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作品

走出大山的吕梁护工

作家网2021-06-05 23:41:32
走出大山的吕梁护工
 
王 谨
 
        进入秋末,长年缺水的吕梁大山,沟沟壑壑里的草木大多被秋色熏成红色或黄色,唯有种在村头和路边的格桑花喷出一团团明艳,参差在喜寒的仍然保持绿色的部分植被里,使吕梁秋景的色彩显得斑斓。    
        这天早起,“作家看吕梁山护工”一行,从九曲黄河边上的千年古镇碛口镇驱车,穿过一道道隧道,两个小时后到达吕梁山护工护理培训基地,先后参观了临县白文职业技校及市属吕梁卫校,现场体验了护工培训的教程。    
        护理是一门科学。不仅医院的护士要掌握,也是合格的护工需要掌握的。这些年吕梁山护工品牌,声名鹊起。护工走出吕梁大山之前,接受专业科学知识训练,使吕梁山护工既诚信、勤劳,又专业,成为这一闪光品牌的成功要诀。在培训基地,我们看到着装整齐划一的学员正在学习老师模拟式示范,掌握诸如养老陪护、病患陪护、婴幼儿看护、家居保洁、餐饮服务等专业知识技能;并将国学教育、职业道德、爱心教育、普通话教育、急救康复作为培训必修内容。学员们多是脸膛黑红的当地中年婆姨或汉子,家务的拖累相对较少,有出门挣钱的体力和时间。在月嫂培训教室,一张教案大长桌旁,围着一圈月嫂学员,每个人面前放着一个咧着嘴笑的橡胶娃娃,跟着教师一招一式的示范,她们认真学习着婴儿护理知识。这些实用性的护理知识,待她们走出大山,融入城市会派上用场。    
        吕梁是中国革命老区,也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一部《吕梁英雄传》,让全国人民对这片红色的土地刮目相看。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片土地战斗过生活过,留下佳话。如今,吕梁精神仍然鼓舞着吕梁英雄的后代,发扬光大,与贫困决战,向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续写新时代的英雄传奇。
        相对缺水、土地贫瘠的吕梁大山如何脱贫攻坚?吕梁市委市政府找到了攻坚切入点:光伏发电+生态发展+吕梁山护工。吕梁山护工走出大山,增加低收入家庭收入,是脱贫攻坚的便捷且实用的举措之一。    
        在脱贫攻坚背景下推出的吕梁家政服务业,最初并不被当地人看好。“无非就是伺候人”,“就是当保姆呗!”……老传统观念在乡村根深蒂固。   
        “授人以渔,不如退而结网”。市委市政府一方面通过典型实例及演出临县道情、微电影等艺术形式,帮助大山里的村民转变传统观念,同时举全市之力,每年筹集4000多万元,选定优质的6所公办院校和5所民办学校,进行护工定点免费培训,实现“一人培训,全家受益;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细节彰显关爱。每一批吕梁山护工就业远行,吕梁市政府都举行欢送仪式,主要领导都亲临现场,为其送上特制“大礼包”。         
        神奇的网络云技术,让吕梁山护工受益。在吕梁山护工服务中心,只要用指头点开吕梁山护工网,各个栏目内容丰富多彩。互联网+吕梁山护工,拓展了吕梁山护工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至今,吕梁市共培训护工31期,近6万人,实现就业30287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11817人,人均月收入超过4000元;就业地辐射全国10省20多个城市,合作用工单位累计达223家,现正积极拓展日本等海外市场。诚信、勤劳、专业的吕梁山护工,成为时下网上热搜。
        “咱离家去当护工,县里免费为我们体检,专车护送,幸福感满满。”在吕梁山护工中心,曾做过北京养老院护工的王巧平说。
        先后获得山西省“三八红旗手”、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奖的马金莲,也是精准扶贫“吕梁山护工”培训政策的受益者。  
        今年35岁的马金莲,原是吕梁柳林县薛村镇小成村村民。走出大山当护工之前,她娘家和婆家都很穷困。儿子患重病,筹集十几万医药费,巨债压得全家透不过气来。后来经人指点,她参加了免费护工培训。但她有了护工资格后,想走出大山却遭到丈夫和传统意识的阻拦,她哭过,气馁过,最终在政府支持下,走出了大山,当上了城市家庭的护工,增加了家庭收入,走出了一条脱贫之路。后来,她凭着自己积累的护理经验,于2017年成立了“吕梁市懿星家政服务公司”,2018年成立了“柳林县懿星职业培训学校”,共组织培训各项职业技能47期,受益人数228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58人,上岗就业1735人,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2019年创建了占地1200平米,设30张床位的“吕梁市懿星养老服务中心”,让更多贫困家庭走出了贫困。    
        与“吕梁市懿星家政”类似的“文水红霞家政”,是刘胡兰家乡由成功护工创建的为当地护工和需求护工的家庭搭建“桥梁”的公司。红霞家政,为当地经济困难的想找工作的家庭,起到“二政府”的中介作用,将当地更多优质的吕梁山护工,介绍到京津冀,推荐到全国。“红霞家政”领头人告诉笔者,过去吕梁山的女人依靠男人活着,只看男人脸色,待在家忙家务,现在她们依靠护工技术,走出大山,可以挣钱养家糊口,家庭地位也提高了。  
        “家政业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要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3月的重要讲话,使吕梁山护工心里更亮堂了。而今,富有专业精神的吕梁山护工品牌更加闪亮。一批又一批吕梁山护工正在走出大山、融入城市,就像是在撒播一颗颗城乡服务互补的种子。
 
        王谨,笔名梅仁,曾用名王金球,原籍湖北,中共党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硕士学位。长期工作在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历任《人民日报》编辑、主任编辑、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要闻与社会部主任、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奖暨全国人大好新闻评选委员,全国人大新闻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记协常务理事,作家网学术顾问,西北大学丝绸之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名誉顾问。著有文学和新闻作品集《家国情怀》《与岁月对话》《如歌岁月》《大门打开之后》《西行纪闻》《南国写真》《新闻谈片》等。