,往往会萎谢、没落。所以这个时候必须有域外力量的加入,才能使固化的文明获得突破和新生。这域外的力量是解放者,矫正和解救着本土文明。域外文明作为他者为诗歌主体的自我反思提供了场合、契机和资源,对板结的本土文明包括诗歌模式有可能进行解域化努力,并产生积极的效果。域外诗是一块新的磨刀石,能够磨砺我们的诗艺,让笔锋更加锋利。这也是他在书前长序《异域源头活水来》中所秉持的思想。他对域外诗写作的定义标准是:作者必须有外国游历的直接经验,对笔下所处理的事物,必须眼观其形,耳听其音,身临其境,不管体悟是深还是浅,他所表达的必须是现场的体悟,文本中必须要有或隐或显的异域元素。他还说,现存最早的域外诗杰作是东汉蔡文姬始创的《胡笳十八拍》,当前正在迎来中国诗歌史上域外诗写作的第三次高潮(前两次是盛唐和晚清)。北塔还论述了域外诗与域内诗在题材、境界、情感和思想四个方面的区别,并探讨说这些区别源于异域作为他者的功能,即异域可以是反照自我身份意识的境遇、异域可以是返照国家身份意识的镜像。他强调,域外诗写作不能有题材决定论甚或题材优先论,因此在修辞策略上与域内诗写作几乎没有分别,都首先要保证诗性品质、现代主义的诗艺自觉意识。

       赵智(冰峰)发言说,“域外诗歌写作”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域外”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对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诗歌写作群体事件的客观定位。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让中国人有了鸟瞰世界的可能,我们所乘坐的飞机在地球的上空翱翔着,一天之内即可降落于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美洲或南美洲,这在过去任何朝代都是无法想象的。今天我们研讨域外诗歌写作,就是对思想、情感、灵魂“出轨”后在写作边界上对“诗歌”的重新定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诗人、学者汪剑钊发言说,针对异域诗我提四个特性;地域性、开放性、人文性和诗性。一是地域性:没有地理位置的界定,就没有了这类诗的根。二是开放性:很多的诗人出了国之后视野和心胸就更开阔了,写作的世界也相应变大了,实地身临其境的特别感受,是非现场所不能得到的。三是人文性:很多人写出国访问会带回来作品,我觉得像游记,怎么把域外诗写得有别于游记,我认为一定要有人文性的内容。例如,对异域的文化、人文、历史、精神等的深入理解内化才能增加诗歌的深度、厚度和内涵,不然就是浮光掠影。第四是诗性:诗歌要讲艺术性,这是最重要的。脱离了诗性来谈域外诗是不成立的。

       本书作者之一,诗人刘剑发言说,对于诗人来说,想象力是一种生活方式。外部环境的变迁和视角的改变,肯定都会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方式和写作走向,而审美境界的提升一定包含在不同的时空与诗的地理分界线上。这种游历使他们的视野、思维从个体空间扩展到一个更加广阔的域外空间。这种空间的拓展和突变,往往能够打破传统的惯性和记忆模式,那种突如其来的异域的新鲜感,会给我们的生命或感知带来新的惊喜、新的可能性并赋予它新的意义。这就与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非常契合,“诗是神灵的突然降临”。所以,这就像有些诗人朋友们常说的,当我们常在一个地方时,或者说我们常在一个非常熟悉的环境中却写不出来诗,就是这个道理。

       青年诗人、学者、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王月发言说,域外诗的写作具有双重性,诗人以自我的本土视角观察域外世界或者以域外世界反观自我。创作特征上具有互文性,体现在文本中提及另外的文本来强调作者的某些意图,同时更强调诗人的某种情绪表达。陌生化的特点也尤为突出,文学作品打破人们的日常观感,情感因视野不同从而让创作更有了新鲜感。需要强调的是域外诗在范畴上属于旅行写作但区别于一般的游记,更注重瞬间的情感和诗意表达。域外诗作为新的写作现象给本土诗歌创作注入了生机,期待学界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

       作家网总编室主任、诗人安琪发言说,群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北塔领导的中国诗歌代表团在不断的扩大和变化,完成了很多有意思有意义的工作。他提出了域外诗这个概念,梳理了从蔡文姬到今天的域外诗写作史,这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和学术领域。北塔很有诗学的敏锐性,域外写作确实有优势,跟别的写作有区分,国内的诗歌写作可能视野会较为浅显、狭隘。在国外,跟当地的历史地理碰撞,每个人有不同的感受,会产生很多新的灵感。

       诗人莫笑愚发言说,说到域外诗,我想到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应该算是新诗里面较早的域外诗了。从那时到现在,中国新诗走过了百年历程,诗写技巧、言说方式等等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异镜》作为第一本国内域外诗集萃,是中国新诗百年发展的一个最新的缩影。对域外诗的研究,我认为首先应该把它放在中国新诗百年的长河中来考察。

       旅澳诗人灰格格发言说,在多元文化的当今社会,中国诗人眼里的国外风景如何展示和解读,是我们现代诗人应该思考的文化传承的使命。“域外诗”概念的推出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同旅行箱的收纳一样,让诗歌有更新的归类。不管诗歌是域内还是域外,诗人都要遵从内心的本真和真实情感的表达。

       诗人大卫发言说,出国不仅仅是旅行,对于优秀的诗人来说,更是思想上的碰撞,写作是一种冒险,在域外游历中,诗人能感悟别样的心跳。俗话说“熟悉的地方没风景”,在异国他乡,诗人固有的敏锐心灵能带给他们更多不同的感触。现在科技发展飞快,再过几十年,今天的域外,谁说不能意味着火星呢?

       诗人朗诵家李虹发言说,作为现场诗人,“风韵长裙”曾扫过五大洲诗意徜徉的清晨,域外诗总能使人亢奋与管涌,山川、风物、人文所激荡出的情感,又总也走不出故乡,这种远方的远,实质上是近乡的近,距离远而心近,这一点在域外诗中表现得极为突出。另外,诗歌不仅要写出来,还要诵出来,这样才能更充分地体现诗歌的价值,我愿在域外诗的推广传播分享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诗人刘雅阁宣读了本书作者之一王桂林先生的书面发言,王桂林表示:“《异镜——中国当代域外诗十二家》的正式出版,应该不仅仅是当前中国诗坛的一件新鲜事,它作为中国当代第一部域外题材的诗歌选集,无论从诗学角度,诗歌史角度,还是从出版角度,肯定还有着更多和更加重要的价值。所以,以这部诗集的出版为契机,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域外诗写作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意义重大。中国诗人域外诗的写作,业已成为一道不可忽视的文学景观。不断总结这一文学景观下产生的诗歌成果,研究这一文学景观和诗歌成果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由此呈现出的诗学价值,也应该是摆在诗歌出版界和评论界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所以,由这部《异镜》作为中国域外诗出版的初步探索,由此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尽快进行中国当代域外诗选的编辑出版工作,应该说恰当其时甚至刻不容缓。我非常赞成北塔提出的编选出版《中国当代域外诗选》(约50家)、《中国当代域外诗论》和中国当代域外诗丛书的计划。”

       北京大学教授、诗人翻译家夏露在书面发言中说:“这些年,著名诗人北塔率领诗人代表团前往五湖四海,他们每到一处都与当地文艺界有深层交流,也各自都留下了诗文印记。现在出版的《域外十二家》是率先整理的其中一部分。这些域外诗不仅是他们自己观察世界的成果,同时也会丰富我们读者的思考和研究,甚至也可能为他国提供借鉴,帮助他们或他们的子孙了解自己的过去,反思自己的文化。域外诗写作意义重大,除了诗文本身的艺术价值之外,可能还会成为地方志、外交、文化交流的例证。我相信咱们书写的域外题材未来也可能传播到其他国家,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与会诗人就域外诗概论、域外诗史论,以及域外诗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阐述,尤其热烈讨论了北塔提出的编选出版《中国当代域外诗选》、《中国当代域外诗论》和“中国当代域外诗丛书的计划”。

        大家一致认为,当代中国域外诗写作的成果正在加速度积累,正在受到诗歌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必将成为重要的历史现象,现在到了进行系统呈现和学术总结的时候了。这些出版计划显然会给未来留下有关当代域外诗的珍贵档案。

        会后,所有参会人员一起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