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作品

吕梁山护工咏叹调

作家网2021-06-06 00:00:48
吕梁山护工咏叹调

张富英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吕梁,吕梁!黄河在这里打了第一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与天公齐美。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吕梁,人说山西好风光。从唯一女皇,到汾阳郡王,从来不同凡响。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东征,东征!这里是当年红军东征的主战场,吕梁儿女,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铸就英魂。十五岁染红的旗帜,谱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英雄篇章。
        这是一片沉寂的土地,大风扬沙,丘陵寒旱,沟壑连连……这是革命老区共有的地域底色。大山挡住了人们的脚步,大山挡不住阳光雨露。在这片县域连片贫困区,从早年帮扶、救济粗放式的扶贫,到确定和实施精准扶贫“三大品牌”,那顶贫困的帽子正在从根本上被摘除!
        这是一方希望的热土。吕梁山的新时代、新气象在召唤!我来了,我们来了!金秋时节,随着“作家看吕梁山护工采风活动”启幕,几天下来,疑惑、惊喜、感动中,《吕梁山护工咏叹调》从心中涌出!
        在传统的概念里,从事家政护理,往常都是个人行为,发展成为一门行业,也是社会力量在办。接到采风通知时还没意识到,在碛口“转了一个大弯”,依然没有想到,走进临县白文职业技校、吕梁卫校,来到吕梁山护工服务中心,参观了吕梁山护工创业孵化基地,考察了文水红霞家政,我被深深吸引。张广勇书记、刘智平局长、梁向南主任、任建荣主席、安艳芳董事长……以及各级政府领导的陪同、讲解、座谈,特别是同吕梁山护工代表零距离面对面的交流,让我惊叹不已,深深被震撼了!这是由吕梁市委市政府主导推动,倾力打造的一项精准脱贫战略,已成为脱贫攻坚“三大品牌”之一。这是一场全民行动,打的是一场持久战、一场翻身仗!
        吕梁山人不会向贫穷低头,他们的前辈树立过无数可歌可泣的丰碑。解放思想,掌握一技之长,走出大山,怀揣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奔向远方。吕梁山人本就有“心实手巧,自强不息”的品格。吕梁山护工用他们的朴实和爱心,温暖着客户,赢得了客户的心。
        张爱生最好的“工作窍门”是:当85岁老人吐血染上了他的衣被,他毫无怨言,不收答谢费;还将公司发的月饼转送给27岁的病人,鼓励他配合治疗。爱心是他工作的法宝!从事月嫂工作的薛平英,从一个“门外汉”到“行家里手”,总结出了30%用心、70%用情的“六字真经”。在北京做护工的郝云清,不仅善于和队友们探讨心得,切磋技能,还常上网丰富各种养老养生知识。同在北京从事养老护工的吕冬梅,不顾脏累,给雇主大爷安插导尿管,事后大爷红着脸连连道谢!同样护理高龄老人的王海明,给老人洗澡,被当成“亲闺女”。也是在北京从事养老护理的白翠萍,照顾一位90多岁的老人,老人百年时,孩子们一时来不了,她就像老人家的儿女一样担起了后事的料理安排。在内蒙古做医护工作的闫建江,因工作需要三年没能回家过春节了,第三个春节便把家人接到内蒙过的年。养老护理对象不仅高龄,闫英英就护理过一位患有老年痴呆且有暴力倾向的奶奶,无数次忍耐老奶奶疾病发作时的骂、打、咬……在青岛从事医护工作的梁建平,刚接岗就承受了让病情折磨得脾气很坏的病人的百般刁难,七尺男儿“赶也赶不走”,终于感动了病人家人。在太原从事养老护理的张四爱,护理过一位因外伤导致得了迫害妄想症的患者,患者喊她小李,张四爱便毫不犹豫点头答应,她总结道:只有把自己当成疯子才能和精神病患者沟通!听者笑了,患者家属却感动地哭了!从事月嫂工作的张玉珍,唱给宝宝的吕梁民谣,是出生在北京的娃娃听到的最早的儿歌。
        护理被认为是“伺候人”的活儿,干家政曾被视为“低人一等”。开始,多少人都因这些固有的落后观念,打过“退堂鼓”。就像多次荣获“人气月嫂”的马雁,刚开始老公是不理解、不支持的,还曾以离婚相威胁。俱往矣!这些曾被叫做“三转婆姨”的吕梁山护工,用她们的汗水和智慧,走出了吕梁女人的飒爽英姿,展现出了新时代吕梁人的精神风貌,打响了“诚信、勤劳、专业”的吕梁山护工劳务品牌,誉满华夏大地。吕梁山护工用他们的实力,活出了属于他们的精彩和尊严。
        在青岛从事四年护理工作的郭秀丽,当陪护的阿姨送给她两张青岛海底世界一日游的门票时,她增添了被认可的自信。当她处理完家事,重回岗位,走进房间那刻,老人激动的不行,都哭哭啼啼开了,宛如一家人!在太原从事家政服务的侯二峻,才离开了两天,孩子就天天念叨她,惹得孩子的妈妈都有些吃醋了!服务于青岛紫荆的任丽琴,护理过一位脾气古怪的病人,她的骂人声被自己的小女儿称作“特殊的音乐”,病人出院时,家属拉着她的手一直说“让你受委屈了”,正是这一幕,刚下工的她还没出病房又上岗了!王四珍深深懂得:她在北京赢得的锦旗和赞美,不仅让她在生活上脱了贫,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也脱了贫!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王荣爱,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她丈夫薛来荣也成为了一名护工!在北京从事月嫂工作的赵小霞,开始不支持的丈夫,如今帮她介绍村里人加入了,儿子的一句“妈妈,你是我的榜样”,让她感动良久!
        采风之初,我就生出了几个小小的疑惑:这种由政府倾力推动的举措,是否会助长一些人的“等靠要”;他们大多都是负重前行,上可能有病老,下可能有几个未成年的儿女,出山远行可谓舍家撇业,划不划算?深一步了解,政府有一系列配套措施和一揽子政策,成熟起来的吕梁山护工不仅完成了脱贫致富,还成长为“热爱生活的人,最懂得感恩的人”。在北航做家政的贺利珍,一路走来,感慨良多,她不仅向李书记道出了她的奋斗目标,还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到今天我真正能够理解什么叫精准扶贫,记得李书记在欢送护工大会上讲过,扶贫要先扶智、扶志;中国梦也有我的梦,我的梦就是做一名传承吕梁精神、传播家政文化、传递爱心和温暖的新时代“吕梁山护工”!这些疑惑在深入采访中得到了解答。
        还有一点,不论是当面交流,还是查阅材料,我发现吕梁山护工多是中年甚至是将步入老年的光景,鲜见青春的模样。在吕梁卫校采风,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并观察和受训护工同处一个校园的,那些看上去可能是家里的“公主”们,揣度她们会否受到感染、引领,会否也有毕了业去做一名吕梁山护工的心动?!这一点,从2016年毕业于吕梁学院的高凯丽和同年毕业于吕梁卫校的田香香身上,我看到了,也释然了!高凯丽,从“学徒”到“师傅”,这一华丽转身,透着青春的气息;田香香,以她的变(性格日渐开朗自信)和不变(一如既往的认真与亲和)“闯青岛”,被誉为“警察一样”的护工,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掩卷沉思,我还在为吕梁山护工的故事感动着。我不禁感慨:吕梁百姓好福气啊!2015年,吕梁市委市政府确定这项战略,倾力打造这一品牌时,吕梁百姓的新时代、新生活,好时代、好生活,就开启了。而今,这不仅是一个品牌,实在是对这方英雄的热土最好的福报与诠释!
        随着中国老龄化时代的逼近、到来,护理知识技能的普及、护工人才的急需,需要高度重视并尽早尽快提上日程,应高度认识到这越来越关乎全民素质和国民幸福指数,一个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护、老有所依的社会,才是国泰民安的气象!吕梁山护工无疑成了“走在前面的提灯人”!

        张富英,笔名张戈、常青。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剧本评介中心副主任,华文作家网、《作家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